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的辑录本(多篇,无题),文句有所不同。
【点评】
统计数字不准确,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这一问题带有普遍性,本篇正是揭示了这样的事实。
175.统计*
统计加估计,
上下通通气,
大家都满意。
*伍文采集整理。
本篇流传于九十年代上半期(1990—1995)。某网站2005年9月有登载。
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未辑录。
【点评】
本篇当是上篇的姊妹篇。统计数字为什么不准确?原来是为使大家满意。本篇揭示了原因的一个方面。
【附注67】
与本篇近似的,还有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辑录的一篇(无题):
统计统计,
三分统计七分估计。
最后全靠领导算计。
176.不怕二进宫*
不怕二进宫①,三进宫,
只怕后面没有大老公②。
*伍文采集整理。
本篇流传于九十年代上半期(1990—1995)。
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未辑录。
【注释】
①二进宫:传统戏剧(昆剧)的某剧名。这里“宫”谐音“公”(公安局),二进宫、三进宫,意为因反复违法犯罪而多次被抓进公安局的看守所。②大老公:一般意义指后台,即有地位(权势或钱财)的人物,因为他们往往有“办法”及时把“进宫”者“保”出来;另外,特指后台(关系网)中在公安系统内部工作(且担任重要职务)的人物。
【点评】
本篇所模拟的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口吻表明,犯罪分子(尤其是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在司法机关内部寻找保护伞,是一个值得引起高度警觉的问题。
177.生儿养女*
生儿子,有名气①,
养女儿,有福气②。
儿子要聪明,会读书,③
女儿要漂亮,好嫁人。④
*伍文采集整理。流传中有分为两篇的。
本篇流传于九十年代上半期(1990—1995),主要流传在京沪等大城市。
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辑录前两句,但文字有不同。
【注释】
①名气:按传统说法,生男能够“传宗接代”,因而名声好听,家里的老人觉得“脸面有光”,亲友的祝贺也比较热烈。②福气:从社会现实看,儿子长大成家,父母必有经济负担,而娶来的媳妇往往又不孝敬公婆;如生了女儿,长大出嫁,家长不需有经济负担,女儿嫁人后,对公婆可以不孝敬,但对父母一般总是好的。所以部分社会舆论认为,从长远看,生女儿反而更好,故曰“有福气”。③此句体现传统的“望子成龙”的心理。
④此句也体现了一种旧观念:女儿的相貌比才智更重要。
【点评】
本篇前两句表明,一种传统社会观念的改变,主要是物质力量起作用;至于城里人比乡间人更能够接受传统社会观念的转变,也正因为他们的生活与物质力量的联系更为紧密。至于后两句,则反映了本时期的老百姓的另一种世俗观念。
178.吃喝者之歌*
公家出钱我出胃,
吃喝为了本单位。
不贪污,不受贿,
吃吃喝喝有啥罪?
不吃不喝,怎么工作?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伍文采集整理。
本篇流传于九十年代上半期(1990—1995)。某网站2005年9月有登录,无题,文字与之同。
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未辑录,但收类似的多篇,如“不会喝酒,就不会当官”等。
【点评】
吃喝风为什么屡禁不止?原因复杂。本篇所作的某种解释,或许有一定的道理,而这种道理又恰恰反映出社会的某种制度性缺陷。
【附注68】
王跃文著当代小说《商欲》第121页引录的《经验教训》,题旨与本篇近似:
不吃不喝,经济滑坡;
不抓不查,经济发达。
179.大盖帽吃破草帽
四只金钱豹①,
十三顶大盖帽②,
都来吃一个破草帽③。
*伍文采集整理。原无题。
本篇流传于九十年代上半期(1990—1995)。凌志军所著《变化》第204页引录本篇(无题,系出自全国政协委员樊海山之口)。
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未辑录。
【注释】
