路的尽头在何方呢?
学曹髦,舍身一搏,杀入相府?痴人说梦而已:手头没有一兵一卒啊!当年宇文觉的悲惨一幕,还印在宇文邕的心头——到最后,他竟只剩下了宫女、太监去持刀对抗堂兄的铁甲部队。此路明显不通。
五弟宇文宪不是深得堂兄的器重,手掌重兵吗?虽然他看似是宇文护的人,可却总在暗示,愿意跟着自己。从他的诚恳来看,不像是在试探。但即便他是真心归附,可这一招还是风险过大,而且并无十足的胜算。先留着他吧,总有用的那一天!
反正,明着对抗堂兄,肯定无路可走。
谋杀是最好的选择,唯一可行的方法。榜样并不遥远:北魏的元子攸不是一刀捅了不可一世的尔朱荣吗?但且慢,还得找个帮手。当年,元子攸谋杀尔朱荣闹得可是满城风雨啊!这哪是谋杀啊,简直就是宣战!谋杀,当然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得力的人,一两个便足够了。
可到哪里寻找帮手呢?既要得力,又得牢靠。
太难了,整个王朝已在宇文护的魔掌下运转了十五年,谁还想着还政于君啊!宇文邕还算幸运,找到了一个:弟弟宇文直。这是货真价实的同母兄弟,比宇文宪还亲——帝王之家,同父不同母的,基本都是仇人;同母同父的,偶尔才算手足。
这宇文直原先一直向着宇文护,并不帮着自己哥哥。
可不久,宇文直才发现自己压错了宝:他打了败仗,结果宇文护并没有留情面,免了他的职。这让宇文直大失所望,自己当初投奔宇文护可是九死一生:一旦皇帝哥哥重新得势,别人还有可能得到他的原谅,自己这个同胞兄弟还有希望吗?
怨恨和失落让宇文直选择了铤而走险,把赌注重新压在哥哥的身上。
此外,另加宇文邕几个精挑细选的亲信--宇文神举、宇文孝伯、王轨三人。这几人和宇文邕朝夕相处,主要负责皇宫保卫和皇帝私密之事,是宇文邕仅有的几个亲信。
十二年,在宇文护的严密窥视下,还能培养出几个贴心之人,也是为难宇文邕了。虽然艰难,这个皇帝的绝密小团体总算是成立了。
组织成立了,如何实施密谋呢?宇文邕自己能隐忍十二年,可他的堂兄还会熬下去吗?如果哪天他心血来潮,想当皇帝怎么办?自己还有活口吗?不管成败,无论如何也得动手了!
宇文邕虽心潮涌动,可表面上还是继续装傻,依然对宇文护无比恭敬。即便在朝会的正式场合,宇文邕从不把自己当皇帝,“兄长长,兄长短”地招呼宇文护。这完全颠倒常识了,自古哪有皇帝给臣子行礼的?可宇文邕似乎就愿意公开告诉大家:宇文护不是他的臣子,是他的兄长。
这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让宇文护放松了警惕,更认定宇文邕平庸无能。
动手吧
刚巧一天,宇文护从同州返回长安。宇文邕便邀请宇文护到宫里坐坐,去看看他的老妈。
宇文邕邀请宇文护的理由很好玩:“太后春秋高,颇好饮酒,虽屡次劝谏,却未蒙垂纳。”言下之意是:我妈年纪大了,成了女酒鬼。我虽经常劝她,可没用。你是兄长,帮我好好相劝。
说完后,他还郑重其事地拿出《酒诰》一文——《酒诰》就是劝人戒酒的皇家文书,春秋以前的那个周朝就有了。北周吹牛自己是周朝的正统,当然也得学这些文绉绉的东西。劝人戒酒的时候必须把这文件搬出来,算是尊重传统。
去劝一个老女人,名分上又是自己的堂婶,家长里短的事当然不用过于兴师动众。宇文护直接就去了,他和皇太后本就很熟,所以没感到什么不妥——几乎没有丝毫防备。
这正是宇文邕的高明之处。因为一种场合,如有家人、女性参与,总会让人放松警惕。如是平时的觥筹交错,总让人联想到鸿门宴,会戒备深严得多。
他不仅要让宇文护没有防护,而且让他的党羽也没有丝毫的准备。只有这样,他才能成功:当初元子攸虽然杀了尔朱荣,可除根不彻底,还是死在了尔朱兆的手中。他可不愿走元子攸的老路。
太后宫殿里,就四个人。太后端坐着,准备聆听;宇文护站着,拿着《酒诰》,开始宣读;宇文邕手头也没武器,只有一个玉珽;旁边还有一个伺候的太监。
就这么四个人,一个女人,一个不男不女,还有两个男人。这注定是一场两个男人之间的战争。
《酒诰》虽不长,可到了北周也还是古文,文绉绉的,异常佶屈聱牙,读起来够费劲的。这文字的难度让宇文护读得相当投入。虽然是私人场合,可他还异常慎重,不能出了差错。人一旦投入,便容易放松警惕。如果你不信,可以拿一篇《酒诰》自己试试,看还能不能注意周围的动静。
宇文护算是背对自己了,可关键的问题是宇文邕手头没刀呀。唯一能够算得上的凶器,就一个玉珽。而且宇文护尚在壮年,又打过仗,万一砸不晕,砸不死怎么办?那死的只能是自己了!可这回,让他走了,下次还有机会吗?
