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98800000008

第8章 《说文》会意字概况(7)

2.5.2表词法。就是以字形表示词(语素)的音、义的方法。主张此说的以李圃为代表。在《甲骨文文字学》一书中,李圃将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表词方式进行了区分。他认为:

甲骨文造字方法是建立在字的结构要素——字素的性质及其组合关系的基础之上,对由字素构成新字的质变过程进行描写的,因而是一种动态描写,这种动态描写同汉字的表词方式如象形、指事、形意、会意、意音(形声)、假借等的分析正相反,汉字的表词方式是通过对已有汉字内部结构关系的分析,指出其表词方式的类别,因而只是一种静态的描写。(《甲骨文文字学》,39页)

造字法与表词法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为,造字法是以语素(音与义)为造字的“出发点”去取象造字的,而表词法则是以语素(音与义)为“归着点”去凭借字形结构审视其如何显示语素的。前者是“物化”过程,后者是“物化”回归过程。(同上,120页)

这也就是说,“会意”是一种对汉字内部结构关系从表词方式的角度进行的静态描写,它是以所表词的音、义为归着点的“物化”回归过程。

2.5.3结构类型。张政烺曾说:“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的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260页。关于文字的结构,一般包括两层意思:一个是指构字元素在平面空间布局上的结构,此为“平面结构”;另一个是指构字元素在表词方式上呈现出的结构方式,此为“表词结构”。参张再兴《西周金文文字系统论》,38页。我们这儿所说的会意是汉字的“结构类型”,当然指的是会意的表词结构的类型。

2.5.4汉字分类法。会意是对汉字分类的结果,自然可以算汉字分类法了。不过,对汉字进行分类,需要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唐兰将汉字分为“象形、象意(包含会意)、形声”“三书”,不提“假借”,依据的是造字与表词的双重标准;陈梦家、裘锡圭分汉字为“象形/表意、假借、形声”三种基本类型,将传统的“象形、指事、会意”合并作“象形/表意”,另外再加上“假借”,依据的则是纯粹的表词方式。

2.5.5将“会意”看作“造字法”、“表词法”、“结构类型”以及“汉字分类法”,揭示了“会意”性质的各个侧面,自然各有其合理性。然而应该看到,这些侧面并不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我们的任务是找出各种表象之下的最深层的决定因素,以此作为“会意”的本质属性。

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进行汉字分类的基础是表词和造字,“汉字分类法”和前三者之间是属种关系,因此不属于“会意”的本质属性。

那么“造字法”、“表词法”和“结构类型”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前人和时贤对与之相关的“造字”与“识字”问题的看法。

段玉裁说:

许君以为音生于义,义著于形。圣人之造字,有义以有音,有音以有形。学者之识字,必审形以知音,审音以知义。(《说文解字·叙》“分别部居,不相杂厕”段玉裁注)

段氏第一次从“造字”与“识字”两个不同的角度探究汉字“形”与“音”、“义”之间的关系。

王宁认为:

只有兼从“释字之法”而不是单从“造字之法”的角度,也就是汉字形义学的角度,才能准确理解“六书”。(《系统论与汉字构形学的创建》,载《暨南学报》2000年2期)

所谓“造字”与“识字”、“造字之法”与“释字之法”,其实指的都是文字的“生成”与“认知”问题。关于生成与认知,关于结构与建构的关系,皮亚杰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

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精密地连结起来的理论来说明,也就是说,每一个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一个较初级的结构过渡到一个不那么初级的(或较复杂的)结构。(《发生认识论原理》,15页)

应用到文字学上,我们也可以说“会意”的概念就是这样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精密地连结起来的理论。人们通过一定的会意结构去建构会意字,这就是会意字的造字过程。因此我们说,“造字法”是以一定的“结构类型”作为基础的。那么“结构类型”和“表词法”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李圃回答得好:“结构类型”或“结构方式”是作为汉字表词方式的载体而存在的,而决定着“结构类型”或“结构方式”的是表词方式。可以这样说,有甚么样的表词方式,就有甚么样的结构方式。可见,把问题分析到字形结构对词(或语素)的表示法,即表词方式,才算从根本上揭示了问题的实质。(《甲骨文文字学》,122页)

