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47400000056

第56章 归国之路

走陆路。为什么呢?因为他和麴文泰有个约定。

公元628年玄奘求法的时候,麴文泰说师傅回来的时候,请住此国三年,受弟子供养。这个约定玄奘没有忘。所以公元641年,戒日王建议玄奘从海路回国的时候,玄奘坚持原路返还,其实就是要感谢麴文泰,只是麴文泰已经不在了,玄奘不知道。

“师傅需要多少钱?”戒日王问。

“不需要!”玄奘说。

“这怎么可以呢?”没有钱你怎么回家呢,戒日王很吃惊,他不相信没有钱你能回国。所以还是和鸠摩罗王马上准备好金钱珍宝,拿到玄奘面前。

可是玄奘真不要。当他们拿来的时候,玄奘只留了一件皮大衣说路上可以防雨。我们说钱是个好东西,可玄奘为什么不要?两点原因:

第一,曲女城法会戒日王已经倾其所有,无遮大会又施舍无数,戒日王这个时候恐怕也缺钱吧,他缺钱了怎么办呢?加大赋税,盘剥百姓,所以玄奘不要,与其说是减轻戒日王的负担,不如说是减轻百姓的负担。

第二,修复修复那些寺庙吧,你看都破成什么样子了。玄奘一路上看见的是什么?“伽蓝百所,多已荒芜,僧徒寡少”,既然支持佛教事业,那就用来修复寺院吧,算我出资好不好。

但是虽然玄奘没要,这笔钱最终还是到了玄奘手里。因为玄奘不要,可以让别人转交。当时北印度王乌地多军护送玄奘回国,戒日王就把钱给了他,让他转交玄奘。具体多少呢?《慈恩传》的记载是“大象一头,金钱三千,银钱一万”。

公元641年,四十二岁的玄奘离开求学十三年的印度,开始回国。来的时候骑马,回去的时候坐大象,陪伴他的有新人,也有旧人,其中就有麴文泰派的那些人。

离别总是悲伤的。当玄奘走的时候,戒日王和鸠摩罗王与沿途自发而来的群众送出十余里才回去,“呜咽不能已”。而且等玄奘已经走了三天的时候,戒日王和鸠摩罗王自己又骑着马追过来赶上玄奘同行数里,再次拜别。同时派遣四名官员,带着戒日王的国书,送沿途各个国家,要求务必确保玄奘顺利到达汉境。

玄奘这一路可谓顺利。第一,有戒日王的国书;第二,轻车熟路,有经验;第三,遇见的都是熟人,要不就是故人,要不就是故人之子;第四,名望更大。所以这一路玄奘受到了热烈欢迎,相当顺利,主要遇到两件事情:第一,半路逢贼;第二,落水失经。

逢贼这个事情遇到两次,第一次对他没影响,第二次跟他没关系。

当玄奘路过北印度的一个山涧的时候,听说这个地方“其处多贼”,怎么办呢?玄奘找一个人打前锋,遇见贼了就跟他们说:“这是西行取经的僧人现在要回国,没有钱,只有佛经,希望各位施主能够拥护,不要起异心。”

所以当玄奘过的时候,所有的山贼都出来,但是没有一个动手,目送玄奘经过。为什么呢?提前打过招呼的,第一,玄奘没钱,打劫无用;第二,玄奘的名声他们不是没有听说;第三,他们也要向菩萨祈求。这是第一次,没影响。

第二次不是针对玄奘,没有关系但是有影响。最起码致使玄奘的大象溺水而亡。当时一群劫匪突然冲出来打劫一群商人,玄奘坐的大象以为是来打劫它的,一头就往山上跑,结果掉水坑里“溺水而死”,还好玄奘没有事。

落水失经书这件事情是经过印度河的时候,河宽五六里,没有桥只能坐船。结果行至中间的时候翻船,突然河面上大风骤起,浪涛涌动,船剧烈摇晃,几乎沉没。经书就掉到河里。虽然经过大家的奋力抢救,人没事,但是经书少了“五十夹”。

