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400000040

第40章 什么样的妈妈才是好老师 (2)

对于孩子来说,怎样的团体才是一个真实的小社会?一个自由的、平等的、没有大人介入的团体才是真实的社会。比如在大人聚会的时候,各自带上自己的孩子。大人玩大人的,孩子玩孩子的,大人不介入到孩子当中,大大小小的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打打闹闹、玩耍嬉戏,哭的哭、笑的笑。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小社会。

我就在我家周围努力地给周周营造一个这样的小社会,我和身边一些熟悉的、开明的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把我的教育观“灌输”给他们,让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我保持一致。一有机会就“召集”三四个甚至更多孩子在一起玩,而家长们除非必要,否则不介入到孩子当中。

人是“社会人”,离不开社会交往。一个不够主动的人,就难以获得和别人交流的机会,难以架起发展人际关系的桥梁。家长们要注意给孩子创造一个真实的“社会”,尽量少介入孩子,鼓励孩子主动和他人交往。

重点提示:

主动交往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在一个团体中,要想迅速适应这个团体,就必须和团体中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成为团体中一个被忽略的对象。很多孩子都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

很多小孩在人际交往中缺少一种主动性,看到别的小孩玩到了一起,他觉得自己被孤立了,心里会很失落。其实孩子很想参与进去,但是鼓不起勇气,他等着别人来找他。但是小孩们正玩得开心,根本无暇也没有能力顾及其他小朋友。

父母应该在培养孩子主动交往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机会就“召集”三四个甚至更多孩子在一起玩,给孩子一个自由、平等、没有大人介入的“孩子的社会”,鼓励孩子主动和他人交往。

每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是带着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到人间的,我们把孩子称作天才一点都不为过。我们来看看周周的想象和创意。

晚上,周周和我躺在床上准备睡觉,突然,周周指着窗外大喊:“那里有眨眼睛的飞机!”我循着她的角度望去,天空中果然有一架飞机飞过,飞机上的灯一闪一闪的,不正像在眨眼睛吗?

秋千荡得很高的时候,眼看就要碰到最近的大樟树的树叶,周周说:“我好像要摘到树叶了。”接着来了一句更惊人的,“我好像要摘到星星了!”这句不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周周画了一幅画,画的中间有一个小孩,小孩头顶是一个大大的太阳,太阳的鼻子、嘴巴、眼睛俱全,笑眯眯的,太阳的光芒(圆圈旁的一根根细线)紧紧贴着小孩的手。周周是这么描述她的画的:一个小朋友在公园玩,他迷路了,他去找太阳公公帮忙。太阳公公说:“牵着我的手,我带你去找警察叔叔。”太阳公公牵着小朋友的手,这是多么大胆的想象!

周周有时候会把小伞撑开,搬一把小板凳坐在撑开的伞下,口中发出呜呜的声音,说是开飞船。

中秋节,吃过晚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赏月。幽蓝的夜空中,月亮在树梢上挂着,又圆又亮。此情此景引得周周“诗兴”大发,出口成章,那时周周刚满3岁。

月亮

月亮升起来了

小树和她做朋友

房子也和她做朋友

一不小心

月亮掉到池塘里了

月亮大声喊

救命啊,救命啊

小树救起了月亮

——月亮弄得脏兮兮的了!

这样的创意还有很多,您家的孩子肯定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就是天生的诗人、画家、发明家,他们有着数不尽的奇思妙想,很多想法让我们成人瞠目结舌却又堪称绝妙!

与孩子的创新能力相反的是,成人的创新能力低下。周周爸是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研发人员,有一次谈到创新时大发感慨,说身边的同事包括他自己要设计个什么方案的话,必须找样本来参考,不参考就想不出来。我们这一代受应试教育长大的人大概都有同样的感受吧。小时候的我们应该也是有天赋的,也有非凡的创造力,是什么扼杀了我们的天赋呢?

回顾我们的成长历程,不难找到答案,是不当的教育。我们从小到大都被这样灌输:要听话,不淘气,好好读书,考出好成绩。学校、家长、社会评判我们的标准是:成绩好+听话=好孩子。他们全然不顾我们有什么兴趣爱好,也不允许有什么“惊世骇俗”的独立见解。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悟到的“因材施教”基本没有被现行的教育采纳,千篇一律地学语文、数学、物理、政治、化学等,丝毫不管学生有没有学习兴趣。我发现我真正用到的知识很少是在学校学到的,而各方面能力也不是在学校培养的。相反,社会是一所最好的学校,磨炼了我的意志,让我学会了与各种人相处以及解决各种问题。

学校和幼儿园喜欢搞一刀切。现在,幼儿园的教学大多是集体形式,把全班几十个孩子组织起来,排排坐,老师在前面“上课”。我曾经在和不少幼儿园老师交流时戏称,现在孩子上幼儿园是被“赶鸭子”:老师赶着一群孩子,在同一个时间做同一件事情,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对于教学活动,孩子没有主动选择的权利,只有被动接受的份儿。所以,孩子学习就变成了“赶鸭子上架”。

