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97000000029

第29章 传略篇(4)

一个人不能没有母爱。作为报答,一个婴儿从开始说话,第一句话就是稚气地叫:妈妈。我从小就受到了母爱。因此,我时时想到我的妈妈。我人到了无锡,很快给家里写了封信,同时也给在上海的二哥写信,既是报平安,也是要家里来人看看。没有几天,我父亲从老家来了。后来二哥也来了。父亲见到我很平安,心里非常开心,总算人健在,情况比预料的要好.特别是我父亲见到我时,满脸笑容,父子团圆了,真是天伦之乐。儿行千里娘担扰。事实确实如此。父亲对我说:我离开家后,特别是听人家说,渡江时死了不少人,我母亲白天黑夜在家哭,担心我有什么三长两短。我听了后眼泪不断,老人家确实是一个好妈妈,是一个贤惠妈妈,受人尊敬的妈妈。她爱子女,勤劳朴实,为人厚道,是一个很典型的农家妇女。时年六十多,我长了十七、八岁,从没有远离过她。她听说我参军,而又渡江打仗,她能不心烦、不牵肠挂肚吗?她为我南下渡江,不知流了多少泪水,真是操碎了心血,耗尽了血,做儿的心里是有数的。正因为如此,我对父母也是很孝的,工作后当时工资不高,很长时间每月只拿60多元(在复旦读书时更少),而我拿到钱第一件事就是寄15元给他们。这是我的应尽义务,也是一个小辈的责任。所以,他们的晚年生活,比之于一般的人还是幸福的,按流行说法,在村上已是小康。但我也欠了他们的“债”,比如平常生活上照顾就少了,没有尽到一个儿子尽孝的责任。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的母亲,一提起我的内心就不安。1974年4月,在她在重病弥留之际,我和爱人、儿子在老家住了十天,意欲为她送终、尽孝,可她一直头脑清醒,暂无离开人世之意,于是我们就想到县城去一趟。我对她说想进城去,当时她不太高兴。但她又是一个很通情达理的人,接着说:“你们要去就去吧!”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这就是她对我说的最后一句遗言。可我们刚刚走不远,她就离开了人世。当人赶来说她“走”了的事告诉我时,我后悔莫及。我和爱人都痛哭了,很伤心。早知如此,我不会、也不应离开她,这是我终生遗憾,也是无法弥补的呀!

边干边学圆大学梦

一个人应当有理想。理想则是一个人的前进的动力。当然,一个人的理想,要与党和国家的利益相一致。如果一个人只是满足于现有的工作、现有的环境,没有新的理想,他就不能有新的长进,也可能是踏足踏。说实话,我是一直想圆大学梦的。因此,平时在学习上是抓得很紧的。我虽只有初中没毕业,但有雄心通过努力达到大学水平。

1949年秋,无锡市委筹建一张面向工人的通俗报纸《工人生活》报,领导要我去,我也就同意了。任务主要是搞发行工作。1951年春天,《工人生活》报改为由苏南地区领导,后为加强领导又合并到《苏南日报》,我们也就一起调去了。还是干老本行。1952年下半年,苏南、苏北、南京三地合并,成立江苏省,我们就从无锡全部调到省会南京来了。当时叫“三报合并”,即苏南日报、苏北日报与南京新华日报,合并成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工作人员由三地抽调。到南京后,我就在社长办公室工作。面对新的环境,我的求学欲望更强烈了。当年,我只有二十二、三岁,还是一个风华青年,有一股要求进步向上的朝气,希望能学习后,当上从事新闻业务的编辑、记者。当时,在报社既无学历,又无文凭,是很不吃“香”的。

