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杨坚的统治前期,杨素却坐了一段时间的冷板凳。原因很好玩,是夫妻之间的吵架断了他的前程。杨素虽然杀人不眨眼,可他的老婆郑氏也同样彪悍,从不示弱于他。杨素气不过,竟然发了这样的毒誓:“我若做天子,卿定不堪为皇后。”郑氏二话不说,直接捅到天子那里去了。家有悍妇,前程不保,杨素只得在候补位置上等待时机。
独孤家的女儿
凑巧的是,皇帝杨坚背后也有一个很厉害的女人。她对杨坚的影响,并不亚于前面提到的三个男人。她便是当朝皇后独孤伽罗,独孤家的七女儿。
独孤伽罗身份高贵,姐姐和女儿先后都当过皇后,如今她自己也成了皇后。她十四岁嫁给杨坚时,杨坚便被她控制得牢牢的——对天发了这样的毒誓:只允许独孤给杨坚生孩子,别的女人都不行。杨坚本也是好色之徒,可在独孤手中毫无办法。后来,杨坚因宠爱的一个小妃子被独孤偷偷杀害,气得半夜策马狂奔,一代君王竟然以离家出走的方式,反抗家庭暴力,对手下哭诉:“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
当然,这里的“自由”不是自由主义者死命争取的自由,主要指泡妞的自由。别的自由,杨坚还是有的。
其实,除了善妒,独孤的优点还是很多的。她聪明,爱读书(杨坚不好这口),常有妙计,杨坚对她是言听计从。在杨坚窃取帝位的关键时刻,她深情地鼓励:“夫君,现已骑虎难下,努力为之!”此言让杨坚一往无前。
杨坚当了皇帝去上朝,她也亦步亦趋跟在后头,至阁而止。又让宦官在前头探听朝政,自己在后头随即匡正。杨坚下朝后,两人又一同返回宫中寝食。非常典型的“妇唱夫随”的恩爱夫妻模范。
后头藏一个女人对自己指手画脚,对帝王而言,总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可杨坚也不避讳,很享受这种感觉。朝中也是尽知,称之为“二圣”。
可独孤很聪明,有自己的底线:从不让亲朋好友进入权力的旋涡。因为这正是杨坚所最忌讳的。他的帝业是怎么来的?
独孤很节省,宫里头常用之物很少。有回,杨坚要赏赐一个现成织好的衣领,宫里头竟然遍寻不见。
可独孤伽罗是一个有道德洁癖的人,是一个在男权世界里孤军奋战的女权主义者。一个道德自律过强的人,同时也会苛求于他人。独孤是最愿意推行一妻一夫制的人——最大的限度是男人可以娶妾,解决生理问题,但不能同妾生子。要是为此冷落了自己的原配,那更是罪不可恕。她的老公、她的太子,乃至大臣高颎都为此吃过苦头。此处不再详述。
杨坚对这个老婆的感觉,史书用了这两个字形容——宠惮:又爱又怕。有这种坚强、聪明、严格的女人管束,杨坚还能走什么歪路?
此外,李德林也是重臣之一。不过,他由于过于书生气,遭到了杨坚的训斥,自此品位不进,但作用依然不可忽视。
李德林带来的是北齐文士的儒雅之风,汉儒气息浓厚(隋唐的文化事业多半是继承北齐的,尽管它腐朽、堕落,可它却繁荣,多项制度都远比北周完备、先进);苏威继承的是苏绰的遗志,为父亲当年张弛有度的梦想努力奋斗,他代表了关中地区的原有文士的想法;而高颎更为特别,他的家世和周齐两国之间都有渊源,所以他的想法更为通达。
有这些人保驾护航,隋朝的事业蒸蒸日上。
等国内的一切准备妥当,杨坚把目光投向了北部——愈加强大的突厥。突厥沙钵略可汗在千金公主的煽动下,率众四十万,对隋朝打了一仗。结果杨坚设计,引起突厥内乱;沙钵略可汗腹背受敌,陷入困境,只得向杨坚求和。千金公主也成了杨坚这个灭族仇人的干女儿——改为大义公主。
强大的突厥,已经向大隋王朝低下了高傲的头颅;而地促人少的陈朝,却依然愚蠢地保持着天朝上国的尊严。
陈叔宝的荒唐岁月
这十几年,陈朝的变化只能用这几个字来形容:愈加堕落。
陈顼派吴明彻北伐大败之后,完全成了守势,无力反扑。北周又趁机南攻,连广陵这种长江北岸的重镇也落入宇文家族手中,南北之间再次划江而治。陈朝由此也成了南朝四朝中疆域最为狭小的。这时,若是碰上刘裕和陈霸先这种气吞如虎的开国君主,估计、或许、可能还有点渺茫的希望。
可偏偏,继承陈顼的却是败家子陈叔宝。
