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67700000010

第10章 管子——管理界一钜子

《管子》:管理界一钜子

释典

《管子》一书是后人总结管仲的思想,并假托其名所作。

管仲(?~公元前645),名夷吾,字仲,春秋时颍上(今安徽境内)人,是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许多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管仲相齐时,“作内政而寄军令”,通货积财,富国强兵,改革行政,编练军队,使齐国强盛起来,他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现存《管子》一书是西汉人刘向从他所收集的564篇中删除重复内容编辑而成的,后又佚失10篇,现在仅剩76篇。

《管子》的政治思想不同于儒家或者法家。它主张的是“礼法并用的统治术”。在管仲看来。法是国君掌握刑赏大权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统治术,而礼则是指依赖于人们的宗法道德自觉地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统治术,二者相辅相成。

所以,在《互辅》篇中,管仲谈论了礼对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重大意义。在《牧民》篇中则直接把礼义廉耻看成是“国之四维”指出:“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张则君令行”。与此同时,它强调法的作用。在《法禁》、《重令》、《任法》等篇中,它指出,立法的是君上,执法的是臣下,遵守法令的是老百姓。为了达到天下大治,必须“君臣上下贵贱皆发焉”(《任法》)。意思是,君臣上下不分贵贱都要遵从法令。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管子的这种设计图式对后来的历代王朝制度建立都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力。

《管子》在经济思想方面的先进性也是历代学者所关注的重点。在经济思想方面,《管子》一书体现了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的轻重论。他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社会经济,把握经济形势的主动权,实行重征商、官山海和禁榷制度等,使封建国家直接掌握大量资财,以散敛方式控制物价和调节经济,并实行利出一孔,使每个人都根据其为国家所作贡献大小而得到利益。

总之,《管子》是我们研究先秦哲学、政治和经济思想的一部重要书籍,其内容是丰富多采的。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宋代的杨忱本,再后的有明本。郭沫若搜集古本和近人的校注本,系统地写下了《管子集校》,计86篇(有的篇已亡佚)。

《管子》与企业管理

《管子》一书从政治、经济到意识形态领域,为当时的领导阶层提出了管理国家,统治人民的理论和原则。虽然社会环境不同了,但其中的许多管理思想仍然具有相当的借鉴性。

在管仲看来人性本恶。《管子·版法》中这样说:“凡人者莫不欲利而恶害。”认为追求利益、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也是因为这一思想,管仲肯定了法治的必要性。管仲如果仅提出这一点,与一般的“性恶论”也没有什么区别了。管仲更为高明的地方是提出了人的需要,不但是生存的需要,还有精神上满足的需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而且,生存的需要是最基本的,“衣食之于人也,不可以一日违也,亲戚可以时大也”(《管子·侈靡》)。这里,管仲又对二者的关系作了分析:“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此贵贱之所同有也。近之不能勿欲,远之不能勿忘”(《管子·禁藏》),指出人的感情一方面根据需求而转移,另一方面又决定着需求的层次。

据此,《管子·牧民》篇明确提出:“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这几乎就是对玛斯洛需求理论的另一表述,只是时间早了两千年。

在对人性有了深刻了解的基础上,管仲对领导者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

首先,领导者是决策者,所以应该多收集信息,果断地作决策,也就是“兼听独断”,“明主者,兼听独断,多其门户”(《管子·版法》)。

其次,领导者应该抓大放小,提纲挈领,做好集权与分权的工作。“明主之治也,明于分职而督其成事”(《管子·版法》),也就是说领导者只需要以结果来考察下属,责其成功就行了,不用事事亲历亲为。

然后就是其用人观。领导者事事不用亲为就必须选择适当的人放在恰当的职位上,使他们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多士者,多长者也。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管子·形势解》)。也就是说要善于发现一个人的长处,任其所长,实现人员的优化组合。这样,领导者就能轻松领导,“不用其智而任圣人之智,不用其力而用众人之力”(《管子·形势解》),达到“以圣人之智思虑者,无不知也。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管子·形势解》)”的效果。