①四只金钱豹:指财政局、税务局、工商局、银行等四个经济管理部门,它们与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直接联系。②十三顶大盖帽:指上述四家再加上其他九家涉农的经济管理部门或执法部门(如物价局、交通局、水利局、卫生局和教育局等)。大盖帽:上述十三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大都着制服,戴大盖帽。③破草帽:指农民。
【点评】
本篇直接揭示了当时农民负担重、生活苦的重要原因。
180.最想上岗
最想的是上岗①,
最怕的是离厂②,
最倒霉的是老三届③,
最担心的是物价涨。④
*伍文采集整理。原无题。
本篇流传于九十年代上半期(1990—1995)。凌志军所著《变化》第219页引录本篇(无题)。
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未辑录。
【注释】
①上岗:被安排工作,不再“下岗”(失业)。②离厂:即“下岗”(失业)。③老三届:1968—1970年间毕业的城镇知识青年,几乎全都下过乡,回城后工作才不久。“下岗”对于他们是雪上加霜。④本时期内,事实上仍有物价上涨的情况。
【点评】
本篇传达的是广大“下岗工人”的心声,反映了一个特定时期的重大社会问题。
【附注69】
为什么说“最倒霉的是老三届”?本时期也有一篇谣谚回答了这一问题。凌志军所著《变化》第220页有引录:
该学技术的时候下了乡,
该结婚的时候没有房,
回城以后没人要,
刚刚工作又下岗。
181.查与贪
大查①大贪,
小查②小贪,
不查不贪。
【注释】
①大查:彻底、深入地清查。②小查:一般化、表面化的查核。
[点评]本篇的潜台词是:贪官虽是普遍的客观存在,但却是“查”出来的,只有严厉查处,才能消除腐败。
182.数字与干部
数字出干部,①
干部出数字。②
*伍文采集整理。原无题。
本篇流传于九十年代上半期(1990—1995)。凌志军所著《变化》第260页有引录。(无题,系原安徽省省长王郁昭所说)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未辑录。
【注释】
①此句意为:上级领导往往根据某干部的工作业绩(由浮夸的统计数字反映出来)而提拔之。②此句意为:那些反映某干部的工作业绩的有浮夸的统计数字,其实都是该人因期待提拔而虚报的。
【点评】
本篇揭示了某些干部为什么热衷搞浮夸的一个方面的原因。
183.新浮夸风
上压下,层层加码①,马到成功;
下欺上,层层掺水②,水到渠成。
*伍文采集整理。原无题。
本篇流传于九十年代上半期(1990—1995)。凌志军著《变化》第260页有引录(无题)。
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未辑录。
【注释】
①层层加码:指下达任务计划时,各级干部均好大喜功。②层层掺水:指统计汇报中,各级干部大都虚报。
【点评】
把本篇与上篇结合起来读,就可以完整地认识所谓的“浮夸风”问题的根源与实质问题。
184.新长征*
当官不怕吃喝难,
万盏千杯只等闲。
生猛海鲜①腾细浪,
鸳鸯火锅②走鱼丸。
新式烧烤严冬暖③,
冰镇啤酒酷暑寒④。
更喜小姐肤如雪⑤,
三陪⑥过后尽开颜。
*伍文采集整理,或题“喝酒”。
本篇流传于九十年代下半期(1996—1999)。流传范围极广,版本也很多。某网站2005年9月有登载本。
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未辑录。
【注释】
①生猛海鲜:或为“啤酒白酒”、“白酒红酒”。②鸳鸯火锅:或为“山珍海味”。③新式烧烤严冬暖:或为“酒过三巡心中暖”、“桑拿洗得周身暖”。④冰镇啤酒酷暑寒:或为“一听买单肚里寒”、“麻将搓到五更寒”。⑤肤如雪:或为“白如雪”。⑥三陪:指“三陪小姐”的服务。
【点评】
本篇是对毛泽东诗作《七律·长征》的活剥。这种活剥的本身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
185.新供给制*
工农商学兵,
到处吃喝风。
东西南北中,
到处都吃公。
*伍文采集整理。
本篇流传于九十年代下半期(1996—1999)。某网站2005年9月有登载本。
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未辑录。
【点评】
本篇虽是夸张的说法,但问题的提出,仍值得重视。
186.走过场*
认认真真走过场①,
上上下下都赞扬②。
