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11900000039

第39章 晚年章太炎(6)

与此相似,章太炎对吴承仕也是夸奖有加,“及吾门得辨声音训诂者,其惟检斋乎”,“检斋文不如季刚,而为学笃实过之”,鲍弘道:《经学大师、革命战士吴承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集萃》第一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164页。并致函章士钊说:“去岁作《清建别记》,……门人歙吴承仕,为检明代实录,助我亦多。吴在司法部充佥事,学问精实,与季刚辈相埒,而中正稳练,则过于季刚,望善视之也。”王森然:《吴承仕先生评传》,《近代名家评传》二集,第311—312页。该函未收入《章太炎书信集》。1935年6月18日,他又为吴承仕谋中央大学教职一事特意致信蒋维乔说:“顷有吴君承仕,字检斋,国文、小学、经训与季刚造诣伯仲,……足以补季刚之缺。”章太炎:《与蒋维乔》,《章太炎书信集》,第959页。

当然,章太炎之所以屡屡思念早期弟子并为之推荐,主要是因为他对这批弟子寄予了学术传承的厚望。1914年,他就说:“季刚年方盛壮,学术能为愚心稠适,又寂泊愿握苦节,……保氏旧文,危若引发。断续之际,赖季刚亹亹而已。”章太炎:《题所撰初本〈新方言〉予黄侃》,《章太炎年谱长编》上册,第473页。同年,他在致龚未生的信中又写道:“季子、逖先四生,亦未知可以光大吾学否耶?”章太炎:《与龚宝铨》,《章太炎书信集》,第587页。言词中显然充满了殷切希望。而章门弟子也没有让他失望,章氏在《自定年谱》中即言,“弟子成就者,蕲黄侃季刚、归安钱夏季中、海盐朱希祖逖先。季刚、季中皆明小学,季刚尤善音韵文辞。逖先博览,能知条理”,章太炎:《自定年谱》,《章太炎年谱长编》上册,第317页。分别对弟子们的各自建树给予了充分表彰。不过据朱希祖所记,章太炎“尝言经史小学,传者有人,光昌之期,庶几可待;文章各有造诣,无待传薪,……惟诸子哲理,恐将成广陵散耳”。见《致潘景郑书》,引自朱偰:《先君朱逷先先生对于史学之贡献》。由此可见,章氏对弟子中无人能传其哲学思想颇感遗憾。另外据桑兵理解,章太炎晚年对早年弟子其实并不满意,参阅《章太炎晚年北游讲学的文化象征》,《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对此,朱希祖曾表示:“余对先师,终有知己之感也。”《朱希祖日记》,1939年12月7日条,引自朱偰:《先君朱逷先先生对于史学之贡献》。关于朱希祖与章太炎的师生情谊,可详参朱元曙《朱希祖与他的老师章太炎》(载《万象》2006年12月号)、王爱卫《朱希祖与章太炎》(载《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等文。黄侃更是一再声明,“一知一识,尽承师赐,一饮一啄,莫非师恩”,黄念田:《挽章太炎联跋》,转引自刘先枚:《章黄之学初识》,《黄季刚先生诞生五十周年逝世一百周年纪念集》,第131页。“谨当寻绎宝训,勉之毕生,不堕师法,以酬恩造”,黄侃:《答谢太炎先生撰量守庐记书》,《黄季刚诗文钞》,第75页。并在“临危之际,犹频言辜负明恩不置”。黄念田:《挽章太炎联跋》,转引自刘先枚:《章黄之学初识》,《黄季刚先生诞生五十周年逝世一百周年纪念集》,第131页。

