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3800000018

第18章 初等教育的普及过程 (1)

进入20世纪后,世界各国普遍把德国的教育制度视为楷模来学习。将基础教育视为公共产品,而不是私人产品,已经构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全球性共识。联合国大会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规定:“教育应属免费,至少初级及基本教育应然。初级教育应属强迫性质。”

宣言可以把话说得漂亮,但要落到实处,却不是一件易事,这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困难。其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缺教员和经费。教员缺,既是因为国民素质的整体落后,也是因为读过一点书的人不愿意留在农村教书,而更愿意到城市中去寻找新的机会。经费之缺,根蒂是经济落后,政府无财可敛。黄仁宇曾举例说明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偌大一个中国,30年代初政府一年收入还抵不上哈佛大学。这还是解放前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战乱与外债,甚至也没有任何贪污,假定制度运行的效率极其高,将所有钱都填到基础教育中去,迅速实现义务教育也是件不可能的任务。这两者之中,最关键的问题是缺钱。而缺钱,也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在面临发展义务教育时所面临的根本困境,这也是清末和民国在义务教育上踟蹰不前的根本原因。

以教育基础雄厚的安徽为例。清政府曾于光绪二十八年、三十二年及宣统三年,先后公布实施“义务教育”、“强迫教育”。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规定,小学堂初办五年之内,每400家必设初等小学一所。按此要求,到光绪三十四年,安徽全省至少须设初等小学7855所(据宣统三年统计,全省人口为3142184户)。实际情况是,宣统元年全省初级小学为407所,仅及清政府要求数额的二十分之一,实施“义务教育”不过是一句口号而已。到了民国最好的时期,即1936年,小学数量上升到3800所。虽然较清末略优,但离目标值仍然相距甚远,并且其中所规定的义务教育期限极低,仅仅只有一年。从清朝到民国,徽商雄甲天下,安徽教育也一直较他省为优。安徽尚且如此,其他各省可想而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的问题与此前并无二样。但是,中国共产党却发明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教育制度,奇迹般解决了这个难题。这就是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的民办教师制度。所谓民办教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界定,指由“国家补助,集体支付工资的中小学教师”。它与我们今天所谓民办(私立)学校的老师有着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后者只是私人产品的提供者,而前者却是履行国家供给基础教育的义务。

解放初,政府鼓励群众办学,一批民办学校和民办教师便应运而生。不少研究民办教师的论著都追溯到50年代初的政府政策,但实际上此时的民办学校和民办教师与今天的私立学校基本上没有差别,而与本文所讨论的民办教师制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许多民办小学也因此而改成了民办公助性质的学校,而一些教师也因此成为民办教师——这实质上仍是民营学校的老师,不等于作为历史专有名词的民办老师。此时,民营学校仍然不足以完成普及基础教育的目标,这是因为国家仍然无力承担大面积的民办教育。

以我家的故事为例,我的父亲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接受的初等教育。我婆婆常常向我讲起,当年为了支持父亲上学,她如何含辛茹苦,如何不顾公公的反对而坚持送父亲上学。须知,这在当年是一件极其难得的事情,虽然每年的学费只有几十元,但这几十元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更何况,对于农民——比如我公公——来说,读书所可能带来的预期并不高。我母亲的经历也大致一样。她常常说一生中最感激的就是外婆支持她上学。在外婆的那个村子里,她当时是唯一上过高小的女学生,更何况上完初中。

说到底,穷国无法普及初等教育是很正常的。1956年1月,中国教育部印发的《十二年教育事业规划纲要》提出,“7年内在全国基本上普及义务教育”。但当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又将这一目标提高到“普及义务教育”,时间延长为12年,亦见政府深知普及初等教育的艰巨性。

古往今来,基础教育的供给,不外乎两条基本的路径:要么私人提供,要么国家提供。古代社会所通行的是前者,所谓私塾就是典型的私人购买教育。当然,也有官学存在,比如县学、州学、府学和国子监(太学),但它们不属于基础教育。更重要的,从受教育群体来看,它们仅仅面向一个极其狭窄的阶层——士,而不是面向所有人。

由国家供给基础教育是现代国家通行的做法。这对富国来说不成问题,而对于穷国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现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都实现基础教育免费。这两年,有人拿许多穷国的小学生上学免费来说事,以批评中国的小学生还要交纳费用。但是,我们看这些国家的识字率,便可知所谓的免费教育,其实只能免费为一部分人提供教育。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许多人根本就没学可上,只能沦为文盲。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其实也是实行国家供给基础教育的做法,由国家支付教师工资,学生仅仅支付书杂费,但是它仅仅保证了城市以及部分农村的基础教育。对于相当一部分农村子弟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学校可以供他们上学。而且虽然书杂费并不高,但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初期,小学书杂费仅仅只有几块钱,但仍然有许多家庭不愿意负担孩子。由此可见,仅仅依靠国家供给基础教育的做法,是不可能在那个年代实现普及识字目标。我母亲说,她的那个村子许多人都没有读小学,因为几块钱的书杂费,要一个家庭来供给,其实也并不容易。至于初中,由于学费(无法确认是学费抑或单纯是书杂费,笔者仅仅从所交费用相比小学的大幅上升姑推断为学费)上升到几十元,更不是普通家庭所敢想。整个村的女子,她那一代人就只有她一个人读了初中。为此,外公外婆就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来挣到这笔钱。

