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91300000007

第7章 四、盖棺论定的谥法

古代帝王和高级官僚及其他有身份的人死后,依照他们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概括其一生的功过是非,这个称号叫做“谥”或“谥号”。谥法即评定谥号的原则和方法。

谥法始于西周。《逸周书·谥法解》云:“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攻于牧野之中,终葬,乃制谥叙法。”周公旦和太公望为周初开国大臣,相传谥法是由他们两人创立的。秦统一后,谥法被废。秦始皇初并天下,与群臣议定典章,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认为死后议谥是对死者的不恭,失君臣、父子之义,遂下令废除了西周以来的谥法制度。汉兴,重新恢复谥法并立为定制,历代均沿袭不改,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礼制。

谥号是用一些特定的字来表达的,有百余种之多,常见的如文、武、成、康、昭、穆、宣、平、景、桓、庄、厉、幽、炀、哀等。谥号的含义有褒贬之分,以表达对死者的褒扬、贬斥或哀矜。同一谥号往往兼容多种相近之义,如“文”的含义有经纬天地、道德博闻、学勤好问、慈惠爱民、忠信接礼等,“武”之义包括威强敌德、克定祸乱、刑民克服、安民立政等,凡具有上述品德之一者即可谥“文”或“武”。谥有“善谥”与“恶谥”之别,善者莫大于文、武,如历史上功德赫赫的周文王、周武王、汉武帝等贤君强帝之谥;恶者莫过于厉、炀,如臭名昭著的周厉王、隋炀帝等昏君暴帝之谥。少年夭折或受制于人的幼帝,每每谥以殇、哀,以表哀矜之情,如汉殇帝、唐哀帝等短祚之君。“闻其谥,知其行”(《礼记·乐记》),根据一个人死后的谥号,可大致推知其生前的作为。

周代谥法仅限于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贵族阶层,一般平民死后是没有谥号的。天子之谥由臣下议定,“天子崩,大臣至南郊谥之,以为臣子莫不欲褒称其君、掩恶扬善者,故于郊,明不得欺天也”(《白虎通》)。诸侯的谥号由本国的卿大夫拟议,然后上报王室审核,天子派代表在葬礼上宣布。《通典》记其制云:“诸侯薨,臣子迹累其行,以赴告王,王遣大夫会其葬,因谥之。”卿大夫的谥号由礼官“太史”和“小史”具体掌管,“太史掌小丧赐谥,小史掌卿大夫之丧赐谥读诔”(《通典》)。

谥号一般在人死之后议定,但也有生前定谥的特殊事例。春秋时期,卫国发生内乱,卫灵公被迫流亡异国他乡,后得到大臣北宫喜和析朱□的鼎力相助,返国重新执政。卫灵公为报答他们的勤政之功,分别赠赐善谥“贞子”、“成子”,以示褒奖,而这两位大臣得谥时尚健在于世。(《左传》昭公二十年)此外还有死者生前自定谥号者,如楚共王临终之际,深感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有辱社稷,自请定恶谥“灵”或“厉”,以示罪己。大臣感其自谦,遂以善谥“共”予之。(《左传》襄公十三年)

周代贵族的谥号通常为一字,偶尔使用二字,也有多至三字者。《礼记·檀弓下》记载,卫国大臣公叔文子卒,其子请国君拟定父谥,君曰:“昔者卫国凶饥,夫子为粥,与国之饿者,不亦惠乎!昔者卫国有难,夫子以其死卫寡人,不亦贞乎!夫子听卫国之政,修其班制,以与四邻交,卫国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故谓夫子贞惠文子。”公叔文子一生功勋卓著,兼有贞、惠、文三种美德,一字之谥不足以概括其功德,故赐予三字之谥。这种谥例在当时颇为少见,属特殊情况。

汉制,皇帝及列侯以上贵族皆有谥。除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两位开国皇帝外,其余诸帝的谥号均带“孝”字,如汉武帝谥“孝武”、汉文帝谥“孝文”等。在汉代皇帝中,高祖刘邦的谥号比较特殊。传统的谥号并无“高”字,刘邦驾崩后群臣议谥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宜以“高”为其谥,尊号“高皇帝”(《汉书·高帝纪》)。贵族大臣之谥多为一字,功德显赫者则赐二字之谥,如萧何谥“文忠”、张良谥“文成”、霍去病谥“景桓”、霍光谥“宣成”等。

