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张氏家族诗人,除前面介绍的外,还有:张懋中,号圣传,张鹏飞之子,著有《阐幽录》,著名诗论家沈德潜云:“见其所作,无不意新词炼,笔健才雄”。《阐幽录》今藏遂宁市图书馆;金氏,张懋行妻,工诗文,撰有《吊蜀宫近侍小词》4首;李清淑,船山外侄女,素喜诗,善丹青,诗格遒劲,著有《绣佛斋诗草》一卷;张知雄(1821—1887),问禹子,字介史,恩贡,历任彭县、马边、长寿等县教谕,工诗文,纂修有光绪本《遂宁张氏家乘》;张知铨(1827—1899),号西垣,问程子,张鹏翼六世孙,才具优长,性情挥霍,候选县丞,光绪八年辑刊《张文端公全集》,撰《遂宁张文端公年谱》;张知廓(1852—1919),号容垓,问豫子,著有《砾存小草》四卷,其诗华近船山、研炼似亥白,论者以为继武前芬不愧云。
张氏家族诗人中尤以张问陶的天才、善诗,最为著名,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林思进《论蜀诗绝句》87三十首,论张问陶云:
性灵空淡未容攀,后代讥评漫等闲。
试问蜀中文苑里,百年谁复嗣船山?
张问陶书画也独冠一时,堪称一代名家。且书画亦由性灵出,书法方野近米芾,绘画随意似徐渭。行草相间,笔法灵活,运笔流畅,挥洒自如,变化多姿,大有活泼清新,生气盎然之感。达到了自然天成的艺术境界。清杨守敬《学书迩言》云:“乾嘉间之书家,莫不胎息于金石、博考名迹,惟张船山,宋芷湾绝不依傍古人,自然大雅,由于天分独高,故不师古而无不合古”。他的画,重写生,把客观物象与充沛的情感熔铸于艺术形象之中。花鸟、人物悉随笔为之,山水秀逸之趣,能脱尽习气。风致萧远,不落俗套,近徐渭,不经意处皆有天趣。最擅画猴、马、鹰,画鹰鸟最得神俊。有《墨猴》88、《南台痛饮图》等存世。张问陶的书画深受人们喜爱,历代有不少收藏家、书画爱好者收藏其书画作品。《南台痛饮图》89,又名《南台寺饮酒图》,作于乾隆壬子(1792),为赠送诗友彭田桥90而作。此画诗、书、画三绝,一直珍藏于丹陵彭氏家族中。民国元年,龚煦春从彭氏家中购得此画,遂请名流谢无量、刘师培、吴之英、廖平、朱山、曾学传等加以题咏。吴之英称颂船山为“天生名进士”,“风雅乾嘉老,蜀才得几人”;“真性随时活,豪情入韵新。超然图画表,跌宕尚精神”91。谢无量诗云:“却观此画感我心,前辈风流成绝调。”曾传学诗云:“青莲玉局呼不起,风流落落张公子。仙人遗墨在人间,万竿翠竹锦江水。”龚煦春诗云:“百二十年两壬子,陈迹过眼如秋烟”;“兴来直欲傲诗伯,醉后时闻呼酒仙”。92以上评论中,足见其书画诗皆为性灵之作,可谓性情图画性情诗。
1、李元度《张船山先生事略》。
2、顾翰《船山诗草补遗序》。
3、《清史列传》卷七十二。
4、以下引用该书以“诗草”名之。
5、以下引用该书以“诗草补遗”名之。
6、《船山删剩诗文钞》系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二月,浙江嘉兴朱懋从船山手书《己亥杂记》中录出,手抄本。该书前部分为《船山删剩诗钞》,收诗五十七首,后部分为《船
山删剩文钞》,收录有《老仆徐必荣小传》、《老兵邓凯小传》、《安县志序》、《除夕游凤县豆积山张果祠小记》、《张冶叔菜根砚铭》、《驭者温*(“温”字后原文不清,疑为“须”字)传》、《船山散记小序》、《祭狗骨文》、《绣佛斋联》九篇。笔者于2003年12月从南京图书馆藏书中首次检出。这是目前所知船山传世的唯一文集,弥足珍贵。
7、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八。
8、《清史列传》卷六十六张鹏翮本传。
9、同上。
10、同上。
11、张鹏翮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二七九本传、《清史列传》卷一一本传。
12、生平见《遂宁新志·卷四》见《文端公事略》。
13、见《遂宁张氏族谱》。
14、同上。
15、封建社会判案过宽,轻于法律标准,称为“失出”。
16、其《潼川客夜》诗云:“祖训终难负,吾生自有涯。遥怜王谢燕,深巷夕阳斜。”
17、诗草卷七。
18、张问陶祖籍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其先世始祖张万于明朝洪武二年,由鄂迁蜀,定居于四川遂宁。原住址为现四川蓬溪县的金桥乡黑柏沟(原隶属遂宁,一九五四年始划入今之蓬溪县境)。船山高祖张鹏翮出生于四川顺庆(今南充),为了逃避明末清初的兵灾战乱,幼时曾定居于西充的槐树场大埝沟。顺治十三年时,复迁去盐享县的廖家沟。顺治十五年,再迁入西充石板场的老鹳村。顺治十八年,始又迁归遂宁。张鹏翮《大樟祖居》诗云:“柏沟樟树荫茅庐,始祖由来卜此居。”
19、无疑,张家的几代翰林是全村的自豪。
20、张顾鉴任河南安阳知县期间,长子张问安出生。转任山东馆陶知县时,次子张问陶出生。
安阳——问安,馆陶——问陶,问莱——蓬莱,都取自山东地名,不难想象父亲为子命名之意。
21、《除夕怀人八首》之二,诗草卷五。
22、《散馆授职检讨》,诗草卷十。
23、以上俱见《乙巳八月出成都感事》,诗草卷二。
