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11700000006

第6章 学人研究(6)

的上海《时代日报》。后一篇交稿后,我已坐在蒋介石的中统局监牢里了,关心我的报馆里工作的同志们,为了大家省事,发表时给我署了个Y.L.的名字,前后登了九天。1948年冬天我出狱后,友人的妻子小方同志才把她精心剪贴装订成册,暗暗地保存了经年的本子交给我,直到今天,我还感觉到那种给我勇气和力量的友情的温暖。可叹我的命运多舛,收录在这里的印文,都是我女儿从图书馆收藏的旧报纸上一个字一个字抄回来的。这两篇文章前后经过两个女性的手,才一次一次地被我保存下来,这仿佛又是一个不幸的巧合,同时也使我深刻地认识了历史前进的艰巨性,那种如恩格斯所说的‘历史的惰力’之可怕和可恶。”———这故事本身自会让我们感慨,而贾先生在叙述这段历史时,特意关注与强调“经过两个女性的手”这一点,或许是更让我们感动的。

我所关注的是,1983年贾先生将这几篇小说选编入集时,对其所作的两个命名:“人形动物的崩溃的精神世界的谑画”,“人类史前时期的风俗画”。而我又发现,这里所提出的两个关键概念,都不是贾先生的自创,而来自胡风的一篇文章的题目:“人类前史的谑画———《企鹅岛》”。也就是说,贾植芳先生是将胡风1936年对法国作家法朗士的寓言体小说《企鹅岛》所作的评价,移植来说明自己写于40年代末的小说,这本身就是意味深长的:它引起了进一步探讨的兴趣。

先来看看胡风对《企鹅岛》的评论:“作者所要做的正是对于‘成为社会基础的种种道德’的否定,对于所谓‘上流社会’的无情的暴露。最伟大的哲学家说过,真正的人类历史的开始,须在一次彻底的大解放以后,这本书就是人类史前时期的谑画。”胡风又继续追问,法朗士所要否定的是什么样的道德原则?他指出,这样的道德原则在“拜金环境里孕育并产生出来的企鹅国”(这显然是作者所生活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隐喻)里,是占支配地位的,其核心自然是维护资本的利益,如宣称“只有征服者的权利是唯一使人尊敬的权利”,“公共利益的要求是:不要多取于钱多的人,那么富人便不会有以前那么富,而穷人将比以前更穷,因为穷人靠着富人的财产生活;所以富人的财产是神圣的”;“没有工业的民族是不必进行战争的;可是一个从事企业的民族便非采用征服的政策不可。我们的战争的数目是跟着我们生产力的发达必然地增加着的”等等,这实《编后记》,《贾植芳小说选》,页264—265。

际上是将赤裸裸的资本剥削披上道德的圣衣,以欺骗被剥削的民众。胡风因此高度评价法朗士作品里的“文化批判”:“在作者的笔下,遮掩真相的历史的假面被撕成了片片。”

但他同时又批评法朗士“对于人类的‘未来’的展望”陷入了“循环的历史观”,未免过于悲观。因为在1936年的胡风看来,“这样的无法解决都会和乡村的矛盾,穷与富的矛盾的绝望,已经给现在的新世界的事实打碎了”。而他所说的“新世界的事实”指的是当时苏联的建设成就,在所谓“红色三十年代”里,苏联的共产主义试验是给全世界(不只是中国)的许多善良的激进知识分子以某种希望的。胡风因此预言:“新的人正要把世界改造成一个大的花园,预备揭开真正人类历史的第一页。”

于是,我们终于懂得,胡风将法朗士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看作是“人类前史的谑画”,是包含着对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新社会的一种期待与信心的,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又是将这样的希望寄托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身上的:这都显示了我们所说的胡风的历史乐观主义。