汉魏六朝时期,谥法的基本原则是“生有爵,死有谥”,主要依据死者生前的官爵定谥。达官贵人的谥号后常常附以王、公、侯、伯、子等爵称,如王琳谥“忠武王”、王宏谥“文昭公”、柳庆远谥“忠惠侯”、刘善明谥“烈伯”、沈君理谥“敬子”等,谥号皆与爵位并称,保留了周代谥法的一些特点。

按照传统的礼制,贵族和高级官僚才有资格享用谥号,且须经朝廷议定颁赐。但从汉代开始,社会上一些有名望的人死后,其子弟和门生故吏常常不经过朝廷而私自议定谥号,“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的现象时有发生。东汉硕儒夏恭博学多艺,名扬天下,“讲授门徒常千余人”,年四十九卒,诸儒共谥曰“宣明君”(《后汉书·文苑列传》)。名士朱穆父子俱获私谥,“初,穆父卒,穆与诸儒考依古义,谥曰贞宣先生;及穆卒,蔡邕复与门人共述其体行,谥为文忠先生”(《后汉书·朱穆传》)。汉末名士陈寔德高望重,天下称颂,朝野咸服,年八十四卒于家,全国各地前往吊唁致哀者达三万余人,“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后汉书·陈寔传》)。东汉以后,私谥蔚然成风,获谥者多是品德高尚的文人才子或不齿功名利禄的著名隐士。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早年为官,后因不满官场腐败弃职归隐,陶醉于大自然之中,写下了《桃花源记》等不朽名作,死后时人谥之“靖节徵士”,以彰其德。南朝著名隐士刘歊“博学有文才,不娶不仕,隐居求志,遨游林泽,以山水书籍相娱,精心学佛。及卒,亲故诔其行迹,谥曰贞节处士”(《梁书·刘歊传》)。私谥不同于朝廷颁赐的谥号,它是由民间人士自行议定的,代表了民间对某人的评价,因而在社会上颇受推崇。

唐代以后的谥法有严格的制度,皇帝和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死后有谥。皇帝的谥号由朝臣会同礼官共同议定,昭告天下,著于史册。约从唐武则天开始,常常将皇帝的谥号镌刻在玺印之上,称为“谥宝”,安葬时随灵柩一起埋入陵墓。在已发掘的五代前蜀皇帝王建的永陵和明神宗的定陵中,曾发现过这种谥宝的实物。大臣封赠谥号的程序比较复杂,各代的制度不尽相同。唐代三品以上的官员死后,先由死者的故吏录其行状,申报尚书省审核,尚书省审毕移送太常博士,博士官依此为根据拟议谥号,再将初拟的谥号报尚书省审议,最后上奏皇帝,由圣上钦定颁赐。宋代由尚书省、太常礼院会同博士拟议亡故大臣谥号,上奏皇帝钦定。明代文武大臣之谥,由吏部、兵部、礼部会同翰林院议定,具体程序是:吏部、兵部考录其一生实迹,礼部据此将其品行定为上、中、下三等,送翰林院拟谥,请旨颁赐。清代对谥法犹为重视,内阁掌管大臣封谥。先由内阁典籍依亡臣品行拟八谥或六谥以上,内阁阁臣从中选择三至四个谥号,进呈圣上御览,钦定其一。

古代谥法除依据死者生前的爵位、官品封赐谥号外,还有所谓的“特赐谥”。即某人生前虽无爵位或官品低微,不具备赠谥的资格,但如果有特殊的功德,经皇帝特许恩准,朝廷可破例赠赐谥号。特赐谥始于六朝时期,获谥者多是一些名望超群的在野人士。南朝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早年在齐朝为官,梁灭齐后隐居山野,梁武帝多次礼聘坚辞不出,朝廷每有大事辄遣使入山咨询求教,时人誉为“山中宰相”,终年八十高寿,朝廷特谥“贞白先生”。与陶弘景同时代的文史大家裴子野,德才兼备,精通诗赋,长于撰史,提倡“劝善惩恶”的为文原则,颇受时人推崇,死后朝廷特赐谥号“贞子”。

