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11900000038

第38章 晚年章太炎(5)

此外,鲁迅反对“古史辨派”,或许还与他们否定屈原其人其作有关。在中国古典诗人中,鲁迅对屈原可谓情有独钟,其挚友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就专门写了《屈原与鲁迅》一节。鲁迅不仅能整首整段背诵屈原的诗篇,而且早在《摩罗诗力说》中,他就对屈原“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的精神表示赞赏。鲁迅:《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1卷,第69页。1926年,他又在《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屈原与宋玉》中高度评价了屈原:“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后人惊其文采,相率仿效,……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第9卷,第370页。在同年出版的《彷徨》扉页,他也引用《离骚》的诗句作为题辞:“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932年,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又再次引用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另外,在他创作的50余首旧体诗中,也有近20首运用了《楚辞》笔法,譬如《湘灵歌》、《莲蓬人》、《祭书神文》、《送O、E、君携兰归国》、《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悼丁君》等诗篇,不但在遣词造句上用的是骚体语言,而且在意境上也与骚体十分接近,至于采用屈原语言的更不胜枚举,他对屈原其人其作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屈原恰是“古史辨派”所竭力否定的对象。最早提出“屈原并没有这个人”的是廖平(参见赵逵夫:《屈原与他的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4页),而他正是章太炎极力反对的今文家。1921年6月,胡适在一次演讲中便质疑:“屈原这个人究竟有没有?”他认为唯一记载屈原事迹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并不可靠,“传说的屈原,若真有其人,必不会生在秦汉以前”,并进而断言:“依我看来,屈原是一种复合物,是一种‘箭垛式’的人物”。他甚至还批评《天问》“文理不通,见解卑陋,全无文学价值,我们可断定此篇为后人杂凑起来的”。胡适:《读楚辞》,《胡适文存》二集,第65—67页。胡适这篇演讲经修改后,发表在1922年9月3日《读书杂志》第1期,由是在当时学术界掀起了一场否定屈原其人其作的潮流,随着对“疑古”的态度转变,胡适后来对屈原的观点也发生了一些明显的改变。1931年7月22日,顾颉刚介绍一个名叫丁迪豪的青年来向胡适求教,由于丁氏主张《离骚》是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后所作,胡适便不客气地教训他:“少年人千万不要做这种无从证实又无从否证的考据。既无从证实,则是非得失终不能得定论,至多有个‘彼善于此’而已。……此种工作既不能得训练,又不能做学问,毫无益处”,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第6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30—131页。一些“古史辨派”人士进一步断言《离骚》是淮南王刘安所作,屈原的其他作品也多为汉人伪作。黄中模:《屈原问题论争史稿》,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18—19页。

