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11000000026

第26章 文艺美学世界的解释学构造(14)

只有坚持这种学者的立场,才能形成文艺美学的真正问题意识;在历史交流语境中,思维必然形成对话思维、立体思维和人类思维,必定能契入到问题中去。流于观念表层结构,热衷于时尚性问题的简单判断,那是由于学者思想态度的偏向,才导致问题解决的形式化和政治化,导致问题解决的封闭性、霸权性和时尚性。问题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必须以科学的精神去对待,因为只有以科学的精神,才能真正契入到问题的本质中去。理论话语总是有一定的阶段性,事实上,理论话语也有休克的过程,理论话语有假想性死亡过程。文艺美学的真正问题却不会死亡,问题总是常新的。例如,存在问题,古希腊时期有解释,罗马时期也有解释,哲学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总是具有时代特征。当人们把存在问题作形而上学处理时,海德格尔却有自己独特性的解释,他不再把存在与主体对立起来,而是消解主体,确证“人在世界中”。他从尼采思想,从荷尔德林、里尔克和彼特拉克的诗,从凡·高绘画出发,通过诗性体验来讨论存在问题。作为哲学的存在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其独特的理论话语,文艺美学也是如此,问题是存在的,关于文艺美学问题的阐释,却存在不同的本位话语。西方文艺基本问题的发现,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早已奠定了基础,事实上,西方文论的主要问题,是艺术与世界的关系问题,由此,形成三个相关的基本问题:摹仿、表现、形式。关于这三个基本问题,还有再现、主体、客体、语言、想像力、趣味和天才等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共同构成文艺美学思想一个旋转轴心。西方文论不同时期的历史话语,都是关于这些基本问题的展开。抓住了这些基本问题,也就掌握了西方文艺美学的谈论方式,由此所形成的不同的本位话语,都是有意义的。通过这些本位话语的构建,可以促进文艺美学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事实上,关于这些基本问题,西方文艺美学的本位话语并不是平行的,而是有所侧重的。在一个时期,摹仿论及其相关观念占有思想优势,而在另一个时期,则是表现论和形式论占主导趋势。对这些本位问题的探讨,实质上,是对文学艺术本性的重新发现和重新阐释,因而,亚里士多德、康德、尼采、巴赫金、巴尔特、德里达,在本位话语的建构中,总是获得新的阐释和谈论方式。因为这些问题意识,始终悬置在理论家面前,他可以通过本位话语表达的方式,去作出属于个体独创性的解释,基于此,他才显示出思想创造的可能性。历史的话语,可以借助新的形式复活;现代的文艺观念,又可以在批判性分析中被证伪。本位话语,总是关于文艺美学问题的阐释,因而,本位话语的独创性,不仅表现在学科建设之中,也表现在多学科的交互渗透之中。

中国文艺美学中的本位话语,虽然没有西方文论那么系统,但文艺美学的问题意识还是明确的。中国文论的本位话语,带有泛价值论和泛道德主义的倾向,同时,又具有唯灵论和神秘主义倾向。从前一思路出发,中国理论家对文艺本性有着独立界定,这便是言志和缘情问题,“言志”与“载道”相关,“缘情”与“体物”相联。这种文艺本性观,虽一直占主导地位,但是,在中国文艺美学本位话语中,似乎一直是外在于文学本身的。中国人在根底上倾向于从神思、神韵、韵味、风骨等方面讨论文艺问题,这种人化的生命化的批评,显示了中国人对生命本身的关怀。一切文学艺术活动,最终都服务于生命本身,生命问题与存在智慧,才是艺术的根本问题。至于言志、载道,并不是艺术家所真正关怀的问题,更谈不上艺术与生活的美学关系,人与世界的认识关系。由此可见,东西方文艺美学的本位话语,有其根本差异,这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认识论和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东西方文艺美学的真正分裂,因而,中西文论的本位话语有着根本差异。虽然我们立足于东方话语,或立足于西方话语,都可以在民族文化和诗学中虚构出一套相似的话语价值形态来,但是,在价值理想与美学目的论上却有着根本性冲突,这种冲突,给当代文艺美学“本位话语”的重建提出了根本性难题。

