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3400000007

第7章 是天缘巧合,还是牵强附会2

潜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其山有三峰:一,天柱山;一,潜山;一,皖山(或称皖公山)。三山峰峦相去隔越。

可见当时把怀宁县城西北二十里处并列的三座山峰,分别称为天柱山、潜山和皖山,而总称为“潜山”。至于把“天柱山”和“皖山”也当作总名来称呼,那是后世的事情了。但将舒州也看作“天柱山的别称”,似乎是余先生为了做足“天柱山”的文章而发明出来的,别人从来没有这样说过。其实,在苏轼生活的北宋中叶,天柱山早已荒凉冷落,风光不再,只剩下一些前朝祠庙的基址,不适合年老体衰的退休官员定居,尽管它当时仍被道教的信徒奉为洞天福地。从小苏《赠致仕王景纯寺丞》诗中那句“江上幽居连福地”的话可以看出,这位王寺丞还是居住在皖水之滨的怀宁城里,他仅仅连着福地,而不是身在那可遥想而不可久留的天柱山里。

苏轼谈不上是一位“游遍了名山大川的旅行家”。

余先生说:

请看,[苏轼]这位游遍了名山大川的旅行家已明确无误地表明要把卜居天柱山作为“终老之计”了。

这里,他把“游遍了名山大川的旅行家”的桂冠戴在了苏轼的头上,显然太高太大,让东坡先生可怎么受得了!

在苏轼一生坎坷的仕宦生涯中,各种大大小小、无名有名的山,他确实去过不少。但那些都是什么样的山呢?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跑去游览观光的呢?对他的诗文集稍作查检就可知道:他任凤翔签判时,到过终南山和骊山;任杭州通判和杭州知州时,到过近郊的孤山、龙山、宝山、天竺山、玲珑山、九仙山和佛日山;出知徐州后,到过荆山、桓山和云龙山;移知湖州后,到过道场山、何山、径山和法华山。在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后艰难孤苦的日子里,竟然还有雅兴去逛武昌西山和传说中的三国古战场,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篇前、后《赤壁赋》。量移汝州北上途中,游历了庐山、石钟山和蒋山;乞居常州时,登览了宜兴东南的蜀山和无锡城西的惠山。

在59岁那年,他被朝廷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还没有到达栖身之所,就匆匆前往道教圣地之一的罗浮山观光,并且写了一首七言古诗寄给儿子苏过看。然而,这些游览和观光,能当得起“旅行家”的称号吗?苏轼其实是一位正直廉洁、关心民瘼的良吏,他每到一地就职,总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政务的治理上,只有公余休沐的时日或移官改任的路途中,才偷空到就近的山水、庙观等景点去转上一转。这种“旅行”,说穿了就跟现代的上海人利用双休日到松江的佘山、苏州的虎丘去消闲,或是出差南京时顺便逛逛中山陵一样,哪里值得胡吹乱捧呢?这跟那位无官无禄、无拘无束,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比起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再以山的知名度来说,苏轼游过的都是哪些山呢?除了庐山、终南山等两三座外,放到全国的范围,它们是根本排不上号的。中国一流的名山,古代多推“五岳”。五岳之中,李白除了北岳恒山,其余的西岳华山、东岳泰山、中岳嵩山和南岳衡山他都去过,而且写下了不少诗篇,但苏轼却一座也沾不上边。至于五岳以外的其他名山,李白还曾游览过峨眉、太行、九疑、九华、天姥、天台和黄山等,苏轼同样跟它们无缘。就连离他家乡不远的峨眉山,苏轼似乎也没有登临过,因为我们从他的诗文中找不到一篇有关描写吟咏峨眉的作品。甚至余先生竭力张扬拔高的天柱山,我们也没有发现这位宋代大诗人曾经去过的证据。正是由于苏轼缺乏“游遍名山大川”的实践体验,所以无论其文笔和才情多么高超,他也写不出李白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样波澜壮阔、气势如虹的佳句来。如果余先生把李白称为“游遍名山大川的旅行家”,人们也许会表示认同,但用到苏轼身上,就显然有点自说自话、过甚其辞了。

苏轼想要终老的地方曾经一变再变,并没有早已把天柱山“看成了家”,“作为终老之计”。

余先生说:

苏轼“已明确无误地表明要把卜居天柱山作为‘终老之计’”。他“把到天柱山说成是‘归来’,分明早已把它看成了家”。

这又是不顾史实的任意发挥,是经不起认真查考的。

苏轼在步入中年以后,特别是经过了“乌台诗案”的宦海风波,长期遭到政敌的诬陷和打击,对自己的政治前途深感悲观,开始萌生了买田卜居、退隐终老的念头。这种想法曾经不止一次地流露过,而且随着任职地区的转徙和情况的不断发展,一变再变。请看以下的文献记载:

(1)余为彭城(徐州)二年,乐其土风,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

这是元丰二年(1079)苏轼44岁任徐州知州时,表示想在泗水之滨买田终老的愿望。

(2)仆以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至黄州,时家在南都,独与儿子迈来,郡中无一人旧识者……居十余日,有长髯者惠然见过,乃文甫之弟子辩,留语半日……尔后遂相往来,及今四周岁,相过殆百数,遂欲买田而老焉。(《东坡志林·别文甫子辩》)

是天缘巧合,还是牵强附会

这是元丰七年(1084)苏轼49岁贬居黄州时表示想在当地买田终老的愿望。

(3)〔东坡〕谪居于黄(黄州)凡五年,移汝(汝州)……上章乞居常州。其后谢表有“买田阳羡(今江苏常州宜兴市南荆溪南岸),誓毕此生”之语。在禁林与胡完夫、蒋颍叔酬唱,皆以卜居阳羡为言。(《梁溪漫志·东坡缘在东南》)

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宋周必大《书东坡宜兴事》)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苏轼《菩萨蛮》词)

这是元丰七年四月苏轼自黄州量移汝州,北上途中,乞求朝廷让他居留常州时表示将要终老宜兴(阳羡)的愿望。当时他的兄弟苏辙也有《和子瞻<和陶杂诗>》说:“誓将老阳羡,洞天隐苍崖。”并自注:“兄已买田阳羡,近张公善卷西洞天。”可见终老宜兴是苏氏兄弟共同的心愿,而且苏轼已经在那里买好了田地,只等付诸实行了。

(4)[东坡]自儋(儋州)北归,爱龙舒(舒州)风土,欲居焉。乃令郡之隐士李惟熙买田以老。已而得子由(弟苏辙)书,言桑榆末景(晚年),忍复离别。遂欲北还颍昌。(《梁溪漫志·东坡缘在东南》)

“青山只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初。”苏轼自注:“仆昔为开封幕,[李公寅]先公为赤(赤县,指京都所治的县)令,暇日相与论内外丹,且出其丹示仆。今三十年而见君曲江(韶州,今属广东韶关市),同游南华,宿山水间数日,道旧感叹,且劝我卜居于舒,故诗中皆及之。(苏轼《次韵韶倅李通直二首》之二)

这是哲宗元符三年(1100)苏轼65岁在儋州遇赦渡海北归,经雷州、高州、廉州、郁林、容州、梧州、德庆、广州、英州等地,到达韶州后的情况。苏轼在韶州会见了韶倅(州守的副使)李公寅(字亮工,原籍舒州)。由于30年前他曾在首都汴京(开封)与李父相识,对其精通内外丹之术非常钦佩。所以此次能在韶州同李公寅相会叙旧,感到十分高兴。李劝他“卜居于舒”,他便爽快地答应了。“青山只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初”两句诗,就是他这种心情的反映。同时,他还写信给舒州的一位方士李惟熙,说了“平生爱舒州风土,欲卜居为终老之计”。但是,不久苏轼就接到已经在颍昌府(今河南许昌)买田定居的苏辙来信,说:兄弟两人都已是“桑榆末景”,怎么忍心再互相分离。苏轼看后,便打消了在舒州终老的念头,准备北上颍昌去和弟弟相聚。

从以上所引四部分文献资料和背景介绍来看,苏轼在徐州、黄州、常州和韶州等地,都曾明确表示过自己要在当地(在韶州时指舒州)买田终老的愿望。相比之下,他的这种心愿,在常州表示得最为坚决和强烈。因为,当时他曾亲自和朋友一起去游览和踏勘过,宜兴和荆溪的富饶生活(苏轼有诗云:阳羡溪头米胜珠)以及如画的风光(一入荆溪,便觉意思豁然),令他心醉神往。所以他才在给朝廷的谢表中说得那样斩钉截铁:“买田阳羡,誓毕此生!”而苏轼终老舒州的想法,只是在去世前一年的韶州,听了故人儿子的劝说后才临时产生的。何况计划还没有真正实施,就随着苏辙的来信旋即打消了。余先生的眼睛只紧紧盯住了“天柱山”,对于他所认为无用或不利的材料,一概加以排斥。这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当然就难免牵强附会,经不起一驳了。

苏轼的最后一个官职,不是“舒州团练副使”。

余先生说:

老人(苏轼)一生最后一个官职竟十分巧合地是“舒州团练副使”,看来连上天也有意成全他的“终老之计”了。

这又是一个为了制造“巧合”而不惜篡改史实的笨拙做法。

余先生早已说过:“舒州便是天柱山的所在地,也可看作是天柱山的别称。”他把苏轼的最后一个官职锁定在“舒州”,也就搭好了通往“天柱山”的桥梁。然而事实究竟如何呢?请看孔凡礼先生的《苏轼年谱》卷三十九、四十的考证:

哲宗绍圣四年(1097)四月十七日,得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告命。哲宗元符三年(1100)五月中,告命下,量移廉州,进上谢表。八月,告命下,授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上谢表。十一月,在英州,得旨复朝奉郎,提举成都府玉局观,上谢表。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六月,上表请老,以本官致仕。

再看苏轼的《提举玉局观谢表》:

臣先自昌化军贬所奉移敕廉州安置,又自廉州奉敕授臣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居住。今行至英州,又奉敕授臣朝奉郎、提举成都府玉局观,在外州军任便居住者。

此外,还有苏辙在苏轼死后所作的《东坡先生墓志铭》说:

元符三年,大赦,北还。初徙廉,再徙永,已乃复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居从其便。公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六月,请老,以本官致仕,遂以不起。

从《苏轼年谱》的记载来看,元符三年中,苏轼一共接到了朝廷的三次告命:

五月中,[由昌化军安置]量移廉州。

八月,授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十一月,复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

是天缘巧合,还是牵强附会

这三次告命,苏轼接到后每次都上表称谢。其最后一次授官明明是“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怎么会搞成“舒州团练副使”呢?由于“舒州团练副使”的诰命下达后仅三个月,后一个诰命又接着下来了,所以苏辙为哥哥写的墓志铭里,只说“初徙廉,再徙永,已乃复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连“舒州团练副使”的官职也忽略不提了,可见苏轼的最后一职肯定是“提举成都玉局观”。苏辙后面所说的“官止于此”、“以本官致仕”,这个“本官”就是提举成都玉局观。

余先生为了做足“天柱山”和“舒州”的文章,竟然连苏轼本人的谢表和苏辙撰写的墓志铭这些记载得清清楚楚的第一手资料,也全然置之不顾,任意歪曲,真可谓煞费苦心。但这样编造出来的所谓“最后官职”,又怎么能经得起事实的验证呢!

同类推荐
  • 人间情怀——郑振铎作品精选

    人间情怀——郑振铎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她们知道我来过: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

    她们知道我来过: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

    本书作者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关怀近百位八十岁以上的老奶奶,他发现:高龄奶奶的精神世界异常丰富;她们的烦恼与痛苦非常复杂;她们身上的人性温情与生命力量让人震撼。本书将大量实用关怀技巧融入到生动的故事中,把“高龄老人关怀”这一涉及每个家庭的艰难事情变成了“人人皆可做好”的事情,是每个家庭必备的教科书般的关怀宝典。
  • 老了依然可以谈谈未来

    老了依然可以谈谈未来

    蔡澜人老心不老,在旅游、主持、写书的同时,他仍然相信未来,仍然充满热情在工作,并教导身边的年轻人苦中作乐才是福。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是好的,所以不必骂年轻人无知,也别嫌老者固执。一切静观自得,得个笑字。老了也依然可以谈谈未来,这是一种闲情,一种境界。
  • 中国好诗歌:最美的白话诗

    中国好诗歌:最美的白话诗

    《中国好诗歌:最美的白话诗》新文化运动的结晶——最美的自由新诗。新诗是自由的,也是自然的。它不是没有形式,而是有着与古典诗词不一样的艺术形式,自由就是它的形式;它不是没有节奏,自然就是它的节奏,它与现代人的呼吸节奏相呼应,与现代人的情绪起伏相合拍。新诗是生活化的,是“言文一致”的产物,日常话语和书面话语在新诗这种文体里找到了最大的交集。新诗又具有最为宽广的想象视野和表达空间,可以在时间与空间上做最大程度的穿越和嫁接,我把新诗的这种宽广想象与表达比喻为神奇的“穿越术”。这就是新诗的美学奥秘。囊括了郭沫若、卞之琳、徐志摩等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和艾青、臧克家等中国当代著名诗人的作品。
  •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中外诗歌浩如烟海,古史诗、叙事诗、抒情诗种类繁多,争奇斗艳。本书仅选录了文艺复兴以来并经过了数代读者检验的部分中外诗歌名篇(不含中国清代以前诗歌)。在长长的诗歌长河中,这些诗歌名篇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思想的花朵,情绪的珍珠。它沉淀着人类的苦难与欢乐、幻灭与梦想、挫折与成功,折射着人类精神结构中永恒的尊严和美丽,体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扬弃假恶丑的执着意念和高尚情怀。人,寄居在大地之上,处身于喧嚣的世界,需要这甘甜的蜜汁滋养。中外诗歌遗产需要继承和发展,首先就需要阅读。阅读是一种感悟心灵的精神活动。
热门推荐
  • 玄龙纪元

