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98800000021

第21章 《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与辞书义界模式比较(1)

在中,我们提出将会意字的发生认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1)义界的发生——会意字生成的准备阶段;(2)取象表词——会意字生成的实施阶段。也就是说,在会意字生成的准备阶段,造字者首先在意念中对所表之词进行“义界”;在取象表词的实施阶段,造字者在前面“义界”的基础上萃取所表之词的认知焦点组合成字。关于前者,我们在第三章已从理论上做了阐发,本章将从造字与释义的实践上对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和义界模式进行对比。我们选取我国现存最早的两部主要义书——汉代的《尔雅》和《说文》,按名词、动词、形容词分类,抽绎其对词语的义界模式,用以和我们所归纳的《说文》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作比较,从而验证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同构关系。

表名词会意字模式与名词义界模式比较

在中,我们总结表名词的会意字有六种取象—表词模式。下面我们逐条与《尔雅》、《说文》中对名词的义界模式进行比较。

5.1.1被释名词=上位概念+修饰限制概念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属+种差”模式。由于名词的种属关系在各词类中是最为丰富而又层次清晰的,因而这一模式不但在表名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中使用得最为普遍,而且在对名词释义时也经常使用。这一点也反映在我们所考察的《尔雅》和《说文》的释义实践中。如:

美女爲媛,美士爲彦。这儿所举《尔雅》、《说文》中代表被释词的字不一定是会意字。我们只是列举一些例词,剖析辞书对它们的义界模式,以与表同类型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进行比较。下同。(《尔雅·释训》)

宫中衖謂之閸。(《尔雅·释宫》)

瓊,赤玉也。(《说文·玉部》)

藼,令人忘憂艸也。(《说文·艸部》)

羽,鳥長毛也。(《说文·羽部》)

这是最普通的一种义界结构。被释名词的上位概念在后,表示事物的属性;其修饰限制概念在前,表示种差。

也有反过来,先给被释名词定性,上位概念在前;然后说明其种差,修饰限制概念在后的。如:

男子先生爲兄,後生爲弟。(《尔雅·释亲》)

艸,菜也。似蘇者。(《说文·艸部》)

葰,屬。可以香口。(《说文·艸部》)

苗,艸生於田者。(《说文·艸部》)

还有将以上二者综合的,先以被释词的修饰限制概念和上位概念对被释词进行解释,后面再对前面的修饰限制概念加以补充,进一步说明被释词的种差。如:

瑗,大孔璧。人君上除陛以相引。(《说文·玉部》)

琥,發兵瑞玉,爲虎文。(《说文·玉部》)

蓈,禾粟之,生而不成者,謂之蕫蓈。(《说文·艸部》)

冕,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瑬、紞纊。……古者黄帝初作冕。(《说文·冃部》)

有时,释义者还将一系列性质相似的概念放在一起释义,以共同的上位概念表示其类属,而以不同的修饰限制概念表示其种差。这在《尔雅》中用得比较多。如:

鳥罟謂之羅,兔罟謂之罝,麋罟謂之罞,彘罟謂之羉,魚罟謂之罛。(《尔雅·释器》)

大鐘謂之鏞,其中謂之剽,小者謂之棧。(《尔雅·释乐》)

前例“罟”是被释词“羅”、“罝”、“罞”、“羉”、“罛”的共同属概念,“鳥”、“兔”、“麋”、“彘”、“魚”则是它们之间的种差;后例“鐘”是被释词“鏞”、“剽”、“棧”的属概念,“大”、“中”、“小”则是其种差。这是种差在前的,也有种差在后的。如:

鼎絕大謂之鼐,圜弇上謂之鼒,附耳外謂之釴,款足者謂之鬲。(《尔雅·释器》)