*伍文采集整理。
本篇流传于九十年代上半期(1990—1995)。
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未辑录。
【注释】
①此句意为:按上级的要求,郑重其事地完成了某一政治活动的各项规定的程序(因为上级在布置某一活动时,一般都同时指定了相关程序,包括时间表),但纯粹是走形式而已。②赞扬:满意,好评。因为能够完全按既定程序开展工作,所以上级满意,但这反映了上级领导的官僚主义;因为仅是做一下表面文章,没有使群众感到“难堪”和“为难”,所以下级群众也没有意见,其实这表明个别领导人有迎合落后群众的不健康心理。
【点评】
在本时期,中央布置过一些政治学习活动,但在一些地区和单位部门,由于某些负责干部的敷衍了事,其实未能得到切实开展和取得实效。有觉悟的党员群众对这样的干部的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其实是不满的,本篇就反映了这一点。
187.没有不*
开会没有不隆重的,
闭幕没有不隆重的,
讲话没有不重要的,
鼓掌没有不热烈的,
领导没有不重视的,
接见没有不亲自的①,
看望没有不亲切的,
进展没有不顺利的,
完成没有不圆满的,
成就没有不巨大的,
工作没有不扎实的,
效力没有不显著的。
*伍文采集整理,又题“宣传口径”。
本篇流传于九十年代下半期(1996—1999)。某网站2005年9月有登载本。
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未辑录。
【注释】
①某领导人“亲自……(做什么)”,为本时期中最令人发噱的报刊语词之一。
【点评】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期就提出过“反对党八股”的问题,但长期以来(尤其是“文革”以来),我们的新闻宣传上又出现了程式化,满纸“空话”“套话”和“废话”,引起群众不满。本篇正是揭示了这一问题。
188.坏官准则*
对上级甜言蜜语,
对媒体豪言壮语,
对外宾花言巧语,
对群众谎言假语,
对同事流言蜚语,
对下属狂言恶语,
对情妇温言细语,
对自己胡言乱语①。
*伍文采集整理,或题“官场语言学家”、“语言大师”。
本篇流传于九十年代下半期(1996—1999)。某网站2005年9月有登载本。
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未辑录。
【注释】
①此句意为: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如“整风”之类的学习教育活动),不惜作不符实际的自我诋毁和丑化,所谓“挖思想根子”。
【点评】
本篇对某类干部(官员)形象的描摹,也有一定的典型性。
【附注70】
本时期还流传一篇类似的(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的辑录本,无题):
上任时豪言壮语,
在任时胡言乱语,
下任时不言不语。
【附注71】
在这之前有一篇描绘“饮酒过程”的(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的辑录本,无题),似乎是本篇的蓝本:
好言好语①,
花言巧语②,
胡言乱语③,
不言不语④。
【注释】
①指喝酒之初。②指开始劝酒。③指进入醉酒阶段。④指醉倒之后。
189.有(友)情部门*
民政部门报灾情,①
宣传部门报喜情,②
组织部门讲人情,③
物资部门凭交情。④
*伍文采集整理,或题“官僚有情”。
本篇流传于九十年代下半期(1996—1999)。某网站2005年9月有登载本。
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未辑录。
【注释】
①民政部门报灾情:救灾工作归民政部门管辖。为争取更多的救灾物资和资金,民政部门在报灾情时一般不会隐瞒。②宣传部门报喜情:因强调“正面宣传为主”,各新闻媒体往往主要宣传“大好形势”和“伟大成就”,群众称之为“报喜不报忧”。③组织部门讲人情:指有的组织部门在选拔干部时,过于重视“背景”和“裙带关系”等。④物资部门凭交情:指有的物资管理部门在分配紧俏物资时偏向“关系户”。
【点评】
本篇揭示的是另一种“行业不正之风”,但它的危害性显然大于一般意义的“行业不正之风”。
190.科长忠告*
早晨别喝多,上午有工作;
中午别喝醉,下午要开会;
晚上要喝少,老婆还得找①。
*伍文采集整理。