特赐谥不依常法,有违古礼,但它能起到笼络人心的作用,因而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首肯和重视。宋代礼制明确规定,虽无官爵,然若“蕴德丘园,声实明著”者,亦可特赠美谥。(《宋史·礼志》)明代谥礼云:“若品官未高而侍从有劳,或死勤事特恩赐谥者,不拘常例”(《明会要》卷一九)。清代严守古礼,官至尚书大学士方可获谥,国史三品以上乃得立传,“名位稍卑,例不得谥”。曾有大臣上疏,请“不必拘定品级”赠赐特谥,“以鼓忠义之气”,朝廷因循旧制,没有采纳。(《池北偶谈》)六朝以来的特谥礼俗至清代终被取消。特赐谥不同于私谥,两者虽然都具有褒奖在野名流和忠义之士的特点,但前者是经过朝廷恩准的,代表了官方对某人的评价,其性质同于依据常法的正谥。

古代还有追赠谥号的现象。追谥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一,有些布衣出身的帝王,早年家贫身贱,父母亡故时尚未发迹,自然与显示尊荣的谥号无缘。现在黄袍加身,君临天下,想起长眠在九泉之下的父母不能与自己同享富贵,委实愧对祖先,无奈天命有常,回生无术。为报答严父慈母的养育之恩,遂大肆扩建祖茔,隆礼追赠先考先妣尊号美谥,以表孝子之心,荣宗耀祖。如汉高祖刘邦即位时,其母已命归黄泉多年,追赠以“昭灵夫人”的美谥。(《汉书·高帝纪》)

其二,少数功勋卓著的大臣,不仅本人荣获美谥,其先祖也每每被追赠谥号。如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随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为创建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洪武初年常遇春暴卒军旅,谥“开平王”,并追赠其曾祖谥“庄简”、祖谥“安穆”、父谥“靖懿”。常遇春因功高而被圣上谥及三代,自唐宋以来未之有也,殊荣空前。(《明会要》卷二〇)

其三,一些命运不佳的文臣武将,死后依官品理应封谥,但由于政敌作梗等原因而未能获得谥号,含恨入土。数年乃至数十年后,时过境迁,政局变化,后嗣君臣念其旧功,乃平反昭雪,追赠美谥,以告慰在天冤魂。此类情况历史上屡见不鲜,兹不赘举。

谥法是对帝王和贵族官僚一生行为的总结和概括,具有盖棺论定的性质。《逸周书·谥法解》云: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小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帝王有明君、昏君,为臣有忠臣、奸臣,谥号因而亦有美、恶之分。古人议定谥号“必核其人之生平,未尝专著其美而讳其恶”(《陔余丛考》卷一六),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一般说来是比较公允的。古代君臣的谥号虽以美谥居多,但辱受恶谥的昏君奸臣也不乏其人。然而,有些人一生并非清白如玉,亦非恶贯满盈,而是有功有过,功过参半。对这类人如何评定谥号呢?通常是予之两个字的“复谥”,一美一恶,美表其功,恶惩其过。东晋大将谢石官至都督,屡立战功;然性好贪财,聚敛无厌。谢石死后朝廷议谥,礼官曰:“因事有功曰襄,贪以败官曰墨,宜谥墨襄公。”帝从其议,遂以“墨襄”为谥。(《晋书·谢石传》)北朝大臣郑义卒,尚书上奏议谥:博闻多见曰文,不勤成名曰灵。乃谥郑义“文灵”。(《北史·郑义传》)魏晋至隋唐时期此类谥号屡屡见诸史籍,如魏于忠谥“武丑”、杨炎谥“平厉”、陈执中谥“荣灵”等。一个人的谥号兼有美恶二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对其一生功过作一分为二的评价,可谓公允。