童话大王郑渊洁对于教育有一个这样的观点,大意是他的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学校教育是动物园饲养野兽,喂什么吃什么;他的教育是放养野兽,野兽自己想吃什么自己捕食。他主张要“放养野兽”般教育孩子。我非常赞同他的这一观点。好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自己选择“吃什么”,而不是由老师或者家长来喂他吃。孩子自己选择“吃什么”,他就有兴趣,有主动性,学习就是“美食”,他“吃”起来是一种享受;由成人喂,孩子很被动,没兴趣,学习就是“难吃的东西”,他可能吃得想吐。

下面这两位“差生”的转变,就是因为最后由他们自己选择“吃什么”。

《东方早报》2006年9月份报道过一位叫王楠子的少年,在国内他被教成水泥脑袋,到美国后他被育成年轻天才。报道称,8年前,王楠子是上海某中学一个“标准的差生”,经常被老师“重点关照”,无奈之下赴美求学;8年后,他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并被老师表扬是个“天才”。王楠子后来是费城艺术学院的大四学生,是该校动画专业最出色的学生。

无独有偶,《中国青年报》也曾报道过一位叫牛培行的少年,年仅16岁已拥有6项国家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从12岁第一项发明至今,已有多项发明获得省市、国家发明创新比赛大奖,并被国内企业及美国投资公司看中,签订购买和投产意向书。而牛培行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小学三年级以前,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全校几百名学生中的最后一名。贪玩、不听讲、不记笔记,更不完成作业。“那时,我经常被老师罚站,叫家长也是常有的事。”牛培行说。因为学习差,牛培行在小学就转了3次学,父亲甚至把他送到远在呼和浩特的一所自治区重点小学。

王楠子在国内因为开玩笑、爱接茬、迷恋运动被认为是问题孩子,而这些在美国老师眼里都不成为被批评的理由。一次,他像过去在国内一样插嘴,当堂纠正了美国中学老师的一个错误,没想到,老师当场就说:“你真是个天才。”“太受鼓励了。”王楠子感叹。正是那些记忆犹新的鼓励促使他真正开始自觉地学习和奋斗,使他开始彻底摆脱了原来差生的自卑心理。

而牛培行呢,不爱上课,就喜欢在马路上或者自行车修理铺捡些废零件,捡回来就开始琢磨,制作一些小玩意儿。看到儿子玩性不改,父母开始送他到培训班学习。让他学电子琴,琴没弹几下,他却在一边不停地鼓捣电源插座;让他学国际象棋,他却闹着要上制作班,后来只好答应两门课一起学。结果国际象棋学了个一塌糊涂,连基本步法都不会走,而小制作却大有进展。从此,他的房间变成了加工厂,床上堆满了各种工具、模型、零件。进入初中,牛培行的学习成绩有所长进,发明创造也进入了高峰。

可见,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每个孩子的兴趣点都不一样。不是孩子不好好学习,而是“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当你羡慕别人的孩子画画好或钢琴弹得好的时候,你要仔细地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孩子,你的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他有什么特质?不要盲目地去和别人攀比。

2009年,华裔科学家曹锟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第8位华人,但都不是中国国籍。为何中国无人获诺贝尔奖?这个问题很多人在思考。有些人说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苗子在小学阶段就被扼杀了。但我觉得,诺贝尔奖的苗子在学龄前就被扼杀了!应试教育的触角早已伸向了学龄前,幼儿园小学化已成普遍现象,而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广告词不知是谁想出来的,误导了多少家长,祸害了多少孩子),教孩子识字、算术、读经等,有的忙着给孩子报钢琴、舞蹈、美术等各种培训班,家长和老师们乐于让孩子掌握知识性、技能性的东西,似乎这样就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是鲜有家长想过,孩子喜欢吗?孩子所学的是否适合他?获诺贝尔奖是需要创造性思维的,而在儿童早期给孩子灌输知识性、技能性的东西会大大地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育就应该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数学,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写作……千篇一律地教孩子就会抹杀孩子的天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去干涉他,教育就这么简单。

重点提示:

每个孩子都有着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成人,创新能力就开始下降。为什么我们小时候也是有天赋的,大了天赋却被扼杀了呢?主要还是家庭和学校教育不当导致。

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因材施教,在儿童早期给孩子灌输知识性、技能性的东西会大大地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家长应该注意,要仔细观察孩子,如果孩子喜欢画画,千万不要强迫他去跳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去干涉他。

同类推荐
  • 与孩子沟通其实很简单

    与孩子沟通其实很简单

    父母与孩子最有效的沟通。从父母的改变开始!放弃那些对孩子没有帮助的说话方式,不再对孩子大声嚎叫和训斥,恰当地运用沟通艺术。让亲子沟通变得更简单、更有效。
  • 不可不知的天才家教故事全集

    不可不知的天才家教故事全集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选取一些有意义有内涵的故事来引导他们对世界对人生的认知。这本书可以成为家长们家教的好帮手,快来打开看一看吧。
  • 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

    本书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童年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儿童是“成人之父”,只有发现和解放儿童,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 好妈妈要懂读心术

