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险意味着大机遇
敢于承担才有担当
什么是担当?担当就是一事当前勇挑重担、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是一名优秀员工的一项极为重要的素质,是获得领导信任、同事尊敬、自我突破的基本条件。
7岁的埃迪坐在靠近门边的书桌前写作业,外面风很大,作业本被风吹得“啪啪”直响。埃迪不得不一次次跑去关门,每次关上没多久,一阵猛烈的风就又把门吹开了。
这时,邻居山姆叔叔来找埃迪爸爸,他没有进门,和埃迪爸爸两人就站在大门外闲聊起来。
没多久,风又把门吹开了,埃迪于是又去关门。他猛地把门合上,然而大门却因为碰到障碍物反弹了回来,与此同时,埃迪爸爸痛苦的叫喊声响起。
埃迪惊恐地看到,门外的爸爸五官痛苦地扭曲在一起,头发一根一根地竖着,而他的五根手指则怪异地缠来拧去……看到埃迪出来,爸爸暴怒地冲他扬起了手。原来,刚才爸爸的手放在门框上,埃迪突如其来的关门差点把爸爸的手指夹断。
埃迪吓坏了,以为这次一定免不了一顿暴打。但是爸爸的巴掌一直没有落下来,埃迪的脸颊,感受到的也仅仅是一阵掌风而已。
事后,爸爸对埃迪说:“当时我实在痛得厉害,原想狠狠地打你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门框上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你?”
父亲的这句极为普通的话,却给了埃迪一个毕生受用无穷的启示: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迁怒于他人,不可推卸责任,无论你是一个父亲、老板,还是领袖。
父亲认为自己做错了,不应该把责任给孩子,说明了父亲敢于承担,敢于负责,并不仅仅因为自己是父亲就可以随意地发号施令。这样的父亲更加容易使孩子信服。而在工作中的员工也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感,做错事并不可怕,难就难在要敢于承担,有勇于承担的勇气。只要你有责任感,有承担责任的勇气,那你距离成功就不远了,而老板也很欣赏这样优秀的员工。
有一些员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畏缩不前,遇到难题畏首畏尾,缺乏敢于担当的勇气。有的人整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结果一事无成;有的人做事拖拉,效率不高,面对问题不能及时拍板和决断;有的人患得患失,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敢批评,搞“一团和气”;有的人工作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没有雷厉风行、独当一面的锐气。凡此种种,带来的后果就是重大的功劳被别人抢走,更好的机会从手中流失,矛盾和难题越积越多,在犹豫观望中丧失了机遇,在患得患失中贻误了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掉队落伍。
敢于担当,要求每名员工都要有强烈的岗位意识。要全力以赴绝不拖沓,面对问题及时判断和解决;要勇于接受批评,及时反省改正自己的错误;要亲力亲为,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不管接受的难题有多大,不管面对的压力有多重,都要做到不气馁、不退缩,拿出全身解数,勇往直前,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
敢于担当,每名员工都要像老板一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敢于突破,敢于负责,敢挑重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抓协调,亲自抓督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遇到矛盾不回避,遇到难题不推诿,狠抓落实不敷衍,一抓到底,务求必胜。
“这次世界杯,意大利、法国作为上届世界杯的冠亚军,却在小组赛时就早早被淘汰,名声、传统、天赋甚至金钱都无法让他们再向前一步,为什么?因为这些球员忘记了他们对球队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但我更希望,我们每一个复旦的学子,不是一个高高在上而又漠不关己的批评者,而是做一个勇于担当责任、解决问题的创造者。”
这是复旦校长杨玉良院士在复旦大学2010届本专科生毕业典礼上对3000余名复旦学子的寄语。
“如果我们的毕业生都在生存的压力下迷失自己的方向,浪费自己的才华,那么他们又怎么能成为20年后引领社会发展、担当国家重任的领袖之才呢?”在毕业典礼的演讲中,杨玉良向所有毕业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而“责任”则是他破解这个问题的答案。
杨玉良用世界杯中大牌球队惨遭淘汰的例子来特地警醒毕业生们,狭隘的心胸支配狭隘的世界观,狭隘的世界观产生狭隘的行为。当然,这样的警语同样适用于职场中的人们,不论如何变迁,也不要丢掉自己身上的责任感、使命心,你不仅仅是一名公司的员工,更是一名优秀的社会人。
上帝创造了世界之后,也创造了动物,于是召开动物大会,来给动物安排寿命。
上帝说:“人的寿命是20年。牛的寿命是30年。鸡的寿命是25年。”
人说:“上帝呀,我非常尊敬您,但是我的寿命也太短了,人生的很多乐趣享受不到了。”上帝还没有说话,牛就说了:“上帝呀,我每天都要干活,您给我30年的寿命,我就要做30年的活儿,太辛苦了,能不能少点儿?”
