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延安城出发往西,去看壶口瀑布。无穷无尽的黄土高原,明明看得见对面塬上的人,绕过去却要下到沟底再爬上坡顶,费大半天时间。进入陕西宜川县,路两旁的风景改变,一边是陡峭的石壁,一边是奔腾的急湍,远方群山绵延。终于爬到山巅,远眺北方,天色苍茫中,黄河如巨龙蜿蜒而来,穿过晋陕峡谷南下而去,气势恢宏。下到山脚,就是壶口,这里与山西吉县交界。“千里黄河收一壶”,上游几百米宽的黄河水面,到这里收缩成50米的峡谷,万水争流,怒涛咆哮,跌入数十米的深渊,溅起冲天泥雾,在阳光照耀下,折射出一道彩虹。近距离观察,长久凝望,金黄色疾速飞驰的瀑布,发出震天怒吼,摄人魂魄,夺人心智,那种感觉很难用语言表述。
只有到过延安,到了黄河,看过壶口瀑布,我对诞生在延安窑洞的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特别是由此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才有了更深的理解。
钢琴协奏曲《黄河》前奏《黄河船夫曲》以滚滚惊雷般的鼓声和排山倒海般的乐队全奏开始,勾勒出一幅在惊涛骇浪中高喊“划哟、划哟”,齐心协力前进的船工群像,他们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钢琴一段舒缓悠扬的旋律过后,船工们终于冲过了急流险滩。第二乐章《黄河颂》,大提琴壮阔而雄浑的旋律,引出钢琴冥想式的陈述,追溯悠久的历史文化,赞美勤劳善良的人民。铿锵有力的钢琴引领着乐队,相互呼应,走向雄伟的结尾,期间铜管穿插《义勇军进行曲》的主旋律,提示特定的抗战环境。第三乐章《黄河愤》开头一曲悠扬清越的带有陕北民歌风味的笛声,似神来之笔,点明延安这个在抗战时期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地点。喜气洋洋的钢琴独奏《黄水谣》,赞美明丽恬然的田园风光,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瞬息的休止后,钢琴骤然奏出沉重的低音和弦,表现山河沦伤,民族遭难。钢琴轮指演奏模仿琵琶音,似泣似诉,十分凄惨悲凉。随着乐曲的不断高涨,独奏钢琴奏出满腔激愤的音调,血泪滴滴汇成黄河怒涛。最后乐队以辉煌的气势再现《黄水谣》曲调,表达中华民族化悲痛为力量,誓死奋战到底的坚定信念。第四乐章《保卫黄河》是全曲的重点和高潮,铜管奏出的引子和《东方红》的旋律犹如战斗号角。钢琴的华彩乐句过后,乐队引出钢琴主奏《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的完整曲调,表现军民斗志昂扬奔赴战场。钢琴轻声再次演奏《保卫黄河》,气氛神秘而急促,犹如游击队员出没青纱帐。钢琴和乐队多次变奏“保卫黄河”主题,音量由弱渐强,此起彼伏,勾画出风啸马嘶,杀声震天,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白热化的战斗胜利在望,乐队所有的乐器以最强音共同奏响《东方红》全曲,最后在钢琴进行曲节奏中,铜管吹响《国际歌》的主题,全曲终。
很多中国钢琴家以能够录制《黄河》为荣,《黄河》的唱片也有好多种。一致公认最权威的,是殷承宗、李德伦、中央乐团1970年的首演版,这个版本大气磅礴,情绪饱满厚重,殷承宗的激情如电光火石,他是曲作者之一,诠释作品内涵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每次听,都能把人带到作品诞生的特殊年代。
当今国际乐坛炙手可热的明星郎朗于2008年1月10日晚上在北仑体艺中心举办过一场音乐会,上半场就是《黄河》,由卞祖善指挥浙江交响乐团合作。在郎爸郎妈和一群保安前呼后拥下,郎朗出场,引起一阵骚动。郎朗弹奏的《黄河船夫曲》不是艰苦的船工拼搏,倒像是一场龙舟竞渡。在一些激烈乐句,郎朗的手指总是像榔头砸向琴键,把钢琴砸得怒气冲冲。音乐会前的当天下午,郎朗在体艺中心开课指点琴童,我的一位同事去采访了,回来说,郎朗的十个手指尖都磨出很厚的老茧。郎朗的演奏技艺师承俄罗斯钢琴学派,这个学派的著名演奏家是霍洛维茨,霍洛维茨性情张扬,演奏力度很大,有极强的震撼力。郎朗初出道时,有乐评家把他与霍洛维茨相比较,这大概是就演奏风格的相似性而论。其实郎朗就是一位明星,与年轻时的霍洛维茨相距甚远。这是个没有大师的年代,人们期盼大师犹如久旱盼甘霖,一旦有疑似大师的身影出现,就趋之若鹜,热情过了头。在《黄河愤》的慢板乐句,郎朗没有挖掘作品的内涵,某几个乐句节奏还被怪异地延宕,莫不是他以为只要放轻放缓手指就够了,不过他流露出来的不事雕琢的朴实,还是蛮感人的。下半场,他演奏莫扎特、李斯特、拉赫马尼诺夫和一些中国作品,极其炫技。那天体艺中心的音乐会我是从一位父亲手中买到退票的,他说,他本来和儿子一起来看,他儿子学琴已考出十级,最崇拜郎朗,但那天功课实在太繁重,没法出来,他不得不把手中另一张贵宾票出让。他要我拿下退票,我付给他50元,他没有异议。不是我小气,从场地、乐团等因素综合考虑,我预感这场音乐会只值这个价位,还果真如此。
DG公司为郎朗发行一张中国音乐作品专辑《黄河之子》,《黄河》由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演奏,郎朗的表现同样乏善可陈。一些独奏曲目《平湖秋月》、《牧童短笛》、《望春风》等,以及钢琴与琵琶《春江花月夜》、钢琴与管子《龟兹舞》等,非常值得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