前面的“鼎”是被释词“鼐”、“鼒”、“釴”、“鬲”的共同属概念,后面的“絕大”、“圜弇上”、“附耳外”、“款足者”则是分别从形制上说明其各自特点的种差。

由上可以看出,“所表名词=上位概念+修饰限制概念”是一种应用面十分广泛的表名词的义界模式,虽然叙述时上位概念和修饰限制概念的排列顺序可能会有差异,但其实质是完全相同的。很多表名词的会意字就是在这种义界模式的基础上取象造字的,比如上面的“苗”和“琥”就是这种例子。

5.1.2被释名词=同位概念+修饰限制概念

在前一章表名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中,我们谈到这种模式时将它分为三种情形:一种是在表名词会意字的不能单独使用的象形字素上加注其修饰限制概念(如“眉”、“果”);另一种是为消除表义模糊性而在源字基础上加注修饰限制概念(如“箕”、“”);还有一种是在同义(不同词)字素上加注修饰限制概念(如“典”、“岳”)。其中前两种会意字的同位概念与会意字所表同词,这种情况在对名词的义界模式中也同样存在。如:

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籩,瓦豆謂之登。(《尔雅·释器》)

气,雲气也。(《说文·气部》)

芽,萌芽也。(《说文·艸部》)

道,所行道也。(《说文·辵部》)

足,人之足也。(《说文·足部》)

以上《尔雅》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三种不同材质的“豆”的异名,不过“木豆谓之豆”的释词中依然出现了被释词“豆”;《说文》的四个例子也同样在释词中出现了被释词。有人讥之为循环释义。其实在这儿,被释词都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基本词汇,原本无须释义,但释义者为了强调这儿所释的是被释词的本义,因而给它们加上了修饰限制概念。这样,释义者通过增加修饰限制概念营造一种语境,从而明确了被释词区别于引申义、假借义之外的本义。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意义是语境所赋予的。因为有很多被释词具有多义性,如“道”除了表示道路义以外,还可以表规律、道德等义;“足”除了有今天的“脚”的意思外,还有富裕、满足等意义,加上修饰限制概念后,其意义就因语境的存在而变得单一化了。这与上面说的会意字的第一、二种情形比较相似。

上面说的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的第三种情形——同位字素为同义词的,在对名词义界的过程中也有少量的存在。如:

莒,齊謂芌爲莒。(《说文·艸部》)

蕣,木堇,朝華暮落者。(《说文·艸部》)

“莒”与“芌”,“蕣”与“木堇”,二者说的都是同物异名,这和会意字“典”、“岳”与其构形字素“册”、“丘”的关系是基本一致的。

5.1.3被释名词=下位概念+修饰限制概念

这是解释上位名词概念时,用列举下位概念加注修饰限制概念的方法。所列举的下位概念,一般具有所表名词的典型特征,如“牡,畜父也”、“牝,畜母也”,以“牛”表“畜”。不过由于这种释义方法被释词与释词的内涵、外延并不完全相称,有以偏概全之虞,所以在会意字的造字实践中使用得并不多,所造的字只占表名词会意字总数的1%。这种模式在《尔雅》、《说文》对名词的义界中我们尚未发现。

5.1.4被释名词=相关概念+修饰限制概念

这儿的“相关概念”并不是所表名词的同质概念,而只是与所表名词处于同一认知模型中的不同范畴,释义者希图通过这一范畴激活他所要表达的相关的另一范畴。由于这是一种通过类比关系连类而及的释义模式,表义具有推理性和间接性,所以在释义实践中运用得也不太广泛。如:

蓏,在木曰果,在艸《说文》原文作“在地曰蓏”,据《齐民要术》和《御览》所引《说文》改。曰蓏。(《说文·艸部》)

如果译成现代汉语,恐怕就是“草上结的像树上的果实那样的东西就叫蓏”。“在艸”是修饰限制概念,“果”在这里与“蓏”相对,只是一个处于同一认知模型的用于类比的相关概念。又如:

脂,戴角者脂,無角者膏。(《说文·肉部》)

