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0500000040

第40章 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10)

Cowie,Elizabeth,1990「Fantasia」inTheWomaninQuestion,ed.ParveenAdamsandElizabethCowie,LondonandNY:Verso

Crane,G.T.1982「Taiwanascent:system,stateandmovementintheworldeconomy」AscentandDeclineintheWorldSystemBeverlyHills:Sage,pp.93—113

Dai,JinHwa2002CinemaandDesire:FeministandCulturalPoliticsintheworkofDaiJinHwa,ed.JingWangandTaniE.Barlow,LondonandNY:Verso,

Eberhard,Wolfram1972TheChineseSilverScreen:HongKongandTaiwaneseMotionPicturesinthe1960"s台北:东方

Giddens,Anthony2002尹弘毅译《现代性:纪登斯访谈录》,台北︰译林

Gitlin,Todd1979「Primetimeideology:thehegemonicprocessintelevisionentertainment」inTelevision:theCriticalView,ed.byHoraceNewcombN.Y.:OxfordUniv.Press,1987.pp.507—532

Gomery,Douglas1992「TheCentralityofmediaeconomics」JournalofCommunication43,3,pp.190—198

Habermas,Jurgen1981「Modernityversuspostmodernity」NewGermanCritique22,pp.3—8

Hall,Stuart1989「Culturalidentityandcinematicrepresentation」Framework26,p.70

Jameson,Fredric,1992「ThirdWorldLiteratureintheEraofMultinationalCapitalism」inContemporaryCinema,Vol.6,

Lacy,Stephen&Simon,ToddF.1995「Developingandusingtheoryformediaeconomics」TheJournalofMediaEconomics8,2,pp.3—13

Lu,Feii2005「AnotherCinema:DarknessandLight」inBerry,ChrisandLu,Feiied.,IslandontheEdge:TaiwanNewCinemaandAfter,HongKong:HongKongUniversityPress.,

Metz,Christian.1982Trans.Britton,Celiaet.PsychoanalysisandCinema:theimaginarysignifier,Basingstoke,Hampshire:MacMillanAcademicandProfessionalLtd.

Miller,Toby,2000「TheHistoricalSpectator/Audience」,FilmandTheory:ananthology,

Monaco,James1981HowToReadaFilmN.Y.:OxfordUniv.Press.

Moran,Alberted.1996FilmPolicy:international,nationalandregionalperspectivesLondon:BFI

Mulvey,Laura1975「visualpleasureandnarrativecinema」inFilmTheoryandCriticismed.byG.Mastetc.Oxford.:OxfordUniv.Press

Oudart,JeanPierre,「CinemaandSuture」,Screen18,1,winter1977/78.

Picard,RobertG.1989MediaEconomicsNewburyPark,CA:SAGEPublications

Said,Edward1979OrientalismN.Y.:VintageBooks

Schlesinger,Philip1991Media,StateandNationLondon:SagePub.

Vogel,HaroldL.1990EntertainmentIndustryEconomic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文化经济论述下的台湾电影产业样态及其发展趋向辨析

吴珮慈,台湾艺术大学副教授。

前言

在电影市场日益分众化的时代,台湾好看好懂的通俗电影,一直都在长期缺席的状态,这曾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回顾台湾新电影导演群及其踵继者,以贴近现实生活、富含视觉自由的长镜头,着重艺术创新与历史重述的作品,建立了台湾电影独特鲜明的影像美学印记。但是,屡获影坛桂冠、备受肯定的高度艺术声誉,反而担负了未能巩固台湾本土市场的悖论。其实,台湾电影观众佚失、本土市场占有率低的主因,是因为大众电影长期以来精品极度匮乏所致。然而,商业/艺术的二元论,或至少这一类“拥有艺术美学,就必定失落产业构面”的观点,在台湾存在已久,业界与舆论界从观念上的针锋相对、纷争扰嚷到默然无奈,辗转伴随着台湾电影发展的漫漫长路,一演就是二十余载。

这看似无解的二元论,直到近三年,才戏剧性地出现新的转折:《海角七号》(2008)史无前例地以连映四个月、五亿三千万新台币的票房佳绩,长浪绵延、戏剧性地掀起一波台湾影坛近来最为震撼的风潮,领军回补了空窗近二十年的大众电影领域,全面激发了台湾观众支持本土电影的热情。观众对于台湾电影艺术性与市场性两极化情境的刻板印象,至此也终于全面松动。旋即,在台湾电影更是久违了的春节档期上档的《艋舺》(2010),实行高规格商业精品制作模式,情节气味充满一种新在地主义,煽情力道十足,点火重燃了大众支持本土电影的情绪。其票房高达两亿六千万的商业成绩,积蓄已久的市场能量再次得到释放,也再次确认本土市场建构的可能性。

