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她外表看起来小巧,比较单薄,好像还经常生病,但她圆圆的脸上总挂着淡淡的微笑,给人胸有成竹的印象。她说话嗓音比较高,却一点不疾言厉色,有时候她大笑,洪亮的笑声在教室里久久回响,使周围的同学也能感受到她的自信和爽朗。她读书很用功,成绩名列前茅,英语尤好,英语基础不好的男生很羡慕她。那时候我们都忙于读书,男生女生之间的交往也不是很多,三年匆匆而过,转眼就到毕业。
我珍藏着一张旧相片,现在偶尔翻出来看看,当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那是1981年8月,毕业典礼完毕,同学们就要各自回家等待分配工作了,我和郭志强相约去舟山玩。在普陀山,巧遇一队女同学,她们也在游玩,我们就在“海天佛国”摩崖石刻旁边合影留念,记录下这珍贵的一刻。我们面朝东方,目光远望,年轻的脸上清清楚楚写着对未来的期待。照片前排靠左就是徐丹,她双手搭在膝盖上,右手握一把折扇,透过她的眼镜,可以隐约看到她眉宇微锁,似乎在思考什么。她明显比我们成熟。
徐丹是从余姚泗门考进的,后来她父母调在一起到萧山工作,毕业分配时通过学校协调,徐丹就分配到了萧山的杭州发电设备厂。工作初期,我们同学之间彼此都在通信,互相述说踏上社会的感想,最新的工作进展等,徐丹在信中给了我很多鼓励。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渐渐疏于联络,但通过时断时续的信息,我们对徐丹还是有所了解。她勤奋好学,到中国地质大学、电大等高校进修,获得了更高的文凭;她扎实苦干,先后在工艺科、研究所等岗位工作,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工程师,担任起研究所所长等中层职位。杭发是国家重点骨干企业,是我国中小型发电设备生产和出口的基地,在男性员工居多的杭发,徐丹绝对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年前经热心同学发起,我们首届毕业生同学会在奉化银奉山庄举行,大部分同学、老师都如期出席。昔日的青春意气,重逢时只能通过岁月的容颜相互辨认,真让人不胜感慨。但徐丹变化不大,还是那副镇定自若的神情,言谈之际,她时不时总是在思考。时光的积淀,赋予她沉稳、干练、果敢等优秀素质。她更加清瘦单薄,同学们一看便知,她非常操劳,长期处在重负荷状态。这时她已离开杭发,到众安房产公司,任总裁办主任。那天晚上已近深夜,徐丹决意要回去,说公司有很多事情等着她处理,最后经劝阻,终于以“太晚了,路况不熟”为由,才把她留住。第二天才四点多,她就匆匆离开。那次同学会后,班长建起同学群,在群里徐丹除了传上几张澳洲风景照外,很少发言,偶尔露一次,也是言简意赅,很匆忙。今年5月12日,我们班在镇海九龙山庄举办同学会,本来徐丹已决定参加,不料头一天中午她突然在群里说:“我明天不能参加同学会,因出差”,“真的很想去,但没办法”,“代向同学们问个好”这么简单几句,是徐丹最后一次跟同学们说的话。
6月11日,国内外媒体都刊播了一条消息,很多人都一看而过,没有细想,“6月8日,中国9名旅客从塔吉克斯坦返回途中,在中塔边境距边境线25公里处的塔吉克斯坦境内发生较为严重的车祸,4人遇难……”12日上午,我们群里突然出现一条转发自众安公司网站的消息:“我司两名优秀高层管理人员经抢救仍不幸遇难,分别为副总裁徐丹……”令人震惊,难以置信,但事实是真的。
13日下午,我们几人匆匆赶到萧山。徐丹的父母亲、丈夫、妹妹都比较理智平静,“徐丹太累了,现在她终于能够休息了!”她的家人跟我们平静地聊着,缓缓叙说徐丹对公司、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对远在美国求学的儿子的殷殷关切,对亲人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知道,徐丹家人的平静,是那种面临人生巨大灾难的超越了大悲恸的平静,这起意外事故给这个家庭带来的伤痛是巨大的。根据现在掌握的情况,我们初步得知:6月5日徐丹一行去塔吉克斯坦考察投资项目,6月8日下午回国,4时左右,在距中塔边境线25公里处的塔方境内一个弯道处,驾驶徐丹一行乘坐的丰田兰德酷路泽越野车的塔方司机,试图超越前面的车辆,由于路况太差,越野车失控翻下路基,车内4名乘客被甩出车外,徐丹当场罹难。徐丹的生日在6月3日,她才刚刚步入命运多舛的本命年,年初曾有命理学家对她提出忠告,谁知竟一语成谶。
6月14日早上,更多的同学分别从上海、宁波赶到萧山参加追悼会。大家祝愿徐丹同学,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