当代中国文艺美学呼唤本位话语,首先就面临着这种思想冲突问题。从客观实际情况来看,从“五四”以来,中国文艺美学的主导倾向,是受西方话语系统主宰的。20世纪50年代以前,俄苏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和英、美、德、法文艺美学思想,处于多元并存的格局。50年代至70年代末,中国文艺美学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话语系统为主导,特别是以毛泽东的“政治决定文学,文学服务于政治”的思想原则为价值核心。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形成多元并存的格局,而且,中国古典文论的重要性,得以重新进行价值反思与方法论的重建。在一个时期内,中国古典文论一直处于受冷落的境地,事实上,在中国现代文艺美学话语的现代性追求过程中,人们不自觉地以西方文论的话语系统和言说方式,代替了中国本土文艺美学。这就是说,作为本根的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话语,实质上,处于“半休克状态”;作为当前本位话语的文艺美学,严格说来,是一整套西方话语系统。这种漠视本根的本位话语情况,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呼唤本位话语的建立,直接目的就是这种本根的本位话语系统的复活和振兴。

前面我已谈到,东西方文艺美学理论话语,是两套根本不相容的话语系统,人为设置的本位话语以及对“问题意识”的关注,只能是中国的或西方的,亦中亦西的本位话语,目前是不存在的,也是很难沟通的。因此,从中国本根的本位话语出发,可以形成对西方文论的“东方认识”;同样,从西方的本位话语立场出发,也可以构建对中国文论的“西方认识”。刘若愚的《中国诗学》,就是站在西方文化认识的立场上构建的中国诗学话语,这其中有不少创造性成分,但是,与真正的中国诗学仍有很大距离。目前,中国文艺美学的本位话语,就是站在西方本位话语立场上,通过本文解读与价值反思所形成的对中国文论的“西方认识”。这种“西方认识”,外在于中国人的生命观念,外在于中国人的内在生命意识和价值原则,真正的融合存在困难,是这种“西方认识”的失败征兆。有的学者主张全面革新中国人的思维观念,这种想法,不太符合实际,因为思维观念的形成,不仅是主观的产物,还是由历史、文化、风土、地域、集团意识、文化遗传等十分复杂的民族意识和生命意识所决定的。可以学习和训练西方式思维,但在大多数人的思维的深处,依然不得不坚持东方式思维原则。思维观念和思维方式,是历史文化造就的宿命,无法根本得到克服,因而,东西方本位话语,也就显得水火不容,势难沟通。在这一点上,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着重大区别。自然科学是发展性的科学,前沿的就是最好的,过去相对现在而言总是落后的,故而,对科学历史的超越,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提;人文科学则不然,古老的思想不会死去,它永远可以给人以生命启示,现代性思想,如果缺乏真正的历史感,迟早会死去。事实上,多少当代性现代性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单一的思维方式的转换,只能形成对中国文论的“西方认识”。只有正视思维本身,而在问题意识上有新的创见和突破,才能真正形成中国文论的“本位话语”。

