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400000032

第32章 为何孩子不分享

懂得分享,是一种美德。如果一个孩子不会分享,就算守着大堆的玩具和美食,他也是孤单的,是不快乐的。所以引导孩子学会分享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分享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权利的基础上。很多家长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学会分享,但是不懂得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结果是家长越“教育”孩子分享,孩子就越是不愿意和别人分享。

孩子其实是非常愿意和别人分享的,大人们若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往往“好心办坏事”。周周4岁的时候,早上出门玩,外婆拿了一些周周的糖果揣到兜里,说是要带给小朋友吃。周周不乐意地说:“我不要给别的小朋友吃。”外婆说:“别的小朋友都拿过糖果给你吃的呀,你也要和别人分享嘛。”周周执拗地说:“就是不要给别人吃!”外婆生气地对我说:“这孩子不懂得分享。”

听到这句话,周周委屈地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就是不愿意给小朋友吃!”外婆恼火地把糖果塞了回去。我示意外婆停止,我来处理这件事。

“不懂得分享”,这个帽子扣得有点大,有一棒子打死之嫌。这样来评价一贯慷慨大方的周周是不客观、不公允的,这是外婆有情绪时的表现——情绪不好时,她评价任何人或事都会带上主观偏见,这在教育孩子上面是个要命的弱点。我知道周周平时很乐意和别人分享,这一次表示不愿意分享,是因为外婆从头至尾没有征询过她的意见,而是自作主张把她的糖果带上欲分给别的小朋友。周周觉得外婆这样做没有尊重她“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所以她表示反对。

我蹲下来,眼睛平视着周周说:“你的糖果由你自己支配,如果你不愿意,你可以不带出去,留着自己吃。这件事由你决定。”周周停止了哭泣,说:“我愿意给晓晓吃,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还愿意给思思和乐乐吃,她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我不愿意给不认识的小朋友吃。”原来是这样!我笑着说:“外婆真的弄错了,周周是最慷慨大方的,可愿意和小朋友分享了。”

事情的结局是:周周带着一把糖出了门,先自己吃了几颗,然后分给晓晓2颗,再分给我1颗,最后还剩下几颗留给思思和乐乐。同样是引导“分享”,如果方式稍有不当,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很多家长比周周外婆更甚,喜欢强迫孩子分享。一次,苗苗带着2本书来到户外看,蕊蕊想看其中一本,苗苗不愿意。苗苗妈劝说苗苗借一本给蕊蕊,苗苗还是不愿意。苗苗妈说:“你真小气!你不借给蕊蕊,蕊蕊下次不会跟你玩了。”

还有一次,苗苗在吃豆腐干,分了一包给周周,另一包给自己。那天一起玩的还有蕊蕊,苗苗外婆见苗苗没有分给蕊蕊,拿过苗苗手里的豆腐干说:“分一点给蕊蕊吃吧。”苗苗说:“不行,我不愿意分给蕊蕊。”苗苗外婆说:“你又不乖了,怎么这么小气呢,蕊蕊是不是你的好朋友?”苗苗哭了,“就是不,就是不。”我上前对苗苗外婆说:“苗苗觉得豆腐干是她的,她有支配的权利,她不愿意就算了,不要强迫她。”苗苗外婆说:“那哪行呢,由不得她,养成这种自私的习惯可不好。”说完,她拆开包装,拿出两片豆腐干给蕊蕊,剩下的给苗苗。苗苗见豆腐干被撕开了,大哭不止,大喊:“就是不要给蕊蕊!蕊蕊不是我的好朋友了……”苗苗外婆说:“你不听话,这么自私!”

那天,苗苗委屈地哭了好久好久。

面对孩子的不愿意分享,大多数家长的做法是想方设法说服孩子分享,劝说无效后就给孩子贴上“小气”“自私”的标签,并且“威胁”孩子:“如果不分享,小朋友就不会跟你玩了”,或者“你不和别人分享,那以后别人也不会和你分享了”。这些话看上去都没错,这样的做法好像理所当然,但是造成的后果是:越是教育孩子分享,他会越发感到不安,把自己的物品看得牢牢的,唯恐别人夺走他的物品。有了这种不安,孩子就越发不愿意和别人分享。道理很简单,换位思考一下就能明白,假如我们成人屈于某种压力而被迫与别人分享,这种违心的“分享”能让你感到快乐吗?你会心甘情愿地与别人分享吗?同样,孩子只有拥有了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之后,才会发自内心地乐意跟别人分享。孩子有权支配属于他的物品,要不要和别人分享得由他决定。如果孩子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物品,我们不能劝说或者暗示孩子,更不能强迫孩子。