与上例相似,这儿的“膏”是与“脂”处于同一认知模型的参照概念。

以上义界的例子与使用这种取象—表词模式所造的表名词的会意字“墨”、“笱”在理念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5.1.5被释名词=同质概念的组合(修饰限制概念缺省)

表名词的会意字中,运用这一模式造出的字大多是通过多个同样的名词性字素叠加而成,或实指某一数量的事物,或表数量较多的某事物,或表示这一事物的总称。这是利用名词性字素在二维平面叠加的方式产生的效果,是一种空间表义方式。在构成要素——词语呈线性排列的语言中,虽然也有“年年”、“岁岁”这样的重叠词表多的方式,但一般而言,这种方式很少用于义界释词之中,我们尚未在《尔雅》、《说文》中发现相应的例子。

不过,这一模式中还有一个列举两个不同的下位概念字素“戈”、“甲”表示其上位概念“”(戎)的会意字,它反映的是对于集合概念,采用列举其具有典型意义的下位概念组合来释义的模式。这在对名词的义界中也有少量例证。如:

饎,酒食也。(《尔雅·释训》)

郭璞注:“犹今云饎馔,皆一语而兼通。”陆德明《经典释文》:“《字林》云:‘熟食也。’”邢昺疏:“言饎之一字兼通酒、食两名也。”“饎”为通名,释义者列举其两端——“酒”、“食”来释义。

毛,眉髮之屬及獸毛也。(《说文·毛部》)

这个例子列举了被释名词“毛”的三个下位概念“眉”、“髮”及“獸毛”。

不过总体来说,这种义界模式运用得不太普遍。

5.1.6被释名词=修饰限制概念的组合(同质概念缺省)

前章我们说过,表名词会意字同质概念(这里主要指上位概念)的缺省主要有两个原因:或由于在认知的基本层次范畴中难以找到适当的上位概念;或由于会意字的修饰限制概念组合比同质概念具有更大的认知价值。对于名词的义界来说,其同质概念的缺省也主要是由这两个原因造成的。如:

四方而高曰臺,陜而脩曲曰樓。(《尔雅·释器》)

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尔雅·释鸟》)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口部》)

刃,刀堅也。象刀有刃之形。(《说文·刃部》)

上四例中,以现代的观点看,例一“臺”与“樓”的上位概念应是“建筑”,例二“禽”与“獸”的上位概念是“动物”,例三“口”的上位概念是“器官”,这些都是抽象概念而且不太常用,因而在认知上不属于基本层次范畴,不适合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释词,于是释义者选择描述其特征而省略同质概念。例四“刃”很难找到其上位概念,即使如当代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刀剪等的锋利部分;刀口”,而其中心词“部分”、“口”也很难说是“刃”的合适的上位概念,因此释义者也不得不选择“刀堅”这样描述特征的方法来释义。又如:

食苗心,螟;食葉,;食節,賊;食根,蟊。(《尔雅·释虫》)

下濕曰隰,大野曰平,廣平曰原,高平曰陸。(《尔雅·释地》)

苑,所以養禽獸也。(《说文·艸部》)

僮,未冠也。(《说文·人部》)

这四例与上面不同,其上位概念应该说都属于认知的基本层次范畴,例一的被释词“螟”、“”、“贼”、“蟊”共同的上位概念都是“蟲”(虫),例二的被释词“隰”、“平”、“原”、“陆”共同的上位概念都是“土”,例三的上位概念是“地”,例四的上位概念为“人”,但由于它们的修饰限制概念对理解被释词有更大的价值,也就是说处于认知的焦点上(其中例一、例二还有同一上位概念的不同下位概念之间的对比作用,运用修饰限制概念解释,更有利于反映它们之间的差异),相形之下,其上位概念就处于次要地位,因而在义界中就被省略了。这一手法在修辞格借代(认知语言学上叫“转喻”)中也有所表现,如用“红领巾”指代“小学生”,用“白胡子”指代“老头”,其认知上的内在原理是一样的。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修饰限制概念的组合在对名词义界和表名词会意字的构形上是具有同构性的。