胡适

不难想见,胡适等人对屈原的否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鲁迅的反感,由是影响到他对“古史辨派”的整体看法。与此相类似,庄子问题也是鲁迅与“古史辨派”产生分歧的一个焦点。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除了肯定战国之世“在韵言则有屈原起于楚,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还高度评价了庄子:“言道术既有庄周之蔑诗礼,贵虚无,尤以文辞,陵轹诸子”。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第9卷,第370页。他还说自己“思想上,也何尝不中些庄周韩非毒,时而很随便,时而很峻急。孔孟的书我读得最早,最熟,然而倒似乎和我不相干”,鲁迅:《写在〈坟〉后面》,《鲁迅全集》第1卷,第285页。并公开表示:“我们虽挂孔子的门徒招牌,却是庄生的私淑弟子”。鲁迅:《“论语一年”——借此又谈萧伯纳》,《鲁迅全集》第4卷,第570页。另外,他在撰文时对《庄子》中的寓言和词句也信手拈来,显得十分熟稔。关于这一点,详参郭沫若:《庄子与鲁迅》,《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尤为关键的是,鲁迅的这一思想实际源自于章太炎。在《民报》社讲学时期,章氏除讲解《说文》、《尔雅》、《楚辞》之外,还系统讲授了《庄子》,且次数最多。此据《朱希祖日记》载,参见朱元曙:《朱希祖与他的老师章太炎》,《万象》2006年12月号。另据刘文典回忆,直至武昌起义前,章太炎仍为众弟子讲解《庄子》,参见刘文典:《回忆章太炎先生》,《追忆章太炎》,第63页。这一时期,章氏还撰写了《齐物论释》、《庄子解故》等自谓“一字千金之著”,“使庄生五千言,字字可解”,章太炎:《自述学术次第》,《章太炎学术文化随笔》,第322—323页。并说“若夫九流繁会,各于其党,命士哲人,莫若庄氏,……以视孔墨,犹尘垢也”,章太炎:《〈庄子解故〉前记》,《章太炎学术史论集》,第254页。这明显是上述鲁迅之说的渊源。更有意思的是,章太炎1915年书赠鲁迅的条幅也直接录自《庄子·天运篇》,所谓“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坑满坑;涂却守神,以物为量”。详参杨燕丽:《章太炎书赠鲁迅的条幅》,《鲁迅研究月刊》1998年第9期。由此可见,正是在章太炎的影响下,鲁迅与庄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然而,在“古史辨派”看来,《庄子》却并不见得有多高明。胡适在《庄子哲学浅释》一文中就解释说:“从来的人,只因把庄子的哲学看得太章太炎书赠鲁迅条幅神秘玄妙了,所以不能懂得庄子。依我个人看来,庄子的学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十分玄妙神秘之处。所以我这篇述庄子的文字便叫做‘浅释’,不但要用浅近的文字去讲庄子的哲学,并且要使人知道庄子的哲学只是粗浅的寻常道理。”胡适:《庄子哲学浅释》,《东方杂志》第15卷第11号,1918年11月15日。他并且对庄子的著作权提出了质疑,认为“其中内篇七篇,大致都可信,但有后人加入的话。外篇和杂篇便更靠不住了。……这二十六篇之中,至少有十分之九是假造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中国哲学史》上册,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74—175页。关于胡适的庄子研究,详参李宝红:《胡适与庄子研究》,《安徽史学》2004年第5期。此后,顾颉刚也表示:“我觉得《庄子·内篇》也有靠不住的地方”,顾颉刚:《论〈竹柏山房丛书〉及〈庄子·内篇〉书》,《古史辨》第1册,第17—18页。“我的意思以为《庄子》是战国秦汉间‘论道之人’(‘道家’一名似出于汉人所撰)所作的单篇文字的总集”。顾颉刚:《答书》,《古史辨》第1册,第282页。

从后来的情况来看,“古史辨派”对《庄子》的这些非议显然引起了章太炎与鲁迅的注意。章氏在读了胡适寄来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之后,曾专门就庄子问题回函批评说,“接到《中国哲学史大纲》,尽有见解。但诸子学术,本不容易了然,总要看他宗旨所在,才得不错;如但看一句两句好处,这都是断章取义的所为,不尽关系他的本意。仍望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并针对其中的误解指出:“却不是庄子的意。你要细看”。章太炎:《与胡适论庄子书》,《章太炎学术史论集》,第255页。从后来的情况来看,胡适也接受了章太炎的意见,承认“《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是全书里最脆弱的一章,……这真是一个年轻人的谬妄议论”。见《〈中国古代哲学史〉台北版自记》,《胡适学术文集·中国哲学史》上册,第4—5页。他甚至还曾对人说,“哲学,胡适之也配谈么?康、梁多少有些‘根’,胡适之,他连‘根’都没有”,周黎庵:《记章太炎及其轶事》,《追忆章太炎》,第570页。不满之情溢于言表。章氏对胡适的诸子学研究始终不满,或许与他欲全面颠覆其说有关。胡适最初涉足诸子学,即是以章氏“诸子出于王官说”为商榷对象。而鲁迅也提出:“然文辞之美富者,实惟道家,《列子》《鹖冠子》书晚出,皆后人伪作;今存者有《庄子》。庄子名周,宋之蒙人,盖稍后于孟子,尝为蒙漆园吏。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存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然《外篇》《杂篇》疑亦后人所加。……末有《天下》一篇(胡适谓非庄周作)。”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第9卷,第364—365页。这一方面说明他了解胡适观点,另一方面则显示了其保留态度。也就是说,他虽注意到“《外篇》《杂篇》疑亦后人所加”这一信息,但仍认为《庄子》与《列子》、《鹖冠子》等伪书不同,不但庄周确有其人,而且“著书十余万言”,“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并非胡适等人所谓“只是粗浅的寻常道理”。