在商业效应之余、在经济准则之上,坚持人文观点与影像批判的作品,如陈芯宜演绎台湾乡城生命力的《流浪神狗人》(2008)、戴立忍刻画社会底层坚韧生命力量的《不能没有你》(2009),尤其是钟孟宏美学精湛并富含强烈社会批判色彩的《第四张画》(2010)也相继面市,影坛气象一新,这些不按商业常规、又有别于经典范型、且具有鲜明公民论述位阶的电影,在台湾电影一贯以来所坚持的艺术精神脉络中持续耕耘。

的确,回望近三年来台湾电影的产业脉络,可谓形成了一个枝繁叶盛、蓬勃缤纷的文化经济空间。多少年来绝无仅有的一股乐观氛围漫延环绕,使得本土电影产业至此逐渐浮现出新貌与动能。但是这个动能,却又显现出仍然相当浑沌的、时而纵跃的、持续变动的状态,而这样的事物的状态,这样的盛况背后,大众市场效应电影及其产制模式在台湾出现的意涵,实则值得更进一步深入理解与研讨。

台湾几部指标性电影创造了商业成功,究竟代表一个多样并陈的电影时代已然浮现,还是再次挑明了创作与商业难两全的潜规则?

蓬勃热闹的乐观主义、繁复多元的文化经济空间,是否也背光投影了台湾电影的某种全球在地化想象?

新锐辈出,是否意味着当前的台湾电影有别于经典范型?

台湾引以为傲的作者范型,是否依旧动力续航?

台湾电影整体而言是否从来未曾放弃建构电影成为多重人文观点与历史论述的演练场域?

上述这一串相互扣联的问题,值得关注并深入研析。

本篇研究的重点,一方面,侧重近期的台湾电影制作、发行、映演、观众、市场等产业链几个重要环节指标的观察,以厘清本土市场的现状;另一方面,本文的主轴,也在于检视全面进入文化经济论述下的台湾电影产业的命题及其发展趋向。本文将指陈,台湾电影产业的再次腾飞,并不脱离近期全球性地重视文化经济的潮流。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其经济价值乃建立在文化价值之上,这里所谓的文化的价值涉及了特定群体的生活方式、意义的社会实践、价值的再现、知识与权力的论述形构等诸多意涵。论文中尝试辨析文化经济定型化论述的可能潜在的风险,并指出如何更审慎地在“文化经济”论述中反身考虑“文化价值”,将成为台湾电影产业前景及新趋向发展中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近十年台湾电影产业的几个观察指标

电影的生态出现新的形构,绝非一蹴而就。所有电影发展的进程,与整体电影产业的重要议题,都不能脱离其所赖以孕育的文化与社会;今日电影产业如何浮现出明显动能,总体产业的观察与探索,也应该放在此一脉络中来看待。本节在此须先说明,文中所谓的十年绝非设限、更非断裂的史观。当然,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指称十年为什么可以是、或者不是一个时延的单位。在工业技术沿革、资本移动、文化商品化、社会结构、时代风尚、艺术创意和历史脉络等等梅兹(ChristianMetz)所谓的诸多条件形成之庞大“电影体”(lefaitcinématographique)的研究范畴中,电影产业的研讨本身,犹如一项有风险的任务。而在这项任务中,千禧年后至今这么一段时延的设定,乃缘于一个不得不然的需求,需求的也就只是探索文化、经济、社会各层面发展的关联性而已。正如同历史不能相对性切割一样,分类学或年代时点,不是一项论断,仅只为求研究之便利而已。

新纪元以降,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几种样态和几个重要指标的回顾,勾勒出一幅2000年至今台湾电影产业的浮光掠影。

1.台湾电影的产值结构与变动

2008年《海角七号》带来的现象与荣景,以及它所指涉的台湾电影市场的变迁,在当代台湾的电影发展史上,确乎具有它不容忽视的意义,也有其必须置于近十年(1999—2010)台湾电影发展的产业链与指标体系之中予以检视的必要。

