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400000012

第12章 停止不必要的帮助 (1)

“不要妈妈穿,自己穿。”——父母要帮忙,就像在说“你不行,我帮你”。

常有家长说,孩子一遇到困难就哭,比如玩积木、拧瓶盖什么的,只要是弄不好,就会大发脾气,开始大哭。这样的反应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有,由于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很多日常小事如穿衣、提鞋、玩积木等,对于孩子都是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大多数孩子碰到困难的时候都会哭,这时候他们的内心感受是:觉得自己无法做好这件事情,有种无力感。他们在为自己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气愤、发泄。只要孩子在哭的时候没有停止尝试,这就是很好的,这比不哭但不愿再做半点尝试而直接放弃要好。

这时,大人要做的是安慰他,告诉他做不好是因为他还是个小孩子,力气不够,手还不够灵巧,等他多多练习就会的。孩子慢慢会明白他做不到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只要多多练习和时间够长的话,他最终能成功。

我曾经在这方面失误过。周周1岁8个月的时候,自己穿鞋,一只已经穿好了,另一只穿了很久却怎么也穿不进去,她小脸憋得通红大哭起来。我走过去说:“妈妈告诉你怎么穿。”便帮她把鞋穿上了,这一下她哭得更厉害了,“不要妈妈穿,自己穿。”边哭边使劲把鞋蹭了出来。我意识到自己这样处理不对,不应该帮她穿鞋。我真诚地向她道歉,并退到一旁静静地等,看她怎么解决。她还是哭,一边哭一边使劲儿穿鞋,穿了好一阵,终于穿上了,她大喊:“我穿好了!”破涕为笑,眼眶里还噙着泪水,小脸儿却笑得像绽放的小花!笑意里充满得意、自豪和满足。

孩子只有利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成功地做好某件事,才会获得自信心。如果孩子没有要求,别人自作聪明的帮助只会让他觉得挫败。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都会像我当初一样,在孩子做不好某件事情的时候,不假思索地上前帮助,或是干脆替孩子做了。不仅家长,就连老师也有这方面的失误。

一位网友曾经给我留言询问过类似的问题:

今天王雨涵去早教中心上课的时候,幽幽老师拿出七八张大图片。有太阳、金星、天王星、地球、月球等。首先老师说出每张图片的名称,之后叫每个小朋友指出相应的图片(锻炼宝宝的记忆力)。叫到王雨涵的时候,老师让指出地球,雨涵找了一会儿没有找到。老师给予了提示后并等待了一会儿,可雨涵还是没有找到。后来,老师直接拿起来告诉雨涵说:“这个是地球啊。你来摸摸它。”等雨涵回到我身边的时候,我发现她撇着小嘴就要哭出来了,不过硬憋着没让眼泪掉下来。我抱起了宝宝安慰了一小会儿。过了一会儿,她又像以前一样和老师一起走红线、一起玩游戏了。也有其他宝宝没有找到相应的图片,不过那些宝宝没觉得怎么样,一样笑哈哈的。为什么我的宝宝会有这种反应呢?难道是她的自尊心太强,或是因为我在生活中无形地给她什么影响了?

这个事例其实和周周穿鞋的事例一样,尽管老师给她时间了,但还是不够,因为孩子在意的是“寻找”的过程,她需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寻找找到目标,而非老师直接告诉她。老师这么做,在她看来就是对她的否定,那一刻她的心中充满了挫败感,所以她才会哭泣。

这位家长问得好,为何别的宝宝碰到同样的情形没觉得怎样,一样笑哈哈的呢?其实在最初的时候,每个孩子遇到困难时,都有一种强烈的内心需求: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思考、探索、克服,哪怕这个过程历尽千辛万苦。所以孩子碰到成人在提供不必要的帮助时,他们会反抗会哭泣,雨涵和周周就是这样。但是如果成人长期给予孩子不必要的帮助,孩子就会依赖于成人的帮助,不去尝试、不去探索,更不去自己思考了,遇到困难直接找大人求助,自己不会解决。这种情形才是令人担忧的。