综上所述,鲁迅不满“古史辨派”的原因相当复杂,其中既掺杂有派系纷争的因素,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治学旨趣的不同而引起,同时还牵涉到一些具体学术观点的分歧,由是最终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的遗憾。

余论师生关系与同门情谊

如前所述,章门弟子在文学革命、思想革命、语言文字改革、近代学术之建立等诸多方面,都对中国近代文化转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究其根源,这显然与章太炎的深刻影响以及同门的互相促进密不可分。唯其如此,章太炎与弟子之间的师生关系和章门弟子内部的聚散离合,无疑更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本章即拟就此做一番论述。

一、章太炎和他的弟子们

1932年初,孙楷第在致陈垣函中,曾经试为蠡测品类国内学界名流,其中一类乃“渊源有自”,显指章门弟子,正所谓“关闽不同,扬刘异趣。都分门户,尽有师承”。孙楷第:《致陈垣》,陈智超编注:《陈垣来往书信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09—410页。关于此条系指章门弟子,参见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这一方面点出了章门弟子业有专攻、各有造诣,朱希祖在1936年7月20日《致潘景郑书》中便说:“吾侪仰承先师学业,不妨分道扬镳,各造其极”。引自朱偰:《先君朱逷先先生对于史学之贡献》,《东方杂志》第40卷第16期,1944年8月30日。另一方面又阐明了他们继承师说、学有本源。这当然是一种精辟的见解,但历史地看来,章太炎与章门弟子之间的师生关系远较此论更为丰富,值得今人深刻总结。

第一,形成了一种特别深厚的师生情谊。

通观中国近代学术史,尽管不乏颇具影响力的一代宗师及其弟子,但大都难以企及章太炎与章门弟子之间充满魅力的师生关系。究其缘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早已超越了一般性的传道、授业、解惑关系,形成了一种特别深厚的师生情谊。

章太炎一生撰写了不少书札,其中有许多便是致诸位弟子的信函。从新近整理出版的《章太炎书信集》来看,收录最多的是《与吴承仕书》,达89通;《与钱玄同书》居第三位,达59通。章氏与弟子们联系之密切由此可见一斑。在这些书信中,章太炎还经常询问或谈及其他弟子近况,如他在1910年10月3日致钱玄同信中就说,“季刚归蕲,足下与逖先辈,一时散尽,甚寂寂也”,章太炎:《与钱玄同》,《章太炎书信集》,第116页。毫不掩饰自己对弟子们的思念之情。

此外,章太炎与弟子们的关系也十分随和,从不摆师道尊严的架子。鲁迅便形容:“太炎先生对于弟子,向来也绝无傲态,和蔼若朋友然”。鲁迅:《致曹聚仁》,《鲁迅全集》第12卷,第185页。曹聚仁后来也说:“太炎先生对于弟子们的问学,态度非常谦和,和家人夫子一样说家常话,并不摆出什么大学者的架子”。见《关于章太炎先生的回忆》,《追忆章太炎》,第304页。周作人也回顾说:“太炎对于阔人要发脾气,可是对青年学生却是很好,随便谈笑,同家人朋友一般。”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上册,第252页。许寿裳更是细腻描绘道:“就是随便谈天,也复诙谐间作,妙语解颐。”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现代贤儒——鲁迅的挚友许寿裳》,第24页。另据汪东回忆,章太炎还曾戏封得意弟子为“四王”,“先生晚年居吴,余寒暑假归,必侍侧。一日戏言:余门下当赐四王。问其人。曰:季刚尝节《老子》语‘天大,地大,道亦大’,丐余作书,是其所自命也,宜为天王。汝为东王。吴承仕为北王。钱玄同为翼王。余问:钱何以独为翼王?先生笑曰:以其尝造反耳。越半载,先生忽言:以朱逖先为西王。……一时诙嘲,思之腹痛!”汪东:《寄庵谈荟》,庄华峰编纂:《吴承仕研究资料集》,黄山书社1990年版,第294页。朱希祖也回忆说,“旭初言当日章师戏言,吾门四子:黄为天王,汪为东王,吴为北王,钱为翼王(以钱为畔师故称翼王)。既而余至南京就中央大学,章师又谓旭初曰:吾门四王当改定,去钱入朱云云。然以余前年所闻于季刚者则异是,见于余笔记中,即黄为天王,汪为东王,朱为西王,钱为南王(南王早卒,喻钱畔师),吴为北王也”,与上说可相互参看。见《朱希祖日记》,1939年12月7日条,引自朱偰:《先君朱逷先先生对于史学之贡献》。关于此事,可参阅朱元曙:《章门“五王”轶事》,《文汇报》2006年5月7日。显而易见,章太炎与其弟子的关系是相当融洽的,可谓介于师友之间。