而从弟子的角度来看,章门弟子也十分关心其师的处境,尤其是当章氏由于从事革命被囚禁时,他们更显现出危难之处见真情的难得情怀。1908年,章太炎因迟未交纳《民报》案罚金150元,复被判处服劳役115天相抵。宣判当天,鲁迅、许寿裳等人便立即挪借译书的部分稿费,代缴罚金以营救其师。周作人:《鲁迅的故家》,第285页。此后,当章太炎因痛骂袁世凯被幽禁钱粮胡同时,章门弟子也经常前往问候,章氏后来在《自定年谱》中就回顾:“时弟子多为大学教员,数来讨论”。章太炎:《自定年谱》,《章太炎年谱长编》上册,第466页。具体说来,朱希祖一周探望即多达数次,有时甚至一天上午、下午均来探视。戴海斌:《袁世凯软禁章太炎事迹考》,《北京档案史料》2003年第2期,第278页,另可参阅《袁世凯软禁章太炎史料》,《北京档案史料》1997年第6期。黄侃更索性搬到章氏寓所与其同住,直至被强行逐出。徐一士:《再记章炳麟被羁北京时轶事》,《追忆章太炎》,第544页。另据查《鲁迅日记》,他也曾经于1915年1月31日、2月14日、3月1日先后前去探望,其中1月31日记载:“午前同季市往章先生寓,晚回。”2月14日又记载:“午前往章师寓,君默、季中、逷先、幼舆、季市、彝初皆至,夜归。”鲁迅:《鲁迅日记》,《鲁迅全集》第14卷,第152、154页。这说明他们当时常常不避危难,互相约定或不约而同地前去问候其师。在此期间,章门弟子还联名上书教育总长汤化龙以谋救其师,其中说:“若太炎先生者,才学宏博,求之古人,未知何如,今日实罕其匹。夫麟凤为希世所珍,贤哲宁非国宝!……文献之存,国有赖焉。希祖等哀师资之困辱,冀政府之明察,用敢竭情上闻,伏愿执事垂意”。他们还提出《申理章太炎建议案》,其中也写道:“章氏一代英才,而听其摧折,亦非计矣!……今之章氏,学过蔡邕,关系国本,至非浅鲜”。黄侃:《致教育总长汤济武论救太炎师书》、《申理章太炎建议案》,引自汤志钧:《读〈量守遗文合钞〉——黄侃与章太炎、刘师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今天看来,这些言行无疑体现了他们对章太炎情意深挚的敬仰和关切。

第二,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好互动。

本书第一章曾提及章太炎晚年虽然在苏州重设国学讲习会,大规模授徒讲学,但始终念念不忘早期东京弟子,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认为当年在东京讲学时,“从游者皆素心人”,且素有根底,易于形成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从章太炎这一时期的学术著述来看,即大多与其讲学的内容有关。如《庄子解诂》一书便是因“余念《庄子》疑义甚众,会与诸生讲习旧文,即以己意发正百数十事”而成,章太炎:《〈庄子解故〉前记》,《章太炎学术史论集》,第254页。又如“其《新方言》及《小学答问》二书,皆于此时著成,即其体大思精之《文始》,初稿亦权舆于此”。许寿裳:《纪念先师章太炎先生》,《追忆章太炎》,第58页。其中《小学答问》一书据章氏自述,缘起于“余以鞅掌之隙,息肩小学,诸生往往相从问字”,章太炎:《〈小学答问〉序》,《章太炎年谱长编》上册,第315页。“适钱夏、黄侃、汪东辈相聚问学,遂成《小学答问》一卷”,诸祖耿:《记本师章公自述治学之功夫及志向》,《追忆章太炎》,第83页。并且由钱玄同写就付印,众弟子集资刊刻。显而易见,章太炎的东京讲学极大地促进了他对原有学术观点的总结。

更为重要的是,在东京讲学时期,章太炎还通过与弟子们的交流,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自己的学术见解。如在撰写《新方言》一书过程中,黄侃就提出不少补充意见,“因持其说,以问太炎,师弟之间,往复辩诘,几达旬日,章先生卒是其说”。刘成禺:《纪黄季刚趣事》,《世载堂杂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50页。章氏也说“蕲黄间有君子告余曰:……于是知余所集者,犹未周备”,章太炎:《论汉字统一会》,《章太炎全集》第4卷,第320页。并在《题所撰初本〈新方言〉予黄侃》中写道:“季刚昔为我次蕲州语,及诸词气,复以新所诊发者,第为十篇,都八百二十余事”。章太炎:《题所撰初本〈新方言〉予黄侃》,《章太炎年谱长编》上册,第472页。另外,《小学答问》中有数条解答之辞,他也署明“黄侃答曰”。此后,章太炎还采纳了黄侃的古声十九纽说。据黄侃说,章氏对此“初不谓然,后乃见信,其所著《菿汉微言》,论古声类,亦改从侃说”。见《音略·古声》,转引自曹述敬:《钱玄同对待学术工作的态度及其他》,《钱玄同印象》,第195页。

由上可知,章太炎与其弟子在学术研究上形成了双向的交流与互动,从而达到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对此,任鸿隽曾经评价说:“这样讲学,于先生本人的成就也有好处。据我所知,先生的著作,如《文始》、《新方言》、《岭外方音集》、《庄子解故》、《国故论衡》,都是在此时成书的。”任鸿隽:《记章太炎先生》,《追忆章太炎》,第268页。

第三,形成了传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师生关系。

除上述令人感怀不已的师生情谊和取得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之外,章门弟子还在继承师说的基础上发扬了独立思考的精神,敢于突破樊篱,从而形成了传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师生关系。

