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97000000028

第28章 传略篇(3)

1949年,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从这年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至今,我家还存有两件珍贵“文物”:一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布质胸章,一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无锡军管”臂章。这两件东西虽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文物”,但就我个人来说,这是一件千金难买的“传家宝”。它不是“革命文物”,也是“家庭文物”,是一件无价之宝。是它,由此翻开了我参加革命的历史!

离家求“学”人生转折

人们常说,某某人的“命好”。我是不相信什么“命”的,但对一个人来说,机遇、机会非常重要,它往往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命运。因此,一定要抓住机遇,这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很幸运,抓住了解放初的机遇,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48年底,淮海战役胜利结束,随着解放军南下,泰兴县全境解放,全县百万人民为之欢庆,我个人也得到了解放。

我既不出身于革命世家,也不是书香门弟,更不是仕宦之门,而是一个普通农家。虽说不是穷家孩子,但家庭经济也不富裕,是地道的穷学生。由于当时家庭经济困难,结结巴巴读到初中三年级(上),家里就再无钱上学了。出路在哪里?读书无钱,工作无门!路在何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思想上非常苦闷。可就在这时,在泰兴县城城门洞内看到一份张贴的招生通知,大意是:“苏北泰州工学团(大学)”将在泰州地区招生,免学费,管食宿、包分配。这么一个天大好事,到哪里找?心想一定不能放弃这个极好机遇!回家后与家人商量,决定去报名。儿是娘身上的肉,我妈妈听说我要第一次外出去泰州,她不同意。我只好做她的思想工作,讲清利害,她才勉强答应。但她还是万分难过,一直放心不下,老是惦记着我,这就是中国妇女的母爱啊!为了儿子的前途,她也就勉强同意了。

决心一下,立即行动。隔天,我们去县政府找县教育局负责人,请他出具介绍信。当年,一起去报名的都是初中时同学,一共三人。三家在稍作准备后,正月半后的一天下午就从叶家庄出发了。晚上我们一行到了城北离家二十多里的中马甸何家庄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上路向泰州方向去了。大约下午四点左右,我们到了泰州城。因为对泰州人生地不熟,问了好多人,才找到目的地.原来报名处在一个庙里,后来才知道,这座庙名叫光孝寺,是泰州市以至全省和全国都很有名的一座庙宇。这座庙宇至今在我脑子里印象很深,后来我去泰州时都要到寺外看看,因这地方是我的革命起点,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泰州城,我们找到招生的地方后,负责接待的同志给我们每个人一张登记表,要求认真、如实填写。填好表后,那位不知名的同志对我们说:行了!并对送的家人说:你们可以回去了。我们三个人就跟随另一个人到住地去。之后送的人也就离开了。当天,他们有没有回泰兴,还是在泰州住一晚?就不得而知。因为我们是一批穷学生,在校对生活没有什么要求,比较适应。虽说没有好的吃,但一天三餐,都能吃饱,比家里的伙食好多了,起码不要为吃饭发愁。

人的思想是很复杂的。参加革命了,人走进了革命阵营,并不等于他就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了。这就很有必要在革命的大熔炉里进行思想“冶炼”了,不断清除各种错误思想。因此,要从老百姓真正成为公家“人”,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经历着许多考验。当时,我们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小“知识分子”,都是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的,可到这里一看并不是原来想象中的“大学”,而是一座名符其实的“社会大学”,有的人开始失望了。当然,多数人还是坚持下来,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这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考验。在光孝寺里住了几天后,就开始上“课”了。不过这里没有正规化的教室,也没有课桌,而是一百多人在一起,广场上席地而坐上大课。

室外空空当当,人多声音杂,听课效果很不好。事后才知道,这座所谓“大学”,是适应横渡长江新的形势,为南下接管大城市举办的干部培训班,学员全部实行“供给制”。当时的“老师”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斯文的讲师、教授,而是身穿灰色军服,看上去就是一位有经验的军官。当时的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副专员、支前司令总负责人吴觉(解放后曾任治淮委员会主任),专区部门负责人徐平渔等都来为我们上课。学校也不发书,只是要我们当埸做记录。课的内容是,首先学习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元旦献辞:《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主要是宣传分析当时全国的大好政治、军事形势,当前面临的任务,讲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很快渡江,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消灭蒋家王朝,号召全国人民要把革命进行到底。这些对我们刚从蒋管区(国民党统治区)来的学生说,听了这些讲话后,对政治、军事形势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感到格外新鲜,受到很大鼓舞,顿时心明眼亮,糊涂人一下子变“聪明”了。这是走进革命队伍后,给我们上的革命教育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第一次知道“革命”二字。这是我参加革命的起点,是终生难忘的。在那种环境里,我更加坚定了学好的信心,当好革命队伍中的一员。