尤其让人感动的是,章太炎还曾一再向学界推荐其弟子。1908年,他专门致函《国粹学报》说:“前此蕲州黄君名侃,曾以著撰亲致贵处。黄君学问精专,言必有中,每下一义,切理餍心,故为之介绍。愿贵报馆加以甄采,必能钩深致远,宣扬国光。……微显阐幽,存乎其人,愿诸君少注意焉。”章太炎:《与国粹学报》,《章太炎书信集》,第236页。1914年,他又在《题黄侃梦谒母坟图记后》中写道:“蕲州黄侃,少承父学,读书多神悟,尤善音韵,文辞澹雅,上法晋宋,虽以师礼事余,转相启发者多矣。……若其精通练要之学,幼眇安雅之辞,并世固难得其比。”章太炎:《题黄侃梦谒母坟图记后》,《章太炎年谱长编》上册,第473页。由此可见,章氏出于对黄侃学识的特别欣赏,屡屡为之热心推介。但章氏对黄侃也有不满之处,如他曾言“季刚文章枯槁,大不类我”(朱希祖:《致潘景郑书》,引自朱偰:《先君朱逷先先生对于史学之贡献》),并有感于黄侃“身后著述无传,亦由闭距太严之过,真可为太息者也”(《与吴承仕》,《章太炎书信集》,第374页),从而批评说:“季刚则不著一字,失在太秘。世衰道微,有志者当以积厚流广,振起末俗,岂可独善而已”。见《与潘景郑》,同上,第916页。

同类推荐
  • 日本与日本人

    日本与日本人

    以东西方对照的眼光来研究日本和日本文化,尤其是从心理、哲学上解剖了日本人整个的内心生活;从日本人内在的和外表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心理学的和伦理学的各方面,描摹日本的国民特性。要研究他们的全部生活,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参考。《日本与日本人》跃进日本文化的汪洋,走进日本人的内心世界。
  • 弟子规·千家诗

    弟子规·千家诗

    本书原名为《训蒙文》,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千家诗》是明清两朝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
  •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8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多少风物烟雨中——北京的古迹与风俗

    多少风物烟雨中——北京的古迹与风俗

    本书作者用兼具理性和诗意的笔触,淡淡地向人们诉说着老北京的古迹和风俗以及那些逐渐远去的故事。
  • 唐代女性形象研究

    唐代女性形象研究

    唐代妇女形象的研究涉及唐几百年间生活在辽阔的土地上的众多女性,她们随着空间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唐文人笔下的女性形象是当时妇女实际生活的集中反映,就其社会角色和社会阶层而言,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有皇族、贵族、官僚、农妇、商妇、侠女、征妇、女尼、女道士、妓妾等,其中还包括大量以女性形象出现的精灵鬼怪。本文不可能一一论述,兹以唐代的诗歌小说和墓志为主要线索,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类别形象进行分析,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背景下阐释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揭示其文化内涵,并论述唐代妇女的社会角色及其变化,以深化我们对古代女性生活的认识。
热门推荐
  • 三星堆之101个谜

    三星堆之101个谜

    如果有人问,中国最神秘的图书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山海经》。如果有人问,中国最具魅力的青铜文明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三星堆……三星堆,一座古城,一个迷失的古国,跨进三星堆,就是跨进一座谜的城,一个谜的国度。
  • 波斯猫日记