经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被强迫分享的孩子也会强迫别人与他分享。事实上,那些喜欢抢夺别人物品的孩子,大多数曾经被大人强迫和别人分享过。津津就是这样,经常被妈妈强迫与别人分享。有一次,津津在骑单车,西西想玩,津津不愿意。津津妈让他借给西西玩。津津不愿意,但是架不住妈妈的劝说,最后还是向妈妈妥协了。没多久,津津转过头去抢西西的玩具……在孩子看来,自己的东西可以被强迫分享,就意味着他也可以强迫别人和他分享。

那我们怎样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呢?关于“分享”,我给周周的规则就是本文开头所说的规则:对自己的物品有支配的权利,别人的物品要经允许后才能拿,公共的物品先到先得,后来者等待。在2岁以前,周周是不会分享的,因为那时她还没有“你的”“我的”“别人的”概念,只要是她喜欢的东西,她都认为她可以拿。如果孩子连“你我他的”都分不清,他会觉得任何他喜欢的东西都是他可以拿的,根本不懂分享是什么意思,在这时候去和孩子谈分享,无异于对牛弹琴。

那时候,只要别人碰她喜欢的东西,她就会跑过去推开别人,大声尖叫以示抗议!有一次,晓晓在我们家住,裤子尿湿了,没有备用的,想借周周的穿,周周不肯,我们只好作罢,把晓晓的裤子用吹风机吹干了再换。有一段时间,周周在户外玩秋千,两个秋千,她居然要玩一个,占一个,空着的那个秋千也不准别人玩。我知道这是由于她不能区分自己的、别人的东西造成的,她认为这个秋千就是她自己的。

我们家的东西都得厘清权属,哪样是周周的,哪样是爸爸的,哪样是妈妈的,哪样是公共的。自己的东西由自己做主支配,谁都不能干涉;公共的东西按先后顺序轮流使用。凡是属于周周的物品,比如衣服、书、玩具、食物、颜料、笔等,都由周周支配,我们从来不擅作主张将她的物品借给或者送给别人。如果小朋友想借用周周的物品,来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就对小朋友说,这个是周周的,你得问她。如果她不愿意分享,我们尊重她的决定,不会劝说或暗示她与别人分享。我们不会给她贴上“小气”的标签,偶尔有旁人在周周不愿意分享的时候,开玩笑似的说周周“小气”,我们都会耐心地替周周解释,消除旁人善意但不当的“逗”对周周的负面影响。

2岁半以后,周周非常乐于和别人分享她的东西,不管是吃的还是玩的。但是前提必须是别人先问过她,或者她主动与别人分享。由于我们尊重她对自己物品的支配权,所以她也尊重他人的支配权,想借用别人的物品时必定先征询别人的意见,不会擅自拿别人的东西,更不会抢同伴的玩具、食物之类的。

那些被成人冠以“小气”之名的孩子,尤其是被强迫分享的孩子,或许有一天真的会变得小气,彻头彻尾不愿意分享了。到那时,家长可能会感到非常纳闷:我没少教育孩子和别人分享,怎么会这样?其实这不是孩子的错,实在是成人没有好好尊重他们,把他们逼向了“小气”。

重点提示:

如果一个孩子不会分享,就算守着大堆的玩具和美食,他也是孤单的,是不快乐的。

很多家长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学会分享,但是不懂得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分享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权利的基础上。

孩子只有拥有了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之后,才会发自内心地乐意跟别人分享。孩子有权支配属于他的物品,要不要和别人分享得由他决定。

如果没有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那越是教育孩子分享,他会越发感到不安,把自己的物品看得牢牢的,唯恐别人夺走他的物品。

如果孩子连“你我他的”都分不清,他会觉得任何他喜欢的东西都是他可以拿的,根本不懂分享是什么意思,在这时候去和孩子谈分享,无异于对牛弹琴。

谦让是孩子和人相处必不可少的一种美德,懂得谦让的孩子能和同伴和睦相处,能深受同伴欢迎。但是,在生活中,不少家长不懂得谦让的内在含义,喜欢无原则地要自家孩子谦让。甚至明明知道不应该要自己的孩子谦让,但是碍于面子,好像不叫自己的孩子谦让就说不过去。

哲哲妈就是这样。

一次,哲哲和周周坐在长长的石凳上玩“开火车”的游戏,哲哲当司机,周周当乘客。他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奇奇走了过来,咕哝着要当司机,爬上石凳试图挤开哲哲。哲哲当然不乐意,死死占着司机的位置。奇奇没抢到司机的位置,哇哇大哭起来。哲哲妈闻声走过来,了解原委后劝哲哲,“你让给弟弟吧,他小一些啊。”哲哲很不高兴,闷不做声,坐在那儿没挪窝。哲哲妈试图再劝,我阻止了她。

我说:“是哲哲先在这里当司机的,如果奇奇想当司机,必须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和哲哲商量,然后等待。所以,你不应该劝说哲哲让出。”

哲哲妈惊讶道:“难道不要教孩子谦让吗?”