学习无捷径,学好的窍门在坚持。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容易的事。凭心而论,我当时学习是抓得很紧的,每天早上不管是三九寒冬,还是严夏酷暑,天不亮起床就赶到报社看书学习。和我同时的还有两位同志,都是单身汉,也无后顾之忧。不过,与我们同时的人,也有人没有坚持下来。1956年,党中央召开知识分子会议,号召“向科学进军”,并发出通知,要求年青干部考大学,培养无产阶级自己的干部,即所谓革命的“红色专家”。在这个大背景下,我报名高考。对此,领导对我们这些干部的学习是很重视的,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第十中学找了老师,为我们这些学习功底不深的同志补课,半工作半学习,既鼓励我们学好,又打消我们的思想顾虑,不要背思想包袱,真是关心备至。报社领导一再安慰我们说:考不取,还回来上班!说实话,当时我们还是思想上有包袱,肩上有压力的,领导越是这么说,我们的思想压力就越大。万一考不取,一是对不起领导,辜负领导的关心;二是没有面子,怕别人笑话自己。因此,下定决心,拼老命也要考取。当年,报社共有七、八个人申请报名,最后录取的有四个人,我是其中的一个,分别录取在北大、复旦、南大,这也是报社为党和国家输送干部作出的贡献。

可以说是上天有灵,我终于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真是心想事成。一个初中没有毕业的人,居然考上名牌大学,而且是第一志愿,真是我家祖上有“灵”?圆了我的大学梦!可这不是梦,而是一个现实!在老家村上,像这样正规化的名牌大学生当时也只有我一个,虽不如现在考上大学,要办酒请客、送礼、谢师,在乡里也是一个大新闻了。我上大学虽早有愿望和企求,但长时间内似乎是个梦,可现在已不是梦。这不是祖上的什么“灵”,也不什么住宅“风水”好,而是共产党给的啊!我有什么理由不感谢共产党!共产党是我的真正恩人,大救星。复旦大学新闻系当年招生一百多名,多数人是调干生。大家学习自觉性都是很高的,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把书来读”。因为我是调干生,每月能拿几十元,除去吃饭,我每月还寄家十元给父母零用。当然,也很艰苦了,但苦中有乐,有盼头,有前途,再苦也乐意。

投身教改走向农村

在大学期间,学了不少书本知识,新闻方面的理论也学了不少。但对一个人来说,这还不全面,还得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还得从校门走向社会,尤其是读文科的更应如此,这很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学校为了进行教学改革,增加社会实践机会,决定我们文科三年级学生都下乡进厂。农村是一所社会大学校。1958年秋,我们首先到上海郊区宝山县(现为宝山区)罗店镇和平大队。我分在大赵家宅生产队劳动锻炼。当年正是“大跃进”、公社化,开始大学生都在农家吃饭。我的房主是赵立政,时任生产队长,夫人张宝英,年纪都在四十多,不到五十,有两男一女,都在小学、中学读书。他们为人老实,待人诚恳,这家对我很好,在相处中有了感情,逐步成为一家人。后来我们虽离开,还有来往,罗店的许多房东也来学校看望。说明我们虽相处只有半年时间,但与当地农民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我到南京工作后,曾邀请张宝英老人到南京,并来往车站接送,陪同她参观游览。她的儿子宏文、小罗也到南京来过,我们请他们吃饭。我在报社和省政府工作期间,有时到苏州去,也抽时间专门去看望,人家都说我们是在走亲戚。直到前些年才失去联系。2005年9月,复旦建校一百周年时,我到上海还专程到罗店大赵家宅去,旧地重游,想再把关系联上,可惜因为拆迁原因,原地的人家都各自搬迁了,不知去向。回到南京,我又给罗店镇人民政府写信,介绍了有关情况,请他们帮助联系,但这封信却石沉大海,一线希望也没有了。现在看来,联系肯定比较困难。

