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山转水不转。他这个民族兄弟“太猛男”了,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攻进长安、登基建唐,而后又吃掉薛举、吞并李轨。这一系列不同凡响的大手笔让突厥感觉到了李渊的危险,突厥觉得必须要控制一下唐朝的发展,否则,等他做大长高后,自己在一群小矮人间左右逢源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所以,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突厥不但支持刘武周进攻唐朝的太原后花园,而且还派来了参战军马,和刘武周组成了“联合国军”。铁的事实表明,无论古今中外,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朋友都是看在利益份上的,在利益受损或不能确保的时候,朋友是可以拿来打包出卖的。
刘武周南下势头很猛,四月初,其军队前锋就推进到黄蛇岭(今山西晋中市)一线,距离太原近在咫尺。太原城里的李元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别看他平时喜欢暴力,经常指挥奴婢侍妾真刀真枪地砍杀,可是,当形势真需要他披挂上战场以暴制暴的时候,他早已变成了一摊糊不上墙的豆腐渣。自己是豆腐渣,他却要求别人是钢铁渣。也不知道他是公报私仇还是脑袋被门框挤过,在刘武周大军屯兵黄蛇岭的时候,他竟命令车骑将军张达“以步卒百人尝寇”。
敌人来了几个师团,他居然只派一百人前去应挑,这连以卵击石都算不上,完全是送一个连的士兵去集体撞刀自杀。张达以人太少为由拒绝执行这一命令,但官大一级压死人,他的长官李元吉不依不饶地“强遣之”。无奈,在战亦死、不战亦死的单、双项选择题面前,他硬着头皮带着一百人冲向敌阵。最后的结果,只要是一撇一捺的人都能预测得到:“至则俱没。”面对这样没有人性的领导,张达的心拔凉拔凉的,他毫不犹豫地炒了老板李元吉的鱿鱼,转身跳槽到刘武周的手下,工种由将军变成了向导,带领新老板的军队袭击并攻陷了榆次。
榆次失守后,刘武周军团迂回北推,很快到达太原城下,并于四月十八日成功对太原实施包围。太原战报让长安的李渊如临深渊,他于四月二十日下诏,命太常卿、行军总管李仲文带兵驰援并州。
李仲文是前中原造反界“带头大哥”李密的叔父,可惜的是他的那个“航空母舰”侄儿已在四个月前被李渊所杀。不知道同样身为唐臣的李仲文是否深刻思考过英雄侄子死亡的原因?是否产生过兔死狐悲的感觉?两年后,这位屡破突厥的勇将同样步侄儿后尘,成为皇权政治的祭品,被李渊以暗通突厥罪处决。唐初政坛似乎有一个怪圈,非皇室李姓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
这次救援战,李仲文颇有化悲痛为力量的架势,率军将太原城外的刘武周军队打得灰头土脸,逼得他撤围而退。然而,对唐军来说,这次局部胜利只不过是长达半年的太原战役中一个小小的亮点罢了。不到一个月,刘武周又卷土重来,气势比上次更猛,并在短时间内连下石州(今山西吕梁市)、平遥(今山西平遥),太原以南的主要屏障皆被刘武周拔除,太原城完全陷入刘军的战略包围圈之中。
进入六月后,形势进一步恶化,继石州、平遥失守后,刘武周又率军攻下了太原东南方的另一座重要城市介州(今山西介休市),至此,太原南向之路被全部切断。也就是说,假如太原城被攻破的话,城内军民只能坐以待毙,没有丝毫突围的可能,因为通往长安的道路已被完全封死。