24、东汉光武帝刘秀在微时过京师见皇帝仪仗,慨然曰:“仕宦当作执金吾”,以示不满。
25、诗草卷十八。
26、王培荀《听雨楼随笔》。
27、《河间道中》,诗草卷十八。
28、《到郡十余日始得退扫闲轩,默坐得句》,诗草卷十八。
29、《掖县志》(民国版《莱州府志》第一部)。
30、《平度昌邑道中感事诗序》,诗草补遗卷六。
31、《德阳途次》,诗草卷四。
32、《病怀》,诗草卷十一。
33、《二里关》,诗草卷三。
34、《德阳途次》,诗草卷四。
35、诗草卷十九。
36、见《蠡庄诗话》。
37、《过船山师故居》。
38、《哭船山仲弟》五首其四,见《亥白诗草》。
39、胡传淮:《张问陶年谱》,巴蜀书社,2005年第二版。以下引用此书简称“年谱”。
40、崔旭《念堂诗话》。
41、船山诗歌创作是其诗写性情诗学观的真实写照,本部分对其性情(亲情、乡情、爱情)诗创作的分析,可略窥一斑。
42、诗草卷二。
43、《论诗十二绝句》之三。
44、除了偶有诗篇写问莱外,大部分诗记自己和亥白兄的骨肉情深。
45、王学浩《亥白诗草序》。
46、《遂宁县志》载:“船山,县西一里,一名舟山。”
47、《遂宁张氏族谱》卷四《朝议公行述》有记:“丙午(1786)春,海丰吴郎桓抚楚,府君旧交也,叹府君老病不能归,慨然代谋资装,遂得于是年归蜀。”
48、诗草卷八。
49、本文写作得到了《张问陶年谱》作者、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政协胡传淮先生无私的帮助。
本文许多珍贵的资料皆由胡先生提供,在对张问陶诗歌的解读过程中,胡先生也给予赐教。
50、全诗云:“翕翕红梅一树春,斑斑林竹万枝新。车中妇美村婆看,笔底花浓醉墨匀。理学传应无我辈,香奁诗好继风人。但教弄玉随萧史,未厌年年踏软尘。”(诗草卷九)。
51、诗草卷五。
52、诗草卷四。
53、详见。
54、《妇翁林西厓先生初任成都县…作砚缘诗四首志之》,诗草卷四。
55、诗草卷五。
56、《于陶然亭乐之以歌舞予属内子写桂一枝为贺意公子他日嶷然成立为一代伟人当日日奉斗酒慰劳吾夫妇也》,诗草卷十。
57、《冬日无事手为内子写照依韵和之》诗草卷十二。
58、同上。
59、《三月二十六日临城驿途次为内子作生日》,诗草卷十九。
60、《涪州感旧》,诗草卷八。
61、《嶧县车中忆乾隆乙巳予为方诸生携家归蜀舟泊仲家浅周恭人生女踰年相继谢世今廿八年矣早食马兰墩志感,》诗草卷十九。
62、张问陶的耿介亢爽,胸不藏私,已有叙述。
63、《梅花》,诗草卷十。
64、见《张船山删剩诗文钞》。
65、王培焰:《妙批》,《知识窗》,1994年4月9日。总第163期。
66、同治十三年,许奉恩刊行《兰苕馆外史》时,将此案例以《张船山先生讯盗》为名收录之。
67、见群众出版社1981年编辑出版的《古代判词选》张问陶判词部分的《顶凶卖命之妙判》。
68、《朝议公家书》,以下引用此书称“家书”。
69、《春日感怀》,诗草卷二。
70、同上。
71、《重有感》,诗草卷二。
72、同上。
73、《芦沟》,诗草卷二。
74、见《论语·宪问》。
75、诗草卷十九。
76、郑玄治《诗》,连家里的女婢都可以用《诗经》上的诗句互相问答。这里用来说他好佛,连婢女也知佛,把案上的铜瓶也插上象征佛教的白莲花。
77、诗草卷十七。
78、林语堂认为佛教在被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吸收时,演化为一套用来保持精神平衡的理论系统。
79、缪钺:《诗词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79页。
80、《壬申三月四日去郡口占》,诗草卷十九。
81、张鹏翮之弟张鹏翼六世孙。
82、王修才高,“郡县试皆冠军,未及院试而卒”。见《招远县续志》。
83、曹学诗,字以南,号震亭,清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授府城知县,调崇阳,皆有政声。
以艰归乡,遂不出仕。
84、《清史列传》卷七十二:兄问安,字亥白。举人。家居奉母,淡於荣利。其诗才超逸,与问陶有“二难”之目。
85、李学勤等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
86、《巴蜀文化大典》(杨世明等编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中“遂宁三张”辞条载:“清代遂宁诗人张问安、张问陶兄弟与从弟张问彤三人合称。三人中以张问陶成就为最,问安次之,问彤又次之。”
87、《万首论诗绝句》第1674页。
88、收藏于四川省博物馆。
89、南台寺位于成都市南台路,即今成都新南门汽车站一带。
90、彭田桥,彭端淑胞侄,与船山相识于湖北,友情终生不减。
91、《寿栎庐丛书》。
92、船山此画作于乾隆壬子(1792),至民国壬子(1912),历时一二○年,故云“百二十年两壬子”。此画今珍藏于四川大学博物馆,被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七册收录,编号为川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