在罗店,我们大学生是最受欢迎的,因为一下子了来了这么多文化人,无代价地帮他们干活、做公益事,又同当地没有什么利益关系冲突,比较公正。在吃大食堂时,农民都要大学生当会计、分粮食等,说明他们对我们是信任的。我在队里除了劳动,还负责食堂。这是一件很烦人的事,每天早、中、晚要给各家秤钣。因为当时粮食比较紧,人们也很计较多少,所以称秤一定要准确,做到公平、公正,不徇私情,真正铁面无私,不辜负众望。我干这事时深感责任之重大,深知一杆秤的份量,从杆秤上体现党和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联系,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很好的考验。几个月时间,群众心里有杆“秤”,他们一致说我:办事无私,信得过。有了这样的话,我也心满意足了。在乡下,大学生什么农活都干过,拾棉花、挑大粪、车水、背纤,样样干。当时的男劳力上河搞水利,农活都是队里妇女和大学生干,一度时间,大学生成了队里强劳力,荻得了当地农民的好评。

一般来说,年青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头脑发热放“卫星”,好心也干了一些违背科学的蠢事。比如,毛主席号召要“深翻地”,我们大学生响应号召,马上就搞了亩把地的“试验田”,在种麦子时,十来个人忙了个把月,把地挖了有一丈多深。因为太深,把原来的熟土,硬是翻成不长庄稼的生土;因为深翻,误了种麦的季节,出苗率不高;因为施肥太多,把麦苗烧死不少。我在坑内挖泥时,也把腰扭闪伤了,不得不回上海求医,这是典型的教条,不讲科学。深翻,总不能深一丈多,熟土变成生土;重施肥,也不能肥料堆积二尺高,肥太过量了,麦子不烧死吗?干什么事都要有分寸,要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是反科学,就是谬误。我们这些大学生就是好心办了坏事。这年不仅没有增产,反而大减产,“试验田”成了“伤心田”。我们是这样,全国也如此,吃了“深翻”的大亏。这是一个生搬教条的典型。对农民来说,我们这些大学生内心很不安,毕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至今难忘。

三人背纤其有我师

劳动的工种很多,过去人都说是三百六十行。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已不是三百六十行,而是成千上万个行当。就农村来说,工种也是很多很多。我生长在农村,挑担、推车、车水、除草等农活,从小都干过,唯独没有背过纤。

我家住苏北长江北岸,村头有一条直通长江的大河,船只南来北往,经常看到岸上的纤夫,背着纤艰难地拉着重船,日日如此,为生存积聚血汗钱。在旧社会,可以说每个纤夫都有一本血泪史。我对这些纤夫是很同情的。

下乡时刚实现公社化,正大搞农田水利,男劳力全上河工挑河,留下来的都是“娘子军”和我们这些大学生。一天,女队长赵阿妹对大伙说:明天要去粮站送公粮,4个人去,用一条船。队里就是这几个人,老的老,小的小,大学生也算是强劳力了,我就毛遂自荐,主动“请战”,要求去背纤。队长看了看我,个头不小,身体也不错,不像城里来的风一吹就会倒的人,当埸就拍板同意了。当时,为什么我要争着去当“纤夫”?思想动机很简单,主要出于好奇心理,想亲身背一背纤,亲口吃一下“螃蟹”,体验一下生活。

第二天,我们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这天,天公作美,太阳东出,好像迎接我们出征。初冬的早晨,寒意袭人。我身穿小棉袄,脚登解放鞋,早早来到了码头,等着其他人的到来。停在河内的农船连晚装载了3000多斤稻谷,船上还备了一只锅,带了中午做饭的米、柴和菜。同行的共4个人,一个是60多岁赵大伯,他是船上掌舵的船老大,靠他把准船的航向,是我们这次安全行船的核心。一个是50岁左右的王有恒(小名叫恒大),一个是身体不太好的赵叔叔,还有一个就是我。他们3个人是弄船的老把式,可说是经验丰富,就我一个人是新手。从生产队到罗店镇陆路走有10里左右,而水路因河弯水曲,约有15里。早饭后,我们4个人就踏上路程了。

