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91800000008

第8章 崇高

从美学概念上来看,如果说《诗与真》一集主要体现出了梁宗岱对象征以及象征主义的理解,那么,在《诗与真》二集中,唯有“崇高”一词,是概念性的探讨对象。

梁宗岱的学术商榷对象始终是朱光潜。朱光潜在《刚性美与柔性美》中,提出刚、柔(或阳阴)两种不同的美,并认为这两种美分别对等于西方的sublime和grace之美。

法语作为区分阴、阳性的语言,似乎也给朱光潜的这一区分提供了一定的佐证。Sublime一词,在布瓦洛翻译了朗吉努斯(Longinus,梁文中为“朗吉纳司”)的《论崇高》以后,在法国古典诗学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它的词性是阳性的(Le sub-lime),而grace则是阴性的(La grace)。

然而这一语言现象并不涵盖其美学含义。朱光潜将sublime(崇高)译为雄伟,后者译为“秀美”,引起了梁宗岱的思考与反对。

朱光潜的佐证是康德(Immanuel Kant)和朗吉努斯,并认为sublime一词出自朗吉努斯。梁宗岱的反驳在对待康德上,有些过激,然而他的推理过程与态度,则是非常严肃的。他先以翻译实践为本,试着尝试将朱光潜的译法运用到不同的文艺作品上。用现代的语言学术语来讲,就是将一个词放置到不同的“语境”中,或者“语义场”中,看它在上下文中是否继续恰切。他列举了造型艺术(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达·芬奇,Leanardo da Vinci)与音乐(贝多芬的第三、第五交响曲与月光和第六交响曲)以及文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的一个场景)三方面的例子。

严格地讲,梁宗岱的这一经验主义式的推断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样的“实践性”做法固然有说服力,但只要仔细地考察一下许多外文词的语义现象,就可以发现,由于一个外文词本身就有着它的不同意义(在字典上标明的),再加上从词源意义之后的各种演变,以及每个作家、思想家独特的语意运用(在“崇高”这个词上,康德的运用与朗吉努斯显然不同),所以造成了很难用同一个词去应付所有的语境的情况。一个词在换了语境之后说不通,并不意味它在此语境下的不正确。尤其当一个字从它的日常语境,一下子上升到哲学语境之后,由于既保持了它的日常“语素”,又增添了无数修辞上、哲学上,尤其是概念上的其他“语素”——更有现代哲学家故意在日常与哲学语素之间“游离”,以增加其多义性与故意造成的暧昧性——使得我们无法要求以同一个固定译法,一以贯之地让它在所有语境中出现。比方说,当代法国哲学家利波韦茨基(Lipovetzki),继罗兰·巴特的“符号帝国”之后,提出了“蜉蝣帝国”的说法,来定义他心目中的后现代世界。“蜉蝣”一字在法文中是“éphémère”,是“暂时”、“昙花一现”、“不恒定”之意,而作为生物,它指的就是“蜉蝣”。假如我们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寄蜉蝣于天地”之类的文字,便可以发现,蜉蝣与“暂时性”、“昙花一现”等意义在两国文化中具有同样的寓指,这已经是非常罕见的佳例了,然而,在不同的语境下,不能让“蜉蝣”一词一以贯之地在全文中出现。如“在这短暂的时刻”,在中文语意上完全没有问题,而说“在这蜉蝣时刻”,就在中文中无法成立了;说“在这蜉蝣时代”可以,说“在这短暂时代”就不可以了。sublime一词,即使在法文中,也具有“崇高”、“高尚”、“美妙”、“极致”以及“雄伟壮丽”等多种含义,并不能仅以“崇高”一词贯穿之,如法国现代评论可以将一部张艺谋的电影说成“真美妙”(C est sub-lime),很难译成“真崇高”,而说一个人有绝妙的口才时,也可以用sublime一词(如éloquence sublime),就更不能译成“有崇高的口才”了。在《论崇高》的法语译文中,布瓦洛运用了大小写之分来区别这个词的不同含义,是西方语言用来区分细腻含义的“应急措施”之一。中文中没有这样的应急办法。如果说,由于人们对西文的习惯,已经可以基本把握“大写的历史”和“小写的历史”,或者“大写的生命”与“小写的生命”之类措辞的不同含义,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还是需要加以一定的修饰词,来加以类似于西文中“大”、“小”写之分的区分,如“崇高(道义上的)”和“崇高(修辞上的)”等等。但是,梁宗岱认为应当从词的字源意义出发进行翻译,并尊重在本国语言中已经具有的历史沉淀性,却是十分中肯之语,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在这一实践性的“试验”之后,梁宗岱开始剖析崇高一词的特性。提出:第一,sublime和grace都偏于品格方面,而非性质方面(也就是指质量和性质之别)。第二,崇高相当于我国文艺批评所用的“神”字和“绝”字;而这“绝”字,“与其说指对象本身底限制,不如说指我们内心所起的感觉”。这一观点具有特殊意义,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浪漫主义的”阐释。梁宗岱引用了莫里斯·德·盖兰(Maurice de Guérin,梁译“格连”)的文字以及瑞士思想家阿米埃尔(Amiel,梁译“亚美尔”)的日记来说明这一点。这两位都是属于前象征主义潮流的人。这一以读者或受众的主观感受为基础的崇高观,与西方修辞学上论崇高强调作者一方的“目的”与“手段”这一面的做法不同,体现出梁宗岱重精神、主观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一面:“只有思想和行为本身是崇高的,物质和数量底崇高则全视它们在我们心灵里所引起的感应而存在。”

