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98500000018

第18章 庄子的哲学智慧(1)

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

一、庄子略传庄子一生的事迹,我们不很知道。据《史记》,庄子名周,是蒙人。曾作蒙漆园史。《史记》又说他和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我们知道他曾和惠施往来,又知他死在惠施之后。大概他死时应当在公元前二七五年左右,正在惠施、公孙龙两人之间。

《庄子》书,《汉书·艺文志》说有五十二篇。如今所存,只有三十三篇。共分内七篇,外十五篇,杂十一篇。其中内七篇,大致都可信。但也有后人加入的话。外篇和杂篇便靠不住了。即如《胠箧篇》说田成子十二世有齐国。自田成子到齐亡时,仅得十二世(此依《竹书纪年》。若依《史记》,则但有十世耳)。

可见此篇决不是庄子自己做的。至于《让王》、《说剑》、《盗跖》、《渔父》诸篇,文笔极劣,全是假托。这二十六篇之中,至少有十分之九是假造的。大抵《秋水》、《庚桑楚》、《寓言》三篇最多可靠的材料。

《天下篇》是一篇绝妙的后序,却决不是庄子自作的。其余的许多篇,大概都是后人杂凑和假造的了。

《庄子·天下篇》说:寂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欤天地并欤?神明往欤?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上与造物者游,而不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释文》云:稠音调,本亦作调)。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味乎,未之尽者。

这一段评论庄子的哲学,最为贴切精当。庄子的学说,只是一个“出世主义”。

他虽与世俗处,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中国古代的出世派哲学至庄子始完全成立。我们研究他的哲学,且先看他的根据在什么地方。

二、万物变迁的问题试看上文引的《天下篇》论庄子哲学的第一段便说:

“寂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欤?天地并欤?神明往欤?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可见庄子哲学的起点,只在一个万物变迁的问题。这个问题,从前的人也曾研究过。老子的“万物生于有,有在于无”,便是老子对于这问题的解决。孔子的“易”便是孔子研究这问题的结果。孔子认为万物起于简易而演为天下之至赜,又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便是孔子的进化论。但是老子孔子都不曾有什么完备周密的进化论,又都不注意生物进化的一方面。到了墨子以后,便有许多人研究“生物进化”这个问题了。《天下篇》所记惠施、公孙龙的哲学里面,有“卵有毛”“犬可以为羊”“丁子有尾”诸条,都可为证。《墨子·经上篇》说“为”有六种:

(一)存,(二)亡,(三)易,(四)荡,(五)治,(六)化。《经说上》解“化”字说:“蛙买,化也。”买有变易之义。《经上》又说:“化,征易也。”《经说》解这条说:“化,若蛙化为鹑。”征字训验,训证,是表面上的征验。

“征易”是外面的形状变了。两条所举,都是“蛙化为鹑”一例。此又可见当时有人研究生物变化的问题了。但是关于这问题的学说,最详细最重要的却在《列子》《庄子》两部书里面。如今且先说《列子》书中的生物进化论。

三、《列子》书中的生物进化论《列子》这部书本是后人东拼西凑的,所以这里面有许多互相冲突的议论。即如进化论,这书中也有两种。第一种说:

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埒口,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这一大段全是《周易·乾凿度》的话(张湛注亦明言此。孔颖达《周易正义》引“夫有形者”至“故曰易也”一段,亦言引《乾凿度》,不言出自《列子》也)。

《乾凿度》一书绝非秦以前的书,这一段一定是后人硬拉到《列子》书中去的。我们且看那第二种进化论如何说法:

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往复,其际不可终。疑独,其道不可穷。……故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谓之生,化、形、色智、力、消、息者,非也。……故有生者,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有声者,有声声者;有色者,有色色者;有味者,有味味者。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尝终。形之所形者,实矣,而形形者未尝有。声之所生者,闻矣,而声声者未尝发。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尝显。味之所味者,尝矣,而味味者尝呈。皆“无”为之职也。能阴能阳,能柔能刚;能短能长,能圆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凉;能浮能沉,能宫能商;能出能没,能玄能黄;能甘能苦,能膻能香。无知也,无能也,而无不知也,而无不能也(《列子·天瑞篇》)。