其实,管仲的管理思想是将法家的制度纳入道家的思想体系中,用道家的思想作主导,以法家的制度作工具,形成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改良后的无为思想。可以说《管子》对于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论述,包括了现代管理学中的决策、用人、组织、协调、控制等等方面的内容,值得现代企业管理者借鉴。

大家眼中的《管子》

(管仲是)国史上第一流人物,中国最大之政治家,也亦学术思想界一钜子也。

——梁启超

就《管子》书而言,它是一部独立的著作,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有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具体来说,一是内容全面完整。大凡经济、哲学、政治、法学、伦理、教育、人才、管理等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几乎无所不包,对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某些内容也多有论述。像这样全面完整的著作在先秦古籍中是罕见的。二是思想基本一致。一些最基本的思想观点如“法天”、“用道”、务实求是,因地因俗制宜、“予之为取”、以民为本、礼法并用、君权集中、厚赏严刑、富国强兵、重农而不轻商、综合治理等等,全书前后一致,贯彻始终。

——王德敏山东工程学院教授

我们中国有一个大政治家,也是政治哲学家,比孔子年代稍早,同时比他更有实际从政经验的人——管仲。

——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

《管子》中的管理智慧:

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译文]粮食富裕,人们就知道礼节;衣食丰足,人们就懂得荣辱。

2.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营,上无量则民乃妄,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管子·牧民》

[译文]不注意天时,财富就不能增长;不注意地利,粮食就不会充足。田野荒芜废弃,百姓也将由此而惰怠;君主挥霍无度,则百姓胡作妄为;不注意禁止奢侈,则百姓放纵淫荡;不堵塞这两个根源,犯罪者就会大量增多。

3.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管子·牧民》

[译文]什么是四维呢?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有礼,人们就不会超越应守的规范;有义,就不会妄自求进;有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耻,就不会趋从坏人。人们不越出应守的规范,为君者的地位就安定;不妄自求进,人们就不巧谋欺诈;不掩饰过错,行为就自然端正;不趋从坏人,邪乱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4.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管子·牧民》

[译文]人民怕忧劳,我便使他安乐;人民怕贫贱,我便使他富贵;人民怕危难,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灭绝,我便使他生育繁息。能使人民安乐,人民就为他承受忧劳;能使人民富贵,人民就为他忍受贫贱;能使人民安定,人民就为他承担危难;能使人民生育繁息,人民也就为他鞠躬尽瘁。单靠刑罚不足以使人民真正害伯,仅凭杀戮不足以使人民心悦诚服。刑罚繁重而人心不惧,法令就无法推行了;杀戮多行而人心不服,为君者的地位就危险了。因此,满足上述四种人民的愿望,疏远的自会亲近;强行上述四种人民厌恶的事情,亲近的也会叛离。由此可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这个原则,是治国的法宝。

5.见其可也,喜之有徵;见其不可也,恶之有刑。赏罚信于其所见,虽其所不见,其敢为之乎?见其可也,喜之无徵;见其不可也,恶之无刑。赏罚不信于其所见,而求其所不见之为之化,不可得也。——《管子·权修》

[译文]见到人们做好事,喜悦而要有实际奖赏;见到人们做坏事,厌恶而要有具体惩罚。赏功罚过,对于亲身经历的人们确实兑现了,那末,没有亲身经历的也就不敢胡作非为了。如果见到人们做好事,喜悦而没有实际奖赏;见到人们做坏事,厌恶而没有具体惩罚;赏功罚过,对于亲身经历的都没有兑现,要指望没有经历的人们为之感化,那是办不到的。

6.审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二者不失,则民能可得而官也。——《管子·权修》

[译文]了解他喜欢什么和厌恶什么,就可以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观察他同什么样的人交往,就能判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把握住这两点,就能够对人民进行管理了。

7.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管子·立政》

[译文]君主需要审查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大臣的品德与地位不相称,二是大臣的功劳与俸禄不相称,三是大臣的能力与官职不相称。