那么,贾植芳为什么要将自己40年代末的小说也称为“人类史前时期的风俗画”与“谑画”呢?在我看来,这是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的。首先是贾植芳自觉地意识到,他所要担负的任务与法朗士的内在一致性,即胡风所概括的“对于‘成为社会基础的种种道德’的否定,对于所谓‘上流社会’的无情暴露”(顺便说一句:这同样也是鲁迅的文学传统),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用自己的笔为“那个死去的社会和时代”(也就是人类史前社会和时代)作最后的“诅咒”、“诀别”和“清算”。贾植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使命感的驱使下,对成为四十年代末的国统区社会基础(他将其称为“黑暗”的“统治基础”)的种种道德原则,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胡风当年就说过:“谑画家的本领是凸现地勾出骨骼上的特征,那就是夸张地说出作者的认识要点。”贾植芳的写作策略是让这些行将就木的历史小丑,自己用极度夸张的语言,寡廉鲜耻地自我暴露:“这个时代的精神到,那就是百分之百的今天主义,所谓无近虑就有远忧。明天的事,谁也顾不了,管不了;今天就是一切,一切属于今天。……我们要用一切努力来建树自己的今天,有了钱,就什么也有了。钱就是一切。……站到实际的岸上来,像人的活人。……宁肯痛痛快快活一分钟,不蹩蹩扭扭的活一百年,这就是今天主义的哲学”(《更下》);“中国的事就是这么一回事:只要有权有势,谁拿到手里是谁的,而且不论你是怎么拿来的,人家都尊重你,这就是中国的道理。……什么事业,革命,都是他妈的狗屁!谁信那个!谁干那个!”(《草黄色的影子》);“我能和没知识的人在一块吗?我看你老兄还有点梦想精神,……罗曼谛克的思想早过去了”,“我不信世界上再有什么比面包更伟大可爱了。不过,当我发现在这样的社会中枉费力气地追求到面包,而不能愉快地啃你自己的面包,那真不如到美国去,那里好得多了”(《理想主义者》)。在这些洋洋自得的夸耀背后,读者分明感觉到作者锐利的批判的目光,而且如一位批评家所说,已经不再有对《人生赋》、《剩余价值论》的主人公那样的悲悯,而“只有倒胃口的憎厌和切齿的鞭挞了”。在这幅“人类前史的谑画”的每一个笔画背后,都响彻着一个声音:该结束了,这人的丑陋与堕落的历史!

而且当时的贾植芳是充满信心的。因为他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发现了另一种人、另一种生命、另一种人生哲学的存在,其实他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成员,这就是他在《在亚尔培路二号》(在1949年单独印册的时候曾题为“人的证据”)与《人的斗争》、《血的记忆》里所写到的监狱里的革命者。———顺便说一句,贾植芳对自己作品的命名是有一个精心的设计的:从开篇的《人的悲哀》到40年代中期的《剩余价值论》(实际是“人的价值论”),到40年代末的《人的证据》、《人的斗争》,他关注、描写的中心始终是“人”,是对“什么是人”的追问。

现在他在这些自觉地“保卫自己的人格的尊严和价值”,同时又为人的解放而自愿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革命者身上,看到了真正的人性的光芒,或许这些“可爱可敬、可歌可泣的人们”就是胡风当年所说的“新人”,他们是有力量来结束这个人的丑陋与堕落的“人类前史”的:40年代末的贾植芳对此似乎并无怀疑。

因此,这些小说(贾植芳曾说明,这些“小说”其实是“类似于报告文学的体式”,何满子:《小引》,《贾植芳小说选》,页3。

是应该作为“历史生活的实录”来看待的)的主人公(包括作者自己在内),都意识到自己似乎是“面对着绝处”,但其实更是处在“生命的转弯处”,而且是“正在痛苦的中国之命运的最大的一个转弯处”。这些“黎明前的黑暗中呼吸困难的人们”,赖以支撑自己,能够“超越恐怖”的“精神存在”,是关于“新中国”的想象,那是照亮监狱的神圣之光。这就有力地说明,当贾植芳在创作他的“人类史前时期的风俗画与谑画”