陈叔宝便是大名鼎鼎的陈后主。叫后主的全是完蛋的:蜀后主(刘禅)、李后主(李煜)。而且凡是末代君王,名声总比实际上还要差一点。陈后主之所以被人牢牢记住,倒不是他是南北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而是跟李商隐和杜牧的两句诗有关:“地下若缝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看来,都是后庭花惹出的祸端。
陈叔宝,能在四十二个兄弟胜出,着实不易。可如魏征所言,他却“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这位喝蜜长大的皇帝对民间疾苦一无所知,对国事也极为厌恶。他只想逍遥过一生。
他造了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各高数十丈,连延数十间,饰以金玉。他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积石为山,引水为池,中间杂植奇花异草,所有梁木全采用名贵木材。每微风暂至,香闻数里,宛若人间仙境。唯有穷奢极侈可以形容——连杨坚伐陈的檄文里也把陈后主的奢靡当成罪状来控诉。
杨坚任用的是高颎、苏威这种贤臣,陈叔宝宠信的是施文庆、沈客卿这样的小人。朝中的宰辅江总也不亲临政务,与都官尚书孔范等人紧密团结在陈叔宝周围,日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在后殿常有文学集会,那一刻,君臣其乐融融,不分尊卑贵贱,大家都是文学青年,都是诗人,为了崇高的文学理想,各自赋诗赠答,自夕达旦。
而著名的亡国之曲代表作——《玉树后庭花》便在这种应酬答唱中诞生。千余宫女每天排练这首曲子,还要分声部学习,此起彼伏,声势极为壮观。
高纬钟爱的是琵琶,走的是文艺青年路线;陈叔宝玩的是诗歌,算是文学青年。两人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就看命运是否殊途同归了。
有了陈叔宝撑腰,这群文臣更加嚣张,完全不把武将放在眼里。孔范自认为文武双全,厚颜无耻地对陈叔宝自吹自擂道:“外间各位将领,起自行伍,匹夫而已。深见远虑,岂其所知!”
一句话把武将全贬得一文不值了。陈叔宝半信半疑,问了周围几人,全迫于孔范淫威,都一致赞成这回答。结果,武将的地位直线下降。只要稍有过错,带兵打仗的权利都被剥夺,部队全让文官接收。即便像任忠这样的老将,他的部曲(私人部队)也被孔范几人瓜分。
文官每天忙于应酬答唱,武将被肆意踩在脚下,一旦大敌来临,还有谁来抗敌,谁来捍卫家国?
由于母老虎看家,杨坚实际上等于只有一个女人;而陈叔宝左拥右抱也忙不过来。龚、孔二贵嫔,张、薛二淑媛,还有袁昭仪、何婕妤、江脩容一大堆,尽是天下美色。不过,他最为迷恋的还是张丽华张贵妃。
张丽华出身很低贱,兵家之女,本是龚贵妃的侍女,被陈叔宝临幸,生了儿子陈深。张丽华发长七尺,光亮无比,在保养头发上无人能匹——活到今天不知能接拍多少洗发水的广告。她的眼神更为迷人,左顾右盼之时,光彩溢目,照映左右。
除了漂亮之外,她还很聪明。她从不独占陈叔宝,一旦有漂亮的宫女,便立即进献给皇帝。如此一来,陈叔宝也能换换口味,图个新鲜,更加宠爱张丽华;而其他得宠的宫女也是感恩戴德,极为感激张贵妃的大力举荐。
陈叔宝懒得上朝,常在宫中决定朝政。旁边两个太监在一旁口述,他在龙椅上批改,而张丽华便坐在他的怀中,一同决议——果然是坐怀不乱。张丽华的文字功底好,而记性也一流,能帮得上陈叔宝的忙。
陈叔宝的正牌皇后倒是一正经人,每天诵经念佛,时常劝谏陈叔宝。不过,陈叔宝老寻思着要废掉她,再立张丽华。后来国事变化,没成。
宫中天上人间,外头民怨沸腾:由于陈叔宝大兴土木,入不敷出,沈客卿担任税务官以来,掘地三尺地搜刮税款,竟然比往常多出十倍的收入。如此竭泽而渔,陈朝还有多少气数可言?
这几年唯一让陈叔宝不安的是:他听闻杨坚容貌不凡,便让派去的使臣从长安带回了杨坚的一幅画像。结果画卷一展开,杨坚奇异的面容却吓着了陈叔宝——拿走,拿走,我不愿再见此人!
不想见画像也可以,那么就见真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