当玄奘上岸之后,前来迎接的国王问:“你是不是带印度花种了?”玄奘说“是!”毫不隐瞒。这有什么关系呢?大有关系。这就是翻船的原因。按照印度人的说法,凡是要带印度花种过印度河的,都会发生这种事情。

原因不重要,现在已经过河,问题是经书已失怎么办?第一,盘点,搞清楚哪些经丢了;第二,寻找,马上派人到附近的国家抄写经书。

这就是《西游记》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唐僧西游的最后一难。但是《西游记》中这是最后一难,现实中却不是。

相比神话,现实中有更多的问题要解决,首先现实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叫做现实问题。当他经过巍巍雪山的时候,“寒风凄凛,徒侣之中无能正立者;山高风急,鸟将度者皆不得飞”。什么意思呢?鸟都飞不过去,人都站立不稳,只能用双手和双脚爬过去。所以我们可以想象这其中的艰苦。虽然说这一路顺利,但也只是相对而言,实际上还是很不容易的。最起码你不是坐飞机,不像《西游记》中你是腾云驾雾回来的,现实就不同了,路在脚下,大山还得翻,雪海还得过。

公元644年,玄奘到达于阗,也就是今天新疆的和田。基本上快进入大唐境内,在玄奘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又停住不走了。什么原因呢?三点:

第一,受到于阗王的热情款待和盛情邀请,留下来讲经。当玄奘还没到于阗的时候,于阗王就和自己的儿子在边境上等候,见到玄奘之后,留下儿子陪伴玄奘,自己又马上回去准备一场更隆重的欢迎仪式。所以玄奘在这里是盛情难却,留下来讲经。

第二,他需要时间去整理和补齐丢失的经书。所以当他到达于阗的时候,马上派人前往屈支等国求取经书。

而且就在这个时候,玄奘从一个叫马玄志的高昌少年那里得到一个惊天消息:麴文泰已经死了,高昌也已经改名叫西州成为大唐版图的一部分了。我们可以想见当玄奘放弃海归,从陆路返回信守承诺要见这位大哥,四处打听这位大哥身体还好不好的时候,得到的消息却是大哥不在了,这就犹如晴天霹雳。其伤心不可避免,表现则因人各有不同。

玄奘怎么办呢?玄奘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做了一个决定:不走高昌,直接回国。为什么呢?三种可能,第一,叫做伤心故地,不愿去;第二,叫做人没了,不用去;第三,叫做立场不同,不能去。去了干什么?祭奠吗?你也只能搞祭奠了,但是这个事情不能做。对于玄奘来说,麴文泰是恩人,但是对于李世民来说,麴文泰是敌人。你现在要回国,去祭奠一个死去的政治敌人,你这是干什么,什么意思,别人会怎么看,李世民会怎么想,而且你要知道你是一个什么身份,偷渡客,你现在回国要不要追究你的责任还不知道呢,你去干什么,所以不能去。

而且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他要回国,当局是什么态度,他不知道。这就是第三点原因,他的平安回国不是能不能平安回国,而是回到自己的国家平不平安。所以玄奘马上修书一封原文是:沙门玄奘言。奘闻马融该赡,郑玄就扶风之师,伏生明敏,晁错躬济南之学。是知儒林近术,古人犹且远求,况诸佛利物之玄踪,三藏解缠之妙说,敢惮途遥而无寻慕者也。玄奘往以佛兴西域,遗教东传,然则胜典虽来而圆宗尚阙,常思访学,无顾身命。遂以贞观三年四月(此处应为贞观元年,作者注),冒越宪章,私往天竺。践流沙之浩浩,陟雪岭之巍巍。铁门巉崄之途,热海波涛之路。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中间所经五万余里。虽风俗千别,艰危万重,而凭恃天威,所至无鲠。仍蒙厚礼,身不苦辛,心愿获从,遂得观耆崛山,礼菩提之树,见不见迹,闻未闻经,穷宇宙之灵奇,尽阴阳之化育,宣皇风之德泽,发殊俗之钦思,历览周游一十七载。今已从钵罗耶伽国经迦毕试境,越葱岭,渡波谜罗川归还,达于于阗。为所将大象溺死,经本众多,未得鞍乘,以是少停,不获奔驰早谒轩陛,无任延仰之至。谨遣高昌俗人马玄志随商侣奉表先闻。,言语华丽,措辞严谨,主要表达四个观点:第一,主动承认错误,阐述出国原因。承认自己是冒宪违章,私自出国,这是坦白从宽,争取宽大处理。第二,把成功的原因都说成是李世民的功劳:全仰仗陛下天威,所以往还无难,这是吾皇保佑。第三,表达态度,我也想早日回国,参见陛下,可惜我所乘坐的大象死了,没有交通工具,而且经本众多,无法携带,所以在于阗暂作停留,让高昌人马玄志带领书信上交朝廷,以表诚心。写完就把这封信交给马玄志。