的时候,是怀着对“新中国”的巨大期待与信任的,他坚信日益逼近、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将结束这一切人的丑陋与堕落,开始人的新生,并因此而最终结束人类的史前时期,揭开人类历史新的一页。这也正是贾植芳的历史乐观主义———如何看待这一代人对“结束人类史前时期”的理想与追求但如前所说,贾植芳将这些小说正式命名为“人类史前时期的风俗画、谑画”,却是在1983年他编《贾植芳小说选》时。而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我们注意到,在这本四五十年代小说选里,最后却选入了一篇写于1979年的《歌声》。小说写的是1975年“由于长期的意外遭遇”被这个城市“当作一个陌生人”的“我”,在城市的小街口,与1948年的难友奇异地相遇。在交谈中得知,这位在国民党特务的严刑拷打下坚贞不屈的硬汉子,前些年被戴上“叛徒”的帽子又受尽了折磨。两位当年的“同监犯”在感慨“唉,人生!唉,历史啊!……”以后,又相互激励:“要活得像一个人!”———小说再一次响起了贾植芳式的“人”的主旋律,并以这样一段议论结束:“……历史的回忆,往往给人以新的力量和勇敢,把人从迷惘中解放出来,重新认识到生活的责任,自己的价《编后记》,《贾植芳小说选》,页263、265。

《在亚尔培路二号———一个人和他的记忆》,《贾植芳小说选》,页163、168、226、161、162、216、225。小说还写了这样一个细节:中秋节的晚上,大家聚拢在一起想象未来,甚至有这样的约定:“五年以内,中国终该是一个好中国了吧?所以我想,今晚我们在场的难友,不妨同意一下,五年以后的今天晚上八点钟,只要是我们在场的人,都各自去外滩公园相聚,最好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我们像今天这样欢聚一堂……”

值和存在的意义,它是一眼永远不会枯竭的井泉。”从1948年到1975年,这确实是一段令人感慨的历史:“人类史前史”并没有如当年这些狱中的受难者、革命者期待的那样从此结束,而是以新的形式延续下来,并给他们带来了新的磨难。但更重要的是,贾植芳和他那一代人,并没有被对他们来说本是过于沉重与残酷的“历史的回忆”所压倒,在劫后余生中依然顽强地追求人的价值、责任与存在的意义。他如此郑重地将自己的小说命名为“人类史前时期的风俗画、谑画”,即是要表明自己的两个不变:对“人类史前时期”的种种人的丑恶、堕落,及其人生哲学、道德原则的批判立场不变,对“结束人类史前时期,开始真正的人的历史”的理想与期待不变。而且在重编《贾植芳小说选》的1983年,中国刚刚经历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似乎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贾植芳重申“我永远是一个历史的乐观主义者”也就似乎有了某种现实的依据。

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重编,到21世纪初我们今天的重读,历史又过去了二十年。而我们从这些写于“人类史前时期”的40年代的小说中,读到了现实性时,却感到了惊异、难堪与震撼。贾植芳笔下的那些人物身上的人的悲哀、人的价值的失落、人的丑恶与堕落,今天恐怕是变本加厉了;而贾植芳以至法朗士所尖锐批判的那些道德原则、人生哲学,今天更是甚嚣尘上;更为可怕的是,贾植芳视为“人的证据”的、进行着“人的斗争”,并作出了最大的牺牲的革命者,他们的生命价值却受到了怀疑,甚至被泼上了污水。这都是我们今天必须面对的残酷的现实。

也许我们今天更应该思考的是,应该如何看待胡风、贾植芳那一代人“永远结束人类史前史,开始真正的人类历史”的理想与追求。这个理想与追求其实也是属于鲁迅的。鲁迅曾经说过,“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值”,中国的历史也就永远走不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循环,他因此而期待“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第三样的时代”,并认为“创造”这样的中国历史的新时代应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胡风与贾植芳在讨论“结束人类史前时期”理想时,大概也会想到鲁迅的“第三样的时代”的理想。