吃公家饭做公家人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有人挑拔说,共产党是最不讲情的,而恰恰相反,共产党人是最讲情的,最关心人、最爱护人的。在革命队伍里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共产党的爱。

在泰州没住几天,有天下午老“蒋”(国民党)的飞机光顾了。那天我正好在坡子街,这是泰州最繁华的地方,许多人只看到北边天空雾云滚滚,耳听炸弹声音,由于当时我军防空力量薄弱,还不可能进行还击。为了我们这些刚入伍学员的安全,晚上随即“乔迁”,搬到乡下,地方就在泰州东门外的冯家庄。在那里,除继续学习形势和任务外,还进行入城后政治、经济、文化等政策的学习,反复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顶注意”等入城纪律的学习。这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是党的生命。如果我们不学习、不懂得、不执行好党的方针、政策,就会给党的事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为了渡江需要,我们这支队伍随着形势发展逐步南下,又从冯家庄搬到泰县(现姜堰市)张甸镇南的一个村子(高野村)。我的房东是个当地名中医,由他的女儿在主医。此家前后三进新房,一看就是富家,在农村是少有的。

在张甸这个地方比较安全,我们住的时间比较长,有二十天左右。有几件事使我难以忘记的:一是上级明确宣布,我们这支队伍的任务是渡江接管无锡,要做好南下渡江思想准备;二是给我们每个人发了黄色军服,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从这时开始,真正成了正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现在看,我那时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军,也算是沾了一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边。脱下民服,穿上军装,真是威风得很,可惜当时没有条件拍摄照片,以作留念,这是大的遗憾;三是分配工作,具体就是做文书,有了工作,而且是革命工作,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喜悦,当时刚工作,还有一股热情,还不知挑剔工作好坏,只要有工作就行,这时,我从一个老百姓,成了革命军人,成了公家人,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大转折,是一个质的飞跃;四是在张甸见到了我父亲一次。有一天,领导关心地对大家说:很快就要渡江,你们可见家人一次。我随时就给家里写信。接到信后,我父亲很快就从家里来了。

父亲来时是一天的下午,见到我后他老人家也很高兴,在一起吃了晚饭,并把换下来的旧衣服交给他。可不凑巧,就是在这天,我们奉命离开驻地。命令如山倒。我们当晚个个背着背包在广场上整队出发。当时,我心里还不感到怎么样难受,也许是太不懂事吧。可此时此刻,我父亲看到我的背影,肯定有说不出来的话,只能闷在肚子里,含着两眼泪水汪汪而去。现在回想起来,我很内疚。老人家是一个很老实巴交的农民,干了几十年的农活,而父子相见仅几小时,话没说几句就分别了。当时的分别,也许就是永别!我虽然是地方干部,不是真上战场,实际也是上战场,因为渡江作战总有一定的风险,这么大的战役,能有不死人的吗?.这一点我心里有数,父亲也有数,只是这层“窗纸”两人不愿捅破而已。想到这些,我有时总免不了要泪湿两眼。但为了渡江南下,这是全局的大事,我和我的父亲都抛弃了个人感情,而服从大局了。现在,他已经谢世几十年了,想到这些我很敬佩他,对他有着无限怀念。在张甸,还有一件事使我难忘的,就是两位同行者被动员回家,一起进革命大门,临渡江前却分手了。当时心里不知什么滋味。正因为这样,他们失去了南下渡江的机遇。

南下渡江“赶考”合格

渡江战役,对每一个都是严峻的考验。这是生与死的考验,有的人就是过不了这一关。随着渡江战役的到来,我们的队伍也逐步南移。从张甸出发,经过泰兴的南新、北新,穿过城黄公路,一直到靖江县季家市镇。在季家市住了一宿,第二天就向靖江进军了。我们的队伍是从靖江的新港渡江的。这是一个并没有多大名气的小港,对面就是江阴。估计是下午二、三点钟。

早春的新港,依然天寒,但解放军渡江时的港口却热气沸腾。江面上风大浪急,老天又下着不小的细雨。江面上是密密麻麻的木船,你来我往。江堤上人山人海,各自队伍都在有组织地登船,战斗的气氛很浓。渡江对每一个人,应当说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能否过关就看各人行动了。在战斗气氛的环境下,人们的胆变大了,并不感到害怕,更没有想到死,而是坚定地要生。现在看来,那时的革命道理虽懂得不多,但有一点是知道的,就是革命二字的信念,是这两个字壮了我的胆。上船时每船十个人左右,每个人都坐得整整齐齐,两眼向前,不能乱动。上船后,船上的水手就把布帆拉起来,这时船借风力,万船齐发,犹如箭飞,直指江南,大约个把小时我们到了江南的江阴黄山脚下。时间是1949年4月3日。这是我“赶考”的一天,终生难忘的一天,算是考试合格了。当然也有不及格的,个别人临渡江开了小差,成了逃兵。