疑独便是永远单独存在。这一段说的是有一种“无”:无形、无色、无声、无味,却又是形声色味的原因;不生、不化,却又能生生化化。因为它自己不生,所以永久是单独的(疑独)。因为它自己不化,所以化来化去终归不变(往复)。这个“无”可不是老子的“无”了。老子的“无”是虚空的空处。《列子》书的“无”,是一种不生、不化,无形色声味的原质。一切天地万物都是这个“无”“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的结果。

既然说万物”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自然不承认一个主宰的”天“了。《列子》书中有一个故事,最能够破除这种主宰的天的迷信。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叮肤,虎狼食肉,岂天本为蚁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说符篇》)此即是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和邓析“天之于人无厚也”的意思。

这几条都不认“天”是有意志的,更不认“天”是有“好生之德”的。《列子》书中这一段更适合近代生物学家所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话。

四、庄子书中的生物进化论《庄子·秋水篇》说: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自化”二字,是《庄子》生物进化论的大旨。《寓言篇》说: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这十一个字竟是一篇“物种由来”。他说万物本来同是一类,后来才渐渐的变成各种“不同形”的物类。却又并不是一抬头就同时变成了各种物类。这些物类都是一代一代的进化出来的,所以说“以不同形相禅”。

这条学说可与《至乐篇》的末章参看。《至乐篇》说:

种有幾(幾读如字。《释文》居岂反,非也。郭注亦作几何之几解,亦非也),得水则为躖。得水土之际,则为蛙之衣。生于陵屯,则为陵舄。陵舄得郁栖,则为乌足。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胡蝶。胡蝶,胥也,化而为虫,生于灶下,其状若脱,其名为鸲掇。鸲掇千日,为鸟,其名为乾余骨。乾余骨之沫为斯弥,斯弥为食醯。颐辂生乎食醯。黄軦生乎九犬,瞀芮生乎腐蠸。羊奚比乎不箰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人又反入于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此一节亦见《列子·天瑞篇》。惟《列子》文有误收后人注语之处,故更不可读。今但引《庄子》书文)这一节,自古至今,无人能解。我也不敢说我懂得这段文字。但是其中有几个要点,不可轻易放过。(一)“种有幾”的幾字,绝不作几何的几字解。当作幾微的幾字解。《易·系辞传》说:“幾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正是这个幾字。幾字本像生物胞胎之形。我认为此处的幾字是指物种最初时代的种子,也可叫做元子。(二)这些种子,得着水,便变成了一种微生物,细如断丝。到了水土交界之际,便又成了一种下等生物,到了陆地上,便变成了一种陆生的生物,叫做陵舄。自此以后,一层一层的进化,一直进化到最高等的人类。

这节文字所举的植物动物的名字,如今虽不可细考了,但是这个中坚理论,是显而易见,毫无疑问的。(三)这一节的末三句所用三个“机”字,皆当作“幾”,即是上文“种有幾”的幾字。若这字不是承着上文来的,何必说“人又反入于机”呢。用“又”字和“反”字,可见这一句是回照“种有幾”一句的。《易·系辞传》“极深而研几”一句,据《释文》一本幾作机。可见幾字误作机,是常有的事。从这个极微细的“幾”一步一步的“以不同形相禅”,直到人类;人死了,还腐化成微细的“幾”:所以说:“万物皆出于幾,皆入于幾。”这就是《寓言篇》所说“始卒若环,莫得其伦”了。这都是天然的变化,所以叫做“天均”。

这种生物进化论,说万物进化,都是自生自化,并无主宰。所以《齐物论》借影子作比喻。影说:吾有待而然者耶?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耶?郭象说这一段最痛快。

他说:

世或谓罔两待景,景待形,形待造物者。请问夫造物者,有耶?无耶?无也,则胡能造物哉?有也,则不足以物众形。故明乎众形之自物,而后始可与言造物耳。……故造物者无主,而物各自造。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此天地之正也。故彼我相因,形景俱生,虽复玄合,而非待也。明斯理也,将使万物各返所宗于体中而不待乎外。外无所谢而内无所矜,是以诱焉皆生而不知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所以得也。……《知北游》篇也说:

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犹其有物也”无已(适按非物下疑脱一耶字)。

西方宗教家往往用因果规律来证明上帝之说。以为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从甲果推到乙因,从乙果又推到丙因,……如此类推,必有一个“最后之因”。

那最后之因便是万物主宰的上帝。不信上帝的人,也用这因果律来驳他道:因果规律的根本观念是“因必有果,果必有因”一条。如今说上帝是因,请问上帝的因,又是什么呢?若说上帝是“最后之因”,这便等于说上帝是“无因之果”,这便不合因果规律了,如何还可用这规律来证明有上帝呢!若说上帝也有因,请问“上帝之因”又以什么为因呢?这便是《知北游》篇说的“犹其有物也无已”。正如数学上的无穷级数,终无穷极之时,所以说是“无已”。可见万物有个主宰的天之说是不能成立的了。

五、进化之故生物进化,都由自化,并无主宰。请问万物何以要变化呢?这话《庄子》书中却不曾明白回答。《齐物论》说:“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这竟是承认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了。但是《庄子》书中却也有许多说法和这问题有关。例如《齐物论》说:

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慄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螂且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

又如《秋水》篇说: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如狸狌: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不见邱山:言殊性也。

这两节似乎都认为万物虽不同形,不同才性,不同技能,却各各适合于自己所处的境遇。但《庄子》书中并不曾明说这种“适合”

(Adaptationtoenvironment)是否就是万物变迁进化的缘故。这一层便是《庄子》生物进化论的大缺点。近代生物学者说生物所以变迁进化,都由于所处境遇(Environment)有种种需要,故不得不变化其形体机能,以求适合于境遇。能适合的,便能生存。不能适合,便需受天然的淘汰,终归于灭亡了。

但是这个适合,有两种的分别:一种是自动的,一种是被动的。被动的适合,如鱼能游泳,鸟能飞,猿猴能爬树,海狗能游泳,皆是。这种适合,大抵全靠天然的偶合,后来那些不能适合的种类都灭亡了,独有这些适合的种类能繁殖,这便是“天择”了。自动的适合,是本来不适于所处的境遇,全由自己努力变化,战胜天然的境遇。如人类羽毛不如飞鸟,爪牙不如猛兽,鳞甲不如鱼鳖,却能造出种种器物制度,以求生存,便是自动的适合最明显的一例。《庄子》的进化论只认得被动的适合,却不去理会那更重要的自动的适合。所以说: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天运》)又说: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秋水》)又说:

化其万化而不知其禅之者,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

这是完全被动的、天然的生物进化论。

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

上章所述的进化论,散见于《庄子》各篇中。我们虽不能确定这是庄周的学说,却可推知庄周当时大概颇受了这种学说的影响。依我个人看来,庄周的名学和人生哲学都与这种完全天然的进化论有很大关系。如今且把这两项分别陈述如下。

一、庄子的名学庄子曾与惠施往来。惠施曾说:“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但是惠施虽知道万物毕同毕异,他却最爱和人辩论,“终身无穷”。

庄周既和惠施来往,定然知道这种辩论。况且那时儒墨之争正激烈,自然有许多激烈的辩论。庄周是一个旁观的人,见了这种争论,觉得两边都有是有非,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所以他说:

同类推荐
  • 人一生要懂得的人生哲理全集

    人一生要懂得的人生哲理全集

    本书所谓文字明了简洁,灵气十足,这些经典故事具有短小精悍,情节简单,可读性强,通俗易懂的独特魅力,每个故事犹如一股股清泉悄然渗入读者的父母,读来令人茅塞顿开,心智敞亮。
  •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收录了《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朱子“中和说”略论》、《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经、子之别与“国故”问题--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等论文。
  • 老子修身27妙术

    老子修身27妙术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世界的奥妙无处不在,世界的真相无时不在暗示我们,但我们没有觉察到。这本书带你走进老子修身的世界。因为你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你有太多的人生使命去完成,所以你无法静下心来看世界。
  • 马克思问我哪里痛

    马克思问我哪里痛

    华服出席喧嚣的派对,只感受到一群人的孤单;曾经亲密的恋人,分手却仿佛在两人之间筑起了高高的藩篱;即使亲近如父母家人,也总有难以启齿的时刻……在当今社会,此类哲学中称为“异化”的现象成为青年人无法回避的痛点,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他们带来纷沓机遇的同时,也用满载物欲的价值观对其施加控制,使之疲于奔命、不断迷失。作者柳东民富有创见性地运用马克思哲学理论,对日常生活中诸多“异化”现象进行逐一解读,超越政治层面,从爱与人性的角度,清晰而精准地展现了一个富于人情、浪漫的马克思及其核心思想——他已卸下教科书赋予的身份标签,只想面对面地与你聊聊,那些生活中别人不懂的苦痛。
  •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是罗智先生时隔三年推出的最新心学研究著作,这既是他对多年潜心研习心学的全面总结,也是他对心学研究作品创作的一次创新。这是国内第一部以笔记的方式解读王阳明心学智慧的著作。罗智先生把阳明心学和王阳明的一生融合在了一起,传记+心学的解析,使得全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都较高。罗智先生总结了以往作品的成功经验,采用全新的形式创作本书,全书内容轻松易读、见解独到,囊括了《传习录》的全书精华,无论是思想性还是文艺性,都较以往更上一层,是难得的阳明心学上佳之作。
热门推荐
  • 夜之誓约

    夜之誓约

    春去秋至,长枪未歇,王之赤红,沁染四方;——尤娜-卡帕多西亚低身祈祷、高唱赞歌、主的安息、来自何方?踌躇野望、埋葬着死的哀伤,泪水徜徉,亵渎咏叹,亡者的序曲,便是安魂的殿堂;——芙萝塞碧娜-因诺奇天与地的雷鸣,是诸神的交响;铁与血的交织,是战士的狂想;协奏之曲,终不过是不合之弦;——朗德-希拉......向往着英雄的少年,自诞生之日起,便行使着死的特权;播种着希望,收获着绝望;践踏着理性的天平,挥舞着饮血的宝剑,徘徊在宿命的轮回,静候着永寂的泯灭!
  • 天命难为

    天命难为

    一个平凡少年,莫名其妙来到修真界。在这里,科学为世人不屑,法制被实力取代,人命则贱如草芥,唯有修炼才是天下主流!少年无亲无故,一双小手尚且没有缚鸡之力,何谈想要在这食人啃骨的世界活下去?看来一切都是天意,天意难违啊!然而......古有盘古,怒战三千神魔,始而开天辟地;后有先祖,苦悟八卦玄道,方有千古美名;我虽微末凡尘,可心有血性,纵使天意不遂,又有何惧!
  • 天麟噬空

    天麟噬空

    人生就是拼图,重复着破碎完整的轮回,每一次破碎都会经受非同寻常的痛,但每一次完整都是为了突破这永久的轮回。神秘的少年拥有着神秘的身世,为了寻找心中的答案,也为了自己的强者之路,看少年如何突破轮回的枷锁,站在永恒的巅峰。
  • 校园除灵风云

    校园除灵风云

    一把百花折扇隐藏了强大的灵力,一张符咒捉遍了无数鬼魂与妖怪……我叫文然远是一名除魔师,我家世代都是除魔师,到我这里已经是第九百九十代了,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我转校来到一个名叫新富高校的学校,在这座学校之中有着我意想不到的东西,在这学校之中并且让我展开了我的除魔之旅。
  • 一代女帝:武则天

