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1700000038

第38章 颜色革命 (2)

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在位六十一年)、八岁就成为皇帝的康熙,一生也就生养了五十多个子女,这个“全员劳动‘生产率’”和李渊相比,差得太远了。来个无厘头的假设:要是李渊二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当皇帝,那他一生会生出多少个子女呢?具体数字不好假设,但比照他晚年的生育速度,轻松过百应该没有悬念。若此假设成立,那他就是中国所有皇帝中唯一一个子女超百的人。

李渊虽然生了那么多儿子,但除了嫡子,其他的多是平庸之辈,在历史上默默无闻。只有最小的儿子滕王李元婴因为建造了著名的滕王阁而广为世人所知。

李渊准备起兵时,太原城当时物资、武器储备丰富,兵员充足,具备了造反的一切必要条件。但有一个问题是李渊最担心的——太原的安全问题。因为当时刘武周已经占据了太原以北的地区,而且他还得到突厥的支持。李渊担心自己打出关中以后,后方老巢被刘武周乘虚而入。而太原一旦丢失,自己便成了无家可归的“无房户”了。所以,当前的第一要务是怎样使自己出兵以后免于遭到腹背受敌之忧。

他想到了刘武周的后台老板——突厥。只要搞定了突厥,只要突厥不点头,刘武周就不敢南下侵扰太原。而且,李渊也想从突厥那里搞些战马过来以充军用。于是,李渊决定向突厥示好。他给突厥可汗始毕写了一封信,信里表达了三点意思。

第一点是说他“欲大举义兵”,迎接远在南方的杨广重新回归长安朝廷,然后像杨坚在世的开皇年间一样,重新与突厥和亲。

第二点是说如果始毕可汗愿意派兵和他一起打到南方去的话,他很高兴,但希望突厥士兵在南进时不要侵犯隋朝百姓。

第三点最关键。他说如果可汗嫌路远不愿意一起南下也可以,自己将会把缴获的战利品全部送给可汗阁下。这一点李渊说得特别干脆:“征发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

李渊知道突厥不可能劳师动众和自己到南方去,他之所以这样邀请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态度真诚,以博得始毕的好感。因为当时,李渊没有回旋的退路,要想起兵就必须争取突厥的支持。

写这封信的时候,李渊是一副装孙子的“卑辞”语气,用的是下级给上级领导的口气。在信封的落款上也费了心思,用的是“李渊启”,而没有采用他下属建议的“李渊书”。在汉字语境中,“启”和“书”的含义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启”有以下对上的意思,而“书”仅指平等关系。李渊因有求于突厥,不得已自降身价,应该说是一种必要的斗争手段和策略,是可以理解的。后世很多人凭此认为,李渊此举是对突厥“主动称臣”,我以为这有点儿言过其实了。

在汉字中,“下之达上”有六种不同级别,按照从高到低的规格分别是:表、状、笺、启、辞、牒。最高级别的“表”是上给皇帝的,像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西晋李密,非瓦岗寨李密)的《陈情表》即是此意。而李渊用的“启”字属于第四种,离君臣级别相差得很远,所以说“称臣突厥”一说太过牵强。

始毕可汗接到信后当然高兴,他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太美好了,好像突然之间掉进了蜜罐里。以前他经常送钱送物给中原皇帝杨广,杨广还老欺负他,他还憋着不敢发火,怕杨皇帝揍他。现在才过去几年,情况颠倒过来了。中原人一个个排着队上门求他,给他送财送宝送美女。

高兴之余,始毕给李渊回了封信。信中他首先把杨广大臭特臭了一顿,说他上次在雁门被自己打得跟小瘪三似的,杨广见“我辈攻之,竟不敢出”。然后他对李渊表明了自己的两点想法:一点是坚决不同意从南方迎回杨广。(李渊本来就是忽悠他的,迎杨广回来不是找死吗?)说杨广要是回来了,不但要杀你,而且也肯定会派兵攻打我。另一点是希望李渊“自为天子”,如果这样的话,他将“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