有一位旅居德国的中国妈妈曾经问我:“孩子总是不愿意去尝试新事物,不知是何原因?譬如骑单车,骑两下不会骑,他就不骑了;拧水龙头,拧一下拧不开,他就不拧了。”我问她:“是不是你提供的帮助和指导太多了?”她说以前是这样的,比如孩子玩沙,她会帮助他想出各种玩法,其实刚开始孩子玩沙的时候还有很多自己的玩法,但是到后来,如果妈妈不说,孩子就不知道该怎么玩了。这个孩子就是由于妈妈的帮助过多,已经依赖于妈妈的帮助,不去尝试了。

有些成人意识到了不必要帮助的弊端,但是有时候克制不住帮助孩子的冲动,尤其是看到孩子做某些事情完成得很糟糕或是让我们胆战心惊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对孩子施以援手。比如当孩子笨拙地提起裤子,裤子没有整理好的时候,妈妈会情不自禁地想帮孩子把裤子整理好;又比如孩子颤颤巍巍跨小水沟似乎又跨不过去的时候,家长忍不住一把把孩子提起来,帮他跨过去。这样其实破坏了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完整性,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孩子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做不到,要在大人的帮助下才会成功。

尊重孩子所做的努力,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哪怕这个结果不太完美,甚至有些糟糕。

我还记得周周第一次自己洗澡的情形。那是周周不到3岁的时候,她先把澡盆从阳台拖到厕所接水,然后换上拖鞋,脱掉衣服,因厕所没有扶手,她只好扶着我小心翼翼地跨进澡盆。接着,拿毛巾洗头发,低着头,手艰难地伸到头上,但怎么努力都只能洗到头部一半的地方,最终前半个头洗湿了,后半个头还是干的。接着她开始洗澡,先洗洗脖子,再擦擦腋窝,再在肚子上、腿上象征性地擦了几下便大呼:“我洗完了!”我拿了条浴巾给她,她裹着浴巾满脸兴奋地奔了出来,大喊:“我会洗澡了!”

这个澡其实一点都没洗干净,后半个头还是干的呢,身上也就是象征性地擦了几下,手上的污渍都没有洗掉!但是周周的那种自信、满足及成就感让我感动,我如果给她重洗一遍,肯定能把她洗得更干净,但是她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恐怕也会被洗得烟消云散吧!

在孩子看来,不必要的帮助等于成人在对他说:你不行,我帮你。这样,他不会认为你在帮助他,他感觉到的是你的不信任和轻视。孩子只有通过自己一次次错误和失败的尝试进而解决问题后,才能得到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建立自信。这比成人对他泛泛地说“你真棒”要有用得多。

成人无原则帮助小孩的三个负面影响:一是让孩子变得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没用;二是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长此以往,会使孩子懒于思考、懒于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凡事向大人寻求帮助,丧失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不独立,依赖成人,遇到困难就退缩。

因此,我们要停止一切不必要的帮助。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过早介入,按捺住想伸出援手的冲动,先在旁边观察,耐心等待,看孩子怎么解决。如果孩子哭闹,这是正常的,说明孩子想自己解决而不是放弃。这时,要鼓励孩子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轻轻地和孩子说:“这个有些难,但妈妈觉得你能行。”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失败,正是一次一次的错误让孩子从中总结出正确的办法。

当然,并不是什么情况都不要帮助。当孩子经过努力尝试难以达到目标,并且主动向你请求帮助的时候,还是应当适当介入,给予孩子应有的支持。

重点提示:

孩子遇到困难就哭,他们在为自己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气愤、发泄。只要孩子在哭的时候没有停止尝试,父母鼓励孩子就好,不要去帮。孩子只有利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成功地做好某件事,才会获得自信心。因为在孩子看来,不必要的帮助等于成人在对他说:你不行,我帮你。如果成人长期给予孩子不必要的帮助,孩子就会依赖于成人的帮助,不愿去尝试新事物。因此,停止一切不必要的帮助。只有当孩子经过努力尝试难以达到目标,并且主动向成人请求帮助时,成人可以适当介入,给予孩子帮助。

让孩子做自己

2010年我在医院住院时,认识了隔壁床位的夫妻俩,他们是来治疗不孕症的。女的很希望有个孩子,她的理由非常奇怪,最主要的理由不是因为自己想要孩子,而是受不了旁人的眼光。她说他们那边就他们夫妻俩没生孩子,别人说三道四以及热情的关心让她受不了。她不满她的老公,说她老公没有主见,对于未来的工作都做不了主,被公公婆婆所控制。譬如他们想创业,做点小生意,而公公婆婆不允许他们做小生意,觉得儿子好不容易读了大学,堂堂大学生去做小生意,让爹妈很没面子。因为公婆的阻止,她老公坚持不了,放弃了创业,这让她非常生气。

从与这夫妻俩聊天当中,我发现这一家子人都非常在乎别人的眼光,容易被别人所左右。他们要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更多是因为别人会怎么看怎么想,而非自己怎么看怎么想。再仔细想想,这一家子人不就是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的写照吗?

“不能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是我们很多成年人的通病。我们身边的许多成人都会非常在乎别人的眼光,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是问问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而是首先考虑别人会怎么看、怎么想、怎么评价,真正做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人很少。这导致我们活着的意义居然是“别人眼里的自己”,而非做自己!

为什么大多数成人那么在乎别人的眼光,不能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呢?其源头在童年。

性格形成于幼年,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期从来没有自己做过主,从来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过事,长大后他们必然毫无主见。如果在童年时期,成人给过孩子太多的评价,尤其是不客观的评价,就会导致孩子丧失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依赖于外界对他的评价。这是这些成年人不能“听从自己的声音”,在乎别人眼光的深层原因。

孩子天生是不会在乎别人眼光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无知无畏,会有很多惊人之举,才不会管人家怎么看怎么想。是成人,慢慢让孩子活在了别人的眼光里。

我们社区有个孩子叫玉玉,平时是外婆带,妈妈一有时间也会陪她。玉玉家人的教育方式堪称目前大多数城市家庭的代表,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要有礼貌,见人叫人;安全第一,唯恐孩子出意外,倘若孩子摔跤会心疼大半天,内疚自责不已;不准玩水、玩沙、玩棍等一切他们认为会弄伤孩子的东西;饮食起居等方面精心照顾,担心孩子生病,衣服总比别的孩子多一件,身上永远是干干净净的;吃喝拉撒玩、交友等一切都由大人决定,孩子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

同类推荐
  • 不可不察的家教奥秘: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

    不可不察的家教奥秘: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

    本书介绍了家教中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的两个问题。
  • 影响孩子一生的50种习惯

    影响孩子一生的50种习惯

    本书从学习、交往、生活等方面,介绍了50种影响孩子成长的习惯。
  • 哈佛家训(钻石版)

    哈佛家训(钻石版)

    本书以哈佛人生哲学为主线,讲述了大量的经典案例,寓能力培养干思维拓展之中,通过对孩子自信、诚信、爱心等品质的培养,引导孩子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卓越人生。如果此书是灯,希望能照亮青少年前行的路。如果此书是路,希望能引领青少年走向理想之路。
  • 和孩子谈谈性:2~12岁性教育读本