    玄龙纪元

    本是国际雇佣兵猎鹰中的利刃,退役回转华夏,却因求助溺水儿童而穿越异世,来到一个炼气修仙的时代。机缘巧合,得到一部功法,本想能一步一步屹立于巅峰,但造化弄人,命运拉扯着少年步入了一个又一个天地惊变的漩涡……这是一个百花争鸣的时代,一个群芳夺艳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命运无常的时代。一个奋勇拼搏向死而生的时代。———————————新人新书求支持!!!
  • 剑:侠客行

    剑:侠客行

    这是一个小人物心中的大侠梦。陆川梦中醒来第一眼便看见了有三尺青锋斩开云气,鼻涕娃用刚擦完鼻涕的手抹了抹陆川嘴巴。“老不死的!”老人收剑回鞘。“在呢”“这个尸体是活的耶!”……
  • 大唐飞仙

    大唐飞仙

    宇宙有多大,人界就有多大。在与天界、冥界都不相连的人界中,重生到唐朝,感受到唐朝修道人的风采。道法绝不像是武功,修士绝不像是武功高手。
  • 武魂盛世

    武魂盛世

    看世界玄妙,品武魂世界,看他如何与同伴一起,如何开辟天地,登上巅峰……
  • 山纪

    山纪

    大约在一百万年前,乾坤大陆仙力枯竭,繁盛了万世的修真文化走向了末路,修道者们残喘了一万年后也即将踏入穷途。就在他们心灰意冷,面临陨落时,五座蕴含着无穷仙力的仙山横空出世。仙山开始为枯竭的大陆灌充仙力,修道者如获新生。因此,衰败的修真文化再次崛起,并且迅猛发展,直至今日,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形成了又一个修仙的新纪元。一百万年来,所有的修道者都视那五座仙山为救世主,然而仙山的真正来历却无人知晓,也无从知晓。我们这个故事,就是从这五座仙山开始的……
  • 浮生冢

    浮生冢

    浮生大陆浮屠山,浮屠山下浮生冢。浮生冢前浮生志,寥寥数语浮生事。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 大明豪侠传之阴阳石

    大明豪侠传之阴阳石

    大明洪武年间,新朝初立,江湖帮派林立。为稳固朝政,朱元璋不得不继续依仗昔日江湖旧部,成立“疾风堂”四处追查反贼。然而疾风堂专横跋扈,拥兵自重。于是当朝宰相李善长为首策划了一场风云变幻,腥风血雨的讨贼攻防战。然而疾风堂根基深厚,江湖地位稳固,朝廷虽可以派兵围剿,但无奈又必须依仗疾风堂铲除贼寇。加之疾风堂坐拥江湖传闻中能够逆转阴阳,操弄生死的神器:“阴阳石”。由此,一场尔虞我诈的阴阳石争夺战大幕将启。
  • 西瓜为什么这么甜

    西瓜为什么这么甜

    本书收录了窗台上的圣诞树、吃一只鸡有多难、拉面馆里的秘密、世界上最丰盛的晚餐、雪在白菜心里起舞、美女不怕输到底、借钱等故事。
  • 外星侵入

    外星侵入

    在离地球有100亿光年之外地方,有一个叫“布卡拉”的外星星球,那里住着一群可怕而又爱战的外星人,因为他们一次的内战,导致他们星球灭亡。他们发现地球,他们即将侵入地球,而有一群未来人,一群帮地球人,一群帮外星人。经过很久外星人与地球人和好,然后一起抵抗侵入地球的暗星球人。
  • exo之蝴蝶少女

    exo之蝴蝶少女

    每一次邂逅,注定是美好爱情的开始往往在经历爱情的同时越美好的爱情越要经历考验,当然明星也不例外他们在光鲜亮丽的背后总是有付出这次鹿晗付出了他的爱情,离开了他最爱的叶梦菲曾经他们在樱花树下许下一生一世不分离的诺言,也就随鹿晗的离开而不可挽留了,而我却不这样想在叶梦菲知道鹿晗离开了以后她每天都在寻找最终还是让她失望了,她在寻找鹿晗的路上出了车祸失去了记忆,在她刚要失去知觉的时候说了一句鹿晗我宁愿重来没有遇见过你叶梦菲被一家有钱人领养了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在叶梦菲去往韩国的路上遇到了exo也有鹿晗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哪!敬请期待本文以exo为主男主鹿晗而已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