例如,在文学研究上,黄侃、鲁迅等人对章太炎关于阮元“文笔说”的批评便持不同的意见,相反地更倾向于阮元、刘师培的看法。阮、刘二氏均属扬州学派,提倡骈文,反对古文,强调“骈文一体,实为文体之正宗”,刘师培:《文章原始》,《刘申叔遗书》,第1646页。并指斥鼓吹古文的桐城派是“枵腹之徒,多托于桐城之派,以便其空疏”,“其墨守桐城文派者,亦囿于义法,未能神明变化。故文学之衰,至近岁而极”。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刘申叔遗书》,第1648页。为了从学理上贬低古文,他们还提出了“文笔之辨”的理论,主张“文必有韵”,所谓“有韵者文也,无韵者笔也”,并且引《易经》之《文言篇》以张大其说。概言之,他们认为只有骈文才可谓是“文”,而古文则只能称之为“笔”,并不能算作“文”。对此,鲁迅曾经表彰说:“辞笔或诗笔对举,唐世犹然,逮及宋元,此义遂晦,于是散体之笔,并称曰文,且谓其用,所以载道,提挈经训,诛锄美辞,讲章告示,高张文苑矣。清阮元作《文言说》,其子福又作《文笔对》,复昭古谊”。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第9卷,第346页。

然而,章太炎出于其激烈的“排满”立场,极端排斥清廷重臣阮元。章太炎对阮元不满,或许还与阮氏与今文经学联系密切有关。关于阮元与今文经学之关系,详参钟玉发:《阮元与清代今文经学》,《史学月刊》2004年第9期。他在《文学总略》中一再批驳阮氏《文言说》、《文韵说》“持论偏颇”,“若以文笔区分,《文选》所登,无韵者固不少。……是故昭明之说,本无以自立者也”,“夫有韵为文,无韵为笔,是则骈散诸体,一切是笔非文。借此证成,适足自陷”,并针锋相对地反驳说:“既以《文言》为文,《序卦》、《说卦》又何说焉?……由是言之,文辞之分,反覆自陷,可谓大惑不解者矣”。为此,章氏还提出了自己对文学的界说:“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凡文理、文字、文辞,皆称文。”章太炎:《国故论衡》,第49—53页。关于章太炎“泛文学观”,可参阅周兴陆:《章太炎讲解〈文心雕龙〉辨释》,《复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6期。由此出发,他对黄侃与桐城派的“骈散之争”也表示不赞同:“骈散之争,实属无谓”,章太炎:《国学讲演录》,第244页。“往者季刚辈与桐城诸子争辩骈散,仆甚谓不宜”,章太炎:《与吴承仕》,《章太炎书信集》,第309页。“由今观之,骈散二者本难偏废。……不知当时何以各执一偏,如此其固也”。章太炎:《国学讲演录》,第243页。