我说:“教孩子懂得谦让应该建立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不能教孩子向‘错误’的行为谦让。”

哲哲妈说:“天哪,以前不管什么情况,我都是教育哲哲谦让的,譬如对方哭了、对方比他小、对方是女孩,等等。”我说:“对方哭了就该谦让?这不是暗示他哭可以得到谦让吗?下次他也会以哭的方式来要挟。而年龄小、对方是女孩等也不是谦让的理由。不分青红皂白的谦让会让孩子产生混乱,不利于建立规则,不利于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会让孩子觉得不被尊重、不公正,感到委屈和压抑。”

哲哲妈疑惑地说:“是这样啊。我总是叫他让着别人,而他却总是喜欢抢别人的东西。”

我说:“这个理所当然,因为你强迫他谦让,你传递给他的信息就是他也可以强迫别人谦让。”

哲哲妈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可是他和别的孩子争执起来,不叫他谦让都不好意思面对对方家长呢!”

我说:“那你得想一想,孩子明辨是非、遵守规则重要还是面子重要?你叫你的孩子一味谦让会让对方孩子思维混乱、不守规则,这对对方孩子也是不利的,明理的家长应该知道孰是孰非。”

哲哲妈说:“怪不得哲哲一不如意就总以哭闹来要挟,我是得好好反思一下了。”

家长们喜欢让自家孩子无原则地谦让,理由五花八门:比如你大一些,要让着弟弟妹妹;小朋友哭了,你让出来吧;小朋友是客人,你是主人,你该让着他,等等。这些荒唐的理由会严重误导孩子:年龄小的要让——下次遇到比我大的,我也胡搅蛮缠,这样人家也应该让着我;别人哭了就要让——下次我也哭,哭就是武器,哭就可以得利;是客人就要让——下次我到别人家做客,也要主人让着我。看看,这些理由是经不得一丝推敲的,到了孩子不讲理的时候,家长又开始埋怨孩子怎么这么不讲理,殊不知,这些都是家长们自己暗示的。

家长无原则地教孩子谦让,带给孩子的感受是“委屈”和“不公”,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记得我小时候,每次和弟弟发生冲突,家人的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把我们分开,“各打三扁担”,然后“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你大一些,是姐姐,让着点弟弟。他们有时根本不问事情原委,有时是目睹事情的前因后果,明明知道是弟弟无理(譬如我的食物被他抢了),但处理方式都是清一色要我“让着弟弟”,理由是我大一些。那时,我的心里那个恨啊,觉得大人们真的很不公平,明明是弟弟不讲理,他们还要我让着他!内心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憋屈感受,积压在心里特别难受。由于家人的这种做法,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可笑的愿望——希望妈妈哪一天给我生个哥哥或者姐姐,那样我比他们小,就不用让着他们了!

前面说过孩子玩具被抢,家长不但不帮孩子要回,反而叫孩子让给别人,美其名曰为“谦让”“分享”。这好比成人在大街上被人抢了钱包,这个人不但不抢回来或者试图求助,反而将钱包拱手让人,你会觉得这个人是谦让吗?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成人身上会觉得荒谬,成人却以种种荒谬的理由来要求孩子!

谦让是美德,但不要教孩子无原则地谦让。教育孩子谦让的前提是对方遵守规则,无关乎年龄,无关乎客主,无关乎强弱,无关乎面子。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养成美德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内心秩序。这是因为他们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孩子所面对的问题。大人往往认为自己高孩子一头。站在大人的角度认为是对的事情,并不一定是对的。

重点提示:

不少家长不懂得谦让的内在含义,喜欢无原则地要自家孩子谦让。甚至明明知道不应该要自己的孩子谦让,但是碍于面子,好像不叫自己的孩子谦让就说不过去。

家长无原则地教孩子谦让,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内心秩序,带给孩子的感受是“委屈”和“不公”,这是因为他们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孩子所面对的问题。

教孩子懂得谦让应该建立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不能教孩子向“错误”的行为谦让。

同类推荐
  • 快速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快速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所有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常常为子女的学业,操尽了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传说中的神童一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稍加点拨,便能创造奇迹,扬名四海。然而,经过几年的学习,结果却不一样:有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最终如愿以偿;有的学生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屡遭挫折,心烦意乱。造成后一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所谓“读书百法”正是此意,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 等待nemo的日子