文艺美学的本位话语,必须是以中国文化为本根的本位话语。在这种本位话语观念下,重建中国文艺美学的问题意识,才有可能确立真正具有民族性的美学和诗学理论系统。

既然当代文艺美学的本位话语的本位观,必须是中国本根式的,那么,如何以这种本位话语来讨论中国文艺美学的“问题意识”?这里仍充满悖论。因为我目前的谈论方式依然是“西方认识”,而不是“东方认识”,但是,无论如何,文艺美学的问题意识,应有别于西方诗学。在东西方话语系统中,钱锺书的本位话语,代表了中国文艺美学创新的可能性,代表了古典性向现代性转换的文艺美学的“问题意识”。钱锺书不仅对中国文学是“中国认识”,对西方文学也是“中国认识”,这是立场的根本转换。钱锺书指出,“人之较量事物,复每以共言、众言为真,而独言、寡言者为妄,觉众共之可信恃,优于旁独”,在这种情况下,“造艺须一反寻常知见之道方中”,认识“迥向真知”,也“当旋转日常注意”。看来,这种本位话语观,与中国文艺美学特有的问题意识的开发和建构,绝不是轻易可以造就的。在当前思想状况下,如果说哲学本位话语的重建,是如何消化熊十力、梁潄溟、牟宗三、冯友兰的问题,那么,文艺美学本位话语和问题意识,就是如何消化王国维、梁启超、鲁迅、钱穆、陈寅恪、朱光潜、闻一多、吴宓、钱锺书的问题。至少在目前,少有人不将此视之为畏途。现在所理解的本位话语和问题意识,实质上,完全受制于“西方认识”,“中国认识”则被大多数人所放弃。从这种现状来看,钱锺书诗学思想被学术界重估,应该说,是意义非常重大的事情。“西方认识”,在目前处于主宰地位,不知是幸,还是不幸?这是许多人在20世纪初选定的道路,直到20世纪末才有人提出怀疑。胡适、冯友兰、牟宗三、李泽厚等的思想实践,都是这种西方认识与东方认识合流的理论实践。以“西方认识”来改造中国文化,从而达成与西方文艺美学的对话,这种对话,实质上,是以东方迎合西方的对话方式,是舍本求末的方式,因此,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复古主义在今天又有了新的估价意义。

事实上,年轻一代已经不可能以中国文化为本根进行本位话语创造,进行本位问题研究,我们差不多完全习惯于以“西方认识”来整理中国文化,代替本根性的本位话语,因此,关于文艺美学的问题意识,已不可能回避本根性本位话语。处于这种思想的十字街头,当代文艺理论工作者的内心困惑和精神困惑是必然的。从内心里,我们可能抗拒西方的本位话语,从实际上,又只能接受西方的本位话语。实质上,已预示着深刻的精神危机,因为借助西方文化,并未真正改变中国文化,所以,从中国文化自身开刀,寻求自身的文化拯救策略,便被上升到一个焦点问题上来。当代文艺美学的“问题意识”,当前被特别强调的,有“大众文化”问题,大众接受问题,“当代性”语言问题,无意识与自动意识问题,超验思维与怪异思维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建立在“西方认识”基础上的。我们不可能以表层的中国文化,来改造这种“西方认识”和“西方思维”,同时,又不可能把西方认识和中国生命观念真正统合起来。

问题展开至此,亦不是我当初想像的那么简单,也不是某些学者所选择的变革方式。寻求本根的本位话语,必须放弃西方认识、西方立场,以“中国认识”代替“西方认识”,这样,重建本根的本位话语,必须从头接受训练。世界文化虽日趋自由交流与自由对话,但西方文化的霸权地位和主宰地位,已漫无边际地悄然渗透到文化的根深处,一百多年的渗透造就了今天的一代。寻找本根的本位话语,茫无涯期,因此,只能选择“西方认识”来重构中国文艺美学的“本位话语”。显然,这是为“五四”一代学者所开拓的现代道路之必然延伸,也是人们所认同的新儒家美学价值形态的当代价值。问题是,在此之后,中国文艺美学探索如何才能真正赢得西方学者的尊敬和重视,中国学者的文艺美学观念如何才能提供属于民族的独创性智慧?看来,问题远未如想像的那么简单,本位话语的建构应成为必然,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2.4.4.当代中国美学:继承和发展五四传统的必要性