鸡也说:“我每天报晓也很辛苦,能不能少点儿寿命?”
上帝说:“好吧,牛和鸡,把你们20年的寿命给人吧。”
从此以后,人就有了60年的寿命,在前20年“像人一样”快乐地活着,下一个20年是为家庭活着,像牛一样辛劳,最后20年是报晓的鸡,起来得最早,然后叫全家人起床。
很多人对故事里所说的人都很有感触吧,是否能联想到自己?我们在前20年是在为了自己打工,结婚以后为了家庭打工,有了孩子后就开始为孩子打工了。生存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可逃避的责任,有些责任是与生俱来的,而有些责任则是因为工作、朋友而产生的。对家人的责任、孝敬父母的责任、养育孩子的责任,这些责任是每个人推脱不掉的,是与生俱来的。当然工作中也有工作责任,但是很多人不能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责任的范围,要么是不负责任、要么就是责任心过重,这两个极端都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树立承担责任的意识。每个人都会承担责任,首先应该问一下自己,为什么是我承担这个责任,而不是别人呢?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你承担了就说明你有能力,最起码是领导看出了你的能力,才有承担责任的机会。
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就职演说中有这样一段话:“正处于鼎盛时期的美国,重视并期待每个人担负起自己的责任。鼓励人们勇于承担责任,不是让人们充当替罪羊,而是对人的良知的呼唤。虽然承担责任意味着牺牲个人利益,但是你能从中体会到一种更加深刻的成就感。”
勇于承担责任,意味着可能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承担后果,并付出牺牲,这是谁都能想到的。一个人做得越多,犯错的次数就越多。多做多错,理之必然。不做不错,因为错的对象不存在了。所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已经成为一种生存哲学。也因此,人们经常陷入“宁可不做,千万别错”的退缩中。
人们总是满足于现实的利益,不愿失去,更不想放弃;总是寄望于别人,“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却不去想“倾巢之下,焉有完卵”;人们甚至总是把眼睛盯着别人的错误,因为自己不犯错,就为别人的错误幸灾乐祸。人们的个性和良知就是在这样的退缩中渐渐失落的。
人们的退缩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根本的是自己不敢承担责任,或者不想承担责任,或者没想过自己应当承担责任。
华为的老板任正非先生在《华为的冬天》中说,事事都要请示的干部是无能的干部,事事都要请示就是事事都不想负责任。在本职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敢于承担责任,有些人没犯过一次错误,因为他一件事情也没有做。对既没有犯过错误,又没有改进的干部,可以就地免职。
我们需要每个人恪尽职守,去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担负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这样的社会才能走向繁荣富强,这样的企业才会蒸蒸日上。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如果你不愿主动地去承担责任,看上去你没有损失什么,但实际上你在原地踏步,你的精神天天在萎缩;你天天听到别人的成功与失败,但就是与你无关。这样的人生一点儿意思都没有。