但在此问题上,黄侃与鲁迅则明显受到刘师培的更多影响。朱希祖当时即曾在日记中概括:“近来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主持文学者,大略分为三派:黄君季刚与仪征刘君申叔主骈文,……此一派也。桐城姚君仲实,闽侯陈君石遗主散文,世所谓桐城派者也。……余则主骈散不分,与汪先生中、李先生兆洛、谭先生献,及章先生(太炎)议论相同。此又一派也。”《朱希祖日记》,1917年11月5日条,引自朱偰:《五四运动前后的北京大学》,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化史料》第5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162页。由此可见,被章太炎视为“为学一依师法,不敢失尺寸”的黄侃,章太炎:《黄季刚墓志铭》,《章太炎全集》第5卷,第260页。实际上并未完全拘囿于师说的樊篱。不过在此问题上,黄侃后来也接受了章太炎的一些意见,他指出,“案阮氏之言,诚有见于文章之始,而不足以尽文辞之封域。本师章氏驳之,以为《文选》乃裒次总集,体例适然,非不易之定论;又谓文笔文辞之分,皆足自陷,诚中其失矣。窃谓文辞封略,本可弛张,推而广之,则凡书以文字,著之竹帛者,皆谓之文,非独不论有文饰与无文饰,抑且不论有句读与无句读,此至大范围也”,并且说:“近世仪征阮君《文笔对》,综合蔚宗、二萧之论,以立文笔之分,因谓无情辞藻韵者不得称文,此其说实有救弊之功,亦私心夙所喜好,但求之文体之真谛,与舍人之微旨,实不得如阮君所言;……与其屏笔于文外,而文域狭隘,曷若合笔于文中,而文囿恢弘?……阮君之意甚善,而未为至懿也;救弊诚有心,而于古未尽合也”(《文心雕龙札记》,第10、210页)。显然,黄侃虽对阮元“文笔”之说“夙所喜好”,“初亦以阮说为是”(章太炎:《国学讲演录》,第243页),但后来也承认其说“于古未尽合也”,并肯定章氏批评“诚中其失”,同时他还吸收章氏对文学的界说,进一步提出了“合笔于文”的主张。而鲁迅也一再向人推荐刘师培所著《中古文学史》一书,张杰曾在《鲁迅与刘师培的学术联系》一文中,全面论述了鲁迅与刘师培之间的关系和《中古文学史》对鲁迅的影响,见《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6期。称赞该书“辑录关于这时代的文学评论,……对于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能使我们看出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第3卷,第504页。并说:“我看到已刊的书,无一册好,只有刘申叔的《中古文学史》,倒要算好的。”鲁迅:《致台静农》,《鲁迅全集》第11卷,第609—610页。他甚至还早在《民报》社听讲时,便对章太炎关于文学的界定提出过异议,他认为:“文学和学说不同,学说所以启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先生诠释文学,范围过于宽泛,把有句读的和无句读的悉数归入文学。其实文字和文学固当有分别的”。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现代贤儒——鲁迅的挚友许寿裳》,第24页。为此,章太炎曾经在《文学总略》中特别提到,“或言学说、文辞所由异者,学说以启人思,文辞以增人感,此亦一往之见也”,章太炎:《国故论衡》,第52页。其中“或言”,指的应当就是鲁迅。对此,许寿裳曾评价说:“这可见鲁迅治学‘爱吾师尤爱真理’的态度!”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现代贤儒——鲁迅的挚友许寿裳》,第24页。至于许氏本人,也被评为在“章太炎先生的早期弟子们,既不忘师说,也不泥师说,日有进境而成为纯科学态度的学者的,许寿裳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人”。见孙伏园:《许寿裳先生》,同上,第537页。

同类推荐
  • 乡村拾遗

    乡村拾遗

    本故事集共有185篇故事,分为花草动物篇、风土人物篇、奇珍异物篇、乡俗玩物篇、民间传说篇等五篇,主要叙写了乡村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花草树木野生家养动物,乡土风情人物,以及许多奇闻异事珍物,乡村人吃穿住行趣闻异事,民间传说亲历等,是一幅幅乡村民俗画,是一部乡村民俗民风史,是典型的非遗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 宁夏文化产业研究报告:2007~2012

    宁夏文化产业研究报告:2007~2012

    《宁夏文化产业研究报告(2007-2012)》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前行在历史发展节点上的宁夏文化产业;宁夏文化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跨入历史拐点;推动文化生产力成长为宁夏跨越式发展的硬实力;宁夏文化产业现状及其发展之思考;2010年宁夏文化产业统计报告;2008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统计报告等。
  •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表现,也是生命积淀的形象化表述。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茶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消费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了解茶道,才能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之道。中国人对茶倾注了极大的热忱,也将自己的生命意识灌注到了茶香、茶话、茶情之中。从茶杯中氤氲飘起的水雾,就像中国人轻松自如的处世状态;浸泡在茶壶中的芬芳,就像中国人淡雅闲适的生活情怀。这便是茶之道,也是中国人的生活之道和艺术之道。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密不可分,名字透射着社会秩序、礼节礼仪、价值判断、宗教信仰、群体审美等文化信息。一些人的名字简直就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关键词,透过他们的名字我们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体味不同时代的风貌。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人名,包括真实名字、绰号、外号、笔名、庙号、谥号、年号等。通过对名字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精彩纷呈的文化表征。
热门推荐
  • 无痕少年

    无痕少年

    如果一切,最后都只会成为记忆,那就让我们的记忆持久一点,好在我们往后的时光中可以细细品味,我们曾经的幸福!
  • 迦南之境

    迦南之境

    “我不会让你这样轻易地死掉的,”她拔出自己左手的剑,好看的眉毛悲伤却又高傲的上扬着。“我要找到他,让后让他爱上我。比你更爱我一千倍,一万倍。”她绝望得望着那个痛苦的男人,“然后我会让他不断的心碎,让他不断的疼痛,这就是惩罚啊!让你生不如死的惩罚!”我虚部瞳在此起誓:我的心将永远追随着你永生永世,你我的命运永世的纠葛着,无论如何都无法化解我的仇恨,你将永远伴随我去那个迦南之境。坠落永世,不得超生。
  • 三国杀神