以上我们对表名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和《尔雅》、《说文》中对名词义界的模式做了全面的比较,发现它们在总共六种模式中的五种模式上都具有同构关系,只有“所表名词=下位概念+修饰限制概念”一种模式在会意字中有少量出现(约占表名词会意字总数的1.24%),在对名词的义界中没有发现用例,这表明我们说表名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是在对名词义界的基础上形成的不但是有理论根据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经得起检验的。同时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对名词的义界,“上位概念+修饰限制概念”、“修饰限制概念的组合(同质概念缺省)”和“同位概念+修饰限制概念”三种模式的例证较多,而“相关概念+修饰限制概念”、“同质概念的组合(修饰限制概念缺省)”则仅有零星的例证,“下位概念+修饰限制概念”尚未发现例证,这与《说文》表名词会意字的六种取象—表词模式例字的比例关系是基本吻合的,由此也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上述判断。

表动词会意字模式与动词义界模式比较

在中,我们总结表动词的会意字主要有八种取象—表词模式,下面我们就将它们与《尔雅》、《说文》中对动词的义界模式进行比较。

5.2.1被释动词=动词的修饰限制概念+同质动词概念

我们在第四章说过,表动词会意字的这一取象—表词模式中,同质动词概念大多为所表动词的上位概念,动词的修饰限制概念则有表方式、表时间、表空间等多种形式,其中以表方式的形式为最多。这一点在《尔雅》、《说文》的动词义界模式中也得到了验证。动词的修饰限制概念表方式的如:

潜行爲泳。(《尔雅·释水》)

禋,潔祀也。(《说文·示部》)

按:指虔诚地祭祀。

祀,祭無已也。(《说文·示部》)

按:修饰限制成分在后。

蒔,更别種。(《说文·艸部》)

按:指移栽、分种。段注:“今江苏人移秧插田中曰蒔秧。”

謳,齊歌也。(《说文·言部》)

睡,坐寐也。(《说文·目部》)

習,數飛也。(《说文·習部》)

按:指鸟类频频试飞。

动词的修饰限制概念表时间的如:

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嘗,冬祭曰烝。(《尔雅·释天》)

春獵爲蒐,夏獵爲苗,秋獵爲獮,冬獵爲狩。(《尔雅·释天》)

动词的修饰限制概念表空间的如:

禓,道上祭。(《说文·示部》)

也有综合式的。如下例中动词的修饰限制概念即为表时间及方式的综合:

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詞也。……仲春之月,祠不用犧牲,用圭璧及皮幣。(《说文·示部》)

这一模式在《尔雅》、《说文》对动词的义界中例子最多,可见动词的修饰限制概念与同质动词概念之间的联系之紧密。

5.2.2被释动词=同质动词概念+受事

前章我们说过,施事的缺省,多为施事为人,这在以下义界中屡屡得到验证:

祭星曰布,祭風曰磔。(《尔雅·释天》)

按:受事不同,所用动词即有异。

祈,求福也。(《说文·示部》)

禅,祭天也。(《说文·示部》)

同类推荐
  • 遗失的古国

    遗失的古国

    中国虽然是个有史学传统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尚书》、《春秋》、《左传》等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中原王朝就开始流行史书传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了祖先的生活和历朝历代每位国王、每位大臣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原王朝高高在上和古代交流的有限性,使得封建王朝历代史书编纂者,对于边陲小国记载甚少。也许是因为史官们不了解,也许是因为史官不屑了解,总之,历代史书中对于这些古国的记述都是非常粗略而又不全面的。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古国完全消失而不为人所知。
  •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足以让“冯友兰”这三个字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冯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书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世苍茫,能看清者又有几何?冯友兰先生辗转其中,沉醉于人间烟火,勾勒着关于人生理想的美丽图景。他的人生或许不完美,然后他的理想至今余响不断,让无数后人追之随之。
  • 真实的梦幻下