60年代初,教师工资并不高。最艰难的时候,教师一个月的工资仅仅抵得上一只母鸡。我的一个姑外公就是在三年困难时期辞了教职,回家当农民。当时,教师的工资由国家支付,已经非常之低,可见政府微薄的财力之下为供给尽可能多的教师所做出的努力。即使如此,仍然有许多儿童不能入学。可想而知,对于大多数贫穷的农民来说,让子女识几个字,成本实在太高。如若基础教育全部由私人支付,也就是说,让基础教育成为一种私人产品,上学的比例只可能更低。

总之,如果是穷国,国家供给相比较私人购买而言,其对于普及教育的作用更大一些。但很显然,国家供给的作用终究是有限的,由于受制于国家财力,实现普及教育似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中国的特殊之处恰恰在这里,它几乎是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基本完成了这一过程。《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样描述中国的教育成就:70年代末,小学的净入学率为93%,比其他92个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入学率高30%;25岁以上未受过教育的人口比例估计为38%,而同时其他亚洲国家“未受教育”的比例是:巴基坦,81%;印度,72%;新加坡,48%;日本,1%。有理由认为,中国所以在这些穷国中能够脱颖而出,最关键的制度创新就是民办教师制度。

历史地看,民办教师制度真正在全国范围内确立起来,两位普通小学老师的倡议起了关键性的作用。1968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山东省嘉祥县马集公社马集小学教师侯振民、王庆余的一封信。信中建议,“所有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国家不再投资或少投资小学教育,国家不再发工资,改为大队记工分”,“教师都回本大队工作”。该信举出许多理由,除了一些意识形态上的表述外,最关键的是“减轻国家负担”,可谓一针见血,它直接所针对的就是穷国普及教育的基本困境。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金融学

    每天学点金融学

    金融学本来就是一门来自生活的科学。从银行存款到银行借款,从物价上涨到利率调整,从基金股票到外汇期货,到处闪现着金融学原理的影子。本书通过许多浅显易懂的故事,贴近生活的内容,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金融学的知识向读者一一讲述。使读者既不感到枯燥乏味,又能在轻松阅读中学习金融学知识。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本书为相关专业高校教材。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的不断完善。
  • 张茉楠说

    张茉楠说

    经济就是财富的分配,世界各大经济体之间关于财富分配的博弈时刻都在发生,了解经济就是了解财富分配的趋势。在这本著作中,张茉楠教授指出了中国国内财富分配的格局,也提出了完善中国经济的建议,以及如何为中国经济增长寻求新的动源。同时,张茉楠教授分析了欧美经济问题的本质,全球经济问题的结构性风险以及表现出的新趋势,并为中国经济指出了全球格局下的走向。读者可以从中看透这个世界的财富分配格局,洞悉其中的游戏规则。这是一本视野广阔,分析透彻的战略性作品,是张茉楠教授最经典的著作。
  • 定位故事

    定位故事

    本书汇集了反映钻石图定位法理念和方法的180个精彩并令人回味的故事,依定位的过程分为导论、找位、选位、到位和结语五个部分。
  • 中国城市土地价格的微观决定机理研究

    中国城市土地价格的微观决定机理研究

    本书运用城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结合中国实际,系统地搭建了中国城市土地价格微观决定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土地交易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从经典的单中心城市模型出发,全面而系统地审视地价的微观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考虑城市就业中心的内生性,构建集聚经济的度量指标——区位潜力变量,提出从集聚经济角度研究地价决定机理的方法;从具体的机制设计角度,建立拍卖机制下地价决定机理的研究思路。
热门推荐
  • 花千骨之穿越千年浓情不浅