然而,古人的谥号并非完全与死者生前的行为相称,名实不符乃至颠倒是非的情况时有发生。唐初权臣封伦为人奸诈,阳奉阴违。他为了显示节俭,穿粗衣,居陋舍;私下却四处索取贿赂。政治上更是两面三刀,暗地里劝唐高祖李渊早立太子,挟制太宗,并鼓动太子李建成谋刺太宗;当高祖议立太子时,表面上却竭力劝阻。太宗为其所惑,视为心腹,赏赐累万。贞观元年(627)伦卒,追赠“司空”,赐美谥“明”。十七年后东窗事发,罪暴身后,太宗下诏夺封伦司空之赠,改谥为“缪”,以彰其恶。(《旧唐书·封伦传》)五代后周齐王宪,身为贤王而冤死,加恶谥“炀”,后人为之鸣屈不迭。南宋奸臣秦桧,卖国求荣,死后居然获美谥“忠献”,五十多年后才改为恶谥“缪丑”。清朝谥法与前代不同,谥号多溢美之词。清人赵翼云:“古时三品以上例皆赠谥,而其人之贤否不同,故考行易名,不能无褒贬。近代大臣身殁,其应赠谥与否,礼部必先奏请,请而得谥,其人必为朝廷所眷惜之人,其谥自有褒无贬也”(《陔余丛考》卷一六)。由此可知,清代谥法的特点是著美讳恶,大臣谥号有褒无贬,无公允可言。

作为丧葬礼制的谥法,之所以能在中国沿袭数千年之久,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谥法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历代统治者对谥法的适用范围作了严格的等级规定,谥号向来被视为帝王将相的专利,中小官吏和平民百姓是没有资格享用的(私谥和特赐谥例外)。贵族官僚生前以爵位、品秩标识等级,死后则用谥号显示尊荣。谥号与爵称、官品一样,都是体现贵族官僚身份的重要标志,所不同的只是生死有别罢了。

其次,谥法具有扬善抑恶的社会功能。古代谥法的基本原则是“大行受大名,细行受小名”,一个人谥号的臧否主要取决于他生前的所作所为,善有善谥,恶有恶谥。同时,谥号又是盖棺论定的,“行出于己,名生于人”,无论生前有多大的权势,也无法干预后人对自己的评议。多行善政,有功于国,有德于民,就会以美谥垂名青史;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被恶谥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凭后人唾骂。因此,谥法虽然带有浓厚的封建礼教色彩,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约束上层统治者的行为、惩戒贪官污吏的积极效果,这一点值得肯定。

同类推荐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本书以中华民族悠久的酒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我国的美酒趣闻,其涉及美酒溯源、传说、典故、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
  • 安徽泾县

    安徽泾县

    以泾县至今留存的大量古建筑、古遗址为线索,以本地历史人物、民间风情为介质,凸显中国古代汉民族文化的经典与细腻。即使泾县独有的宣纸和花砖,也只是依附于当地深厚文化蕴藏的两道风景。这种深厚蕴藏,使得李白于泾县桃花潭赠汪伦诗,也显得十分寻常。
  •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北京读本(大夏书系)

    北京读本(大夏书系)

    这种深入骨髓的首都(以前叫“帝京”)意识,凸显了北京人政治上的惟我独尊,可也削弱了这座城市经济上和文化上的竞争力。首都的政治定性,压倒了北京城市功能及风貌的展示,世人喜欢从国家命运的大处着眼,而忘记了北京同时还应该是一座极具魅力的现代大都市……
  •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
热门推荐
  • 追妻8000年:妖孽狐帝缠上我

    追妻8000年:妖孽狐帝缠上我

    “小音,我饿了。”“小音,去给我煮壶咖啡。”“小音,你,睡在这里!”……一滴鲜血,她无意中放出了被封印在古镜中自称灵神的“狐妖”,就此被他缠上。她的乳鸽汤,他喝了!她的烧鹅腿,他啃了!她的吊椅,成了他的专座!她的银行卡,他存了好多好多钱(女主瞪圆双眼,money!)!她的床,他与她共眠(女主花容失色,他……他……他在解裤扣)!“我……爱你!”在城市的高空,她揉着他毛茸茸的耳尖终于表白。[八千年的等待,月圆之约,是谁与谁的曾经?镜中双影缠绵,锁住的又是谁人记忆?]
  • 最后的结局是幸福