但是政府的办事效率好像都不怎么高。我们不知道时间主要花在哪里,是花在马玄志身上还是朝廷身上,朝廷内部又经过了怎样的激烈讨论,这一等就是八个月。

这八个月对于玄奘来说是煎熬,就像一个等待审判的人却迟迟不宣判。不管怎么样,最终结果令人欢喜。八个月之后,玄奘拿到了朝廷的宣判书。李世民说:“听说师傅西行回国,朕非常高兴,你‘可即速来与朕相见’。那边有懂梵语和经义的,也一并带来。至于人力和交通工具不用担心,朕已下令于阗等国沿途护送师傅,一切所需自然不会缺少。朕也已经安排官员于敦煌迎接师傅,希望师傅早日归来,与朕相见。”原文是:闻师访道殊域,今得归还,欢喜无量,可即速来与朕相见。其国僧解梵语及经义者,亦任将来,朕已敕于阗等道使诸国送师,人力鞍乘应不少乏,令敦煌官司于流沙迎接,鄯善于沮沬迎接。

这不仅是一封回信,这是一个特赦令和欢迎书,李世民表达了三个观点,态度是欢迎,结果是无罪,而且解决诸多实际问题,这一切所做的目的就是使玄奘放心地回来。所以这两个人都想见到对方,李世民也想知道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能耐,一人往返印度,而且使得戒日王“东面而朝”。实际上玄奘也不想等了,他都等了八个月了。所以玄奘一得到这个消息,马上出发,一刻都不停。而且不断报告自己的位置,等玄奘到达沙洲也就是敦煌的时候,马上上表朝廷,说我已经到达沙洲,现在正准备前往长安。当时李世民正在洛阳,打算出兵辽滨地区,一接到这个消息,李世民马上安排房玄龄在长安迎接。

房玄龄是谁呢?当朝宰相,左仆射,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所以安排这样一个人在这里等候,足以说明李世民对玄奘的重视。但是再大的官也不是李世民,当玄奘一听说李世民即将出兵辽滨地区,马上快马加鞭,“倍途而进”。结果这一加速,官方还没得到消息,民间就已经传开了。当沿途的百姓听说玄奘回来了,争相观看,结果是围得水泄不通,有的人爬到墙上,有的人上到树上,都想看一看这位超级男僧。

但是自发的是无组织的,这样做的结果是玄奘进不了城,百姓发生了踩踏事件,路都被堵住了。

而房玄龄这个时候还在长安准备按原计划接待玄奘,结果得到消息说长安城外百姓大规模聚集,玄奘法师被围在城外进不来。这个事情让房玄龄大为紧张,这说明他办事不力,第一,影响玄奘行程,第二,担心玄奘安危。无论如何他无法向李世民交代。

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房玄龄做了两点准备,第一,派出右武侯大将军侯莫陈实、雍州司马李叔慎、长安市市长李乾佑迎接玄奘,一路开道,把玄奘接到长安;第二,安排弘福寺启动欢迎仪式。

公元645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到达长安,入住弘福寺。

二十六日,当所有经、像、奇珍异宝在朱雀大街巡游展览的时候,万人空巷,人山人海,数十里间,全都是人,官员分列道路两旁“瞻仰而立”。而且天空中出现五色云彩,盘旋在经像之上,绵延数里,“纷纷郁郁,若迎若送”,一直到弘福寺。这是什么呢?彦悰说“此盖谓天之喜气”,而且还专门在《慈恩传》旁边作了一个注,说经过他考察图史,这虽然比不上如来、弥勒“龙神供养,天众奉迎”的场面,但佛法东遗以来,像今天这样的盛况还从来没有。