渡江后,我们得知无锡已经解放了。当时,我们一行人为无锡的胜利解放而欢呼,总想能一步飞至无锡。为了尽快赶到无锡接管,上级命令要大家马不停蹄地急行军,我们只简单吃了点饭,又马上赶路。我们沿着锡澄公路走了整整一个晚上,直到第二天上午九、十点钟,我们这些接管人员才到达无锡。锡澄公路不像现在的平坦柏油路,平如地板,而是一条乱石子路,高高低低,太丫脚,很伤鞋,加上几天的急行军,每个人的脚底板肿了,打上许多水泡。由于脚走麻木了,鞋底穿破成一个大洞,却也不知疼。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第一个目的地就是国民党无锡县政府所在地。在院子广场上,个个席地而坐,等待上级下达任务。因为胜利了,尽管人很累,但不知道累。进城给我最深就是第一次看到电灯,时间虽是早上九点多,但路灯还是亮着。同来的大多数人与我一样,都是没有见过电灯乡下人,真的见了感到很稀奇,算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生来第一回。过去只看到书本上的电灯,而现在则是现实生活中的电灯,也是第一次拓宽了眼界。当时,我在市军管会,外面挂着军管会的牌子,对内则是中共无锡市委,两个牌子、一个班子。回想起当年,因年小幼稚,很多事实在无知,也很可笑。当时也没有记日记的习惯,好多东西都没有记下来。如果真的记下来,那是很原汁原味,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现在看来,实在可惜。

在这里,我想特别提一提的是,我的第一个领导人、文印科长王英勇同志。他是泰兴人,是我的同乡,家住蒋华区。1946年新四军北撤前,他就在中学参加儿童团,后入了党,参加工作,时已荣升为营级干部。比我年长一些。在我面前他是我的领导,也是我的兄长,而我是他的“弟弟”。因为年小,他对我关心备至,生活上照顾,政治上关心。我年纪只有十七、八岁,而且是第一次离家,不懂事,很幼稚,他就给我指点。当时,文印室的家当很多,有油印机、油印墨、纸张,以及钢板、腊纸,这些都要靠人肩挑、背扛。我人小,又是刚入伍的,因此,对我处处照顾、优待。行军时,他不要我背公家的东西,只给我背一只公用的吃饭当菜盆、洗脚当脚盆的多用瓷盆。当时盆上扣了两只铁圈,挂在背包上,人一走,一声响,尤其是晚上,响起来好像奏的交响乐,挺起神的,累时不会打盹,这是革命的交响乐,有钱还买不到呢!解放后,在无锡时间不长,我们两人就分手了,一直不知他到那里工作。我到省政府工作,他的儿子1991年从省计经委借调到办公厅,后他想到综合处工作。一天,王老夫妇为这事专门到我家来,我很不过意。原来他真是我的老领导,当时已从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离休了。谈及往事我动情地说:你是我的第一个领路人,不是你,我能有今天!这不是客气话,而是心里的真言。

父子相见更思慈母

有一首在大陆流传很广的台湾歌词说: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确是这样。儿是娘身上的肉,母子心连心,母亲太伟大了。我妈妈听说我要第一次外出去泰州,她不同意.我只好做她的工作,讲清利害,她才勉强答应。但她还是万分难过,一直放心不下,老是惦记着我,这就是中国妇女的母爱啊!

同类推荐
  • 谁许你一世倾城:林徽因传

    谁许你一世倾城:林徽因传

    生动而具体地重现了民国时代林徽因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四个阶段的成长与成熟。全面而细致的描写了林徽因的一生。书中所述均是认真考察历史典籍而成,绝非想当然的传记作品。而是根据现存的关于林徽因的史实资料与作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予以文学性的演绎。本书填补了市面上众多林徽因传记未能触及的前半生,让读者从头认识这个可爱而坚毅的女孩,感受到一个依然美丽而不再遥远的林徽因。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闻一多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闻一多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如猛虎。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朱自清诗中的“你”,就是本书中将要介绍给读者的主人公——闻一多。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诞生于湖北浠水的乡下。1946年7月15日,为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所暗杀,壮烈地牺牲于昆明。在这不足四十八年的时间里,闻一多经历了祖国的苦难与忧患,走过了那曲折的、充满了矛盾的、而终于找到了真理的道路。他在诗的海洋、学术领域中孜孜探索,他为中华民族的民主事业搏击奋斗,他的一生就是动人心弦的壮丽诗篇。闻一多,是诗人,是学者,是民主斗士,是一团火。
  • 居里夫人——伟大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伟大的女科学家