《歌声》,《贾植芳小说选》,页255、256、259、262。

《灯下漫笔》,《鲁迅全集》第1卷《坟》,页212、213。

经过一个世纪的奋斗与曲折,我们在面对“史前时期”仍未结束的现实,因而感到这样的理想的召唤“依然有力”的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这样的理想与追求的“乌托邦”性,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存在于彼岸的价值理想目标,此岸世界应该而且可以逐渐趋近于它,却不可能完全到达,得到纯粹的实现。从另一方面说,此岸现实世界里,人的真、善、美与人的假、恶、丑,人的向上与堕落,总是彼此相生相搏的;在健全的社会里,前者得到不断的发扬、扩大,后者则受到抑制并呈不断缩小趋势,当出现了相反的趋势时,这个社会就出现了问题。

贾植芳这一代人始终坚持批判的“人类的史前期”其实就是一个假、恶、丑占据了主导地位的社会,他们的批判因此取得了一种合理性与正义性;而他们所追求的“真正的人的历史”则是一个彼岸的理想。人的真实努力与奋斗,可以使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消长、起伏朝良性方面发展,却不能在现实世界完全消灭假、恶、丑,实现社会的所谓纯洁化与完美化;相反,却要警惕在追求“纯粹、完美”的旗帜下,让假、恶、丑得到恶性的发展:这是在中国曾经发生过的、20世纪的最大悲剧,是不应该忘记的。

但我们能不能因为不能完全消灭假、恶、丑,甚至在一定时期假、恶、丑在社会生活中还占据主导地位,而走向认同与屈从于现实的市侩主义呢?当年“子固”(前述《剩余价值论》的主人公)身上所发生的“由理想主义(理想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乌托邦主义)走向市侩主义”的悲喜剧难道也是一种必然吗?这也涉及到同一篇小说中所提到的要不要倾听前面“呼唤的声音”的问题,子固就是拒绝倾听这“呼唤的声音”而走向堕落的,但他听到这声音时,还能感到“惶惑”以至“颤栗”,说明人的良知还未完全泯灭。这个问题,也是鲁迅在《过客》里提出来的。在他看来,无论现实如何黑暗,必须倾听“前面的声音”,努力往前走,向上走,这是生命的绝对命令。人之为人,就不能没有精神的、理想的追求,也包括对彼岸乌托邦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贾植芳先生正是以他的小说创作与九十年不间歇的人生奋斗,给我们树立了一个“人”的标尺:永远不放弃对人的丑恶与堕落的批判,永远不放弃对真、善、美的人性理想的追求。今天重读《贾植芳小说选》,最吸引我们的,也正是这样的穿透纸背的人性魅力与人格力量。

早就听说上海的朋友要为贾植芳先生庆祝九十大寿,贾先生也是我心仪的前辈学者,而研究先生40年代的小说更是我长达十年之久的一个心愿,现在终于写出,并以此为先生祝寿。在前几天为巴金先生百年诞辰所写的一篇文章里,我这样写道:“巴金老人仍和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事实确实能给人以温暖。这个越来越险恶、越来越让人难以把握的世界,太缺少像他这样的人了。”这其实也是我对贾先生这样的越经磨难而越显真纯的老人的感情。

老人们对我的意义还在于迫使我思考人生选择、价值与存在意义等根本问题,这篇文章其实也是这类逼问的产物,就为这,我也应该向贾先生表示我的最大敬意和谢意。

同类推荐
  •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独家披露杜聿明、宋希濂、黄维、王耀武、沈醉、文强等一大批原国民党高级将领被俘及至获赦后复杂跌宕的思想嬗变和人生况味。堪称一部完整的“改造”史,也是一部真实的人性史。这是一部积淀了三十年才最终完成的作品。上部曾于上世纪80年代初出版,生动描述了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特务头子、党政要员等在功德林战犯管理处的“改造”经过。因突破了题材的禁区,写出了国民党人对民族的贡献,轰动海内外,影响深远。累计销售逾百万册。并于1991年改编拍成电影《决战之后》。
  •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两情久长时·浓情卷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两情久长时·浓情卷

    亲情是与生俱来、恒久不变的一种情感,也是人世间最无私、最崇高的情感,更是人们渴求无偿付出的一种高尚品质。本书精选了包括许地山、郁达夫、庐隐、柔石、梁遇春以及托尔斯泰、萧伯纳、罗素、尼采、泰戈尔等二十多位中外著名作家的亲情散文,所选作家都以自己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够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情实感,并将他们的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章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内容更加艺术化和人性化。
  •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现代性及其不满:中国现代文学的张力结构