在接下来的论证中,梁宗岱主要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外在的,一种是内在的;一种是动态的,一种是静态的。他把“崇高”和“秀美”这两个在朱光潜那里位于性质层面的词,进一步转化为主客观层次上、超越于感性层面的概念。也许是受到了鲁迅《摩罗诗力说》的影响,在梁宗岱那里,对崇高的探讨转化成了一种对“力”的探讨。他提出一种智慧的力——它超越于崇高或秀美这样的区分——从而看出被朱光潜列为“秀美”的达·芬奇,反而是sublime的代表。达·芬奇以智慧、理性为基础,追求清晰与透彻。唯有这种高度智性才能达到崇高。在艺术层面,这种透彻可以表现为“抑扬高低皆得其宜”,而米开朗琪罗的《摩西》和《大卫》等作品,反而显得矫饰、夸张;在音乐上,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的“静穆、和谐、稳健、谨严的音乐构造”也要“比贝多芬的交响乐还要使人起崇高的感觉”。

从这里可以看出,梁宗岱的崇高观又悖论性地回到了古典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范畴。梁宗岱一生受法国思想的影响最为明显,而瓦雷里又为他树立了理性至上的榜样。所以,相对于他的法国“体验”,意大利“体验”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影响。只是在很少的地方,梁宗岱才提到意大利人或意大利语,正如在17和18世纪的巴洛克与古典主义之争中,法国人总是会舍弃巴洛克而偏向古典主义(路易十四摈弃贝尔尼尼的模式而采用法国自行设计的图纸来建罗浮宫的正面,便是最好的例子)。米开朗琪罗的《大卫》与《摩西》,众所周知,是风格主义的榜样,而风格主义在巴洛克与文艺复兴的古典派之间,起了桥梁的作用。梁宗岱的“崇高”之争,其宗旨依然是推崇理性主义,推崇内在精神的智慧,而非仅仅付诸感官的形式主义。

这一点造成了梁宗岱不可逾越的矛盾。因为真正的象征主义者没有不崇尚感官的重要性的。先驱波德莱尔就是表现感官的圣手。“契合”理论完全建立在感觉器官的“互通性”之上。中国的另一位象征派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也十分重视感性的一面。梁宗岱的理性与东方式的顿悟、禅境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睿智,但却是创造性不大的“智慧”。这一诗学的最高境界只能是沉默与无言。正因如此,在这篇谈论“崇高”的文字中,他引用了一个印度圣者得道的故事。所以,在梁宗岱的“崇高”感中,已经隐含了“平淡”这一元素。于是,阿波罗、魏晋佛像、夏尔特勒大教堂内的雕刻、达·芬奇的名作与巴赫的《赋格》和《弥撒曲》都在同一静穆、平淡的标准下,成为崇高的代表。