承担责任光荣,推卸责任可耻。承担的责任越大,说明我的能力越强,公司对我越重视,今后在公司中的机会也就越多。那些不能承担责任的人很少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当然,要有承担责任的精神,也要有承担责任的胆量。既然老板给你这么一个发展机会,你就要像老板一样紧紧抓住机遇,绝不推脱。要有信心做得好,做得出色。即使做错了也没有关系,勇于承担责任,碰到下个机会还要继续尝试。如果你不敢承担,那么机会就永远不会找到你的头上,即使砸到也会让你活生生地放走。错失机会,就是放弃成功,未来一定不会成功。
全力以赴地工作
在一个大湖中间有一座庙宇,庙中供奉着传说中菩萨戴过的佛珠链子,一位老住持带着几个年轻的和尚在这里修行。一天,老住持召集他们说:“菩萨链子不见了。”年轻的和尚们不敢相信,怎么可能呢,庙中唯一的可以直达菩萨链子的门都有人24小时轮流看守,外人根本进不来。
在和尚们犹豫之际,老住持以平静的口吻说:“只要拿的人能够承认错误,然后把链子送还原处就可以了。”于是给了他们7天时间静思。
第一天没有人承认,第二天也没有人承认。但原来互敬共处的和尚们,彼此之间多了一份猜疑与猜忌,甚至彼此间不再交谈,这样的气氛一直持续到了第七天,还是没人站出来。老住持看到这样的情况,便说:“各位都认为自己清白,表示你们的定力已够,佛珠不再诱惑你们了,明天早上你们可以离开这儿了,修行可以告一段落。”隔天早上,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众和尚一大早就背着行囊,纷纷离开了庙宇。只剩下一个双眼失明的瞎和尚还在菩萨面前念经。将要离开的和尚们看见这个情景,纷纷松了一口气,终于有人肯承认拿了菩萨链子,让事情大白。
老住持分别向这些无辜的和尚道别后,转身问瞎和尚:“你为什么不离开?链子是你拿的吗?”瞎和尚回答:“佛珠掉了,佛心还在,我为修佛心而来!”
“既然没拿为何留下来承担责任,让别人误会是你拿的?”瞎和尚回答:“过去的7天,因为没人肯承认使得大家互相怀疑。怀疑很伤人心,自己的心、别人的心都受到了伤害。而治愈这伤心,就需要有人先承担才能化解怀疑。”老住持听后,满意地笑了笑,而后从袈裟中拿出了菩萨链子:“链子还在,只有你学会了承担!”
庙中的和尚们都没有拿佛珠链子,所有的人都是清白的,这件事不过是老住持想出来的一个考验他们的把戏而已。虽然最后和尚们都无愧于心,承受得住来自别人与自己的猜忌,坚持自己的清白,却没有一个人有敢于承担这个错误的勇气。
吃亏是福。但和尚们只有念佛之心,却没有人能悟出这个道理。没有人愿意去主动承担别人的错误,宁可一直在猜忌中过日,最终要离开一直生活的庙宇,也不愿去承认这不是自己犯的错误,不愿去背负这个“偷盗”的包袱。他们没有敢于担当的勇气与责任感。在职场中生存,同样如此。错的并不一定是你,但事情总归是需要有人承担的,就看你有没有敢于承担的勇气。即使不是你,即使受到了惩罚,但“日久见人心”,你这种承担责任的勇气一定会被老板了解的,从此可以更好地、全力以赴地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承担是一种责任,承担是一种义务,承担是一种美德。在生活、工作中学会承担,你需要具备无尽的责任感,还要有能接受工作中压力的勇气,善于化解职场中的各种困难的智慧。
一家集团公司招收一名部门经理,经过一番紧张的笔试和面试后,最后留下的有3个人。面试地点在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并没有问他们一些业务方面的问题,只是饶有兴趣地带领他们参观他的办公室。最后,总经理指着一只茶几上的花盆对他们说,这是他刚从一个拍卖会上买来的,花费了好几万元。就在这时,秘书走进来告诉总经理,说外面有点儿事情请他去一下。总经理笑着对三人说:“麻烦你们帮我把这张茶几挪到那边的角落里,我出去一下马上回来。”说完,就随着秘书走了出去。
既然总经理有吩咐,这也是表现自己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三人便连忙行动起来,茶几很沉,须三人合力才能移得动。当三人把茶几小心翼翼地抬到总经理指定的位置放下时,意想不到的事却发生了:那个茶几不知怎么折断了一只脚,茶几一倾斜,上面放着的花盆便滑落了下来,在地上裂成了几大块。
三人看着这突如其来的事情都惊呆了,他们不知道总经理回来后会如何看待他们的办事能力,而且这花盆值好几万元,在总经理面前该如何交代?