当代中国文艺美学为什么要回到“五四”?这是令人不解的问题。不少学者发现,就现代学者对西方哲学、美学与诗学的翻译与解释水平而言,早就超过了“五四”一代学者,因为“五四”时期最优秀的学者对西方著作的翻译和理解都是有限的,但是,自1950年以来,现当代学者对西方思想的理解要深入得多,当然,“文革十年”的政治文化大破坏,阻碍了中国人对西方思想的真正学习。尽管如此,从思想建设成就而言,从重要思想成果而言,当代学者依然比不过“五四”一代学者的创造,这特别表现在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理解上。当代学者可能对西方思想的翻译与理解超越了“五四”学者,但是,对民族思想传统的理解则显然不如“五四”时期的学者。从本位话语传统和本土文化经验而言,思想的创造极其重要,所以,“回到‘五四’”,就是要重估“五四”传统。“‘五四’传统”,不只是新文化运动传统,也是对民族精神捍卫的传统,不只是民主自由科学的传统,也是寻找民族文化自信力的传统。它是在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是在民族价值需要自由重建时期形成的新与旧、激进与保守相冲突的特殊思想形态。我们所说的“五四”,不只是对激进思潮的肯定,而且也是对那个特定时期思想多元交锋,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寻找出路的多元思想姿态的肯定。

“五四”时期激进的文化思潮,自然是有价值的,但是,他们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极端否定,也产生了不好的后果,即不尊重民族文化传统,恣意破坏民族文化传统,它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后来的文化灾难。事实上,百年来中国文化的大破坏是极其可惜的,文化的破坏并没有带来真正的政治制度变革,这说明,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完全可以兼容并包,即让新旧思想并存,全面形成思想共识,在政治经济方面,以普世价值为中心,或者说,以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为经验,而在民族文化与艺术上,则要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精神传统,事实上,这两者并不必然矛盾。新文化与新时代的创建,并不必然要破坏传统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建筑遗产和宗教遗产,然而,我们以民族文化与民族传统精神价值的极大破坏为代价,才换来了思想的革新与经济的繁荣,而在经济复兴的时候,我们更怀念民族文化遗产,更期望民族的现代化成果能够不被破坏,这就需要文艺美学的创造为民族的精神生活信仰提供支撑。

同类推荐
  •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本书提出即兴发挥、临场应变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简要介绍了几种临场应变的综合技巧之后,全书从开场导入、话题进行、即兴采访、受众交流、嘉宾把握、困境解围等方面列出了节目主持中可能出现的50种场景,并通过大量实例来说明应对技巧和处理原则。比如电台直播中接到恶意电话的应对策略等。
  • 盐池1936

    盐池1936

    当对家乡发生在七十多年的那场早已淡出视野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重温时,依然能够从仅存的回忆录、民谣集、地方史志等文字资料中,感受到它的波澜壮阔、如火如荼和生动浓烈。历史早已远去,我们尽其所能再现这段烽火硝烟的岁月,激励今人与后人永记历史。这既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
  • 美术史求索录

    美术史求索录

    李福顺先生为现今国内著名之书画家、美术理论家和书画鉴定家,本书为其书画鉴赏方面的文字集稿,可供广大书画艺术爱好者阅读。
  • 课外雅致生活-剪出一纸精彩

    课外雅致生活-剪出一纸精彩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大学生艺术素养

    大学生艺术素养

    本书为大学生艺术素养教育类教材,涵盖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及其他艺术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本书从艺术学科的整体性出发,理论与作品结合,图文并茂,以直观的图例诠释艺术形象;立足于崇美扬善、怡情悦性和笃学尚行的人文素养的养成。
热门推荐
  • 衰女传

    衰女传

    张小敏的家庭攻略:讨好软化并且拉拢老娘,冷落挑逗外加打趣老爹,谨慎防范千万远离大哥,啊,小弟呀,那是用来欺负的,至于小妹吗,当然是用来疼的咯,——啥,还要给我塞个男人?看衰女张小敏如何选夫,怎样性福……额,打错了,绝对的失误,是幸福~~~~~~~~~~~~~~~~~~~~~~~~~~~~~~~~~~~~~~~~~~~~~~~~~~~~~~~~~~~~~~~~~暑假期间,每日双更
  • 少年,我悔了

    少年,我悔了

    有的爱是刻骨铭心。有的爱是虚假无情。有的爱是一生一世。有一种爱叫做樊无殇和宋无心。?????无殇,你不会真的喜欢上血族的那个笨蛋了吧?不过就是一个工具而已,烟儿不必在意她。本来去找樊无殇,却听到这样一番话。手里的娃娃掉在地上摔碎了,跟着一起碎了的还有自己的心。心儿。樊无殇听到什么东西破碎的声音,回过头。樊无殇,我恨你,终有一天我要将你的心挖出来看是什么颜色。
  • 炼气世界