因此我们可以说,“会意”的结构类型是由“会意”的表词方法决定的,“会意”的本质是一种“表词法”。

这样,我们就建构了一个由表词法到结构类型、到造字法、到汉字分类法的由低级到高级的层级理论模型,以此来说明“会意”的性质。但是其核心部分是会意表词法,这是会意的本质特征。

然而,正如皮亚杰所说的,“每一个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会意”这种“表词法”也要归结于“心理发生”,是一种认知结构。

我们知道,认知活动涉及:(1)信息的获取(acquisition)、表征(representation)并转化为知识,(2)知识的记忆(存贮和提取),(3)运用知识进行推理等心理过程。参袁毓林《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载《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1期。会意作为一种表词方式,其终极目的是为了完成词所包含的音、义信息的传递、贮存和应用,因此我们说它是一种以表词为依据的大脑中的认知结构,是一种词(语素)的音、义信息在大脑中的存储基模“基模”是认知心理学术语,由巴特利特(Bartlett)首先提出,他认为,基模是对于过去的反应或经验的积极组织。现在的研究表明,基模对于所记忆的材料有一种选择的作用;同时,基模对于记忆也有重新建造的作用。参彭聃龄、张必隐《认知心理学》,190页。。我们打算以认知作为突破口,重点探索“会意”表词方式在汉民族思维中的深层认知结构。

《说文》会意字的来源

《说文》会意字的来源,当然会有几种不同的途径,比如《说文》以前的会意字的传承,其他类型文字的改造,以及《说文》时代新造的会意字,但这不是本节讨论的重点。本节所要探讨的是,作为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说文》时代的会意字是如何从汉字发生的源头一步一步发展演变而来的。

上节我们说过,“会意”作为一种“以表词为依据的大脑中的认知结构”,作为一种“词(语素)的音、义信息在大脑中的存储基模”,在人类文字发展的各个阶段应该都有过大量的存在。周有光曾比较世界各国文字发展的历史,发现“六书”在形意文字和意音文字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不但我国水族的水书、纳西族的东巴文和彝族的彝文中存在会意字,在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丁头字(即“楔形文字”)以及美洲的马亚字中,会意字都有大量存在。参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比较文字学初探》相关章节。有人指出,日文中模仿汉字的造字规律而创制的“国字”中,会意字占到90%左右。参陈红《汉字造字模式与日语的“国字”》,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7期。甚至有人将属表音体系的英语中的复合词和会意字进行类比这类文字时有所见,如陶原珂《词位与释义》,82—83页;朱亚同《英汉合体字造字方法对比分析》,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陈建生《汉、英语中创造字词的认知同归》,载《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虽然未必完全妥帖英语复合词的书面形式是字法和词法的双重复合,复合词的读音是词根读音的加和(有的有小的音变),这和会意字(包括会意兼声字)的读音原理是完全不同的。另外,它们构形字素的性质也是截然不同的。,但不可否认,其认知结构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2.6.1谈论会意字的来源,首先要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会意”作为一种造字方式,是自古就有的呢,还是在出现“会意”之名时始有?对这个问题,前人有着两种貌似不同的看法。

刘歆《七略》提出六书为“造字之本”,自然他是认为“会意”一法是自古即有的。清代江声也认为六书“不始于周,而始于造字之初”江声《六书说》,收入《说文解字诂林》第一册,110页。。黄侃说:

或遂谓六书之名,至周始有,然观刘(歆)云“六书者,造字之本”,是仓颉时已有矣。(《黄侃论学杂著·说文略说》,5页)

另一派学者不同意此说。唐兰谓:

更常有人误解六书是仓颉造字的六种法则,就是造字的最原始的法则。……这种过分推之于古的办法,其实并不是许氏的本意。(《中国文字学》,69—70页)

据我们所知,六书只是秦汉间人对于文字构造的一种看法。(《中国文字学》,75页)

张政烺说:

刘歆以为六书是“造字之本”,这是托古改制,其实决不是先有人制定条例而后造字,六书是刘歆根据当时已有的文字知识归纳出来的名目,许慎通过整理文字的实践加以修正,才使内容明确。(《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261页)

其实,我们认为两派都有一定的道理,其表面的冲突处,起于对“六书”一词的不同理解。后者所论为“六书”之“名”,“六书”(包括“会意”)之名自然并非自古就有,说它是秦汉间人归纳出来的名目,依目前所见的资料,也还站得住脚。前者所论为“六书”之“实”,也就是通过“六书”的表词法来造字,说它“始于造字之初”,当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从文字发展史上看,“六书”也并非同时产生的,它们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这是另一个问题了。。在这一点上还是章太炎一语中的:“六书者,古有其实,周定其名。”章太炎《文始·叙例》。而本节所论乃为“会意”之“实”,因此恐怕要追索到“仓颉之世”了。

2.6.2从汉字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说文》会意字作为已经相当成熟、定型的文字,其来源有多种途径。其中既有其“远祖”图画式语段文字,又有其“近祖”甲金文字中尚存的合文,当然还包括《说文》时代尚广泛存在的表意字上加意符形成的会意兼声字以及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意符直接合成的会意字。

2.6.3会意起于图画式文字,前人早有所见。

刘师培谓:

同类推荐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Ⅰ)——衣食住行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Ⅰ)——衣食住行探由来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衣食住行是其四大主要行为活动,但现在的我们对与这四大活动相关的事物的由来却了解颇少。本书正是缘于此,重点介绍了古代人们的着装、饮食、家居和交通四个大方面的内容。当然,介绍的目的,无非是想告诉今人它们是怎么来的,它们在历史的进化历程中都发生了哪些改变。本书阅读起来颇为轻松,同时史料准确,故事有趣,可以让你在沉醉于历史的海洋的同时,享受丰盛的知识大餐。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眼前常有历史“叠影”,能感受现实中的历史“脉动”。这本面向大学生的历史读本,就是为这一点历史“叠影”而来。本书聚焦于古今一脉,如周公制礼,秦废封建立郡县。这是中华社会横向联系与纵向统治的骨干,穿越二十四史,至今还活在你我之间。本书背离流行的“文化讨论”,较多注意那些“制度硬件”,如财政税收、科举兴衰、国会与立宪。全书还关注重大事变及其带动的社会转折,如“蒙古崛起”,如“东南互保”,如近代“革命”等。希望读者有所收益,有所意会,再回头观察现实,多少能感受一点历史的“脉动”。
  • 忍者

    忍者

    这是一部讲述忍者文化的发展及其相关内容的读物,通过大量的文字与图片,真实还原忍者的发展历程。全面解读忍者的诞生,发展的流派,兵器的使用以及忍术的秘籍。深度展现忍者隐秘与真实。本书还配有大量的珍贵图片与手绘图,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忍者这一特殊的族群。
  •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20世纪初期的部分中国精英与西方社会、西方国家有文化和价值认同上的联系,可是在血缘和社会组织上,他们又只能属于中国社会。这种文化认同与民族身份的矛盾,给他们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然而,正是这一代精英人物迅速成为引导中国文化前途的文化领袖,他们所提出的文化战略及其所选择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在时势与政治的促逼下,不断地被单一化并被推向极端,成为日后中国社会的正统和主流;同时,激烈的社会形态转换与不断革命则使中国基层社会及其所赖以生存的文化遭到越来越多的批判和扫荡。
热门推荐
  • 现在,怎么办