就在他们目瞪口呆的时候,总经理回来了。看到发生的一切,总经理也显得非常愤怒,脸也气得有点扭曲,咆哮着对他们吼道:“你们知道你们干了什么事,这花盆你们赔得起么?”
第一个应聘者似乎不为总经理的强硬态度所压倒,直着嗓子说:“这又不关我们的事,况且我们又不是你们公司的员工,是你自己叫我们搬茶几的。”他用不屑一顾的眼神看着总经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第二个应聘者却讨好似的对总经理说:“我看这事应该找那茶几生产商去,生产出质量这么差的茶几,这花盆坏了应该叫他赔!”他也说得很是理直气壮,似乎肯定总经理会采纳他的意见。
总经理把目光移到了第三个应聘者的身上。不过,第三个应聘者并没有立即为自己辩解,而是俯身捡起那些碎了的瓷片,把它放在一旁后,然后对总经理说:“这的确是我们搬茶几时不小心弄坏的。如果我们移动茶几时小心一点儿,那花盆应该是没事的。”
还没等他把话说完,总经理的脸却由阴转晴,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握住他的手说:“一个能为自己过失负责的人,肯定是一个有出息的人,我们公司欢迎你这样的员工。”
这时,另外两人才明白过来,这其实是总经理的一个责任测试,而在这小小的测试面前,他们却都败下阵来。
很多人喜欢在错误发生后把责任都怪罪在别人的身上,好像自己一直都是正确的,就算处于错误的事情当中,也是别人的责任,自己则是被连累的那个。
在团队中,我们都喜欢获得功劳,而不喜欢承担责任。当问题发生时,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选择逃避和找借口。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总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而到处找借口,老板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借口、说辞。迟到是因为堵车,心情不好是因为天气,业绩不好是因为市场竞争太激烈,升迁不了是因为制度不公,完不成任务是因为时间太紧,等等。
我们能找出多少种推卸责任的借口呢?实在是太多了。各种各样的借口都只有一个最终目的,那就是要表达同一种观点:这些都不是我的错,这一切和我没有任何关系。
而又有多少人愿意在发生问题后发自内心地去和你的团队、你的老板说一句:“对不起,是我没有做好,我愿意去承担一切的责任。”
如何去承担责任,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人说,这次没有做好,下次一定改正。我这个月的目标没有完成,下个月重新制订方案,保证完成任务。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每件事情发生后,都将成为过去吗?那是不可以重来的。我们每天的工作不是在彩排,而是在现场直播,所以我们不能以下次改正为借口,而是应该为每一次的结果负责。
由于各种因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失误。但产生失误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面对失误的态度。只有学会承担责任,才能得到他人的谅解和尊重,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宽恕。因为一个人懂得承担责任,这比千万次竭尽所能推卸责任更具有震撼力,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一个能成就大事业的人。
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塔木德》中,有这么一个自问自答的问题——
“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所组成的,可是神为什么要让人只能通过黑的部分去看东西?”回答是:“因为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刚走出学校踏入社会的小张天真地以为:无论什么事对她来说应该都不会太难,就像考导游证一样,她稍微努力一下就能通过。凭着在校期间考出导游证的这点自信,她进了杨浦区的一家旅行社,但事情并非她想象得那么简单。一次带团后,面临根本不知道具体工作中这步做完之后下一步该说什么该做什么的窘境,她异常难过。而且由于知识的欠缺和讲解的不到位,最终引来客人的投诉。这一挫折使她信心大减,甚至一度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但她没有放弃,在父母、老师和朋友的鼓励帮助下,她渐渐懂得了这些成长过程中的挫折,能帮助她不断改进,成熟得更快。她的妈妈总是对她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老师给她鼓励:“你的目标总是很明确。这点儿困难影响不到你的。”好朋友真诚地说:“我相信你行的!”正是因为有父母、老师和朋友的鼓励,她开始变得努力。她认为知识丰富了,讲解才能到位,所以她无论在哪里都会捧着一本导游讲解书,花大气力了解熟悉各个景点的介绍。在接下来的两次带团过程中,她尝试着将所学的东西化为生动的讲解,加之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和虚心好学的精神,她逐渐得到了游客们的认可,自信又回到了她年轻的心中。慢慢地,她可以较轻松地带好团了。虽然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但此时的她已能坦然面对并且想法解决。她战胜了自己!