    一代女帝:武则天

    贞观九年(635)五月,太上皇李渊谢世。武士彟在荆州哀悼成疾,吐血而死。当时,武则天仅有十二岁。武士彟的灵柩在长沙大崇福观里放了七个月。唐太宗认为武士彟是忠孝之士,并追赠礼部尚书,令官办丧事。贞观九年十二月,武则天兄妹护送着武士彟的灵车,长途跋涉,返回并州(治所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故乡,在并州大都督英国公李勣的监护下埋葬了他们的父亲。
  • 重生之凤女归来

    重生之凤女归来

    前世一生尊荣,难得一人真心。父死弟欺,毁她姻缘,坏她名声,害她性命。她纵然躲不过一死,也要拉昏君当垫背!重生归来,处心积虑报前世之仇,人道弱女子若狠起来,可比铁血将军千军万马。她一双纤手,一副柔弱女儿身,一副狠辣无情心肠,终将大仇报!囚君弑母,妖后说她大逆不道,必遭天谴。公主冷漠:“你又非我生母,不过一个继母而已。”皇帝骂她蛇蝎心肠,他死也不会放过她,定要冤魂纠缠她生生世世。公主冷笑:“把你镇在佛寺之下,我看你还能不能超生。”◇◇◇片段一◇◇◇“将军不好了,太后宣公主进宫了。”将军淡定道:“有太皇太后在,公主无事!”“将军不好了,公主让人把八王妃打了。”将军淡定道:“大姑子打弟媳,那是家规,本将军管不了皇家家规。”“将军不好了,丞相请公主去了酒楼吃饭……”被丞相未婚妻撞上了。将军已如一阵风般离开,再也淡定不了。◇◇◇片段二◇◇◇公主问:“我当年痴呆之名在外,你为何不拒婚?”将军答:“师父说过,姻缘天定,不可躲!”公主一笑:“你师父乃我皇祖母故人,出家人亦会打诳语。”将军点头:“我知道!”公主叹道:“知道你还娶,傻子。”将军眸含柔情:“不娶当初的你,又如何得到而今的你?”公主嫣然一笑:“你倒是个聪明的,夫君!”将军淡笑不语,就算当初傻,遇上她也变聪明了。
  • Poems of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Poems of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遇到你,是我生命的劫难

    遇到你,是我生命的劫难

    其实人的一生中会对很多人很多人有感觉,但只有那么几个,或者一个,能走到你的战场,与你天雷地火,陪你万箭穿心,制造枪林弹雨,看你流血流泪。他瞄准你,袭击你,包扎你,掩护你,毁灭你。这是爱情给过我们最深刻的感觉,也是最好的感觉。而那些死在路上的战士,是没有墓志铭的。
  • 盗墓太子妃

    盗墓太子妃

    嗷嗷嗷,她,一个堂堂的盗墓贼女,居然赶上穿越的时髦了?关键是醒来居然发现自己倒挂在悬崖上?!还被无敌美少年的太子带回东宫,要她做太子妃?好吧,那就做一个彻底的米虫!可是,大婚当日,竟冒出一个采花大盗,还夺走了她的初吻!太子VS大盗,她可不可以一个都不要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百花演义

    百花演义

    女人如花,一花一美人;牡丹国色天香,梅花傲骨凌寒……传说世间有一图名为“百花图”传说得百花图者,得天下,但是真正的百花图到底是什么样子,不为人知,因为这只是一个传说。一次偶然也许是命运的作弄,在雷宇死亡的时候,雷宇的灵魂被百花图带到了异界竟然穿越到一个孱弱不堪的少年身上,由此一段旷世奇缘缓缓展现…………群芳争艳,百花演义…………一朝成王,万夫莫敌,一朝成神,永不坠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