没有了,十二年就都等这么一回了。
没刀,也得动手!宇文邕用尽力气,带着十二年被压迫的积怨,带着同胞兄弟两条命的血债,带着对重夺江山的热切渴望,把玉珽重重地砸在了宇文护的后脑勺上。
积怨、挣扎、渴望,携带着全身的力量和呼啸的风声,向宇文护奔去。玉珽断了。宇文护也被重重地砸趴在地上。
可他没死。
具体情况是,宇文护虽倒了地,没了挣扎的力气,可还是不死,最严重的结果估计是脑震荡。万一他挣扎起来,拼了老命逃出来,大喊一嗓子,那后果就严重了。
最大的问题在于宇文邕这一砸,自己也浑身无力了——能把十二年的怨恨砸出来,还能有力气吗?那得赶紧找帮手啊!
房间里的老太太肯定是指望不上了。或许她当时还在纳闷:堂侄不就是劝自个戒个酒吗?儿子怎么把他砸得这么惨?看来喝酒还真惹事。
唯一的希望便是那个太监何泉,而且这太监手里还有一把刀!
宇文邕只剩下了可以吩咐的力气:快,赶紧砍死他!可惜,这太监早已吓得哆哆嗦嗦,不过还算勇敢,终究是拿刀冲上去了。可砍了半天,宇文护愣是毫发未伤。估计太监本就伤了一体,比常人少点力气;如今一慌张,更是胆气全无,权当是给宇文护刮皮了。
紧要关头,这女人和不男不女两人都指望不上。这时,突然从门后闪出一身影,跳跃而出,手起刀落,横行十五年之久的宇文护顷刻间毙命。
来的倒不是什么大侠,却是见风使舵的宇文直。这宇文直埋伏在这里,连宇文邕自个儿都料不到——不然,老早声嘶力竭地招呼了,用不着费劲指挥那个太监了。
宇文邕这一步棋走得实在太险,由于事出突然,和他一同密谋的人(宇文孝伯、王轨)当时全在宫外,对此一无所知。他当机立断,算是单枪匹马地完成了这件事。当然,收尾工作却靠了自己的同胞兄弟宇文直完成。
没有宇文直的突然冒出,那后果有可能不堪设想。可真正成大业者,岂能每回都是十拿九稳?有时候,不得不冒险,而宇文邕必须冒这个险。
君临天下
定神后,宇文邕又派人干净利落地除掉了宇文护的党羽——宇文护的兄弟和儿子们,还包括那个毒死宇文毓的厨师总管李安。一日之间,宇文护的党羽几乎被一网打尽。
沉默了十二年的宇文邕,出手快得、狠得让人目不暇接。
宇文护聚拢了十五年的势力,竟然一朝之间土崩瓦解。让人信服的解释只有一种:宇文护的确不成气候,笼络人心的水平差了些。
以最重要的宗室和勋贵的力量举证。宗室代表如宇文宪,宇文护一心一意收拢他,让他领兵,让他打仗,让他参与一切军国大事,可宇文宪心底却对哥哥宇文邕痴心不改。到头来,到宇文护府上收取兵符的还是他。勋贵如杨忠之子杨坚,宇文护想拉扯他,可还是被杨坚婉拒了。
屠龙高手,最终还是因为大意,死在了伏龙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