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3400000004

第4章 此曲何止一脉传,嵇康死后未绝响

三国魏末的名士嵇康,是“竹林七贤”中唯一惨遭司马氏杀害的人。跟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个《广陵散》的传奇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不少喜好历史的文人,只要提到他,就会把这个故事牵出来,满怀感慨地发一通思古之幽情。我们的余秋雨先生也不例外。

《广陵散》是一首古老的琴曲,又名《广陵止息》,也省称《止息》。据缪天瑞、吉联抗、郭乃安主编的《中国音乐词典》“广陵散”条介绍:

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据该书编者说,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此外还有《西麓堂琴统》等传谱。各谱分段小标题均有“取韩”、“投剑”等目。近人因此认为它是源于《琴操》(东汉蔡邕撰)所载《聂政刺韩王曲》。

这里所说的《神奇秘谱》,刊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它的作者是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关于《广陵散》曲的起源和传承,朱权说得很简略,只说“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那么隋朝以前呢?他就不得而知了。近人根据各种传谱“分段小标题均有‘取韩’、‘投剑’等目”,推测它就是蔡邕《琴操》所载的《聂政刺韩王曲》。如果这种说法可以成立,那么《广陵散》的起源就被提早到了东汉末年的蔡邕(132-192)以前。然而从蔡邕以后直到隋朝的约400年间,这首《广陵散》曲的传承情况,却仍然是一片空白。

为了填补这段空白,余秋雨先生对此作了一定的努力。他在《山居笔记·遥远的绝响》中写道:

他(嵇康)又想起,早年曾在洛水之西游学,有一天夜宿华阳,独个儿在住所弹琴。夜半时分,突然有客人来访,自称是古人,与嵇康共谈音律。谈着谈着来了兴致,向嵇康要过琴去,弹了一曲《广陵散》,声调绝伦,弹完便把这个曲子传授给了嵇康,并且反复叮嘱,千万不要再传给别人了。这个人飘然而去,没有留下姓名。(文汇出版社2002年版第280页)

接着,余先生在叙述了嵇康被司马昭判处死刑,临终前请求行刑官让他再弹一曲《广陵散》之后写道:

琴很快取来了,在刑场高台上安放妥当,嵇康坐在琴前,对三千名太学生和围观的民众说:“请让我弹一遍《广陵散》。过去阮孝尼他们多次要学,都被我拒绝。《广陵散》于今绝矣!”

那曲《广陵散》被嵇康临终弹奏之后,淼不可寻。(同上,第281、283页)

通过以上几段具体而生动的描述,余先生向当代的读者阐明了他自己的观点:

(一)《广陵散》的起源已无可考见。只知道在三国魏末,有一位神秘的不速之客,在洛水之西的华阳,将这首古曲单线一脉地传授给了嵇康;

(二)嵇康生前从未将《广陵散》再传给别人;在他被杀以后,这首古曲便“淼不可寻”地绝响了。

余先生讲述的这则充满传奇色彩的悲剧故事,是那样地富于诗意,洋溢着“秋雨散文”的动人魅力。然而,它是否真实可信呢?余先生所依据的文献资料是否经得起历史的验证呢?这是每一个严肃的学者,尤其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学者都十分关心的。我们就先来谈谈这个问题。

据我所知,关于嵇康学得《广陵散》曲的故事起源较早,始见于东晋荀氏的志怪小说《灵鬼志》,其书久已亡佚,现据《太平广记》卷三一七转录如下:

〔嵇康〕尝行,去路数十里,有亭名月华。投此亭,由来杀人。中散(嵇康官拜中散大夫,故称)心神萧散,了无惧意。至一更,操琴先作诸弄,雅声逸奏,空中称善。中散抚琴而呼之:“君是何人?”答云:“身是故人,幽没于此。闻君弹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来听耳……君可更作数曲。”中散复为抚琴,击节,曰:“夜已久,何不来也?形骸之间,复何足计。”乃手挈其头曰:“闻君奏琴,不觉心开神悟,恍若暂生。”遂与共论音声之趣,辞甚清辩,谓中散曰:“君试以琴见与。”乃弹《广陵散》。便从受之,果悉得。中散先所受引,殊不及。与中散誓:不得教人。

《灵鬼志》所述内容,在《太平御览》卷五七九中也有类似的著录,仅个别文字稍有出入而已,如“去路”作“去洛”,亭名“月华”作“华阳”,书名“灵鬼志”作“灵异志”等。拿这篇小说跟余先生那段文字一对照,就可发现两者写的虽然都是《广陵散》传承的故事,但《灵鬼志》中的传授者是“鬼”,而余先生说的却是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仔细的查找,我终于找到了余先生那段文字的真正蓝本不是《灵鬼志》,而是《晋书·嵇康传》:

初,康尝游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

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看出,我在前面所引余先生的第一段文字,几乎就是根据《晋书·嵇康传》逐字逐句翻译出来的。那么,《晋书》与《灵鬼志》之间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首先应当肯定,《灵鬼志》成书于东晋时代,而《晋书》则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史臣们奉诏修撰的,两者相距200年以上。前者的资料必然为后者所采用。但《灵鬼志》写传授《广陵散》曲给嵇康的,是一个在月华(或作“华阳”)亭中被凶徒杀害的断头鬼魂。这种荒诞的故事怎么能原封不动地搬进正史中去呢?可是史臣们又不愿意舍弃这个材料,就只好动手改写,把阴间的鬼魂改成了阳世的来客;虚构的鬼话变成了嵇康的生活实录。难怪有人要打趣地说:大唐王朝虽然还是封建时代,但制度不新朝代新,这是“新社会把鬼变成了人”!