但是这么热闹的地方却独独不见玄奘,他在哪里呢?《续高僧传》的记载是“独守馆宇,坐镇清闲”,一个人躲在屋子里享清闲。

这个活动就是给玄奘准备的,为什么他不去呢?两点原因,第一,有顾忌;第二,没兴趣。

做事情要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知己知彼。首先,你要知道你面对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生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你是一个什么身份。我们知道唐朝的国教是道教,对于三教,李渊是定了性的“老先,次孔,释末”,佛教排最后。而且李世民对待佛教的政策是不鼓励,那么你现在搞这么大一个宣传活动,道教怎么看,李世民怎么想,社会怎么评价,会遭遇什么样的批评,你都不知道。闲话总会有,就更不能被人抓住把柄大造文章。

其次,你要知道你是一个什么身份,你是一个偷渡客,那么你现在这样公然宣传那就等于公开说我犯了法也没有关系,大家都可以这么做,能这么搞吗?不能。有没有关系只能由李世民说,而且必须由李世民当面说。

再者,你是一个僧人,僧人应该清心寡欲,你怎么能参加这种个人崇拜主义的宣传活动呢,所以《续高僧传》说“恐陷物议,故不临对”。担心招来非议,所以玄奘选择不参与。

而且玄奘本身对于这种事情就没有兴趣,从小就不爱凑热闹,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这个时候你应该干什么呢?见李世民,而不是享受荣誉。虽然李世民已经回信表示既往不咎,而且只字不提当年偷渡的事,只表示欢迎。但是这个事情恐怕还是必须当面说清楚。

所以玄奘独自一个人待在屋子里不是享清闲而是想问题。什么问题呢?怎么去见李世民,见了李世民,李世民会说什么话,他又要怎么作答,做见面前的准备工作。

怎么准备呢?两点准备:第一,物质准备;第二,思想准备。这两点都是必需的,有些人物质上准备好了,思想上没有准备好,老是吵着要去见谁谁谁,结果见了干什么呢?不知道。而有些人思想上准备好了,没有带礼物,这也不行。

玄奘是带了礼物的,《续高僧传》的记载是:“并献诸国异物,以马驮之。”可见数量不小,否则不用马驮。而且都是“诸国异物”,说明质量好。这是物质准备,可以拉近关系,增进感情。这就说明玄奘洞悉人情。

而且他是有思想准备的,已经想好了李世民会问什么问题,自己又要如何作答,他已经知道这个问题该怎么处理,剩下的事情只是按套路出牌,把事情往自己预想的结果上收拢,这说明他洞察人性。

现在玄奘是万事俱备,只等实施。而且这个事情必须马上就做,时间拖得久了不是好事。所以二十五日抵达长安,二十六日朱雀大街游行之后,玄奘就从长安赶往洛阳,二月一日,玄奘抵达洛阳见到李世民。

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这两个人之间又会有一番怎样的谈话呢?

同类推荐
  • 凡·高

    凡·高

    凡·高(1853~1890)Gogh,Vincentvan荷兰画家。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死。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曾在巴黎结识E.贝尔纳、P.西涅克和P.高更等画家。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纳河滨》等。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
  •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是卢梭继《忏悔录》之后另一本自传性质的著作,主要记录了卢梭的一些思想片段。由于这本书是在卢梭遭受长期迫害,身体虚弱不堪,又居无定所时完成的。书中的卢梭是一个细腻、敏感的人,别人任何一个微小的举动,无论它多么没有意义,都可能对卢梭造成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因为过多地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变得不得不被动接受时,他感到自己失去了自由。面对这样的情况,卢梭不会像加缪一样以“抗争”与以回击,天主教背景和懦弱的个性使他最终选择了逃避。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9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9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名流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名流