本篇流传于九十年代下半期(1996—1999)。2005年9月某网站有登载本。
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未辑录。
【注释】
①有的流传本末句为:“公粮还得缴”。所谓“缴公粮”,隐语,指与妻子过性生活。
【点评】
本篇对某些干部的心理揭示也是符合实际的。全篇借用一个下层干部的口吻,本身就含有丰富的潜台词。
191.经验之谈*
后台要硬,关系要多,脑袋要尖。
嘴巴要油,爪子要长,脸皮要厚。
*伍文采集整理。
本篇流传于九十年代下半期(1996—1999)。2005年9月某网站有登载本。
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未辑录。
【点评】
本篇唯其以下层干部(科长)的口吻总结“官场经验”,讽刺的力度也就越大。
【附注72】
某网站2005年9月登载的另一篇《越……越好》,当是本篇流传过程中的另一版本:
后台越硬越好,
关系越多越好,
脑袋越尖越好,
嘴巴越油越好,
爪子越长越好,
脸皮越厚越好。
192.某领导*
出则前呼后拥,警车开道①,
住则豪华宾馆,服务配套②,
食则山珍海味,烟酒全报③,
去则土特产品,大包小包④。
*伍文采集整理。
本篇流传于九十年代下半期(1996—1999),2005年9月某网站有登载本,无题。
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的辑录本(无题),文句差异较大:“前面汽车开路,里面坐着领导,后面跟着大檐帽。”
【注释】
①警车开道:摆威风,以示官员职高权重。②服务配套:其有特定的含义,即包括“性服务”。③报:公款报销。④大包小包:各种礼品。
【点评】
比起前一时期流传的《干部的样子》来,本篇揭示的是个别更高级别的腐败官员的一般形象。
193.某法官画像*
大檐帽,两头翘,
牵着原告和被告①,
一年拒贿②三十次,
还有三十进腰包③。
*伍文采集整理。
本篇流传于九十年代下半期(1996—1999)。2005年9月某网站有登载本。
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的辑录本(无题)只有前两句(个别文字不同)。
【注释】
①此句或为“吃了原告吃被告”。②拒贿:某些贪官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拒贿”,但却要借此大做文章(如向纪检部门汇报,或请媒体宣传),以作伪装。所谓“拒贿”的具体次数,由“拒贿”者自报,本身显得滑稽可笑。③此句意为:受贿次数不比“拒贿”少。
【点评】
司法人员的腐败虽然不太多,但毕竟存在。这种现象最令人痛心,因为这标志着社会公正的最后丧失。本篇实际上提出了这样严峻的问题。
194.跑与送*
不跑①不送②,
长期原地不动③。
只跑不送,
最多平级移动④,
又跑又送,
迅速提拔调动⑤。
*伍文采集整理。
本篇流传于九十年代下半期(1996—1999)。流传极广,某网站2005年9月的登载本《跑》、《民间文学》2001年第8期发表的《跑官》,以及王跃文著当代小说《商欲》第121页的引录本等,文字均略有所不同。
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未辑录。
【注释】
①跑:跑官,下级官员直接向上级负责干部提出晋升要求,甚至有指定具体职位的。②送:行贿送礼(现金或贵重物品,如古董、名人字画等)。送,一般有两种时机:一在平时;二在“跑”时。也有新手段,如春节贺岁时,给行贿对象的小孩发巨额的“压岁钱”等。③长期:或无此两字。原地不动:未获晋升。④移动:或为“调动”;平级移动:调任同一级别的职务,不是“提拔”(升官)。⑤迅速:或无此两字,或为“经常”、“接连”、“不断”。提拔调动:或为“提拔重用”,官职升迁。
【点评】
“跑”已经是无耻了,甚至还要“送”,而关键又在于“送”——本篇是对党风不正(主要表现为“吏治腐败”)的形象揭露,值得引起干部组织部门的警觉。
195.全国人民*
十亿人民九亿商,
还有一亿搞传销;①
十亿人民九亿赌,
还有一亿在跳舞;②
十亿人民九亿疯,
还有一亿练气功;③
十亿人民九亿愁,
还有一亿当盲流。④
*伍文采集整理。或题“十亿人民”。
本篇流传于九十年代下半期(1996—1999)。某网站2005年9月的登载本,题为“大团结”,文句略有不同。
蒋荫楠《当代民谚民谣》的辑录本(无题)只有前两句(多篇),文字有出入。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