    花千骨之穿越千年浓情不浅

    花千骨因为贪玩来到未来,手机大祸害。什么,花千骨不喜欢白子画了,怎么喜欢上一个。。。。
  • 亲朋密友

    亲朋密友

    骆美宝,职场女强人,和当红模特安逸相识了十一个年头。她为了不失去他所以只当他的闺蜜,从不越界。他害怕她不爱他,只好默默地守护着她,只有他自己心底知道他想当她的李大仁而不是王小贱。苏静仁,拜金女霸气女皇,有着不为人知的阴暗过去。好不容易遇到倾心的人,却一直躲避不敢去爱。他故意隐藏少主身份,想要以新的身份去追求她。却屡屡挫败。两段完全不同的恋爱,结局是否能开花结果?恋爱友谊双主线齐发,家庭感情作副线,为你呈现最真实、最贴近现今大城市生活的曲折美丽。对于来看《亲朋密友》的亲爱的你们,静如感恩的啦~
  • 全能打脸王

    全能打脸王

    “他是最杰出的作曲家,歌手,歌唱的歌曲《海阔天空》《老男孩》制霸全球音乐销售榜。”“他是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文豪,写了《哈利波特》、《西游记》等享誉世界的著作。”“他也是最杰出的导演,演员,他拍的《盗梦空间》、《蝴蝶效应》至今仍是电影史上的奇迹。”“他被最新的时代杂志评为世纪伟人!下面我们有请世界和平奖的获得者,江东流先生出场!”……
  • 腹黑王妃:绝色倾容三小姐

    腹黑王妃:绝色倾容三小姐

    废材?胆小如鼠?傻子?花痴?这些词不可能会出现在她慕樱枫身上!她做为一名21世纪金牌杀手,绝世神偷,倾城美人,有什么事她做不到的?本来那么狂妄的她,却因一场离奇任务而穿越,我擦,他有那么背么!表示无声抗议!
  • 噬败丹田

    噬败丹田

    人有正邪之分,气有正败之别,世界本源因正败而分,由正败而合,是为阴阳,阴阳化天地。被封印记忆的“野仔”发现自己拥有个该死的丹田,它不按常规出牌,专噬破败之气,毒气能令他突破,死气能助他晋升,煞气、鬼气、尸气等一切破败之气皆是他的补品。丹田化毒、丹田炼丹,丹田杀敌……他就是个变态!他就是我,我就是邪王百里飞。何以为王?我吞便为王;何以傲视天下?我噬便能蔑视一切。何为至死不渝的爱情?残缺的记忆中,那一道倩影是那么的熟悉,她是谁?我要复仇,我要宰尽天下敌人,且看我如何颠覆风云,追逐武道巅峰。
  • 朵朵奇葩向阳开

    朵朵奇葩向阳开

    某高官东窗事发,深陷囹圄,给侄子留下了一笔说不清,道不明的巨款。为了这笔巨款,各路奇葩纷纷登场。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说学逗唱无不费劲心机。究竟是道高一尺,还是魔高一丈。都是机关算尽,谁会真正的赢家。
  • 破碎命盘

    破碎命盘

    一场亘古的阴谋,为何以我为棋借我之手屠戮生灵,在武与道的世界里浮沉,苟且。神秘少年凭借内心不灭的微弱毫芒,查察天地棋局,孰为博弈者。看我一枚棋子如何逮捕布局之人。
  • 武魂大陆之爆炸纪元

    武魂大陆之爆炸纪元

    双生武魂三生武魂四项武魂五极武魂神裔武魂图腾武魂始祖武魂寄生武魂十万年魂兽百万年魂兽千万年魂兽太初魔兽九环斗罗十环斗神十一环天帝十二环仙王……一万年以后这个世界改名为武魂大陆双生三生武魂再也不是天才十四岁的少女写出融合技构造术式死去的魂兽全部复活看被称为废物的棒棒糖武魂拥有者苏武如何颠覆这个充满奇迹的世界当云端的众神相继死去当大陆迎来空前的浩劫当宿命选中沉默的少年一段全新的故事一个神道的传奇乱世的大幕就此揭开!后世称那个时代为——爆炸纪元!——《天宫编年史》
  • 主角光环

    主角光环

    当主角光环成为一种力量,世界又当如何?运气光环,绝地反击光环,后宫光环,各种各样的光环将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且看主角光环
  • 玉虫:玉石大师是这样炼成的

    玉虫:玉石大师是这样炼成的

    佟一琮家里祖辈都是玉匠,可是他父亲佟瑞国却反对他碰玉,但又将他抓周时的那块玉系着红绳,栓在他的脖子上。告诉他要善待这块玉,玉是通灵的,救得了人的性命。佟一琮母亲对他的女朋友程小瑜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佟一琮与程小瑜草草结婚后去了上海打工。程小瑜进了外企,事业发展得很好,而佟一琮痴迷于玉,不安心于现在的工作,听说玉王要运往鞍山雕成玉佛,佟一琮执意要回去,为玉佛送行。两人的关系渐行渐远,终于,程小瑜投入了一位成功男人的怀抱。佟一琮出没于全国各大玉器市场,认识了一位老板步凡。佟一琮渐渐懂得,真正的好作品,卖的是艺,不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