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
作为一位领导人,埋头拉车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会抬头看路。不然,不要说把车拉得怎么样,单是能不能把车拉到目的地都是个问题。
一对父子在雪地上比赛,看谁既直又快地到达目的地。儿子看着自己的脚,小心翼翼地迈出每一步;而父亲却看着终点,大步流星往前走。结果父亲不仅先到达终点,而且脚印笔直;儿子不仅晚到,而且踩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弧线。
作为一名企业的领导人,终点不仅是长期的职业发展目标,更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制高点。抬头看路不仅是对终点的期望、渴盼,也是前进过程中的总结、调整和缓冲。它不仅要对当前拉车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对即将要走的路进行选择和分析,对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障碍进行思索和判断,更重要的是要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埋头拉车中跳出来,抬起头来看看路,看自己是否是以企业阶段性的主要导向为中心,看看自己是否在朝着职业生涯目标前进。否则,不仅难以快速前进,而且很可能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
不断朝着自己的职业目标前进需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像一名企业的领导人一样认识自我。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职业目标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选择适合自身能力的岗位,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在服务企业、胜任工作的同时提高自己,朝着职业目标和企业目标一步步逼近。
其次,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要学会规划自我。认识自我是规划自我的前提和基础,规划自我是认识自我的飞跃和提升。认识自我之后,就要把自己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企业需要我做什么,不需要我做什么”、“我能为企业做什么,不能为企业做什么”……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规划,才能够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和空间,才会越做越顺,越做离目标越近。
如今的社会,职场如战场,战局瞬息万变,要做一个“有把握”的人,就离不开周密的考虑。但是,对于职场上一些领导人来说,他们已经没有了这种意识,心中只有两种速度感——抉择与更快。似乎在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急得不得了,只想着赶快完成工作,而不去思考一下怎么做。他们的脑子也是快速运转着,却是一片混乱。为什么你不试着慢下来,给自己留些思考的时间呢?你可以想想自己应当做的事情。
成功的领导人都善于思考,喜欢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经常问自己:“怎样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当一个人具有了这样的自我鞭策意识后,自然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并掌握各种方法提升自己的工作业绩,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当然不仅仅是老板需要抬头看路,员工也要学会思考和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员工对于企业和老板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员工。因此,无论是作为领导还是作为员工,都应带着思考去工作,让自己成为一个思考的智者,从而为企业创造利润,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们每天要面对很多事情,常常犯的错误就是:一有事情就马上投入进去,什么都不顾及了,虽是以尽快完成任务为前提,但在办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障碍,反而耽搁了事情的进程。
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只顾埋头走路、很少抬头看路”,不去深刻领会工作目标、结合实际去全面权衡、设置可行措施去执行贯彻,而是将上级的文件“一套到底”,提些不切实际的“空口号”,看似“轰轰烈烈”,其实是把自己陷于“拆西墙补东墙、被动疲于应付”的怪圈。疲于应付、抱怨连天,当然,更多人习惯把原因推给客观,却不反思,是自己时间分配不合理,还是工作方法待改进?是思想在排斥,还是能力不够?抱怨连天疲于应付,与其简单说是思想求稳怕乱、懒于思考,还不如说是本领不过硬、能力危机,那点快干涸的“老本”已经应对不了新形势的要求。
埋头干事本是好事,但在埋头干事遇到困难、疑惑时,少些抱怨牢骚,要时常抬头看看路。这个“抬头看路”,不是趾高气扬、洋洋得意,而是在务实工作面临一系列困惑、疑难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怎样解决问题?如何采取措施达到目标?在落实目标过程偏离的方向吗?”然后提些建设性意见改进。这也许就是总结提炼得失、及时修正方向的过程,“磨刀不误砍柴工”,而后以猛牛“低头拉车”之势奋起直追,直至目标实现。
就一件事情来说,不能抓来就做,而是先进行分析和辨识——哪些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急迫的,哪些是急迫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哪些是重要的但不急迫,哪些是既不重要也不急迫的事情。这样就将事情分成了四大类并依次排序。同时看第一要做的事情即急迫的事能不能转化为重要但不急迫的事,这样可以将办事情的时间变得相对从容些,因为人在从容状态的时候也会更理性些,头脑更清醒些,出差错的几率就会少很多。