8.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失于小人,其为祸深。——《管子·立政》

[译文]宁可有过于君子,而不可有失于小人。因为,有过于君子,带来的怨恨浅;有失于小人,带来的祸乱深。

9.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三曰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轻赋敛,不可与都邑。——《管子·立政》

[译文]君主要谨慎对待的问题有四个:一是对于提倡道德而不真正做到仁的人,不可以授予国家大权;二是对于见到贤能而不让的人,不可以授予尊高爵位;三是对于掌握刑罚而躲避亲贵的人,不可以让他统帅军队;四是对于那种不重视农业,不注重地利,而轻易敛取赋税的人,不可以让他做都邑的官。

10.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也。圣人不能分民,则犹百姓也,于己不足,安得名圣?是故有事则用,无事则归之于民,唯圣人为善托业于民。——《管子·乘马》

[译文]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善于分利于民。圣人不擅长分利于民,就同普通百姓一样了。自己总是贪而不足,怎么能算是圣人呢?所以,国家有事就取用于民,无事就藏富于民,只有圣人才善于把产业寄托于人民。

11.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不为爱人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不为重禄爵分其威,故曰:威重于爵禄。——《管子·七法》

[译文](明君)不会为贵重珍宝损害政令,就是说“令贵于宝”;不会为亲戚危害国家,就是说“社稷重于亲戚”;不会为爱其属民而违反法律,就是说“爱法高于爱人”;不会为重惜爵禄而削弱威信,就是说“威信重于爵禄”。

12.取人以己,成事以质。审用财,慎施报,察称量。故用财不可以啬,用力不可以苦。——《管子·版法》

[译文]取用于人要比照一下自己,办事要根据实际力量。要详细斟酌国家的用财,慎重处理施予和报酬,明察事物的分量与限度。所以,君主用财于民不可以吝啬,征用民力不可以过头。

13.凡将立事,正彼天植,风雨无违,远近高下,各得其嗣。三经既饬,君乃有国。——《管子·版法》

[译文]君主临政视事,首先要端正他的心志,其次是不违背天时,第三是使远近高下的人们都得到很好的治理。这三个根本问题都解决了,国君便可以保有其国家。

14.爱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故先王贵当,贵周。——《管子·枢言》

[译文]爱人过了头,反而不能有利于其人;恨人过了头,反而不能加害于其人。所以,先王总是注重分寸适当,周全机密。

15.人故相憎也,人之心悍,故为之法。法出于礼,礼出于治。治、礼道也。万物待治礼而后定。——《管子·枢言》

[译文]人们本来是相互憎恶的,人心凶悍,所以才制定法令。法令产生于礼义,礼义产生于理论,理论和礼义都是所谓的道。万事万物都必须在理论和礼义确立以后才能安定。

16.欲知者知之,欲利者利之,欲勇者勇之,欲贵者贵之。彼欲贵,我贵之,人谓我有礼;彼欲勇,我勇之,人谓我恭;彼欲利,我利之,人谓我仁;彼欲知,我知之,人谓我慜。——《管子·枢言》

[译文]人们想要求智的就让他求智,想要求利的就让他求利,想要求勇的就让他求勇,想要求地位的就让他求地位。他想求地位,我就许他求地位,人家会说我有礼;他想求勇,我就许他求勇,人家会说我恭敬;他想求利,我就许他求利,人家会说我仁德;他想求智,我就许他求智,人家会说我敏达。

17.君有三欲于民,三欲不节,则上位危。三欲者何也?一曰求,二曰禁,三曰令。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求多者,其得寡;禁多者,其止寡;令多者,其行寡。求而不得,则威日损;禁而不止,则刑罚侮;令而不行,则下凌上。——《管子·法法》

[译文]君主对人民有三项要求,三项要求不节制,君主地位就危险。三项要求是什么呢?一是索取,二是禁阻,三是命令。索取总是希望得到,禁阻总是希望制止,命令总是希望推行。索取太多,所得到的反而少;禁阻太多,所制止的反而少;命令太多,所推行的反而少。索取而不得,威信就日益降低;禁阻而不止,刑罚将受到轻视;命令而不行,下面就欺凌君上。