    好妈妈要懂读心术

    亲子教育成功的根源不在于父母的方法有多么精妙,也不在于你是否按照所谓的优秀教育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孩子。因为方法是固定的,但孩子的思想各有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孩子,在不同时期和环境下的思想都在随时改变。死板的方法永远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唯一能让我们顺利实现教育目的的方法只有一个——读懂孩子的心。当你明白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你和自己的孩子就已经有了最完美的沟通。
  • 孤独症的快乐疗法

    孤独症的快乐疗法

    本书提供了孤独症家庭康复成功的真实案例,对有效解决在家庭中进行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难题,帮助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树立和增加成功康复的希望和信心,探讨交流更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使更多的孤独症儿童早日融入主流社会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随身带着一亩田

    随身带着一亩田

    道君齐雨遭人暗算,魂穿于一文弱秀才之身。然而当他再度踏上修仙路时,却意外发现识海内装着一亩田,下等参苗一夜长成千年参王,绝种灵药作杂草除,从此天下任我逍遥。
  • 出川抗战

    出川抗战

    抗战八年,共有350多万川军出川抗战,有64万多人伤亡,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他们转战大江南北,几乎参加了抗战中的所有大型战役。本故事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真实还原了历史真相,谱写了川军感天动地的抗战史诗,用血与汗塑造了在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岁月里不断走向成熟的川军抗战英雄和群体。
  • 天眼邪皇

    天眼邪皇

    前世被逼无奈走上十恶不赦道路的黑道大佬,重生异界魂入一个天生痴傻却心地善良的身体,两世人格的碰撞,巅峰无敌的武力,终造就出一代邪皇!
  • 英雄联盟之王者从来不流泪

    英雄联盟之王者从来不流泪

    4岁开始捡破烂,睡过桥头要过饭!一个被命运玩弄不堪的少年,却被上天赐予了无敌的游戏天赋。单杀过官人、dopa,吊打过若风、草莓!他是国服号称无敌的上单,也是被韩服封神的路人。一个搬砖少年,从屈辱的人生中爆发,站上职业的舞台,登上逆袭人生的巅峰!
  • 焚玉之旅

    焚玉之旅

    天空突然飘落雪花的那天,大海被冰封了。如海啸般的魔兽群,从海面踏冰而来。魔兽灾厄过后,大国的军团和各地的能人异士,纷纷踏上了遍布秘宝的暗黑大陆。数名怀揣着各自愿望的年轻人先后结识,准备向暗黑大陆发起挑战。秘玉,魔兽,各国军团,蒸汽机械……幻境,秘境,魔境……一路上艰难险阻,他们在旅途之中,渐渐逼近了十年前魔兽灾厄的真相……
  • 有缘情定三生石

    有缘情定三生石

    她只是一个软弱可欺的孤女,他却是众星捧月的天子骄子。第一次遇见,她就爱的义无反顾。如果说有遇到一个对的人会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那么也许他就是那样一个人吧。卖萌耍赖甜蜜倒贴,她誓要扑倒他不可!他头疼的揉揉太阳穴:“我上辈子到底造了什么孽!”她露出一个无害的笑容:“妖孽!”
  • 女配逆袭:邪王医妃勾勾缠

    女配逆袭:邪王医妃勾勾缠

    "顾灵芝穿越了,人家穿越女大多数都会成为主角大放光彩,展开一番惊天动地的抱负,再不济也要混个王妃皇后当当。可她却穿成了一本重生复仇文里面的恶毒女配……这还不算,她还刚好就穿到了恶毒女配大结局的时候。满门男子斩首示众,女眷被发配充军,原本高高在上的镇国侯府嫡女被充入军营,沦落为人人践踏的奴婢……当初顾灵芝当初看的有多爽,现在就过的有多凄惨。既来之则安之,顾灵芝什么不不想,就想着如何在书中重生女主角的眼皮子底下活下去。然而,谁知她一不小心抱上了一根金大腿。墨九霄:“你是恶毒女配,我是反派邪王,在一起,绝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呆萌配绝色:天作之合

    呆萌配绝色:天作之合

    飞机上的一见钟情,大学里的相识相遇。那张俊美如斯的面庞,那个清秀挺拔的身影,一直在她的世界里乱跑。“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上你,但是,我还是希望你能给我个答案!”“即使你不喜欢我,也请给我一个放弃的理由!”他无奈的叹口气,“你好笨。”“那又怎么样?!”“这么笨,以后一定嫁不出去,算了,在一起吧。”“什么?!你答应了?!”“这么笨,你以后一定嫁不出去,我只能来帮你。”“······”
  • 健康来自衣食住行

    健康来自衣食住行

    本书分别从“别让习惯害了你”“美丽健康两不误”“食物养生密码”“健康饮食调理法”“居室里的健康秘密”“慢生活养生术”“四季保养的窍门”“情绪管理‘心’主张”等方面揭示蕴含在日常“衣食住行”中的现代的、科学的保健知识。
  • tfboys之一生曾经有过你

    tfboys之一生曾经有过你

    其实也没什么好讲的,自己一步步看吧!如果有什么疑问或推荐可以加我QQ925596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