对于始毕的第一点,双方观点一致。而对于第二点,两人则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突厥一把手支持李渊自己做天子,这是天大的好事,李渊没有理由不答应啊。

不答应的理由太有了。其实这个分歧是两个政治集团在进行一场政治利益的博弈。始毕劝李渊称帝,台面上看是好意,台底下名堂多着呢。他是希望李渊和刘武周、梁师都、李子河一样,成为突厥领导下的天子,他自己做“皇上皇”。做中原皇帝的“父皇”,可比方便面有面子多了。

当然,始毕在信里并没有明说这件事,但有些事情双方心知肚明,答应称帝就是加盟突厥,这是“潜规则”。到时候,突厥半软半硬派人送来一面狼头大纛,你接还是不接?接了,你从此便“卖身”于他;不接,那可是重大外交问题,弄不好始毕一生气,说你玩弄他纯真的感情,在背后捅你太原两马刀,那李渊可就一切玩儿完了。这时候,如果突厥要抄李渊的太原后路,李渊起兵根本无从谈起,所以,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李渊绝对不能得罪突厥。

太原城里,李渊手下将佐得知突厥可汗要李渊自称天子的消息后,都非常高兴,纷纷劝他“从突厥之言”,称帝建元。这种“皇帝不急太监急”也属正常,李渊要是成了皇帝,拥有了天下,那他们这些跟着造反的人不也都成了新朝的VIP人物了吗?但李渊就是李渊,自有常人不能比的地方。他认为目前不能称帝,否则会目标太大,成为众矢之的,要求大家想出一个更为妥帖的办法。

最后,在裴寂等人的建议下,李渊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即尊杨广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为皇帝。

李渊不是武林高手,但这招儿出手很绝。把杨广由现任皇帝搞为“退居二线”,遂了始毕可汗的意。另立的皇帝还姓杨,借此向世人表明,天下还是杨家的,我李渊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国家利益,是为了匡扶朝纲,为了结束暴政乱政,让全国人民过上小康新生活,并没有非分之想。乍一听,还真显得有理、有利、有节,但谁都知道李渊的司马昭之心,连李渊自己都觉得“此可谓‘掩耳盗钟’”。但不管怎么说,盗钟总比赤裸裸地抢钟更容易让人接受些。

总调子定下以后,李渊命人将檄文传发到各郡县,要求各郡县接受太原郡的领导,加入自己的太原兵团。同时要求郡县改换旗帜。在旗帜颜色的问题上,李渊同样动了一番脑筋,当时隋朝旗帜是红色的,而突厥的旗帜为白色。隋朝皇帝都已经换岗了,旗帜再用红色不大合适。但白旗更不能举,容易被误解为突厥的臣属。权衡再三,李渊决定采用“模糊程序”,重新创造了一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用绛白”旗帜,就是一半儿红一半儿白。李渊果然是个天生的表演艺术家,连旗帜都“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哪一方看着都觉得这旗有自己的“血统”,这也是一种“颜色革命”吧。

为了进一步拉拢突厥,李渊派人出使突厥进行斡旋沟通,请求突厥支持一些马匹并派遣军队和自己一同出战。与此同时,他自称大将军,建立大将军府,开始“天‘子’散花”,给手下加官封爵: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和前长安尉温大雅为记室,武士彟为铠曹(掌管铠甲),女婿柴绍为右领军府长史。两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分别封为陇西公和敦煌公。同时将军队分为三路,士兵统称为“义士”。在统领军队的问题上,两个儿子权力相当,李建成为左领军大都督,李世民为右领军大都督,小儿子李元吉则主持太原的军政工作。

李渊的三个儿子在起兵初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在那个崇尚多子多福的时代,李渊的儿子确实给他带来了很多幸福。三个儿子像三驾马车,都派上了大用场,一个看家主内,两个带兵主外。对一个造反者来说,把家和枪杆子交给自己的亲骨肉是最令主帅高枕无忧的事情,永远不用担心他们以造反的名义反过来造自己的反。这方面,最有希望问鼎皇帝宝座的李密感受最深。他就是缺乏可以无限信任的将佐,不敢远攻长安,而在自己兵败受挫后也没有可以投靠的信任将领,到最后不得不钻进李渊的网里,自己把自己捆住了。

铁的事实证明,在造反之前先多造出几个儿子很必要也很重要啊!