另外,当第一要办的事情确定以后,还要做一个工作,即明确5W,心里要知道做这件事的目的(Why)、具体是什么任务(What)、什么时间开始和什么时间完成(When)、在什么地方做(Where)以及怎样完成好任务(How)。只有这些都明确了,才能达到有效的结果。
无论什么事情,上述两点就是办事情的通用法则,违背了就会导致结果的不尽如人意,效果不会理想。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每个人因为成长的环境和经历都很不一样,因而采取的具体方法也会有很多种,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最终也可以达到目的。达到目的的有效路径是极为关键的,好的路径要精心设计,其中有两点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框架和区域的定位,有了框架,才会有整体感,才会确定你在中间的位置,才能将你要的地方和你目前所在的位置画出一条线,你会找到最佳的一条路径供你使用,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会选择同一路径,而是融合了自己的特长和所能够掌控的资源等因素。因此很多事情不能全凭借感性,想当然地去处理,而是要在建立一种理性的判断分析基础上,确定哪些是自己能做的,哪些是自己不能做的,哪些是自己不能做但通过努力可以做好的,而哪些是自己即使是很努力也无法做好的,这样,我们才不会犯只会低头拉车,不能抬头看路的错误。而抬头看路,确定方向和路径后,就要全身心定下来埋头拉车。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以合适自己为最好。在较短的时间内升得太快、跳得太高,20多岁就事业有成也不见得是好事。正所谓,能力不能速成,经验无法飞跃。
有多大眼界就成多大事
一个人的眼睛能看到什么?我不能说清楚,我只知道人与人的眼界是不同的,而这不同的眼界注定了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命运。
曾经有那么多伟人,他们眼界不同,从而有了不同的成就。像马克思,他的眼界大到整个世界,整个人类历史,他看到了社会的规律,从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像伽利略,他放眼整个宇宙,整个空间,他看到了星际运行特点,将物理学推向一个巅峰;像孔子的眼界广至百姓,他看到了大同社会;韩信的眼界超然市井打斗,他立下了赫赫战功;诸葛亮的眼界扩展至天下时局,他影响了汉末的天下大势。
眼界广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狭者其作为必微。三国的袁术固然有极深的心机,却只看到了弹丸之利,贸然自尊为帝,使得众叛亲离,天下豪杰群起而攻之。袁术的失败正是因为他的眼界只局限于中原,只浮于表面。他没有放眼天下,着眼隐患,终究只得惨死。再看拿破仑吧,他作为法国王族的炮军司令,在认清时代潮流后,毅然炮轰封建残余,因而踏上了前无古人的权力巅峰。从这一点来看,拿破仑是成功的,他霸业的取得所依赖的正是他洞悉一切的目光,是他广阔的眼界让他成为欧洲的神话。
西汉高祖十年,中大夫贲赫告淮南王黥布谋反。高祖派人查验有据,召集诸侯问道:“黥布谋反了,怎么办?”众诸侯都回答说:“发兵将他小子平了,还能怎么办?”汝阴侯胜公私下问其士客薛公说:“皇上分地封他为王,赐爵让他尊贵,面南而称万乘之主,他为什么谋反呢?”薛公说:“他应该反!皇上前年杀彭越,去年诛韩信,黥布与此二人同功一体,自认为祸将及身,所以谋反。”胜公对高祖说:“我的士客故楚国令尹薛公,其人有筹策,可以问他。”高祖于是召见薛公,求问对策。薛公为高祖分析形势,他说:“黥布谋反并不奇怪。黥布有三计,如果用上计,山东之地就不是汉朝了;用中计,则胜负难测;用下计,陛下可以安枕卧。”高祖问:“上计怎么讲?”薛公说:“东取吴,西取楚,北取齐鲁,传檄燕、赵,然后固守,山东之地即非汉所有。”又问:“中计怎么讲?”薛公说:“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则胜负难测。”又问:“下计呢?”回答说:“东取荆,西取下蔡,以越为后方,自己守长沙,则陛下可以安枕而卧,汉朝无事。”高祖说:“那黥布会用哪一计?”薛公说:“黥布以前是骊山的役徒,而今为万乘之君,他只会保身,不会为天下百姓考虑,所以会用下计。”高祖说:“好!”于是封薛公为千户,亲自领兵东击黥布去了。果然正如薛公所预料的一样,黥布采用了下计,结果大败,后与百余人逃至江南,被人杀死。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鸟雀争其声。”这就是说,眼界的大小决定了人成就的高低。江海之所以浩瀚无际,雷霆之所以引动暴雨,都在于它们知其当为,眼界开阔。没有广远的目光,再有本事的人也会平庸而无所作为;然而同样,倘若能力有限,眼界即便广至渺渺星空,他也找不到那隐于无形的通往璀璨的路。
人既不能困于一隅,注目于一角;也不能自高自大,妄图以一己之力登得九霄以凌云,只有先着眼自己的实力,再放眼面前的道路,才可以走出最平坦的一生,也可能走出最辉煌的一生。
人生的结果由眼界而定。我们要慎于睁眼,也不要妄自菲薄。迈开步子向你看到的最美好的路上走去吧,迎接你的或许是酸甜苦辣,但你最终必将取得属于自己的灿烂,你必将拥有星空的斑斓。
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这话不假。想要自己看得更远一些就要站在更高一些的地方,多看、多听、多接触新事物。
成功并没有什么玄机,只要自己喜欢思考,不断地琢磨所遇到的人和事。永远不要只是抱怨,任何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问题,而你不是在给公司打工,你是在为自己而战,这是成功的第一条。
几点建议:
一是千万不要随便看轻你现在所做的每一份工作。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很大的链条,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人生的磨难是一种财富,因为磨难会逼着你思考。千万不要随便看轻你现在所做的每一份工作,要珍惜眼前。即使它看起来很卑微或似乎跟你未来的理想没有任何关系。
二是永远为自己工作。李强在《为你自己工作》中说道:当你拥有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你正在体现你生命的价值,当你做好一份工作的时候,你正在使你的生命升值,只有懂得工作是为自己才真正能懂得工作是多么快乐,生命是多么有意义。
如果你认为每天是在为老板打工,那么你大错特错!抱着这种心态工作,你永远不会成长和发展,亦将永无“出头之日”,更谈不上干一番事业!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工作,每一份付出和努力,都将得到或必将得到超值的回报!这是不变的真理!