    现在,怎么办

    凌枫一个大二学生因为一场暴风雨认识了赵葛从此解开自己前世。。。我是谁!!!
  • 悟空之后

    悟空之后

    穿越到异界的唐昊天发现,他这副身体内竟然有斗战胜佛孙悟空的一缕残魂。这股残魂已经不知道轮回了多少世,可是唐昊天还是在这股残魂里,读懂了孙悟空!读懂了孙悟空的身不由己和孤独!既然获得了他的残魂,那作为悟空之后,他自然有能力,按照孙悟空的性格,按照自己的性格活一次,命运,诸天神佛再不能左右于我!我命由我,定叫这日月换新天!
  • 苍穹之颂

    苍穹之颂

    这是一次现实与梦境交错的旅程!在这个世界中真与假已经变得根本不重要!....................咸鱼作者表示梦境和现实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看本部小说请不要被梦境带到沟里去了,更不要被预言给带进沟里去了,请注意随处是坑的准备,另外本书主角的性别其实没那么重要,毕竟他或者说她在梦中可是壮汉扮得,萝莉也做得,御姐可挑战,贵族也可斟酌,甚至荡妇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求收藏,最后一次改作品介绍了,就先申明从第二卷开始就不再练级!
  • 灵之云——续命疑云

    灵之云——续命疑云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来源于我这建筑师家族的亲身经历。本书讲述了我们祖家三代,将近一个世纪的诡异经历。在这近百年的诡异事件背后,是一个惊天动地的绝世之谜。因为这个秘密,我的家族卷入了深深的迷雾之中。在这团亘古不散的秘密云团里,恩怨亲仇交织上演,世界时空错乱异常。这一切,让我迷失了自己,让我对自己的身世倍感迷茫。同时,也让我们家族的几代人备受苦难。时光如水,直到世纪更替,事情过去许多年后,我才真正的意识到,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任何人所想象的那个样子。并且,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 三国杀传奇之窃玉偷香

    三国杀传奇之窃玉偷香

    刘章平静的生活被轻易打破,身边突然出现的神秘人大义凛然的给他带来一大波妹子,作为极品宅男的刘章童鞋还真有些把持不住。但他自己却真诚说道:“作为一个绝品好男人,是绝对不能做出引诱妇女的可耻行为。”
  • 仙缘雕龙

    仙缘雕龙

    凌云是将军的嫡子,父亲凌威武有九房太太,其中九太太赵氏是父亲在夷族虏来的女人,善琴弦歌舞,非常得父亲宠爱,自赵氏诞有一子,后凌云遭和母亲遭赵氏陷害,凌云走投无路逃出将军府,至此走上了修仙的道路。
  • 剑戟落孤冢

    剑戟落孤冢

    剑戟落孤冢、婉叶入悲秋;男儿带吴钩、直下五十州;将军铁面执金甲,侠客柔情竞风流。江湖惆怅浓意后,是那迷失不晓的情仇。仅以此书,祭奠我死去却还跳动着的心,仅以此篇,纪念我们的曾经。
  • 灭顶之灾

    灭顶之灾

    《灭顶之灾》讲述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温斯罗普一家五口相继意外遇难。这种可能性有多大?谁想把这样一个不凡的家庭斩草除根?华盛顿论坛电视台女记者达娜意识到其中必有蹊跷,决心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明快的节奏、紧张的情节、重重的悬念,将西方政客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 终极能力者

    终极能力者

    穿墙?你别问我,昨天谁家的内裤丢了,我不知道。透视?快别提这个了,今天看见的一个人妖亮瞎了我的眼!时空?你相信时空掌控者吗。萝莉、御姐、傲娇,这些都已经OUT了,哥想要的菜,你不懂!
  • 女强人玩穿越

    女强人玩穿越

    她是21世纪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级会计师,有钱、有房、人也漂亮,就是没人要?为何女强人就是找不到爱自己的男人啦?有能力就有错吗?喝的烂醉的她晃荡在公园处,此时一辆轿车飞驰而来,与她来了个亲密的碰撞,这一撞将让她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这是哪里,放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