    真实的梦幻下

    本书丛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震颤.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希腊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希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金隅

    金隅

    作品通过古老、贫穷、落后的布拉克萨依村发生的历史变迁,真实地再现了在新农村建设和修建抗震安居房过程中,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描写了固守陈旧观念的买苏木·塔兰一家父子、父女、婚姻家庭以及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最终观念的更新导致“孤独世界”的破裂与更新。
热门推荐
  • 军魂永驻

    军魂永驻

    【火爆新书】一群和平年代却历经战争的军人,他们在用鲜血捍卫着祖国的安宁,这是一段在他们看来普通的时光,然而却又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属于真正猎人的生活,在这里将全部为您解密。
  • TFBOYS之爱的魔力

    TFBOYS之爱的魔力

    她们进了TF家族,与王俊凯他们相识,最后在一起,不过,TF家族女生部队长和少官爵他们并不喜欢他们在一起,于是,在他们的恋爱道路上,困难重重。
  • 异梦诡事

    异梦诡事

    一部作者从小到大亲身经历的各种恐怖事件,纠缠了多年的怪梦、鬼上身、老房子的秘密、鬼女友、二楼的老婆婆……
  • 蜜制婚约:总裁追妻有点儿难

    蜜制婚约:总裁追妻有点儿难

    被渣男背叛,被流氓骚扰.墨晗随便拉了一个男人做挡箭牌,可谁知道这个男人是一个无赖:〝利用了我,还夺了我的初吻,你要对我负责.〞寒铭阳痞痞地说.
  • 天易演义
  • 如果就是爱

    如果就是爱

    2050年,随着虚拟网游的出现,魔兽争霸的各类RPG都实现了玩家亲身经历的模式,DOTA再次风靡全球。这是一个DOTA菜鸟成长为一名大神的故事。这是一部很有爱的菜鸟成长史!6人黑?大家不要这么无耻好不好!可控的被动技能?教官你逗我了吧!智能程序?郝壮的嘴角抽了抽...好吧,还有什么能阻挡我超神?本书又名《我也能超神》!
  • 开拓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会跳舞的花

    开拓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会跳舞的花

    《开阔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会跳舞的花》中的一个个传奇故事,融中外奇闻于一体,汇古今奇趣于一书,内容翔实,洋洋大观。《开阔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会跳舞的花》中的一个个传奇故事,虽奇而不荒诞,虽趣而不俗,虽神而不虚假。读罢这些故事,你会觉得既离奇神秘,又真实可信,一册在手,神游世界,探古寻幽,自有乐趣。你还能从这些精彩的故事中学到知识,增长见识,明白事理,陶冶性情。
  • 陌上花开,你一直在

    陌上花开,你一直在

    初见时,他低沉的嗓音,骨节分明的手,这些不起眼的细节却都深深的印在脑海。第一次见面,她干净地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素颜,竟出奇地让自己的心里泛起了涟漪。谁能料到,只是一眼,就注定,此生,彼此会是对方的唯一。
  • 强宠,弟弟饶了我

    强宠,弟弟饶了我

    他是周家的天之骄子,她是跟着二婚妈妈入驻此地的虚名大小姐。他是她眼中霸道骄横,嚣张跋扈的恶魔弟弟。她是他眼中是不算温柔,不算惊艳,年龄一大把的欧巴桑。不管是十年前还是十年后,他都始终不承认她是他的姐姐。并且坚定她一定会是他的女人!
  • 魔君,请你温柔一点

    魔君,请你温柔一点

    她是一个普通的现代女孩,而他却是远古时空中四大王朝最强大的杀手组织的首领。他嗜血无情,杀人如麻,她本该感到恐惧,但她却无法控制的爱上了他冰冷面具下的另一个他。想要服从自己的心意,永远的留在他身边,他却用残暴绝情的将她推离。被他错手推下悬崖的那一刻,她的心彻底的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