这一“崇高”的定义与西方历史上对崇高的定义,是有很大差别的。梁宗岱仅凭直觉,就觉得在朗吉努斯之前,已经有人谈论了“崇高”,而且也不仅仅是康德对崇高进行了探讨。为此,我们需要来看看朗吉努斯在《论崇高》中的观点。此书成于公元一世纪,以与一个名叫“泰朗提亚努斯”(Terentianus)的人的对话为经纬。这本书在欧洲文化中的作用,可以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比。这本书跟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一样,在长时间一直归于沉寂,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在1554年以希腊文的形式出现,但它在再版之后,又可以说是沉睡了一百多年,直到法国的古典派大家布瓦洛将它完全译成法文(布瓦洛同时又翻译了《诗学》)。布洛瓦指出,《诗学》与《论崇高》是两本互相补充的书,《诗学》注重理性,而《论崇高》注重感情方面。只是到了后来,他才对《论崇高》又进行了古典主义的反思,写出了对《论崇高》的《批评思考》(1694-1713)。朗吉努斯的这部作品强调人的情感(pathos)一面,认为文学(与艺术)必须能够让人感动。他的作品强调表达,分析一些能够达到崇高的修辞手段,认为崇高不仅仅是“说服”,而是“攫取人的心,使得人心驰神往,并在我们身上引起某种与惊讶和诧异混合在一起的崇敬感,而不仅仅是让我们感到愉悦,或者说服我们”。这一令人心驰神往的境界,带来某些“出神”、“痴迷”(ex-tase,ekstasis)。布洛瓦为此而区分了两种崇高(sublime),一个大写,一个小写。他拿大写的来指代上面提到的能使人出神的元素,将之与小写的、用词专门注重伟大的一面的激昂风格相区别,而这一风格往往喜欢使用夸张、华美的词藻。布瓦洛把大写的崇高(sublime)定义为“在陈述中摄人心魄的绝妙、美妙的部分,由于它的存在,一部作品可以提高人的心灵,摄取人的心智,使人心驰神往”。

为了说明他大写的“崇高”,布瓦洛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创世记》中的起首之句:“(创世主说)光明来吧(Fiat Lux),光明就有了。”因为,对布瓦洛来说,这一表达“如此完美地表明了创造物对创世主命令的遵从,它真的是崇高的,而且具有某种神性”。他举的第二个例子是与他同时代的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的《贺拉提乌斯》一剧中的台词。布洛瓦认为该剧的“头三幕”是这位杰出作家的“杰作”。在剧中,一位看到了贺拉提乌斯三兄弟的所作所为,却没有看全就提前离开了的女子向这三兄弟的父亲误传情况:两兄弟已经战死,而最小的一个兄弟看到已经不能抵抗,就逃跑了。这位只知热爱他的祖国的罗马老人丝毫没有去为他那两位英勇阵亡的儿子而哭泣,而只为那第三个儿子的懦弱行为感到痛苦与羞耻,因为他认为这个儿子的行为为整个贺拉提乌斯家族印上了污点。此时,三兄弟的一个妹妹正好在身边,就反问他,在这种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他究竟该怎么办,于是,老贺拉提乌斯愤怒地说出一句:“他应当死。”布瓦洛的注解是这样的:这只是短短的几个字,但没有人会不感到在“死”这个词中包含的英勇的伟大性。“他应当死”,因其简单、自然,而尤其显得崇高,并从中可以看出,这位老英雄是从心底里说出了这句话,而且是“在一种真正罗马式的愤怒之下不由自主地说出的”。他认为,如果说成“他应当追随两兄弟的榜样”,或者“他应当为了国家利益和荣誉而献身”,就没有力量了。这一“崇高”的力量,正如上一个例子(《创世纪》),都以简洁为上。布洛瓦还举了一个反例,那是高乃依在《庞培之死》中一句长长的台词:

这可怕的鹰、武器、车马的遗骸,

在这混乱的、臭气熏天的战场上,

这满山遍野的死尸,

失去了最高的荣耀。

虽然非常华丽,有修辞感,却缺乏力量。

布瓦洛的这一解释,可以看出他把“崇高”之辩上升到了古典主义高度。他把古罗马的雄辩家塞内加的风格与另一位雄辩家西塞罗的风格相对立,褒塞内加的简洁而有力的风格,而贬西塞罗滔滔不绝的文风。虽然这一阅读也是以《论崇高》本文为基础的——在第九章第二段中,《论崇高》的作者指出,塞内加的文风,相比之下,更是“灵魂的伟大的回声”。朗吉努斯本人还举了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阿雅克斯在地狱中的“沉默”为例,说明即使在“不言”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看到“伟大的勇气”:“因为这沉默比他能说的任何东西都具有一种我不知如何表达的伟大性。”

然而后人也有带着另一种眼光去阅读朗吉努斯的《论崇高》的。在长长的袖珍版《论崇高》的引言中,法国著名修辞学家弗朗西斯·戈延就指出布瓦洛的这样一种阅读具有局限性,是布瓦洛的阅读与翻译为之带上了古典主义时代特有的痕迹,因为真正的对立不在于塞内加和西塞罗,而在于,究竟是仅仅去说服人,还是要同时付诸人们的情感,去感动。而且朗吉努斯本人在书中也提出“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完全自由的意见”。(第三十六章第四段)

布瓦洛的那段列举,再次证明崇高不是处在内容层面上(贺拉提乌斯要他儿子“为国捐躯”这件事情本身的崇高性),而是在于“他应当死”这一措辞的出乎意料,以及简洁、摄人心魄,所以是在修辞层面上。朗吉努斯本人列举的“沉默”之例也一样。正是出于对文风、修辞的重视,一些带着对《论崇高》的新理解的批评家们认为滔滔不绝的西塞罗,并没有因此而“输”在塞内加身上,他所达到的,也是一种崇高。

布瓦洛之后,在欧洲对崇高做出最完整的探讨的,主要是英国。它为英国民族语言的大诗人们的出现做出了理论上的铺垫与保证,如莎士比亚、弥尔顿等人。对崇高理论进行集大成的工作的是埃德蒙·伯克(Edmond Bu rke)。他在《对我们关于崇高和美的看法的渊源的哲学调查》(1757)一书中,指出崇高是一个独立于美的美学范畴,跟无限与恐惧等元素联系在一起。康德在他的《判断力批判》(1790)一书中提到这一概念时,借鉴了伯克的思想,但康德对崇高的分析更为深入,“崇高”被定义为是一种“绝对伟大”的东西,也就是说有着不容任何东西与之相较的伟大性。在18世纪下半叶,“崇高”这一概念对莪相的文学以及所谓哥特式小说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对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的诞生产生了影响。

从造型艺术上来讲,米开朗琪罗的“可怕的”绘画,使之成为“崇高”艺术的最佳代表。跟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的庄严的崇高相比,人们更推崇米开朗琪罗的崇高。而在英国,崇高与追求逸景、轶趣的美学趣味联系在一起,为前浪漫主义艺术的诞生做出了准备,尤其体现在布莱克(Blake)和富斯利(Fuseli)等人的画作中。不管是布莱克的具有预言性的天使、神话表现,还是富斯利反叛的巨人形象,都从“恐惧”这一情感元素出发,对非理性与奇幻、异想的世界进行了新的挖掘。

法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对崇高的新理解。尤其以文学、艺术批评界的综合怪才阿波利奈尔所追求的“现代崇高”为代表。阿波利奈尔延续了波德莱尔对“现代性”的追求,面对工业世界的巨大变化,提出一种美学的“新精神”。从表现运动感,到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在意识,为奇思异想与非理性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为超现实主义做出了铺垫。