公元619年的夏季注定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夏季,整个夏天,李渊和刘武周都在赤膊对阵,热气腾腾兼杀气腾腾。在这次“太原抢夺季”中,刘武周大获全胜。六月刚开始,他的麾下大将宋金刚就领兵三万向太原发起进攻。
宋金刚这个人必须要作个专题介绍。此人名字起得像个大老粗,看上去好似有点“偏科”,其实却是个文武两科都不偏不倚的复合型人才。来武的,勇猛无敌;论文的,足智多谋。他本来是活跃在易州(今河北易县)的一个农民军首领,和另一支农民军领袖魏刀儿是拜把兄弟,两人关系不是一般地铁,而是“四‘眼’化三铁”。他的这个刀儿哥们势力很大,手下一度发展到十几万人,但心眼瓷实了点,被擅长搞假动作的“小白兔”窦建德以合资合作为名,杀了个猝不及防,最后命丧兔手。宋金刚见自己的“三铁”把兄中招身亡,很棍气地领着手下的一万多人去找窦建德报仇。可是万把来人在当时家大业大的窦建德眼里,差不多也就相当于一个师长看一个加强连而已。结果当然是仇没报成,还差点被窦建德包了饺子。于是,宋金刚带着剩下的四千人投靠了刘武周。
刘武周早就听说宋金刚会用兵,他觉得得到了金刚就等于得到了金刚钻,对宋金刚大加重用,封他为宋王,并把自己的全部家产二一添作五,均分了一半给宋金刚,同时还想以组织名义将自己的妹妹分配给他当老婆。面对着位子、票子、妹子,宋金刚感激涕零,他投桃报“刘”,毅然“出其故妻,纳武周之妹”。
唉,没有《婚姻法》保护的女人太弱势了,可怜宋金刚同志的前妻,晚上还睡在男人怀里,早晨就被当做旧衣服给干洗了,眼一闭一睁,一辈子婚姻就过去了(强烈建议看到此处的女士读者作庆幸表情状,并辅以一百秒会心微笑)。
宋金刚果然是把金刚钻,他经常给名字全是姓的国君上课讲学,要他别满足缩居于荒凉的北方一隅,应该胸怀大志,先夺取太原,然后“南向争天下”。可以说,刘武周发兵南下和宋金刚有很大的因果关系。刘武周和宋金刚这两大猛男,一个猛攻太原,一个猛击介州,把坐在长安龙廷上的李渊震得屁股发麻。大唐皇帝坐不住了,他再次诏令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行军总管李仲文率军迎击刘武周。
可刘武周太不好治了。在北方所有的割据势力中,刘武周的实力最为强大。薛举和刘武周相比,也就相当于网球和篮球,俩人个头实力不在一个级数上,要不是后来碰上了李世民这个更大更重的地球,篮球的篮子就真把唐朝的黄河以东地区全给装进去了。
刘武周的强大在于他兵精将广,黄子英就是他手下的又一勇将。姜宝谊和李仲文到达太原前线后,遇到的对手就是黄子英。黄子英将和唐军交战的战场设在了地势险要的雀鼠谷。雀鼠谷在太原南边,看过本书第一部的读者朋友应该还记得,三年前,当时身为太原留守的李渊就在这里以五千兵马战胜了农民军甄翟儿的三万人。但是,一千天以后,李渊的手下在一样的地点得到了不一样的战斗结局。
黄子英很阴,他对唐军采取的策略是“两个积极”:一是积极挑战,二是积极逃跑。当唐军部队驻扎时,他就派遣人数较少的小部队上前向唐军挑衅,士兵们一个个扯着嗓子朝唐军高喊:来呀,搞啊,谁怕谁呀!等唐军将领率部冲击过去,他们招呼几下就假作不敌,摸过屁股就跑。
这样几次打打跑跑之后,唐军放松了警惕,认为这些北方军不咋地,除了田径千米跑的成绩比较突出外,其他战场上该凸的都不凸。于是姜宝谊、李仲文做出了一个深入敌群,追而歼之的决定。他们出动全部兵力,狂追那些每次都浅尝辄止的敌兵。然而,他们想做的正是对手想要的,黄子英的主力全部埋伏在谷中,当唐军进入包围圈时,谷间伏兵突然从四面杀出,唐军措手不及,死伤无数,连主将姜宝谊、李仲文都成了俘虏。不过,令人惊奇的是,他们俩不久都逃回了长安,后来又被李渊重新派上了攻打刘武周的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