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在1966年成立,当初只是一个由30人起头,每人每天省下5毛买菜钱来行善的小团体,但是,聚少成多,积沙成塔,一路成长为300、3000、30000……,如今有五六百万会员,规模之庞大、组织之完备,已非草创之初可以比拟。
分布在全球的慈济人,每个都以身为慈济一分子为荣,孜孜不倦地奉行闻声救苦的佛陀精神,将佛教慈悲喜舍的大爱广布人间。
40多年来,在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地方、每一个发生灾难的现场,甚至是被疏忽、遗忘的偏远角落,总会看到一群冒险犯难、默默付出爱心关怀的“蓝衣天使”人间菩萨的身影,他们重新安顿了苦难者的身、心、灵,给了他们坚强的依恃与希望;无情荒地有情天,每一次的济助救援行动,身穿蓝衣白裤制服的慈济人,总是走在最前,做到最后。
在中国台湾提起“慈济”,几无人不知;可许多人不知道慈济做了多少好事,因为慈济恩泽广被,范围之大,耕耘之深,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尽,不探入其中,难窥全貌,可人人明白慈济做了很多好事,光是募善款、济贫救灾、盖医院、办教育、建学校、做环保……经常看到或听到的,在身边捬拾皆是。“慈济”之名早已经成了散播大爱、行善助人的代名词。
1991年起,慈济更将这分大爱扩及国际,像是烽火下的阿富汗、“9·11”恐怖攻击后的美国、被地震蹂躏的土耳其、萨尔瓦多,遭大水肆虐的印度……,在昏天暗地的灾变第一时间,慈济人的救援已经抵达;在缺粮断炊的困顿时刻,第一份热食已由慈济人送上……。
是什么力量,让这个民间慈善团体能够不畏艰辛、排除万难,及时地、持续地在中国台湾与世界各个角落发光发热?
答案是,证严法师的实践精神感召,以及慈济行善助人的动力,绵绵形成一股爱的连结、循环与回馈。
慈济人能深刻地体会,行善助人不是表面上看到的“给对方什么”或“为对方做了什么”,而是它让人窥见了人性之美的极致发挥;让人感到莫名的欢喜,生命得到更多启发,所以过程中纵有万般磨难与挫折,也能无怨无尤地做下去。
对遭逢巨变、饥寒交迫,或者苦无栖身之所的苦难者来说,给一杯水、一片面包、一件衣服,甚至一间克难屋,就会燃起他们活下去的希望。慈济人40多年来海内外赈灾的心路历程,也是因为在有限的布施中,看见生之希望在困顿幽微处发光,同感振奋,而能不断投入。
证严法师说,慈济以人道精神立足中国台湾、伸援世界,受援助的人对慈济的感恩,就是对中国台湾的祝福。她并说,社会的平安,要靠人人营造出一个“有福的人生”;社会上善念多,稳定的力量愈大,如果恶念多,动乱也就会愈多,因此要让世间安定,人与人之间就要发挥善念、力行大爱。人人能够自爱爱人,创造爱的循环,这就是社会之福;有福,就能破除灾难。
一位99岁的环保志工,是个“医师娘”——医师的夫人,多年前听说慈济在推动资源回收,就开始投入。地方上的人不解:医师娘这么好命,儿孙又孝顺,为什么还要出来捡垃圾?但是老人家说,做人要惜福,环保回收就是惜福。也因为她的坚持,感动了小区里很多人,带动了更多人来做环保。
遍布全球五大洲的慈济人,就如同这位百岁老人,惜福也造福。有人只听说中国台湾有慈济,只听说证严法师的济世理念,就心生欢喜、感动,进而付出行动;有人是见证了慈济的大爱善行,起而效尤。多少人是在悲苦伤痛的深渊中,因为慈济志工的温情陪伴而逐渐走出阴霾,继而选择投身慈济志工的工作,发愿要散播更多爱的种子。
目前慈济于海外50个国家设有分支会,联络处达419个之多,志工平日在侨居地推动慈善、医疗、教育、文化志业,不但资源取之当地,也回馈当地,同时募款支持中国台湾医疗、教育等建设。
近几年,海外慈济人在侨居地的付出,已逐渐获得当地社会和民众的肯定。
例如澳洲布里斯本马特医院,自1994年起,将每年7月第一个周日定为慈济日;香港沙田医院也选定每年10月最后一个周日为慈济日。
美国洛杉矶蒙洛维亚市为慈济美国总会所在地,该市市长感谢慈济对小区的贡献,宣布自1995年起每年12月9日为慈济日;夏威夷则自2001年起,连续两年于5月6日举行慈济日活动;旧金山市在2002年2月14日、2006年5月21日、2008年5月24日定为慈济日;加州圣塔克拉克定2002年3月3日为慈济日,肯定慈济人在当地小区的付出。
慈济在海内外的光荣,与证严法师的精神领导相系。她带领慈济人所作大爱无国界的事迹,获致国际的肯定并得奖无数。对这些来自外界的诸多荣耀,证严法师总是低调回应,也从不曾出席领奖。她认为,所有的荣耀都属于全球慈济人。
40多年来,慈济人以身体力行、实际而积极的救难济贫行动,获得了世人的共鸣与尊敬,也创造了另一种傲世的中国台湾公益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