    炼气世界

    争锋天下,夺天道造化!所谓炼气,实为争夺……灵气衰竭的现代地球,等待修者的是绝路!代号为“冰峰”的世界异能协会S级金牌高手楚玄,同时也是一名东方修真者,在一次到南极做任务时触动上古传送阵,来到了传说中的古修真界——炼气界!当他发现修为的提升空间是如此巨大之时,气势宏大的炼气界,异彩缤纷的画卷也至此展开……你要战,那便战!且看楚玄如何融入这一界,一步步踏上巅峰!
  • 宠妻上瘾:总裁请温柔!

    宠妻上瘾:总裁请温柔!

    去酒吧搭救好友,却意外失身。几天后却被告知要多和未婚夫多沟通沟通感情。谁能告诉她哪里冒出来的未婚夫。“你爱上我了,逃不掉的”
  • 起舞弄浮萍

    起舞弄浮萍

    荻因为初恋情人的背叛,而惧怕爱情,甚至不再相信任何人。温和懦弱的仁王和初恋情人长相相同的阴凉;爱慕着她的知己黑夜;对她又敬又恨的仇人南宫英;还有打着关心她、爱她的名号却带着利用的目的才接近她的王后……当爱情、友情、亲情和权力角力时,谁才会是最终的胜者……
  • 要恋爱?那开个价

    要恋爱?那开个价

    她竟然把吻过他的事情撇得一干二净?那么,他有的是办法让她想起来。既然她承认了,就快把他的初吻还来!她……竟然真的答应还他的吻?还让他闭上眼睛?!她这是……要怎么还啊?若是真的如他所想的一样的话……那么所有所有在看的人,要是看到太限制级的画面。都赶紧地把眼睛给他闭上!可是,他张开眼睛,看到的竟然是……这丫头,果真是活得不耐烦了吧!那么,他就绝对不会放过她。可最后,到底是谁放不过谁呢?他惆怅了……开价开来的恋爱,谈得他筋疲力尽却又欲罢不能。不去计较她爱她的弟弟比爱他更多跟多。不去计较她对她视如仇人的人比对他更好更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哥不做夜郎

    哥不做夜郎

    她以为找到了爱的归宿,没想到只是个替身;做情人,承受他的随心所欲。她以为执著地追求梦想,就可以一鸣惊人;遇人不淑,险些沦为色女郎。繁华的大都市让她从土气乡下妹蜕变成妖媚的地下情人;让她从痴痴等爱的纯情少女蜕变成呼风唤雨亚洲小天后。期间,多少风雨,多少血泪,多少生离死别?
  • 封石记

    封石记

    一个失忆少年,平淡的生活经历变故之后赫然发现,自己竟是神秘古老民族的少主,为坚守信仰,守护天之圣物,踏上诛灭邪派妖族的艰辛路程,为坚守道义,途中历尽千辛万苦,百般折磨,不断升华自己,最终迈向武学的巅峰,途中更有皇室贵友助阵,美艳妖娆的佳人相伴,跌宕起伏,豪情万丈······敬请关注《封石记》持续更新·····
  • 恒溪茶舍

    恒溪茶舍

    我名唤长溪,住在忘川河边,千百年来我去过很多地方,我却忘了很多,只记得自己的名字,还有自己要等一个人,等一个叫恒的人,我不记得他的样子,只记得他叫恒,我想要是等到了他,我一定能一眼就认出他。千百年来路过我这的人很多,我也听说了很多行行色色的故事......
  • 澳大利亚学生文学读本(第1册)

    澳大利亚学生文学读本(第1册)

    从最简单入门的英语句式、拼写与发音开始,并且附有大量插图,通过趣味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引发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并向规范、美丽的文学作品过渡,让孩子们掌握语言的艺术,感受本国的人文历史。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全面了解西方社会的很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