    波斯猫日记

    这是一个以泡妞为己任,走到哪泡到哪的故事(参考走到哪都死人的某侦探)。N卷之后开启泡仙女、泡二次元、穿越古代泡妞等各种乱入模式!ps:故事太坑水太深,入前三思!
  • 冷魅老公小娇妻

    冷魅老公小娇妻

    “我要离婚”她低着头他一把把她按倒,捏着她的下巴,无与伦比的脸颊面对面挨着她,"你以为你有资格谈离婚,嗯?"从不答应离婚却带回了一个怀孕的曲颜儿,三人共处一室……爱上你,是我的错……
  • 我的女佣

    我的女佣

    一个凄苦的女孩,她可爱善良,从小被父母抛弃。他桀骜不驯,霸道又温柔,在哪里都是耀眼的星星,但是他只为她而闪亮。他长得妖娆,像个天使像个精灵,身上似乎有很大的秘密,他爱着那个可爱的女孩。他原本很冷,喜欢街舞,因为她而彻底改变性格,可是他永远只能做个骑士,而不是他的王子。她是一个T,被很多人歧视,因为她的出现改变了她…她是柔道高手,她想保护那个善良的她。
  • 青史一梦之感时花溅泪

    青史一梦之感时花溅泪

    乱世,有众多的情非得已;君臣,有太多的言不由衷。昔日的容颜笑语,沉没在时间的沙中,酒醉梦回,犹记初衷:此身,承君一诺,与君驱驰,此情,与君踏歌,笑看云烟。
  • tfboys之皇室婚约

    tfboys之皇室婚约

    小敏第一次写,写的不好要多多包含哦!>3<本文纯属虚构,不要当真!
  • 网游之炼金狂徒

    网游之炼金狂徒

    他不问窗外风雨,一心炼制丹药三十年,终成王都首席炼金术师。光明的未来就在前方,他不卑不亢,努力前行。可谁曾想,一场政治风暴忽然将其卷入,身败名裂,万世唾弃的命运让他心灰意冷。一觉梦醒,却发现自己穿越到科技世界,而自己的曾经幻化为一款神秘游戏。一切从新开始,那就谱写一段新的故事。[炼金狂徒]聚集地(QQ群:392912544)
  • 穿越奇情之恋雪

    穿越奇情之恋雪

    如雪以为她真解脱了,她恍恍惚惚地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心里想着今天所发生的事,忽然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响起“咣”地一声,只见白色SUV前飘起一道娇小的身影,有人惊叫了起来”撞到人啦。如雪小小的身体躺在血泊中,望着周围神色各异的人群,听着人们不断议论纷纷,头越来越沉,眼皮越来越重,在即将失去知觉的那一刻心里就在想“解脱了,终于解脱了。
  • 牵手

    牵手

    男人与爱情是这世上最不可靠的两样事物,偏偏她就傻在感情上。每次陷下去,都是一场赌注,赌爱情、赌终身,赌得比谁都大,却总是落得全盘皆输。这次,遇上的这个男人,或许也是吧……他说,他不爱她;他说,他还在等另一个给过承诺的女人。但是没关系,反正她也没想要跟他到永远,她只是太寂寞,心太冷,失温的身体需要一个热烈的拥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战苍穹(全2册)

    逆战苍穹(全2册)

    《逆战苍穹(上下)》讲述:炼丹师叶天原本平庸无能,却意外获得一宝丹,而后发现,其内竟封印着整整一座远古巨头府邸,以及一名高级炼丹师残存的灵识!在高级炼丹师残魂的指导下,他一次次打破命运枷锁,一次次创造出神魂大陆的奇迹,以废柴的身份战胜家族中的天才,以强悍的实力拯救家族于水火之中,更是一次次地挑战生理极限,挑战那些在人类世界创造出传奇的传奇人物。天地间的天材地宝为他所用,乾坤宇宙中的奇人异士为他折腰,时空中任何一个角落都留下他的身影。这是一个平庸者一步步走向乾坤巅峰、重写天地法则的传奇人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