18.上苛则下不听,下不听而强以刑罚,则为人上者众谋矣。为人上而众谋之,虽欲毋危,不可得也。号令已出又易之,礼义已行又止之;度量已制又迁之,刑法已错又移之。如是,则庆赏虽重,民不劝也;杀戮虽繁,民不畏也。——《管子·法法》

[译文]上面过于苛刻,下面就不听命;下不听命而强加以刑罚,做君主的就将被众人谋算。君主被众人所谋算,想没有危险,也办不到了。号令已出又改变,礼仪已行又废止,度量已定又变换,刑法已行又动摇,这样,赏赐虽重,人民也不勉力;杀戮虽多,人民也不害怕了。

19.国无以小与不幸而削亡者,必主与大臣之德行失于身也。——《管子·法法》

[译文]国家从来没有因为小和不幸而削弱危亡的,一定是因为君主和大臣自身失德。

20.政者,正也。正也者,所以正定万物之命也。——《管子·法法》

[译文]所谓政,就是正;正,则是用来正定万物的准则。

21.居民于其所乐,事之于其所利,赏之于其所善,罚之于其所恶,信之于其所余财,功之于其所无诛。——《管子·禁藏》

[译文]要使百姓住在他们乐于居住的地方,使他们从事有利于自身的工作,奖励他们所赞成的事情,惩罚他们所厌恶的行为,保证百姓的余财不被剥夺,并致力于百姓不受刑罚。

22.故凡治乱之情,皆道上始。故善者圉之以害,牵之以利。能利害者,财多而过寡矣。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管子·禁藏》

[译文]一切治乱的根源,都从上面开始。所以,善治国者要用“害”来约束人们,用“利”来引导人们,能掌握人们利害者,则财富增加而过错减少。人之常情,见利没有不追求的,见害没有不想躲避的。

23.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而责必备。——《管子·形势解》

[译文]明君授官任事,用其所长,不用其所短,所以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昏君不懂得事物都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而求全责备。

24.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于四方无择也。——《管子·形势解》

[译文]人民,有利则来,有害则去。人民趋利,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管东西南北。

25.谨于一家,则立于一家;谨于一乡,则立于一乡;谨于一国,则立于一国;谨于天下,则立于天下。——《管子·形势解》

[译文]谨慎对待一家的事情,则可在一个家庭里有所建树;谨慎对待一乡的事情,则可在一个乡里有所建树;谨慎对待一国的事情,则可在一国里面有所建树;谨慎对待天下的事情,则可在天下的范围有所建树。

26.明主之举事也,任圣人之虑,用众人之力,而不自与焉。——《管子·形势解》

[译文]明君做事,采用圣人的策划,使用众人的力量,而不用亲自去办。

27.中情信诚则名誉美矣,修行谨敬则尊显附矣。中无情实则名声恶矣,修行慢易则污辱生矣。——《管子·形势解》

[译文]内心信诚,名誉就美了;修身严肃认真,尊显就来了。内心不诚实,名声就坏了;修身简慢松懈,污辱就来了。

28.言辞信,动作庄,衣冠正,则臣下肃。言辞慢,动作亏,衣冠惰,则臣下轻之。故曰:“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管子·形势解》

[译文]说话有信用,动作庄重,衣冠端正,臣下就尊敬了。说话轻率,动作无礼,衣冠不整,臣下就轻慢了。所以说:“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

29.仪者,万物之程式也。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礼义者,尊卑之仪表也。故动有仪则令行,无仪则令不行。——《管子·形势解》

[译文]仪法,是万物的准则。法度,是万民的仪表;礼仪,是尊卑的仪表。君主的举动合乎仪法,政令就能推行;不合乎仪法程式政令就不能推行。

同类推荐
  • 问对了就能成交:提问式销售的方法与技巧

    问对了就能成交:提问式销售的方法与技巧

    本书分为三篇十六章讲解了提问式销售的方法与技巧。第一篇读懂心理提问,本篇介绍了销售时提问的心理、惯性思维、好奇心、防备心理等八个方面的内容;第二篇掌握消费原理提问,本篇介绍了短缺原理、对比原理、让步原理、负债感原理、言行一致原理五方面的内容;第三篇利用买卖效应提高,本篇重点介绍了买卖中权威效应、关联效应、牧群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 怎样当好创新型班组长