从这些关于“崇高”的探索中可以看出,梁宗岱的“崇高观”确实是非常与众不同的,跟西方美学主流上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别。他保持了“崇高”一词中“崇敬”、“敬仰”的元素,以“高山仰止”这样的形象来表明崇高的“最高”的一面(从希腊词源上看,“崇高”就是“高”的意思)。然而,在情感的一面上,他更多强调了宁静、肃穆之美。将米开朗琪罗的《大卫》与《摩西》视为不是“崇高”的例子,证明他的理解正好与西方传统上的看法相反。从某种角度来看,对“崇高”一词的理解,是最具梁宗岱个人特色的,是梁宗岱试图将中国美学运用到对西方美学概念上,进行重新审视的做法中个性最张扬的例子。

同类推荐
  • 中国龙文化

    中国龙文化

    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翼,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神,如果从龙凤文化原初的象征拓展开去,是不是可以将它们的文化含义排成两个相对的系列;龙:天、帝、父、权利、凶悍、战斗、伟力、进取、崇高、威严、至尊等等;凤:地、后、母、幸福、仁慈、和平、智慧、谦让、优美、亲合、至贵等等。龙凤的精神其实也可以乾坤二卦来象征:乾卦的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精神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龙代表中华民族刚毅、进取、万难不屈的一面、凤则代表中华民族仁慈、宽厚、智慧灵魂的一面。龙凤文化相对、互补、相渗、互含、合一,深化出中华文化的大千世界。
  • 思想课堂-美学笔记

    思想课堂-美学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伏跗室书藏记

    伏跗室书藏记

    伏跗室是浙东著名藏书家冯贞群先生的藏书室,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贞群先生一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力搜集、保存和研究古籍文献,积累达十余万卷。作者骆兆平长期负责伏跗室管理工作,对冯贞群生平及伏跗室藏书史深有研究。本书记述了作者在伏跗室管理工作中的亲历的往事和藏书概况,并介绍了伏跗室所藏的古籍善本;记述了冯贞群先生学术成就、事迹年表等。
  • 真实的梦幻上

    真实的梦幻上

    本书丛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震颤.
  •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人的一生,充满了种种变数,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我们可能很努力,但收获寥寥;我们可能很执著,但前途茫茫;我们可能很用情,但总被情伤;我们可能很真诚,但总被雨打风吹去。世界很精彩,世界很无奈。有人因此颓唐,有人因此慌张。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心态问题。改变内心的纠结,关键在于改变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因此,本书汇集了胡适、冯友兰、梁漱溟、季羡林、南怀瑾、林语堂等数十位国学大师的慧心妙语,用他们的人生经验为我们当下的人提鉴对生命的认识、对自我的肯定、对欲望的清洗、对幸福的珍惜。将人生感悟、生活经历、智慧心得与读者共同分享,在喧嚣的社会中,为自己找寻一个人生的方向。
热门推荐
  • 龙魂纹

    龙魂纹

    山河妖娆英雄笑美人唱春晓身纹龙魂世上傲笑踏敌颅豪江湖恩怨江湖报一把命刀了男儿无畏阴庭惊父母含泪笑
  • 鹭灵传奇

    鹭灵传奇

    紫云山,武学圣地,有师徒三人。师父是武学至尊,师兄是武学奇才,唯独一个丫头片子,论资质,可谓朽木一尊,论心智,可谓顽石一枚。然而再笨的女子一遇到爱情,也可立马化身女超人。她为了心上人只身闯天下,却阴差阳错卷入了灵国、越国、乌兰国之间的权利斗争。凭着绝美的外貌、“二”姐的智慧,她既是白王的梦中情人,又是玄王的未婚之妃,更是三大公主的眼中钉,肉中刺!更搞笑的是,她在武林至宝的争夺中踩着狗屎运“一鸣惊人”,武林正道誓要铲除妖女,为民除害!而邪门妖道却视其为千年不遇之奇才!爱她之人狠爱狠爱,恨她之人绝不留情!新欢旧爱为了她要杀伐征战,挚友情敌为了她要一决雌雄!一时间搅得天下大乱……
  • 军少宠妻:上将的明星老婆