    《图说世界名人:居里夫人(伟大的女科学家)》讲述了,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玛丽·居里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也是第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伟大科学家。
  • 智者大师传奇

    智者大师传奇

    南梁华容,战火频仍。权臣小儿诞生夜,天降祥瑞满室光。双瞳在目,异于常人;慧根暗藏,与佛结缘。大厦骤倾双亲王,颠沛流离结奇缘。
  • 季羡林人生智慧书

    季羡林人生智慧书

    季羡林先生给予我们的人生寄语只有一个字:真。对亲人,要付真爱,对朋友,要付出真义;对工作,要施以真心;对人生,要甘洒真情。以真示人,除去虚假的遮掩,才能换来他人的热心肠和真性情。
热门推荐
  • 你的爱像迷雾

    你的爱像迷雾

    第一次相见,她是懵懂的拖油瓶,他是面目冷峻的小少爷,经历过年少不更事的虐爱与伤痛,又一次相遇,将会发生什么?
  • 落入瞳孔的城

    落入瞳孔的城

    在书中柳未青采取第一人称的讲述,以自我的世界观通过眼睛倒映着繁华如梦世界,以细致的感知透析自我的情感足迹,让梦想、爱情、自由在烟波浩渺的红尘中,寻觅芳香彩云缭绕的世外之城。
  • 颜未满

    颜未满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十五豆蔻年华,倾茗于否?乱世沉浮间,茗雨倾烟,墨痕纵点江山,究竟是他许她一世柔情,还是她负他一世心疼?容颜未满,一见如相逢,弹笑间,尽为冥冥。
  • 长乐无忧尘世安好

    长乐无忧尘世安好

    宅女穿越重生。就是一篇顶着文艺外皮的欢脱二货小白练笔文。
  • 浮世轮盘

    浮世轮盘

    小说讲述了几个侨居意大利米兰的中国江南女子的情感经历和奋斗故事。小说中的几个女主人公在意大利奋斗数年,尽管道路各异,尽管都积极努力,但结果似乎并不如人意;而她们的情感更让人唏嘘不已。小说通过这几个女子的故事,表现了海外侨民的生活,同时也揭露了一些行业,如博彩业、奢侈品业等的内幕,耐人寻味。
  • 冰山公子的娇妻

    冰山公子的娇妻

    “颜姨,妹妹什么时候才出来陪我玩呀?”“哈哈哈,寒儿怎么知道姨姨肚子里怀的就是妹妹呢!”“就是妹妹,我长大了要保护才能保护妹妹”,“好啊,那等妹妹长大了以后就嫁给寒儿做娘子好不好,这样寒儿就可以保护妹妹一辈子了”妹妹是娘子寒儿要保护妹妹一辈子.……
  • 御仙奇谈

    御仙奇谈

    仙者,逆天而修,成我万千大道,铸我不朽传说,我便御仙!
  • 报告王妃,王爷欠调教

    报告王妃,王爷欠调教

    她,是新世纪暗夜女王,却造人暗算,异世重生,成为隐龙大陆上,无良草包花痴小郡主。初见,他是隐龙大陆的九王爷,高冷如斯,却独宠她一人;丹药,功法,神兽,只为博她一笑。“女人,你记住,你永远逃不出我的手掌。”初见,她是隐龙大陆的废柴小郡主,韬光养锐;权力,势力,财力,只为离他更近一步。“男人,若我发现你背叛了我,先奸后送青楼。”看新世纪暗夜女王,如何调教高冷王爷
  • 英国[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

    英国[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

    在欧洲,英国本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国,但是到了近代,却一跃而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强国。靠了日益富强的国力和强大的海军,它先后在16、17世纪击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了所向无敌的海上霸主。以后,它又将殖民主义的触角,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逐步建起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凡阳光一天24小时照耀之处,都可看到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旗帜在飘扬。《英国——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将讲述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 撩妻成瘾:上司,轻点爱

    撩妻成瘾:上司,轻点爱

    宋清欢以为离了那个人,这辈子要孤独终老了。结果,呃…怎么回事?一只大灰狼追着她跑…“女人!睡了我不负责,就想跑?”“……那你想怎样?”“睡回来!”于是就被拐到床上吃抹干净。她逃…他追…某天,逃无可逃,霸气回头,“喂,上司,你是专门来挖洞的么?”某上司挑眉一笑,“我不挖洞,只撬墙!”【宠文宠文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