这次,我们3个人背纤,也有分工。3人前后排成纵行,王有恒第一个,我是第二个,在中间。赵叔叔排第三。这个劳动组合很有道理,第一人是顶梁柱,打头阵,是主要劳力,我是辅助劳力,第三个也是重要劳力,压压阵。我们三个人身背着纤,一字在南岸行,几千斤的重载船,全靠我们3个人背纤。背纤既是走路,又不完全是走路。他们对我说,背纤的要领:第一,人身子要向前倾斜,两只手臂弯着朝下最好,屁股要向上,切忌挺着胸膛走,这样全身的力才能充分发挥。第二,3个人的步调要一致,才能形成合力,不能一前一后,你走他停,否则3个人的力气都对消了。第三,纤绳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刚开始,我们3个人配合就是不默契,主要是我,步子老是不协调,不是大就是小,3个人虽出了很大力,也流了许多汗,船就是行不快。特别是逆水时,船不进则退,急得大家团团转。赵大伯在船上急得只是说:你们要出劲,把力合起来。这时,我才体会到:“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的道理,成事一定要靠集体力量,不仅要苦干,还要巧干。后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步调,找到了窍门,慢慢地磨合,也就合拍了。由于3个人的步调一致,劲往一处使,河中的船像脱了弓的箭一样往前驶。中午过后到了罗店粮站,搬运工把粮食从船上向岸上运,我们才舒了一口气,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身上汗水虽凉,则人心暖,我们心里是多么开心!这时,我们才感到腹内空空如也,大家想到要吃饭了。

人们都说,背纤是项苦活。我说,背纤既是苦活,也是巧活,其中还有很大的技术含量。它既是体力劳动,也是脑力劳动。因此,我们不能小看。没有背纤不知道,一背纤、一总结,还有许多学问,这里有好多文章可做。比如,为什么背纤人要向前倾斜,屁股要向上?为什么个人步调要一致才形成合力?为什么纤绳既不能长又不能短?这里有很深的数学、力学、物理学的原理。过去人们常说,我们干的是粗活,不要动脑筋,其实不然。粗活里也有细活。数学、力学、物理学等方面的原理并不深奥,它就是从劳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些原理在各种粗活中都有,只是我们在劳动中没有自觉地运用而已。劳动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把不自觉的行动变成自觉的行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掌握先进科学技术,这时我们就如虎添翼,人类就将从劳动的奴隶,变成劳动的主人。当然,这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但我们只要不断实践,善于总结,这个时代就一定会到来。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不断向前推进的,劳动创造世界,这就是人类的历史!

一手握钎一手拿笔

同类推荐
  • 开运握图——杨坚

    开运握图——杨坚

    本书为您解读人性真实的隋文帝杨坚,披露他成功上位的历史密码。通过对他取得霸业以及辅政者的经验教训、智慧、谋略进行总结,以期对我们当下的人生给以借鉴、指导。
  • 丰臣秀吉(二)

    丰臣秀吉(二)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中国大教育家的故事

    中国大教育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花木兰精神

    花木兰精神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也会有一千个花木兰。花木兰精神在不同的时代里,在不同的语境中,在不同人的心目中,都会得到不同的解读。但是,高贵的品质总会有恒定的价值,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并不会阻止优秀的女性在花木兰身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那种精神。花木兰,也许就是她们心中的另一个自己。《花木兰精神》的作者是曹荣。
  • 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

    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

    这位中国现代史上最神秘、最诡谲的人物之一,就如同乱世中藏而不露的毒箭,令人们至今听到他的名字都会不寒而栗。对于他的种种记载,可以说是扑朔迷离,充满神秘色彩。那么,他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将寻着历史的脉络,去发现一个真实的戴笠,同时,揭示军统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间谍组织”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
热门推荐
  • 时间棋局