从初入职场的“自卑”到之后的“自信”,小张是调适自我成功的例子,但下面的小李同学就完全不同了。
小李实习之初是在一家宾馆客房部做客房工作。她曾经有过做客房工作的见习经历,单位就把她分配在客房部了,她本以为工作很简单,自己会“驾轻就熟”。但不同的单位要求完全不一样,一切重新开始,她做下来叫苦连天。她不断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老师,这里太严格了,我天天跪着擦马桶。我每次跪下都觉得我的人格受到一次侮辱。”与此同时,她的妈妈也给班主任打来电话,“老师啊,我们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做的,我也不叫她做,学校里怎么给她介绍了擦马桶的工作呢?我们孩子怎么能吃这个苦呢?我要给她重新找份工作。”
两个月之后,小李的妈妈就给她找了份旅行社工作,刚开始小李也只是做些杂事,跑腿,跟团等。后来有机会带了一次老人团,她发现要千叮咛万嘱咐游客,要不厌其烦地点人数,要应对不同的客人,她觉得好累。仅此一次,她就认为她不具备做导游的责任心,她不适合这份工作,她又打起了退堂鼓。
等到她把实习变动的申请单交到班主任手中时,班主任发现这次的工作单位名称已经变成某家生物科技公司,岗位是文员。
几个月的时间里,小李换了三份工作,这份新工作会维系多久,班主任不知道,小李自己也不知道。
这是个典型的职场新人应对“职场困难”的例子。小李不能吃苦,她对于职场的工作强度没有很好的心理准备,所以一次又一次以调整工作单位和岗位来解决“职场困难”。但这样能解决困难吗?