突厥始毕可汗很给李渊面子,他派柱国康鞘利等人押送着一千匹马来到太原,并答应发兵随李渊入关,在发兵的人数问题上,始毕特别豪爽地甩出一张“空白支票”,说人数的多少随李渊定,李渊填多少,他就发多少。

对突厥带来的一千匹马,李渊好中选优,只买了其中的五百匹。他的部下以为李渊舍不得花钱,便主动提出要用自己的私房钱买下另外五百匹。

李渊真的像一个象棋高手,他的棋子走出一步,后面的好几步都已经想好了。他知道,胡人的马匹和羊一样多,如果这次财大气粗地全部买下,以后他们会将更多的马匹源源不断地送来,那时候财政就吃不消了。所以,他故意只买一半儿,有意识地向突厥表示自己荷包不鼓,很想全买但又买不起。这种善于拒绝、巧于拒绝的高超的外交手法比他的子孙们强了不知多少倍。一百多年后的唐代宗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回纥也向唐朝“岁求和市”,一匹马换四丈绢,每年回纥都赶来好几万匹马,使得唐朝朝廷苦不堪言。

在康鞘利北返时,李渊命令刘文静随其一起赴突厥请求对方发兵南下。其实这也只是李渊玩儿的一个把戏而已。他内心根本就不希望胡骑进入中原,一方面是因为胡人野蛮暴烈,喜欢侵扰百姓。另一方面他担心请神容易送神难。假如出兵顺利,到时候突厥占据城池不走可就麻烦大了。之所以装着急不可耐的样子请突厥出兵,是因为怕刘武周勾结突厥找自己后院儿的麻烦。也就是借此向刘武周传达出一个信息:我是和突厥共同合作开发中原的,你可别动我的太原奶酪!这种行为和一个成语很相吻合:狐假虎威。

既然是虚张声势地拉大旗扯虎皮,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当然是越少越好了。所以,李渊私下里悄悄告诉刘文静说:“千万不能要多,几百人就足够了。”

同类推荐
  • 烽火江山录

    烽火江山录

    名剑俱坏,英雄安在,繁华几时相交代?想兴衰,苦为怀;东家方起西家败,世态有如云变改。成,也是天地哀,败,也是天地哀。对于这本书,编辑曾经劝我放弃,因为中间的几次断更签约是一件比较难的事。这几天我忽然想通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真正倾注感情的文字,不该为了别人而改变。所以不管有没有人看我会继续下去。用我的方式,继续下去
  • 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册)

    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册)

    怎样快捷地了解世界,首先我们要从了解世界历史入手。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从地球上有了人类那时起,人类的第一个活动便是生产活动,而且从未间断过。人类文明的演进,社会的发展,只能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旧石器时代使得氏族社会形成,金石并用时代又促成氏族社会解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只可能有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却孕育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器时代和信息时代将人类社会的进展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二、三百万年来人类文明进程所确凿的事实。《世界经典历史故事》大体上是按照这个线索来编写的。
  • 青蛇转

    青蛇转

    世人都知白素贞水漫金山救夫出塔,世人都知白蛇报恩济世救民,可谁知站在她身后的人亦不是情深似海,为她大闹四海抽筋无悔,这个故事将带领大家走进千古痴女白素贞的身后之人,前世今生爱恨纠葛,来我们一起窥探一番青白二蛇之间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故事虚构理智看文)
  • 三国是这样演义的

    三国是这样演义的

    三国原班人马,演义原本剧情,过程却早就面目全非。没有穿越,没有先知,愚者不蠢,圣者不洁。历史的选择往往是偶然,但更多是参与者无奈中最优的选择结果。一切黑暗,一切人性,三国是这样演义的······
  • 狼啸五代