《晋书》作者这种“以小说入史”的做法,历来是官修正史的大忌,早已受到过学者严肃的批评。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幾就在《史通·采撰》中说:“晋世杂书……其所载或诙谐小辩,或神鬼怪物……皇朝新撰晋史,多采以为书。”清代学者李慈铭也在《越缦堂读书记·正史类》中痛加指斥:“《晋书》之舛驳芜累,多采小说”;“嵇康、阮瞻之遇鬼,甚至载及荒幻,颇伤史体。”可见援引史料,论证史事,有一个分析鉴别、去伪存真的问题。《晋书》的作者这样做,是由于历史的局限造成的,生活在科学昌明时代的余秋雨先生,怎么也去步那些封建史官的后尘呢?如果你确实脑子里只有《晋书》而从来不知《灵鬼志》为何物,读者自可谅解,但希望今后能引以为戒,在开口发表议论之前,先把有关的史料好好收集鉴别一下,去芜存菁,去伪存真,力求得出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结论。

现在回过头来对余先生提出的关于《广陵散》传承问题的两个观点,加以讨论和辨正。

(一)《广陵散》的传授并非单线一脉,早在东汉和三国初年就已流传于文人学者之中。

这里举两条嵇康以前的史料:

傅玄《琴赋》曰:“马融谭思于《止息》。”(据《文选·嵇康〈琴赋〉》李善注引。《止息》即《广陵散》。谭思,谓深入探究。)

应璩《与刘孔才书》曰:“听广陵之清散。”(据《文选·谢灵运〈道路忆山中〉诗》李善注引。)

第一条史料“马融谭思于《止息》”,是说马融在深入探究《广陵散》;第二条史料“听广陵之清散”,是说应璩听过《广陵散》。马融是东汉著名的学者;应璩是三国魏初的诗人,比嵇康早生32年。他们在嵇康以前早就听到乃至研究过《广陵散》琴曲,那么,仅仅由一个人向嵇康秘密单传《广陵散》的说法,也就可以否定了。

(二)嵇康被杀以后,《广陵散》并未绝响,自晋至唐、宋,仍然在民间流传。

这里举三条嵇康以后的史料:

潘岳《笙赋》:“辍张女之哀弹,流广陵之名散。”

《文选·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李善注:“《广陵》等曲,今并犹存。”

楼钥《谢文思许尚之石函广陵散谱》诗:“慢商与宫同,惨痛声足备。”

第一条史料“流广陵之名散”,是说演奏名曲《广陵散》。第二条史料“《广陵》等曲今并犹存”,是说《广陵散》等乐曲,现在都还保存着。潘岳是西晋诗人,他的死晚于嵇康约30多年;李善是唐代的学者。两人在嵇康以后还能听到《广陵散》的演奏。李善甚至明确指出,该曲在唐代还跟其他一些乐曲共同保存着。第三条史料说明南宋文学家楼钥亲眼看到过石函的《广陵散》曲谱,还写了诗来形容它曲调的惨烈与沉痛。那么,余先生所谓“《广陵散》被嵇康临终弹奏以后,淼不可寻”的说法,不是也可以否定了吗!

最后,让我再引用余嘉锡教授在《世说新语笺疏》中一段总结性的论述(本文的写作多得益于此):

由斯以谈,则《广陵散》乃古之名曲,弹之者不一其人,非嵇康之所独得。康死之后,其曲仍流传不辍,未尝因康死而便至绝响也。《世说》及《魏志注》所引《康别传》,载康临终之言,盖康自以为妙绝时人,不同凡响,平生过自珍贵,不肯教人。及将死之时,遂发此叹,以为从此以后,无复能继己者耳。后人耳食相传,误以为能弹此曲者,惟叔夜(嵇康字)一人。(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47页)

我在前面所引明朱权《神奇秘谱》中那段“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的说法,也证实了余嘉锡教授的判断。如果《广陵散》琴曲在嵇康死后真的成了绝响,那么“传自隋宫,历唐至宋”就是不可能的了。

同类推荐
  • 野菊花

    野菊花

    野菊花,经风雨,傲霜冻,鲜艳美丽,芳香迷人;花中强者,品质高洁,多好的野菊花!它是浓缩作者七十余年生活历程的真实写照,又是他们夫妻神圣而纯洁爱情的象征。作者以野菊花作书名,含义深刻。
  • 我的邻居张爱玲