    最后的结局是幸福

    一个浑身充满致命诱惑的校园王子一个坐拥亿万身家的富二代我晕到底哪一个才是我心里爱的那个他最后不管是哪个他都是我深爱的而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幸福
  • 散落樱花间的承诺

    散落樱花间的承诺

    八年前,他在樱花树下许下承诺,愿守护她一辈子,不管喜怒哀乐都希望陪在她身边。可是却因一场车祸,把她和他分离。再次相遇,却已经物是人非。她也不是以前的她了,而他却坚守着他的承诺。他会找回她的记忆吗?她是否又还爱着他呢?
  • 恶魔校草征服小野猫

    恶魔校草征服小野猫

    她刚开始为了挽回在渣男那的尊严,第一次见他就强吻了他。因为一场联姻被破和他住在一起,从此,她就天天被口香糖黏住了。……一场爆炸,他们的家族灭亡,从此踏上了复仇之路。一点一点开始变强大,最终他成为一手遮天的夜帝,称霸天下;她既是他的贤内助,又是令人闻风丧胆狠辣果断的暗神。“傻瓜,不管有多艰难,我永远都陪你走下去。”他太会撩人,也最终撩得自己妻子离不开他。
  • 无赖称雄记

    无赖称雄记

    野猪人怎么会有个白皮的儿子?雷奥皇并不去想,并不是因为他笨,因为他就是知道,那小子流的就是兽人的血。东方的魔法,叫仙术,东方的斗气,叫内力。从东方进修回来后,小兽人不再弱小,而西方曾经强大的家伙们,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儿了。看兽神传承的奇遇,品无赖式男主的奇迹人生。一切尽在无赖称雄记。
  • 卓越推广

    卓越推广

    什么是市场推广?市场推广如何具体运作呢?市场推广的目标、步骤、策略和管理是怎样的?本书将带您进入“市场推广”的有趣领域遨游!全书共分四篇即“计划篇”、“运作篇”、“管理篇”和“策略篇”。计划篇为您介绍了市场推广的三大目标和五大操作步骤。运作篇给读者朋友展示了市场推广的四大工具及运作方法,内容包括广告推广、销售促进推广、公关推广和人员推广的操作以及直销推广和威力巨大的“渠道推广实务”。管理篇中您将看到市场推广的效果评估,费用预算控制方法和推广过程的管理。最后一篇“策略篇”我们为您论述了市场推广原理在新产品、工业品、高技术产品的应用,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 异世之踏武破虚

    异世之踏武破虚

    前世缘未了,今世脚踏巅峰又为何?管他为何为谁!今朝有酒今朝醉!万事当不悔!快意恩仇,随心随性,不枉重生来此一遭!看他异世重生如何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如何诠释属于自己的爱恨情仇。
  • 崩塌中的轮回

    崩塌中的轮回

    创业失败的宅男林振,无意间在梦境预知未来和占卜测算命运的模式中,破解了人类世界的轮回密码,发现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已被“造物主”设定的程序,凡人通往“天堂”之路,其实只是更高级别轮回游戏的开始,目的只为“造物主”提供“资源”。轮回密码的破解,造成了人类世界轮回秩序的崩塌,一方面“造物主”希望通过毁灭世界来重构轮回,恢复秩序;另一方面,人类为了生存、不被毁灭,避免再次被大洪水灭顶,则动用了全体人类智慧,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抗争。随着抗争的深入,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不为人类所知的秘密一个又一个浮出水面,而所有的难题,都是人类未曾面对过的智慧。。。(本故事属玄幻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梦异己

    梦异己

    这是一个离奇的事,杨一诺一觉醒来彻底蒙了,那是梦?可是它无线真实,另一个时空,另一个跟自己长相相似,却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人,从此在杨一诺的身上发生了跟过去截然不同的人生,序幕也就从这里慢慢开启......
  • 树鬼

    树鬼

    树鬼,树的鬼魂吗?一棵没死的树哪来鬼魂。“被恐惧淹没的阿布能听到樟树叶子在夜风中摇晃的声音,那声音怪异神秘。外婆曾经和她说过,那是树鬼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