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我们都要去宁德。早年,长途汽车从宁波出发沿海岸线翻山越岭南下,百转千回地要十来个小时才能到达宁德。后来高速公路的开通,缩短了路程。现在坐在舒适平稳的动车长驱直入,三个小时就到了,旅途真正成了享受。到了外婆家,女儿自然疯得忘乎所以,妻忙于走访亲朋旧友,我则随意漫步在大街小巷,感受闽东的新鲜。
同样濒临东海,宁德和宁波的风物大体相同,但某些细节方面还是很有区别的,特别是一些风味菜肴、特色小吃,虽然食材同样取自大海,但吃法与宁波大不相同,很值得一尝。鱼丸是最有特色的闽东小吃,街头巷尾处处可见热气升腾的摊店,食客嚼着韧而白的鱼丸。做鱼丸所用的鱼一般用刺少肉实的鲨鱼、鳗鱼、剥皮鱼等。鱼肉剁细了,拌入淀粉,拌匀成浆状。馅是肉泥、虾干泥等做成。好的鱼丸弹性足、汁水多,鲜美,多吃不腻。宁德人民医院旁边有一家老字号鱼丸店,我每次都到那里去吃,那里的鱼丸汤是醇厚的粉丝汤,由个人喜好还可以添加脆嫩的小肠片、猪肚片,十分可口。
有鱼丸,自然还有肉丸。很多地方都有肉丸,宁德的肉丸独特处,在于它的皮是由熟芋头泥和生番薯粉混合成。我在街头见过一摊夫妻档现做现卖肉丸,雪白的芋头粉装在盆子,就像宁波人裹猪油汤团的汤果粉,馅由肉、豆腐干、虾干、姜丝剁成,包进去的时候粘上一撮葱花。肉丸做成,放进蒸锅里蒸,熟了的肉丸是灰褐色的,路人现买选吃,很美味。
我更喜欢清汤鱼面。鱼面的加工工艺比较烦琐精细,面条里加进黄鱼肉,细而薄,煮不烂,入口滑,嚼起来韧而实,吃不出鱼腥味,喝一口加了葱花的清汤,鲜美无比。宁德的官井洋大黄鱼是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现在宁波大量养殖的大黄鱼就是来自官井洋的品种。还有一种线面,纯手工制成,细如发丝,却长达两米,半干,不会断裂。线面只需在沸水里捞一下,加鸡汤或者猪蹄汤,再配一个水煮蛋。纤细柔润的线面暗喻“福寿绵长”,因此也被称作“长寿面”。岳母每次来宁波带来大包小包的土特产中,必有鱼面和线面。
女儿最喜欢吃外婆做的干贝炒蛋,金黄色的一大盆端上来,她一口气要吃掉小半盆。干贝,是扇贝硬壳内侧的圆柱状裙边的干制品,越大品级越高。干贝用水发好,煮熟,捞起,裹进纱布搓成丝状,拌入蛋液,一般炒一盆干贝要用两个鸡蛋。还要有一样必不可少的辅料,就是荸荠末,三样材料的比例基本上是相同的。在热油锅翻炒,要炒均匀。干贝的鲜美,鸡蛋的醇香,荸荠的脆爽,都在这一口里,越嚼越有回味,越吃越爱吃。这是一般家常的做法。有些酒店还加进黑木耳、笋片、青豆等,临起锅再添一勺料酒,更异香扑鼻。干贝炒蛋是宁德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必有的一道菜。由于荸荠的用量很大,街头、菜场就专门有人设摊卖削了皮的荸荠,刀起皮落,非常麻利,人们买回家可以直接剁成碎末,省去了前一道工序的烦琐。
最具历史人文色彩、在福建沿海一带流传甚广的传统小吃当是锅边糊,这道小吃相传是明朝嘉靖年间,当地老百姓为犒劳戚继光抗倭部队而发明的,在福建沿海一带已有四百多年历史。锅边糊做法各地大同小异,宁德的做法是,虾皮、芹菜、香菇等佐料在热油锅略略翻炒,加水成汤,再把大米加水磨成的水粉沿热铁锅周边浇上一圈,水粉遇热锅壁马上烫成薄薄的一层白膜,锅铲把米膜刮到汤里,烧开后盛起,就是一碗滚烫的锅边糊。简单的原料,简便的制作,简化的吃法,却有令人难以忘怀的魅力,很多游子一回乡,最想吃的就是锅边糊,一碗热糊下肚,多年的思乡之苦就一尝而尽。外地人到了宁德,一尝锅边糊,浓郁的闽东风情立即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