近十年来,台湾电影的产值结构以产业构面最主要的制作、发行、映演业三大环节而论,向来都是以映演业的产值排第一,发行业次之,制作业为最少(电影制作业经常不超过总产值的两成),主要因为在台湾映演与发行的多半为好莱坞电影。根据台湾经济研究院《影视产业趋势研究调查报告——电视、电影及流行音乐》报告中回顾2009年影视产业的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台湾电影产业2009年总产值为107.9亿元,其中产业构面最主要的电影制作业(包含电影片、纪录片、动画片、MV等的开发、制作)为14.3亿元,占总产值的13%;电影后制业(包含冲印、剪接、字幕、后制、动画、特效后制业)4.66亿元,占4%;电影发行业(包含电影片买卖、租赁、授权、代理、发行)为33.28亿元,占31%;以及电影映演业的55.66亿元,占52%台湾经济研究院:《影视产业趋势研究》,2009年,页35—37。台经院也指出,2009年台湾电影的产值可以归纳出下列几点:(1)产值结构仍然以映演业最大。(2)影片制作(包含卡通影片、纪录片、MV、电影片以及影片代工):2009年因为缺乏主流大型电影,使台湾影片票房相对衰退,因此影响制作业者产值。(3)影片发行(包含国内外影片发行):2009年由于持续受到金融海啸的冲击,核准上映片数不论外片或台湾影片均减少。(4)电影片映演:虽然发行片量下跌,但因3D电影(2009年的阿凡达)票价较高,使整体映演收入增加。。

如果我们进一步比对台湾电影获准演执照数历史统计表(1999—2011/3)(表1),和台北市首轮院线电影映演的票房历史统计表(1999—2011/3)(表2),以细部检视近期台湾电影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变动状态的话,那么我们确实可以得出,台湾本土制作的电影不论是在每年的制作数量,或是在本土市占率,的确比十年之前表现为佳。

如果再进一步综合整理、交互勾稽上述表1和表2关于电影指标的统计资料,回望近三年台湾电影带来的现象与荣景,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更为明确的叙述以显现台湾电影的产值结构与变动的轮廓——

2007年台湾制作的电影上映22部,台北累计票房198820828,映演产值百分比7.38%(受惠于《色·戒》);

2008年台湾制作的电影上映26部,台北累计票房305426019,映演产值百分比12.09%(受惠于《海角七号》);

2009年台湾制作的电影上映28部,台北累计票房62492627,映演产值百分比降至2.14%(缺乏主流或旗舰式的电影);

2010年台湾制作的电影上映38部,台北累计票房225582606,映演产值百分比7.31%(受惠于《艋舺》);

2011年初统计数据至三月底为止,上映4部,台北累计票房54339040,映演产值百分比7.61%(受惠于《鸡排英雄》)。

这样的统计数据,表明了一个事实,也印证了从2007年的《色·戒》开始特别是在2008年具指标性的《海角七号》之后,台湾观众对于本土大众通俗电影的兴趣、观照、需求,是明确然存在的。虽然台湾的映演市场以总值而言,依旧是年占85%以上的好莱坞电影的天下,但是观诸其中的脉动与趋势变化,1999年的0.43%、2001的0.17%、2003的0.30%这样的台湾本土电影低迷的景况已经结束。近十年台湾电影的产值结构及其变动状况,的确可以论定,台湾制作的电影在市场占有率的攀升,显示了台湾电影市场的潜在力量相当可观。

同类推荐
  • 古代家具收藏艺术

    古代家具收藏艺术

    我国的家具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取决于人们起居方式的变化。从商周到秦汉,是以席地跪坐的方式为中心的家具;从魏晋到隋唐,是席地坐与垂足坐并存交替的家具;北宋以后,是以垂足坐为中心的家具。总的趋势是矮型家具向高型家具发展。
  • 生活美学

    生活美学

    本书探讨了生活美学,论述了人体美学、服装美学、饮食美学、建筑美学、旅游美学、环境美学等内容。
  • 小品入门学习指南

    小品入门学习指南

    相声,是曲艺的一种,起源于北京,一般认为在清朝同治年间由民间笑话演变而成,以引人发笑给人愉快为艺术特色,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 国际艺术品贸易