    和孩子谈谈性:2~12岁性教育读本

    2~12岁的小孩,对自己的身体总是充满了好奇,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从最基本的认识身体的各个部分,到小宝宝如何诞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学会了思考,会有更多疑问随之而来,也会向大人提出更多更尴尬的问题。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既富于养育经验又具备专业素养的专家,在书中,他们以非常实用、科普的文字,帮助父母和不同年龄、不同发育阶段的孩子去讨论让大家难以启齿的性相关的话题。父母在阅读中就可以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和正确的态度解答孩子关于性的疑惑,也让父母提早准备接受孩子青春期的到来,调整父母关于性教育方面的教养态度。
  • 初为人母百问百答

    初为人母百问百答

    《初为人母百问百答》内容包括产后的生理变化及特点、产后的康复及健美、宝宝的成长与护理、宝宝的喂养、新生宝宝的特点与护理5部分。
热门推荐
  • 超级塑造短信

    超级塑造短信

    一个从天而降的短信,塑造一位华夏传奇。QQ:3285998236
  • 浅陌离殇

    浅陌离殇

    【本书免费阅读,喜欢的记得收藏】只是一个幸运之吻,他却不经意的爱上了她。每当她遇到危险的时候他总会在第一时间赶过去救她。当他们选择在一起的时候,却被迫分开。深知我者久居我心,即使不能和你一起,只要远远的看着你,就已经心满意足。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两个人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有一种痛叫做痛彻心扉,它会在心底隐隐作痛;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因为爱永远也不要变成伤害……
  • 囚爱

    囚爱

    囚爱者,终将被囚。邹宸告诉颜乔尤,我爱你,是你一生最大的成功。她却说,求我爱你。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不负春光

    不负春光

    对不起,我爱你。对不起,我不爱你。对不起,我爱上了你。对不起,我爱的是她。寻寻觅觅,寻寻觅觅,纠纠结结,纠纠结结,最终谁会抱得男仙归。
  • 不吵架不分手

    不吵架不分手

    是命定的相遇还是偶然的遇见初次那一瞥预示着怎样的情感纠缠靠等待是否真的可以换来幸福性格相似到底是极端幸福还是极端悲伤两个人究竟是谁为谁改变更多算命的说这段感情注定坎坷多波折她们说这是最简单最真实的幸福,莫名的让人感动不吵架是不是就真的不会分手最幸福的虐恋qq群91825954
  • 跨越千年来寻夫

    跨越千年来寻夫

    穿越后,她离谱地被迫出嫁!更离谱的是不但亲爹好赌、家人冷漠、婚姻虚假,自己还有时刻被杀的危险!靠,姑奶奶不干了!管你什么魔书神珠、相公还有什么大侠高手的,全都跟本小姐闪一边儿去!
  • 超古传说

    超古传说

    也许有人,不,应该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在我们的地球上,曾经出现过一段极其繁华的超古代文明,然而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这种发达的文明被毁灭了,可是地球的寿命竟然因此倒转,恢复到最初混沌的状态,又经历了无数若干年的演变,然后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人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到现在都无法认知超古代文明的原因——一切的证据都已经被命运抹去······但是,被抹去的故事并不代表就不存在······
  • 庶女本色:凰权

    庶女本色:凰权

    即将登上皇后之位,夫君竟是执意迎娶自己姐姐,她却被剖腹害死!傅妍容以滔天怨气重生,却发现似乎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就是你!这位素来以冷淡著称的皇子,为什么总纠缠着我?我要宅斗要闹翻天,不要总拉我宫斗啊!一开始傅妍容是拒绝的,等到后头自己几乎是被强硬送上皇后之位时,她回首望着面瘫脸夫君以及一群小面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她一开始就走错频道,说好的宅斗剧本都被甜宠替代!
  • 玉皇大帝都市行

    玉皇大帝都市行

    一觉醒来,玉帝发现自己身在凡间,而且法力全失。于是他只好开始了自己的现代都市修真生活……玉帝:从今以后,俺玉帝也他妈是条汉子!
  • 网游之逆天升级

    网游之逆天升级

    逆天的人品,加上足够大的耐心野心,铸就了这样的一个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