    狼啸五代

    今世种种,或多不如意,逝去如流水,只能梦里叹息。如果有机会面临一个新的开始,你又将如何涂写百年!穿越五代的七郎儿,面对中原的乱世,眼见关外蛮骑虎视眈眈;如果他有个机会,将中原历史千年的耻辱和阵痛统统埋葬,似想他将如何面对!一个本不应该存在的故事,却又是每个人都希望看到的历史!当然他的路必将充满坎坷.挫折.艰辛,但同时享受着江山美人的逍遥。逍遥如梦,梦里,大海和亚洲都成了他的故乡!群号180279905,希望本书的书友进来一起探讨本书的精彩!
热门推荐
  • 老观念,新观念

    老观念,新观念

    某份著名杂志的宣传语是“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再新一点”。“新一点”是一份努力、一种跨越、一分灯火阑珊处回望时脱胎换骨的感悟。本书的总结出关于人生的100个观点,从老观点里挑出精髓,从新观点里迸出火花,让老观点不老,新观点更新。
  • 白羽染墨

    白羽染墨

    余者,鱼也。于水之处,若隐若现;无水之处,必做妖精。如果你愿意去接触这个世界,那么她就会与你越来越近。
  • 你们还在那个原点吗

    你们还在那个原点吗

    还是那个街角,还会遇见你,天使般的你,还回为失去我伤心?
  • 女总裁的绝世高手

    女总裁的绝世高手

    他是赏金猎人,武学奇才!为了一个承诺,王牌赏金猎人毅然决然回归都市,担任女总裁的全职保镖,从而桃花不断,阴谋诡计也随之而来……
  • 丹霸天下

    丹霸天下

    丹药在手,天下横走。“天啊!”雷戈哭丧着脸哀嚎道:“为什么人家提升境界只需要在丹田结成三颗元丹,而我,却需要结成九颗?”哀嚎声刚落,他身边便闪出了一个绝色大美女,“老大,你就别干嚎了!咱不是能炼丹么?到时候,你随便嚼几颗,那境界不就蹭蹭上去了!”“啪!”雷戈猛地踢了大美女一脚,“你说的倒轻巧,给你三天时间,把那些大补丹、美容丹、瘦身丹什么的都卖掉。要不然,就别回来见我!”被雷戈这么一踢,大美女一激灵,赶紧道:“俺是个魔宠不假,可俺是个公的,你让俺变成母的就算了,千万不要再让俺去进行公关了!”
  • 错异空间

    错异空间

    末日的预言,救世主的出现。他抽出背后的刀剑,一步一步向前。烈火焚天,空间异位,艾利门特大陆何去何从。梦里的女孩的小手,在牵着他破开一切艰难险阻,等到紫罗兰绽放的那一天,比起全世界,他更愿意只去保护身边的人。
  • 绝世蛮神

    绝世蛮神

    咒法可演沧海,仙术能化万千,而我只需一剑开天!当剑道武修和蛮道大力交错,徐焰浅仰天长啸:“老子就是蛮横,老子就是无敌!”【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那些年属于我们的回忆

    那些年属于我们的回忆

    如果……没有如果,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现在的戏,我们的过去就像一场梦,如果只用是非对错来评论,那显得太苍白了。欧阳兰从一开始就知道,她只是只山鸡,她也不想变成凤凰,谁说山鸡就不可以属于自己的骄傲呢。张之博宠着她,乔彬宠着她,身边的人都宠着她,那她就接受呗,再骄傲的苏晴兰又怎样,只要是她欧阳兰喜欢的,不是照样先得到。只是……只是一切都脱离了命运的轨迹……
  • 最强相师

    最强相师

    这货在酒会上的异常风花雪月之后,就拥有了一种神奇的能力——看相,从此,他的命运为之改变,各色美女纷拥而来。
  • 鬼打鬼之阴阳师

    鬼打鬼之阴阳师

    (大更新)《阴阳鬼术》被十方道观传于阴阳师,阴阳师为一男一女。男的专练驱邪除妖之阳术,女的专练招魂养尸之阴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