    等待nemo的日子

    雷死人不偿命!史上最麻辣孕妇的爆笑十个月!一位精灵可爱、充满奇思怪想的准妈妈,为了记录怀孕经历在天涯论坛上发布的怀孕日志。由于文风麻辣、爆笑温情迅速走红,并吸引了众多“孕友”和“孕迷”一路同行,蔚为壮观。
  • 西点军校最优秀男孩成长法则

    西点军校最优秀男孩成长法则

    本书是面向中国男孩的成长励志读本。书中针对男孩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征,选取西点军校的12个精英特质,对中国男孩提出了12条成长法则(勇敢、责任、诚信、品德、勤奋、坚持、挑战、创新、乐观、自信、纪律、合作)。全书以西点军校的荣光和榜样的力量赋予男孩成长的动力,从而引导男孩踏上通往成功的人生道路。
  • 打骂教不出好孩子

    打骂教不出好孩子

    本书以全新的理念告诉广大父母如何才能不打不骂教出了不起的孩子,其中包含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如何让孩子愉快地接受你给他所立的规矩,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如何激发孩子向上的进取心,如何让孩子变得自强自立、热爱学习等方面的内容。
  • 孕期保健与胎教小百科

    孕期保健与胎教小百科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了孕妇在孕期的营养、心理、生理、运动等方面的保健知识和胎教方法。
热门推荐
  • 摘雪

    摘雪

    一杯酒,一盏茶,一蓑烟雨,一朵冷花碎,千山雪岭,万里愁云,历史的尘烟滚滚,恍惚的旧事袅袅,前世的真相还是今生的痴幻?徘徊着该怎样抉择?
  •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是梁实秋最为世人珍视的散文作品集,囊括了人生的诸多方面,他谈生活常态、谈超凡情愫、谈心灵性情、谈脱俗雅趣等,博古通今,真知灼见。《我的人生哲学》分为“做人从早起起”“学识生滋味”“人生贵适意”“生活有真知”四个部分,大多是日常琐事,是我们了解生活、感悟生活的一个“显微镜”。作者从生活小事入手,从中阐述了自己对人生道德和思想修养以及日常生活常态的解读,见解独到,深入人心。读者可从中体会到他的儒雅人文情怀、以及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时也能够为读者指点迷津,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 皇上把手拿开

    皇上把手拿开

    因为一纸遗诏容家公子成为当朝宰相,却不知朝堂风起云涌,并且还有一个想马上吃了(上了)自己的皇帝在眼前转悠,真是头疼。皇帝对自己穷追不舍,自己也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自己就这么弯了?就这样喜欢上那个混蛋皇帝了?哼,就算弯了,没经过我的允许想要上我的床,没门!
  • 花都贴身高手

    花都贴身高手

    少年刘天睿,下山奉旨泡妞,未婚妻竟是江城第一美女,还附赠一个长腿美女保镖!刘天睿擦掉口水,他犹豫了,是收了未婚妻,还是收了那保镖,还是一起收了?明星、校花、御姐、冷艳警花、丰腴娇娘纷纷朝他扑来,刘天睿想做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情圣,却哪知艳福无边,面对众美女的调戏,刘天睿高呼:“怎么破!”
  • 走进科学丛书:造福人类的大科学家

    走进科学丛书:造福人类的大科学家

    本书包括病菌的克星科赫、星系天文学之父哈勃、巴斯德与病菌作战、研究昆虫的法布尔、千年绝症的掘墓人瓦克斯曼、生物化学界的奇女霍奇金夫人以及从笨孩子到名数学家等内容。
  • 别笑,我是高分创意作文(高中生越写越聪明的作文宝典)

    别笑,我是高分创意作文(高中生越写越聪明的作文宝典)

    牛顿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其原因在于他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今天,你也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攀登作文的高峰。本书不仅有名师、名家的技法解析指导,更有大量的满分佳作和素材库,让你拥有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从而更轻松地登上作文的高峰。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家具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家具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风与晓

    风与晓

    这是我在大学生活所感写出的,我想将其写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校园喜剧为主,第二部是职场拼搏及种种悲剧为主,到最后是较为圆满的结局,内容主要围绕主人公(男)司晨风与(女)夜暮晓的爱情为线索展开
  • 同世相见

    同世相见

    这是一个漫长的,血腥的路,即使这样,你依然还要选择吗?
  • 重生之催眠大师

    重生之催眠大师

    醒来发现,老天给了一个重新选择生活的机会。不管未来怎样,脚踏实地的奋斗。心理学、催眠最爱的也要坚持下去,努力让自己帮助更多的人,至于爱情先靠边边,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傻傻的等待,无所要求的付出。美好的未来,我大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