    毛泽东是伟人,是政治家,也是读书人。作为伟人的毛泽东,他在书海中畅游,汲取前人的智慧,形成自己的识见和思想,凸现出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他有繁忙的党务、政务,读书不可能没有选择,不可能没有倾向。作为读书人的毛泽东,他又确有读书人的本色和癖好,表现出与一般政治家的不同。
  • 史迪威日记

    史迪威日记

    二战之前,他曾先后3次被派往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节节进逼,他临危受命,被再次派往中国,指挥中缅印战区的对日作战。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他指挥盟国军队在缅甸与日军展开了两次惊心动魄的大血战,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立下殊勋。因战功卓著,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然而,他所始料不及的是,中美英三国由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在对日作战的战略等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中美两国之间更由于军队指挥权和租借物资的分配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他除了要忙于对付日本人之外,还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应付这些“国际政治问题”。盟国间的这些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迪威也因此在1944年10月被解除了在中国的指挥职务。
热门推荐
  • 姐妹复仇记

    姐妹复仇记

    讲的是一对异父异母的姐妹,复仇的故事~~~~~~~~~~~~~~~~~~~~~~~~~~~~~~~
  • 梦,青春

    梦,青春

    青春就像是一场美梦,因为它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梦终究有醒的一天。当它和现实产生交集的时候我们便会充满困惑……
  • 淘鬼笔记

    淘鬼笔记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鬼使神差地接手了一个淘鬼网店,与女朋友一块做起了淘鬼的生意……随着生意的不断拓展,客户的增多,我发现一切并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淘鬼并不只是寻找与交易,更重要的是对灵魄的一种陶冶、荡涤,是助其渡过劫难的一方法!读下去,你会发现我讲述的不是故事,而是事实。
  • 今生,还爱你

    今生,还爱你

    一朝穿越,命定的相公居然与暗恋多年的人极为相似!是老天眷顾?还是命中注定要再次单恋……虽然明知会受到冷落,可是二十一世纪来的女性又怎会为男人而活!虽说相爱容易,相守难。不过也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幸福。只是就算是两情相悦,又怎抵挡的住仇家的挑拨?蓄意的伤害呢?一次次的分离,反而让两个本来不可能在一起的人,心越来越近。今生,你会爱我吗?今生,我爱你!
  • 初刻拍案惊奇(上)

    初刻拍案惊奇(上)

    《初刻拍案惊奇(上)》是明朝末年凌蒙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二刻拍案惊奇》总称“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内容庞杂,思想倾向也不尽相同,故事题材虽多出自前代著述,却表现着晚明的社会现实和时代气息。《初刻拍案惊奇》的叙事风格更加统一,写奇事,叙奇遇,情节更有“拍案惊奇”的艺术效果。
  • 萧瑶

    萧瑶

    职业杀手韩东在一次任务失败之后大脑被移植到一名女子身上,从此之后踏入了一条非同寻常的道路。一条不归之路,前途漫漫,多少机关算尽之后,“她”是否还是那个“他”本书内含恐怖、变态、恶心,不适者谨入。
  • 梦回后宫

    梦回后宫

    一场车祸,一次穿越,她来到古代,卷入深宫这场无硝烟的斗争,从此步步惊心。她并无害人之心,却为何遭到陷害,她的反击只为自保,却也成就她作为妃子的风华绝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痞子英雄

    痞子英雄

    王者归来的纨绔兵王,重回都市只为报恩,照料生死与共的战友,临死前托付许给自己的未婚妻,谁知道这竟然是一场蓄谋了近五年的阴谋,这一切的一切都有一只大手在暗中操纵着。
  • 重生之黑道“少爷”

    重生之黑道“少爷”

    林安,一个平凡的女孩,平凡的人生,千辛万苦实现大学梦,最终却因为家贫而凋零。心灰意冷的她被车撞倒。奇异的她,居然回到了十三年前!她发誓,将不会再让世人欺她,辱她,再不让生活阻她,困她,再不让世界轻她,贱她!她要强大!
  • 再遇风晴

    再遇风晴

    “我......不认识你”一场车祸,她失去记忆,从先前的死缠烂打到冷淡寂寞,而他,也不一样了,殊不知他的心里早就给她留下了位置,最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