    国际艺术品贸易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深化加速了艺术品的跨国流通,艺术品贸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艺术品市场。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等国掀起的艺术品投资潮,促进了对艺术品贸易中法律问题的研究。本书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及实证分析的方法,绕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问题,诸如进出口的法律规制、所有权问题、艺术品评估鉴定中的法律问题及国际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冲突与协调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一个国际艺术品贸易法律制度的研究框架。
  • 我和艺术——大家小品经典丛书·宗白华卷

    我和艺术——大家小品经典丛书·宗白华卷

    《大家小品丛书》选收了现当代最经典的名家名作,它们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而且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阅读这套丛书不但能提高你的文学修养,也能让你对这些现当代名家的心经脉络有个大致的了解。学者作家写的性灵小品文,往往于细微处见真性情。本书收录了宗白华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这些作品或记事或抒情,或写景或议论,大至宇宙人生,小至个人琐事,坦率地表达个人思想志趣,淋漓尽致地宣泄内心感受,真实地记叙所见所闻。格调高古,风神澹泊,香远益清。所谓“高怀同霁月,雅量洽春风”用来形容宗白华的文章甚为贴切。
热门推荐
  • 平贼

    平贼

    刚刚毕业的中专生江问天,和同乡去高速路哄抢事故卡车上的货物,却不料遭遇车祸,穿越到了民国。有时胆小,有时却又十分勇敢,有时机智敏锐,有时神经大条。忽变的性格,让他不能自己,却也总能在关键的时候化险为夷。一个年轻人,看他如何在民国这样的社会中生存下去,从出身响马,到成为响喝一方的胶东王,他经历了怎样的艰难。一生尽与磨难斗,谁能化羽展雄风!
  • 皇权的斗争

    皇权的斗争

    他才华横溢,本不想与世无争,信奉道家。奈何皇权最高只许不允许任何人眷顾。家园毁他拯救国家,国家混乱让他下决心救百姓,兴国家。
  • 踏武尽

    踏武尽

    弱?强?不,那是还没看清,去更高的地方吧,看那绚烂无垠大世界!
  • 斯皮瓦克翻译思想背景研究

    斯皮瓦克翻译思想背景研究

    斯皮瓦克在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翻译领域,她提出了非凡的翻译思想和策略。但在我国,因其作品理论晦涩难懂,把她作为翻译理论代表人物的研究更是如凤毛麟角。本研究将从她复杂的学术背景入手,研究她翻译理论的观点,希望推进翻译理论的纵深发展。
  • 全科医师时空出诊大事记

    全科医师时空出诊大事记

    我认为,下个世纪将是复杂性的世纪。爱冒险的全科医师出诊在平行宇宙间,危机四伏,但也乐在其中。
  • 圣炉

    圣炉

    他,一个天生石障者,经脉不通,法力不存,势必难以踏上修炼之途。在机缘巧合下踏上修行之路,在他手掌圣炉之后,奇迹便出现了,倒转乾坤,逆乱阴阳,战遍诸天万界!
  • 那些梦里

    那些梦里

    一段刻骨铭心的爱,在那些梦里。梦里有你,有我。
  • 上古英雄志

    上古英雄志

    在我们所不能归去的故土之上流传着种种传说,我们在不断前行中遥想着那波澜壮阔的岁月。无数种族间的传奇人物如同星辰般应运而生,谱写了一段又一段的悲歌史诗。他们有人成为了人们传唱中的神话英雄,也有人遭受了诅咒成为世人厌憎的恶灵。一切的开始,让我们从这里出发!听,远处传来了上古的歌谣……【书友交流群:37201070】
  • 永耀之光与流浪骑士

    永耀之光与流浪骑士

    当死亡与绝望成为了故国的主题,你将会怎样选择?“我将会穷尽此生驱逐天灾,将圣光重新带回这片悲伤的土地。”这是一个洛丹伦骑士在艾泽拉斯大陆上的历程。谨以此文,纪念我扔在魔兽系列游戏中的数年时光……群号:208452747(洛丹伦血誓联军)当然仅仅是100人的普通群233,加入请以书名做验证,防广告机……====基于魔兽世界而书写的小说。不过官方的设定会根据情节上的通顺有所取舍,比如说那个乱成一团的时间轴……虽然多灾多难不过终于是将书开出来了,于是,还是那句话:希望读者能够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快乐。
  • 战国村长无双

    战国村长无双

    战国无双?不其实是村长无双才对因为某手游引导下穿越来到了异世界的战国时期发现这个竟然是无双武将和强大妖怪共存的世界从此主角开启了猥琐而艰难的守村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