    现代性及其不满:中国现代文学的张力结构

    本书从宏观上阐述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的张力结构的存在,指出这种张力结构的形成是由西方文学理念的中国移植和中国本土经验的现代转换的冲突性选择所导致的,从而铸就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两种不同的文学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这些探讨为转型期的中国文论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界。
  • 风漾摇篮(“大风歌诗丛”)

    风漾摇篮(“大风歌诗丛”)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热门推荐
  • 龙神陨

    龙神陨

    神秘的伴生之物,主角龙影天在这个东西方混合,魔兽纵横的世界一步步崛起,龙族,高傲的龙族,面对无可匹敌的敌人,与人类联手,成为人类的伙伴,强大的战士,高贵的魔法师,被禁忌的魔法,失落的魔法,在这个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应有的光华…
  • 一线阳光

    一线阳光

    递给了周晓白一个“你搞定”的眼神后,本大小姐连滚带爬的溜出办公室。嘿嘿呗担心如花似玉的周晓白会遭遇什么劫难,老大遇到她才是他这一生中最大的劫难了。再说不许低估周晓白大小姐的能力,刚才我脚底抹油之前已经明确收到“我搞定,你放心”的信号了。嘿嘿这样的话我还有什么好顾及的呢?
  • 征途纪元

    征途纪元

    五国相争,血雨腥风。剑锋所指,不死不休。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愿与各位乘风破浪,一统山河!
  •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甜蜜初恋棒棒糖

    甜蜜初恋棒棒糖

    幸福的花儿开满黄色的后园里,黄色小雏菊飘满了淡淡的清香,有人说过黄色小雏菊代表微笑。只要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棒棒糖,棒棒糖,棒棒糖,棒棒糖。臭小子,快给我棒棒糖吃拉。女主角在寻找曾经送她棒棒糖又教她微笑的男孩。她以为那小男孩是阮希澈,谁知不是。。她本想去和表白的,可是阮希澈喜欢的是学校里的校花韩莜莉,就在她心灰意冷的时候,遇见了一个恶魔王子秦绍辉。两人爱情故事就这样火爆的开始了……
  • 好胆来追我!

    好胆来追我!

    想不到“死神”会是这么个小不隆冬的斯文帅哥,看起来俊秀过分、浑身脂粉味,大咧咧在酒吧泡妞的行径令他当场黑了半边脸,连名字都很怪,温若男……啧!娘娘腔到不行!对付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软脚虾,他赢定了!猎人既出,使命必达;他胸有成竹、势在必得,完全没意料到这次他将会踢到铁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朱砂泪点

    朱砂泪点

    如果相爱是两个人的劫难,那么错误发现的太晚。诺言终究没有实现,那么结局是否还能圆满?其实真的,不是他们没有倾尽全力,只是活在这个世上,总会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 灵斗帝皇

    灵斗帝皇

    林峰本来是一个普通大学生,却因为无良女友而意外身亡。不过死亡之后,林峰却因为被一个无上强者选中而获得了一个机会,一个重生的机会。不过想要真正的复活,却也需要经历一次生死考验。只有在那炼狱磨难之中活下来的人才可以真正的复活。为了争取那一线生机,林峰只有不断提升,在杀戮和战斗中寻找一丝生路。
  • 凌微冷轩

    凌微冷轩

    发生在校园里的爱情,男女主人公陌生到相识,最后相爱了,后面男主的背叛使女主,变了一个样,最后他们。。。。。。
  • 豪侠——王者录

    豪侠——王者录

    这个世界上有你所不知道的黑暗,一些绝世高手隐藏在黑暗的世界中。一个预言的诞生,让张少杰的人生变的波澜起伏,不过他的梦想是永远不会消亡的,就是要成为黑暗世界的王者、黑暗的世界,强者为尊;力量,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是多余的。王者的道路,布满荆棘;勇气,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是无用的。人生的旅途,充满孤单;伙伴,在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