    时间棋局

    因为特别喜欢某个小朋友,所以近期脑内的所有男主的脸都是他,可惜文荒,所以自己写文喽
  • 傲视孤独

    傲视孤独

    遥在上古时期有一盛世,被称为万古神修。出身名门的赵桀将在下一次天地之劫中带领众人从黑暗的世间寻出一丝光明,走向未来。
  • 金老虎

    金老虎

    这是一个荡气回肠,有关江山美人、英雄末路的故事。淘金人于长河豪情万丈举债淘金一夜暴富,为美人,也为男人的血气。边关战事吃紧,大太监魏忠贤来三河督办采金,携边关守将的首级传示九边,以做效尤。两大历史板块平行发展,气脉相连。抗日战争、满人逼关、抗美援朝、宫廷内乱,历史的阴云笼罩着现实,现实的进程又激荡着历史的回音。亲友仇寇,风情万种,宫闱城防,柔肠百转,国家社稷与人情世态,社会变革与人心反复,爱恨与报国,赤诚与奸险,就这样纵横交织,回环复沓,令人为之拍案,为之扼腕,随之一唱而三叹……
  • 《浙江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释义与应用

    《浙江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释义与应用

    本书是适应当前各地学习、培训工作需要而编写的。该书多数作者直接参与了《条例》的起草工作,对《条例》基本精神和具体规定,有较深的理解、认识。《浙江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释义与应用》的出版,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和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及其他法律工作者,学习、宣传、理解、执行《条例》,是有所裨益的。
  • 中国十大文豪欧阳修

    中国十大文豪欧阳修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散文、诗、词、文学理论以及文艺批评等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而且具有形式新颖、语言酣畅、叙事委婉、绘景优美的特色,为我国历代人民所喜爱。
  • 秋季之约

    秋季之约

    十年前深秋的一场相约,他抛弃了她,一个无意的谎言,一场复杂的误会,使他们痛不欲生,他的兄弟和他抢女人,她的闺蜜陷害了她,他们,是否还能走到一起?他们的命运将会如何?每走一步,具是险棋,每一个选择,都是生与死的抉择,在生死两重天的困境中,他们能否战胜困难,走向爱情的天堂?《秋季之约》将会告诉你答案
  • 仙魔之上

    仙魔之上

    魔人方醒,误入仙道,偶得魔仙双修,可仙魔各自秉持道统,势如水火,不死不休,异类方醒为仙魔所不容,怒创无上大道,誓要凌驾仙魔之上!
  • 梦之梦魇

    梦之梦魇

    想知道真实的大学生活吗?个经受分裂之痛的男孩子,从一座小城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大学生活中他遇到了朋友,恋人,还有各种各样的潜规则,在内心的煎熬下他始终丢弃不了曾经的那段情,于是有很多人伤心又有很多人狂笑,几个人感情的纠结,友情爱情,还有九零后那份创业的激情,缠绵在其中,开始的瞬间相聚于是这以后的一个个离开,终归是一个人但心中少了份感伤,却不知始得终弃,终归一场梦。
  • 宫心

    宫心

    【本书已弃,原章节在新书《妖孽站住:腹黑王爷呆萌妃》中】她,是21世纪的新一代少年,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无奈,他是来凑热闹的好不好?竟然穿越到了异世大陆,穿越成为一朝丞相府废柴七小姐,莫名其妙有了婚约,相公竟然是战神!他,好歹也是圣贸国闻风丧胆但是却又俊美绝伦的安王爷好不好?某王爷:“本王心中只有你一个!”某姑娘:“那我的心中可不一定只有你一个!”某王爷:“你敢!”美男多多,帅哥多多,宠妻多多!看她如何插科打诨,在异世大陆斗魔兽,混青楼,学武功,对付如意“狼”君,闯出一片天!看他如何完美的从霸气侧漏的安王殿下变身唯冰儿是从的妻管严!(本文欢乐向,请备好纸巾,备好零食,以防笑出鼻血)
  • 情境鹿鼎记(休闲版)

    情境鹿鼎记(休闲版)

    本书不仅仅告诉我们管理的本质是彻底解放职员的自由和创意,更是未来企业战略规划的灯塔之作。下一秒就是未来,现在就是未来。未来所有的行业都是时尚行业。自由、个性、时尚是社会中每一个个体和组织的核心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