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没看到这样精彩的演出了,从影剧院出来,兴奋的感觉久久无法消退。《秋海棠》是一出时装戏,这对于擅长演才子佳人古装戏的越剧来说,有点难度,但萧雅演来,仍然是那样的贴切、自然,既合乎越剧的程式,又高度的生活化、艺术美,一点不生硬。
20世纪40年代,秦瘦鸥根据京剧艺人受军阀摧残的悲惨经历写成小说《秋海棠》,连载后成为超级畅销书,话剧、越剧、沪剧、评弹等戏曲纷纷改变,都大获成功。越剧《秋海棠》演绎在残忍的军阀社会里秋海棠悲惨的人世遭遇,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发人深省。尹桂芳结合越剧表演形式,横向借鉴其他剧种的技巧,融会贯通,她塑造的秋海棠形象逼真感人,极具美感,特别是大段的唱腔,更把尹派委婉真切、自然深厚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秋海棠》的唱腔是尹派艺术的集大成者。《秋海棠》难度之大,使这出戏在尹桂芳演出之后六十多年一直无人问津。
萧雅请来编剧吴兆芬重新作整理编排,使这出戏情节更紧凑、曲折,更吸引观众。萧雅以女子身份扮演小生秋海棠,而戏中秋海棠以男子身份饰演京剧旦角。大幕一拉开,观众首先看到的,并非是儒雅俊秀的女小生,而是婀娜多姿的玉堂春接受三堂会审,萧雅唱京剧程派唱腔,韵味很足。后面萧雅又唱京剧老生唱段,同样字正腔圆,令人赞赏。戏曲演员不仅要唱得好,而且还要演得好。《秋海棠》剧情跌宕起伏,人物悲欢离合,屡现高潮,这出戏不好演,不但要表现秋海棠的刚毅、不屈,还要表现出男旦在舞台和现实中的反差。萧雅令人信服地经受了这个挑战,她具有很好地塑造角色的能力,她把一位京剧艺人正直、正气、多情又命运乖戾的性格演得十分到位,令人动容,真不愧是梅花奖得主。
萧雅把通俗唱法中的气声、轻声与尹派唱腔巧妙地糅合,形成与众不同的发声、运气、润腔和装饰音,尹派艺术呈现独具风采的萧雅风格,可谓别开生面,引人入胜。梁玉书“洞房悄悄静幽幽”,何文秀“路遇大姐得音讯”,罗兰王子“手扶琴儿心悲惨”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尹派经典曲目,经萧雅演唱,焕发出清新的现代美,又很好地保持了亲切柔和、深沉温婉的传统美。
多年前,萧雅在上海的流行音乐舞台上以一曲《月亮走我也走》唱红,她的“歌戏两栖”引发了戏曲演员“该不该唱歌”的讨论。据萧雅前不久在东方电视台戏剧频道的访谈说,那时候东方歌舞团要调她去北京,但她所在的虹口越剧团不放,还有意不让她演戏,使她淡出越剧舞台,无奈远渡重洋去了美国,一去就是十年。实在因为无法割舍越剧舞台,十年后她终于回国,自己组织了演出班子,改编了《何文秀》、《秋海棠》等尹派名剧,以告慰思念她多年的粉丝。英国BBC电视台跟踪采访她一个多月,专门介绍了她。
今晚是萧雅在北仑演出的第二场,大幕拉上后越剧迷们久久不散场,萧雅只得再出来。她依然是那样的优雅,用醇厚的女中音款款道谢,又拉上一位小伙子上台助兴,请他唱上几句“洞房悄悄静幽幽”。萧雅实在太有亲和力了,她理解越剧迷,一点不耍大牌。唱了《一枝梅》后,又唱了邓丽君的《初恋的地方》,这首歌也是当年她多次唱响的,故人老歌,犹如老友重逢,实在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