刚开始工作的职场新人千万不要因为工作清闲而放松自己,而应该给自己规定每日的工作量,每天查阅资料,做一些归纳总结,这样的工作虽然看来枯燥乏味且无用,可这就是在为将来的工作业绩打基础。
三是帮助你的上司成功。在职场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整天怨天尤人,抱怨老板有眼无珠,不能提拔自己,抱怨公司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另一种人则会站在自己上司的位置上来考虑他需要什么,思考自己离上司的要求还差多远。显然后一种人更容易得到晋升。
2004年,夏雨峰被升任为青鸟培训中心的校长。他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拿了出来,介绍给其他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培训中心。表面上看起来,夏雨峰好像吃了亏,他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成功经验转眼就拱手送给了别人。但在他的帮助下,他的上司,也就是培训中心的副总裁得到了提升,因此这个位置就空了出来。就这样,2005年7月份,夏雨峰升任为培训中心的副总裁,又一次实现了职场上的飞跃。
另外,很多人在职场上只知道获取上司的信任,却忽略了自己的下属,而实际上,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周围的人。因为如果下属不信任你,就没人跟着你,换句话说,就没人肯为你踏实干活儿,想想看,一个双脚踏空的人怎么能一步步走向高处呢?
四是义利观决定命运。人活在世上,总是想获得名声、地位、金钱,等等,但人们往往忘记了,所有这些想要的东西,都是他人给你的,一个人不可能自己给自己声誉或者权力,那么他人怎么会平白无故地给你这些呢?所以说到底,你要先舍弃自己的利益,给他人带来好处,总有一天你自己也会得到回报。所以人一定要把目光放长远,选择决定命运,命运是选择积累的结果,而放弃现在也是一种选择,未来比现在更重要。
五是学会面对寂寞和失败。一个人首先要耐得住寂寞,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人生如掘井,只有专注才能专业,只有专业才能卓越,如果在一个地方挖几下就放弃了,在另一个地方也放弃了,就永远都挖不到水。这就是知“道”容易而守“道”难的原因。
其次要志存高远。有信心不一定赢,但没有信心一定会输;有行动不一定赢,但没有行动一定会输;有目标不一定赢,但没有目标一定会输。
用好的眼光看待坏的事情
阿兰和王苏原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两人各自经营了一个小公司。经济危机时期由于二人经验不足、经营不善致使公司处于面临倒闭的境地。面对这样的事实,阿兰十分沮丧,她认为自己太倒霉了。自己把青春和热情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公司,可到头来不仅一无所有,还欠下一大笔债,阿兰整日忧心忡忡,见人就诉说自己的不幸。
与阿兰的看法恰恰相反,失败后的王苏不但没有一点儿悲哀反而却有一种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兴奋:“过去一直用一种单调而又陈旧的模式经营公司,平时没有什么大的动荡还好,经济危机一来就看出问题了。现在公司还小,亏损也不是很大,如果等到公司做大了,那时后果可就不堪想象了。”
也许正是由于王苏和阿兰对失败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所致,一直处于悲观失望中的阿兰始终没有想好自己以后该做什么。所以,几年后的她成了一个无所作为的待业人员,而王苏经过几年积极的打拼,现在已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公司,并使公司日益壮大,她现在也是人见人羡的公司老板了。所以我们要像王苏一样,要有一种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事物的魄力。
一夜之间,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烧毁了美丽的“森林庄园”,刚刚从祖父那里继承了这座庄园的保罗·迪克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他经受不住打击,闭门不出,茶饭不思,夜不能寐,眼睛熬出了血丝。
一个月过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获悉此事,意味深长地对保罗说;“小伙子,庄园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保罗在外祖母的说服下,一个人走出了庄园。
他漫无目的地闲逛,在一条街道的拐弯处,他看到一家店铺的门前人头攒动。原来是一些家庭主妇正在排队购买木炭。那一块块躺在纸箱里的木炭忽然让保罗的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线希望。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保罗雇了几名烧炭工,将庄园里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优质的木炭,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经销店。结果,木炭被抢购一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然后他用这笔收入购买了一大批树苗,一个新的庄园初具规模了。几年以后,“森林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总是把事情想得太糟糕,总觉得自己就是这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保罗刚开始也是这样,认为自己非常不幸,一夜之间失去了财产,失去了斗志。幸好他有一个好祖母,经过祖母的指点,他重装出发,创造了一份属于自己的财富。这位好祖母就好似可以体恤下属的成功老板,让下属充满斗志。
所以,试着别让“坏”的事情黯淡了你的眼睛,你的心灵才不会荒芜,你的前途也才会越走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