小张与小李同时都是刚入职场的新人,却因为各自不同的表现而获得了不同的结局。其实困难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一笔财富,它激励着我们勇敢向前。困难就像是黎明前的黑暗,如果不努力战胜它,我们就不会享受到黑暗后的光明。
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两难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有取舍,拿得起才能放得下。选择总是要经过煎熬,有时候就要放弃对过去所拥有的或所适应的一切。一个商人总是在对权力、财富、感情的取舍之中。而其中的故事,可能会给我们的读者更多的借鉴意义。
在内布拉斯加州某大学礼堂,年届50岁的比尔·盖茨面对上千名学子讲述了对自己未来十年的规划,他说:“在今后十年里,我花在慈善事业上的时间会比花在全职工作方面的时间多。也就是说,我得从微软选一位杰出的年轻人坐在这个烫屁股的位置上,制定产品战略。”
人的一生都在选择,同时也在选择中寻找生命的真实意义。而选择就意味着取舍,比尔·盖茨为他未来的十年做了战略的规划,虽然他说得很轻松,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有时候取舍很难。
一位老将军一生戎马生涯,酷爱收藏瓷器,近于痴狂。把玩之时,加上万分小心。有一次,一件心爱的瓷器不小心从手中滑落,这位老将军奋不顾身,在瓷瓶落地前,又将它接在手中。瓷瓶未破,老人却惊出一身冷汗,他想:“我带领千万大军出生入死都未曾害怕,一件瓷器却吓成这个样子。”他终于顿悟:是因为人有了得失之心。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把瓷器摔碎。
这位老将军砸碎了瓷器,却寻回了自己。
作为职场中人,在对名利的追逐中也会有取舍,也会不断选择,什么是你判断价值的标准,什么才是你应该作的战略选择?在德鲁克看来,战略管理不过是:做什么(什么行动),由谁做和为谁做(行动的主体和客体),怎么做(行动的方法),在哪里做和何时做(行动的时空范围)的问题。而迈克·波特则进一步认为战略就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其中更为重要的是选择不做什么。如果你要满足所有需求,提供所有的经营活动,那么最终将失去竞争优势。而取舍就是这个问题的关键。
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快下课时,教授对自己的学生们说:“我和大家做个游戏,谁愿意配合我一下?”一名女生走上台来。教授说:“请在黑板上写下你难以割舍的20个人的名字。”女生照做了,她写下了一连串自己邻居、朋友和亲人的名字。教授说:“请你划掉一个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女生划掉了一个她邻居的名字。教授又说:“请你再划掉一个。”女生又划掉了一个她的同事。教授再说:“请你再划掉一个。”女生又划掉一个……最后,黑板上只剩下了四个人,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教室里非常安静,同学们静静地看着教授,感觉这似乎已不再是一个游戏了。教授平静地说:“请再划掉两个。”女生迟疑着,艰难地做着选择……她举起粉笔,划掉了自己父母的名字。“请最后再划掉一个。”教授的声音再度传来。这名女生惊呆了,她颤巍巍地举起粉笔,缓慢地划掉了儿子的名字。紧接着,她“哇”地一声哭了,样子非常痛苦。教授待她稍微平静后问道:“和你最亲的人应该是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因为父母是养育你的人,孩子是你亲生的,而丈夫是可以重新去找的,但为什么他反倒是你最难割舍的人呢?”同学们静静地看着那位女同学,等待着她的回答。女生缓慢而又坚定地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会先我而去,孩子长大成人后独立了,肯定也会离我而去,能真正陪伴我度过一生的只有我的丈夫!”
这是一个心理游戏,想阐述的主题便是:谁是我们最重要的人。但这又何尝不是一道人生取舍题?它在告诉我们要如何看清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这在我们的职场生活中也同样有效,要明白自己最想要的和最容易得到的,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力所能及却不去做的,而只是一味地追逐着心中那个不切实际的梦。我们应该懂得拿得起才能放得下的道理,在职场中多多考虑一些,这样才能做到更好。
初入职场,正是将自己的梦想放飞的时候。初涉职场,意气风发,或许多少都有一种舍我其谁的心态。然而,现实却总不能尽如己愿,光有满腔热情是不够的。在刚踏入职场的时候,要懂得七要四不要,学会拿得起放得下,才能在职场生活中游刃有余,充满生机。
七要:
一要认真了解企业文化。每家公司都有林林总总的成文、不成文的制度和规则,它们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公司的精髓——企业文化。想迅速融入环境,在公司里如鱼得水,就要对这些制度、规则烂熟于心,严格遵守。初来乍到,切记莫逞英雄,天真地想去改变公司现有的文化,这样只会给你自己惹来麻烦。