    我的邻居张爱玲

    《我的邻居张爱玲》为《木樨花香》《两湖心事》《诗人的乐府》等四十余篇散文合集,细腻展现了一位历尽情感和岁月洗礼的女性对生活、生命和人性的感悟。用笔色彩斑斓,语言隽逸典雅。街头美食、世间万象、读书随想、儿女情思,她都能通过睿智的体察和细巧的哲思一一写来,行文千变万化,令人叹为观止。
  • 第七个是灵魂

    第七个是灵魂

    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南阳作家群新作丛书》包括《非斯》《白鱼儿》《第七个是灵魂》《蓝色寓言》等五个长篇小说,及《村子》《云上的日子》等十部散文。文坛老将行者的《非斯》再攀艺术高峰,带领读者在创世神话的奇境中,对宇宙和世界的存在作最根本的思考,试图在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建立桥梁。文坛常青树廖华歌的《村子》用爱去感知疼痛,解读村子永恒的语言。还有王俊义的《第七个是灵魂》、陈明远的《云上的日子》、池长生的《桐柏山寨》等大批佳作,也都受到读者的热烈好评。
  • 看见

    看见

    本书精选了阿来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40篇,反映了其行走的经历和读写心得。其中,有对熟悉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风光的新观察,有对在病床上经历的点点滴滴的感悟,有对文学新的理解和自己作品新的反思。文字清新、朴素,充满了抒情的气质。读阿来的小说,就像在听他讲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和传奇;读阿来的随笔,则像走进他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 永远的背影:朱自清读书与做人

    永远的背影:朱自清读书与做人

    朱自清为人明辨是非,爱憎分明,他的一生始终昂首挺胸,他是中国人的“脊梁”。他的清廉爱国,赢得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永远的背影(朱自清读书与做人)》精选朱自清先生关于读书、做人的佳作,为读者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非凡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热门推荐
  • 小地主的绝色小妾

    小地主的绝色小妾

    一个来自大城市绝色美女嫁到穷乡村里的老地主,这个犄角旮旯的小地方顿时热闹起来,老地主、土匪、警察所长为了美女财富展开血腥斗争。佃户出身的倪瑞轩因救美而卷入漩涡,握枪杆子斗土匪,掌权财,大展宏图!
  • 黑色猛兽

    黑色猛兽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美女变霉女:横冲直撞浪古代
  • 我的刀很美

    我的刀很美

    当萧也成为超魔的时候,他想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将变成风声;而且她的美丽乱影,盖覆月如;然而在黑天主神格的庇护中,萧也将和黎佲她们重返荣耀………
  • 校黑绝恋

    校黑绝恋

    好吧本文内容简洁欢迎读者跳坑五个少女骚年们势力强大却情路坎坷看他们如何走到最后(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写大致内容这个文太复杂啊)
  • 捕捉儿童敏感期专家教你玩游戏

    捕捉儿童敏感期专家教你玩游戏

    《捕捉儿童敏感期:专家教你玩游戏(0~6岁)》在蒙台梭利九大敏感期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各种先进、科学的早教理论,根据每个敏感期孩子的不同行为表现,分别收录了100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并由资深早教专家进行深度解析,同时还针对每个敏感期孩子的不同需求,配合案例精心设计了100多个经典益智亲子游戏,并辅以精美的插图,帮助年轻父母把握关键,在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孩子,为孩子将来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游戏方案别出心裁,其道具容易得到,难易程度适合相应年龄段的孩子,父母还可以根据书中提供的相关知识观察、评测自己的孩子,进一步开发和发展孩子的各项能力。
  • 红妆起,梨千落

    红妆起,梨千落

    遇见萧墨漓之前,噬心只是噬心,遇见萧墨漓之后,噬心只是顾寒落,本是门中首席女杀手,令人闻风丧胆,在他面前,却再也无法出手……最后他说,他在利用她?呵呵,“我是绝灵杀手,没想到最后一次出手,竟是对我自己!”
  • 荒元世界

    荒元世界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重生少年欲逆天!天骄并起,群雄逐鹿,纵横天下,谁与争锋?
  • 传奇三国杀

    传奇三国杀

    以手游三国杀传奇为主线,包含游戏本身的大部分操作。大家都来看看丫~╯﹏╰头回写小说~没人看好伤心~真的很好看!!!!!
  • 玛雅世界

    玛雅世界

    一个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逃兵,厌倦了战场上那种硝烟弥漫的生活。他要安逸渡过自己的余生。于是便在海边买了一栋别墅,幻想自己每天过着泡泡妞,吃吃大餐的戏耍人生。这种生活还没开始,就又走上了别样的战争之路(网游)。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路。也许这就是江南的命运:命运若让他生,让他泡妞,那他便顺从。命运若让他死,让他悲剧,那他便要逆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