    军少宠妻:上将的明星老婆

    她不过是和闺密亲近了点就被人认为是les。为了证明自己,她强吻了他。他是权利无边的上将,黑暗的代表,他把她禁锢在身旁“你吻完了,该我了”。她是不受训的野马,他是喜欢挑战的牧人。“上将,我们就看看谁先爱上谁吧”“好”赌约生成,怎知她早已陷入爱情的阴谋。三年后,她逃离,他追寻。他说,和你说了很多,只差我爱你。
  • 不可思议之国的爱丽丝

    不可思议之国的爱丽丝

    【说是冒险文,其实是天真小白与冷漠傲娇少女转换不断(绝不是双重人格,性格转换只是特殊原因啦~),最终却仍被腹黑大灰狼攻略的宠文!】大概介绍同样是爱丽丝,同样有兔子洞,却有一段全新的冒险旅程!当爱丽丝为寻找自己的小猫黛娜,而跟踪兔子先生进入不可思议的美食王国,她才发现,原来到处是点心香气的国度,竟是一片几百年来从未有人踏足的魔法世界!用扑克牌作武器,与各种怪物斗智斗勇,在一次次的冒险战斗中,结识接连来到的朋友们,并一起向着红桃王后的王都前进……当爱丽丝等人为命中使命而共同战斗时,却不想命运之轮已悄悄开始转动。命中注定的一切,终将来到!【注】“爱丽丝”并非女主真名,真名以后会告知哒!
  • 重新之爱若已成伤

    重新之爱若已成伤

    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有那么一天,从一个天之骄女落到今天这种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结局,难道爱一个人有错吗?为了落十一,怎么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她放下了尊严,放下了个性,放下了固执,到最后,却是万虫噬体,失了骄傲,失了亲人。爱么?恨么?若是爱,那么现在遗留的只有恨与绝望。
  • 仙女驾到:看总裁征服仙女

    仙女驾到:看总裁征服仙女

    我,刚提名为影后,“好运”到爆,一出门就被车撞死。之后莫名其妙的成为了一名仙女……
  • 郡主横行

    郡主横行

    她以为自己跟大仇人同归于尽了,却发现莫名其妙重生了;她以为重生后可以大展拳脚了,却发现还是个悲催的小奶娃;她以为抢先改变了剧情,却发现事情还是诡异地走上了与前世相同的路;她以为大概是没希望了,却发现自己的金手指太粗壮,大仇人原来也会hold不住;她以为事情终于圆满解决,从此可以随心所欲过日子了,却发现已经被某人牢牢攥在了手心;某人:重生了不起?还不是落到我的手里!总之,这是一个重生后,依然有些蠢笨的小吃货,仗着自己靠山强大,横行无忌的故事。
  • 真正的道德经

    真正的道德经

    你们现在看的《道德经》,是假的,是被篡改了的。按照这个道德经修炼,到一定境界走火入魔是必然的。《道德经》的作者不是老子,而是从老子的原作中非常精心的篡改而成!!!我不知道这是谁篡改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它的歹毒用心。所以,千万不要按照现在的道德经修炼!!!!那样你会入魔道的!!!!!
  • 恶为主宰

    恶为主宰

    这是恶魔与天使以及万族共存的世界。战争,杀戮,侵略,掠夺,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唯有天使界是这个世界的一片净土。当天使界的天使们养尊处优,当恶魔界的恶魔们拼死厮杀,万族的安逸生活被打破,难道恶魔要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这是一只混血恶魔的成长史,同时也是这个世界的成长史。“你好,我叫莫尔。”
  • 囚笼中的树洞

    囚笼中的树洞

    龙羽,为什么要坚强龙羽,为什么要坚持龙羽,为什么要胜利龙羽,为什么不要哭龙羽,你的身后还有我为你抵挡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