二要快速熟悉每位同事。忽然跳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圈子,面对的是一张张或亲切、或深沉、或谦虚、或倨傲的脸。从中找到几位兴趣相投、价值观相近的,与之建立友谊,尽快打造自己在公司里的社交圈。这样,一旦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不愁没人对你进行点拨;遭到恶意刁难时,也不致没人出手援助。不过要注意,与同事搞好关系应把握一个度,千万不要钻进某个狭隘的小团体,拉帮结派只会引起“圈外人”对你的对立情绪,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要做事分清轻重缓急。一个人的能力、精力有限,谁也不是超人,不可能一夜之间解决所有难题,做完所有事情。当一大堆工作同时压到你身上时,按“轻重缓急”的次序依次完成是最合理的解决之道。暂且把那些杂七杂八的小事搁下,集中精力处理棘手的事情,安抚要求苛刻的客户。做好一件事,远比事事都尝试、最终却一事无成要强得多。
四要绝对遵守公司章程。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有些是无论在哪里都必须遵守的,比如不迟到、不早退、办公时间不打私人电话、不揩公家的油等。也许没有人因你早下班10分钟而指责你,但老板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在这种小事上栽跟头,可真是得不偿失。
五要学会任劳任怨。一般来说,一开始用人单位都会把一些琐碎、单调、技术含量低的工作交给初来者,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让他得到锻炼。这个阶段缺乏乐趣和挑战性,往往让初来者觉得自身价值无法体现。其实这个时候应该任劳任怨地做好。要相信,这只是小小考验,只有表现好,才有机会获得进一步施展才能的机会。
六要和老板适当保持距离。怎样拿捏和老板的距离,向来是职场新人的一大困扰,既不能拒之千里,也不便“紧紧追随”。和老板适度保持距离是必要的,尽量避免“马屁精”的嫌疑,否则会在无形中失去许多同事的信赖。当然,对老板要绝对尊敬,万一与之产生冲突,一定要克制克制再克制,不然就只有另谋高就了。
七要会工作,也会娱乐。无论是新潮时尚的电脑网络游戏,还是有贵族气息的高尔夫球、网球,或最大众化的麻将、象棋、扑克牌,总得会上一两样。和同事一道参加娱乐活动,是联络感情、拉近距离的绝佳方式,很多时候,友谊就是从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中衍生而来的。“书呆子”在职场中不会受欢迎,既会工作又会玩的人才能左右逢源。
四不要:
一不要好高骛远。初涉职场最常见的问题是择业的盲目性。有些人对自身缺乏正确定位,抱着好高骛远的就业心态进入职场,希望一下子就进入高层管理岗位。其实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首先是要适应社会,以自身条件为前提,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工作。
二不要锋芒毕露。年轻人往往锋芒毕露,但在职场里,还是韬光养晦比较好。太急于显露自己的才能和实力,盼望尽快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刮目相看,表现得急于求成是很不可取的。这样做不仅会给人自高自大的印象,更主要的是会使你过早地成为人们的竞争对手,倘若你没有厚积薄发的底牌,一旦成为强弩之末,那只有被人嗤之以鼻,逐出场外。所以,别太拿自己当回事。
三不要怕吃亏。职场新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被称为“职场新生代”,平时在家在学校都不免有些养尊处优,大事做不好,小事不屑做。工作里或者与同事的相处过程中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容易怨声载道。其实在工作的过程中,多表达对别人的敬意并时常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或者热心跑腿,合理的情况下多帮助别人完成分外的工作,都不是吃亏。平时工作中应该多考虑其他同事的感受,多感谢他们平时对自己的帮助。加班更加不是吃亏,反而是福。因为学会合理加班,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四不要怕说“我不懂”。初入职场,对公司的特点、运营方式尚不熟悉,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要敦促自己迅速进入角色。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不妨直说“我不懂”、“我还不大明白”,或向有经验的同事讨教,无论对方学历有没有你高。不懂装懂或抛开问题不管都是最不可取的做法,那样的话,就等着“老牛拉破车”般地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慢慢蠕动吧。
初涉职场,在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的前提下,最重要的是对自己工作经验的有效积累,学会从一个“学校人”变成“职业人”,逐步提炼自己的职业含金量和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是保证职场顺利发展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