    三国杀神

    赌有赌神,三国杀自然有三国杀神。萧文高考失利,父母埋怨,女友离去,前途暗淡,一切的一切都将矛头对准其喜爱的三国杀。但萧文并未因此放弃,历经校园竞技,地下博彩,全国大赛等系列事项。提升的不止是技术,还有心智。收获的不止是荣誉,还有亲情。历经诸般起伏沉沦,最终成为三国杀神,站在巅峰之处,俯瞰人间冷暖。
  • 花开时节:花落花开

    花开时节:花落花开

    “陌灏炎你知道吗,墨她从小就喜欢你,可是你却只对她冷漠。甚至当萱被绑架的时候你还怀疑是墨干的!墨为什么最后能回来!因为她们给墨下了毒!铁定她会死,才放她回来的!但是为了你,不想让你伤心,她才恒下心来,用十年的生命解了自己的毒,用三十年的寿命保护不知什么地方的萱平安,后来又用二十年的生命找到姐姐,最后,用十年的生命换回姐姐的记忆。而她,最后只剩下了二十年,还把这二十年用来换我的生命…这些你都知道吗!你不知道!”炎震惊了,墨她竟然背负了这么多!“你知道墨她到底错在哪吗?错在她根本不该爱上你!”
  • 终极替身情人

    终极替身情人

    怎么会有这样的学校?!在ST学园,学生每天学的都是易容、忍术、表演艺术甚至是恋爱心理课程!经受失恋、破产打击,从普通学校毕业的苏兮兮对此感到极度不适,但更让她迷惑的是容清濯、夏曜辰,这两名谜一样的美丽少年——他们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偶像明星,也不是五大三粗的替身保镖,而是无所不能的全能ST,能根据不同的任务,改变自己的相貌、性格和行为,在现实中扮演各种角色!可为什么,两人会在她身边演出一场荒诞不经、又催人泪下的感情剧?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到底谁是谁的替身?究竟哪张脸才是终极恋人真正的面孔……
  • 异事阴阳禄

    异事阴阳禄

    安居乐业的现代生活,一个现代都市白领在其生活的城市所经历的灵异事件。不是所有的灵魂都是苍白无力,也不是所有的灵魂都将祸害人间。我们所见到的一切未必就是完整的,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中并非只有人类存在着,世间万物,千奇百怪。镜子里的你真的是你么,也许手中的笔说不定就是阎罗殿的判官笔,也许有一天,楼道里的野猫开口说了话,手上的手绳也许就是传说中的锁妖绳,或许时常摆在床头的沙漏里装满了倒转时空的时砂。浩瀚宇宙,万物皆灵。既得生活于现代为生活疲于奔命扮演着忙碌的白领角色。又将挥舞锁妖之绳降服所有穿梭在人间的怨灵鬼魅。更要倒转时空差遣鬼神,成为辅佐君王坐怀天下的救世之主。如何抉择,决定在你。
  • 爱是如影随形

    爱是如影随形

    她是他们的小尾巴,无论走到哪里,她都跟在他的后边。他习惯她的陪伴,就如同习惯影子的存在。可是有一天,他的小影子不见了。若干年后,他的小影子回来,明眸皓齿,亭亭玉立,他决定,再不放手。可终究,敌不过世事无常,他只要她幸福,仅此而已。那么,放手又何妨?
  • 不一样的快穿之旅

    不一样的快穿之旅

    (1v1,绝对宠,请放心入坑)“永远都不要离开我...”“你是本王的王妃。”“你果然是可爱的。”无数次的攻略,记忆的交融,原来他一直都在......(简介无能,请看内容~)
  • 素颜有嘉

    素颜有嘉

    你别那么看我,我不曾后悔离开。毕竟我曾经拥有过。那个冬天,那时初一,那么甜蜜。顾宥嘉,是你牵走了我的心却放开了我的手。十年后,站在我身边的人问我;你为什么不谈恋爱?“我在等。”我一直在这里,等风也等你。
  • 论破案与爱情如何兼得

    论破案与爱情如何兼得

    【完美的pokerface不是用来掩饰对喜欢人的感情。】——by.和鱼八字不合的月光下魔术师。【知道为什么他们都说你比我情商还低吗?小鬼。】——by.万年小学不长高的平成时代福尔摩斯。她生前有悲催经历,是某个组织高手,年龄还小,她承认。她死后以某种方式穿越到喜欢且熟悉的动漫世界,还是必然要认识主角的身份,她也承认。没有默默当萌新小透明,依旧我行我素,对也是她。苏出一个新高度她认,有时纠结又矫情她也认。但讲道理,她真的关闭情商系统一心刷剧情,绝对没有去碰感情线!#论破案与爱情如何兼得?很急在线等#大体小白欢脱文风√原创女主√不黑原著角色√he保证但不保证不虐√更新不定时不定量√剧情慢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