    怎样当好创新型班组长

    本书内容包括:认清角色,做一流的创新型“兵头将尾”;能力修练,创新型班组长的必备武器;激活创新细胞,打造称职的创新型班组长;培养实战技能,做最优秀的创新型班组长等。
  • 管人不光靠制度

    管人不光靠制度

    有些领导者把自己累得焦头烂额,而有些人却能左右逢源、轻松应对,甚至能从中发现乐趣。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反差,就在于“管人”本事的高低。管人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善于思考,掌握好管人的方法和方略,才能激励出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出卓越不凡的业绩;才能更好地激发出每个下属的工作热情,更好地投人到工作中去。本书将告诉你用制度管人以外的一些实用方法,将成功管理者的经验融会贯通,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管人用人的智慧宝典。
  • 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

    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

    很多企业在创立之初,由于创始人的能力和个人魅力出众,即使没有规范的制度,也能带领企业走向某一发展高度。然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或者创始人卸任之后,如果企业依然没有规范的制度,那么企业就很容易走下坡路。即便企业多聘请几个能力出众的管理者,如果没有一套好的制度,也难以把企业经营和管理好。
  • 品冰鉴,学管理

    品冰鉴,学管理

    本书根据曾国藩《冰鉴》中观人看相,进而裁定人才优劣的基础思想,着眼于人才的识别和任用,从东方人的文化心态出发,结合西方管理思想,力图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人的管理方法。
热门推荐
  • 女配物语:宠妻狂想曲

    女配物语:宠妻狂想曲

    穿成炮灰,柒染染也是醉了,不就喝了杯水吗?怎麽就穿成了一炮灰?还是那种恶毒加恶毒的炮灰。柒染染无语了,算了,既来之则安之。为了活下去,她努力奋斗!只是,这个清淡如风的男配怎么爱跟着她?
  • 异兽驯服系统

    异兽驯服系统

    叶坤被在一起三年的女友背叛,痛苦之时,被一块火山陨石砸中,偶然获得驯服系统,从此开启收复之旅,搜集奇怪生物,将其驯服,为己所用,(本人首次写书,不好请见谅)
  • 夜葬

    夜葬

    西南一隅,有一奇特的丧葬习俗,名"夜葬".凶死的人只能在夜晚静悄悄地送到死人沟中埋葬.四个研究民俗的学生来到这里,想要揭开这神秘文化中不为人知的一面.可他们碰到的,却是一连串不可思议诡异莫名的事……村中的地理先生,欲言又止……山村中唯一的大学生,发现了秘密,却又神秘失踪……山腰上绿树掩映的别墅中,隐居的推理小说作家……别墅中,一瘸一拐走过的管家……还有一只低吠的狼狗……
  • 身手不凡的机器人:无处不在的新科技

    身手不凡的机器人:无处不在的新科技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成就改变了人类和当今世界的面貌,它对人类与社会发展愈趋增强的辐射与全面渗透,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的文化景观。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对人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进步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无疑是决定性的。从原子弹的爆炸到核能的广泛利用,从人造卫星上天到阿波罗号月球之旅,从杂交水稻到克隆绵羊,从进入千家万户的数字电视到遍布全球的互联网……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已经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强的加速作用。
  • 魔法绝恋kiss

    魔法绝恋kiss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为了达成自己修炼级别,安琪不得下去人类世界,寻找自己修炼助成的翼净水。可是,这个翼净水乃是上等物品,哪有那么容易得手,况且自己在人类世界呆的时间也只有三个月,如果超过自己也将魂飞魄散的。拥有翼净水的人也只有有黑影人,可他神出鬼没的,根本就找不到人影。直到自己遇见了他,不小心就陷入了爱河,差点为了他险失了性命。安琪,你白痴吗,他只是把你看做另一个女人,你期待什么啊。
  • 堕落少女记

    堕落少女记

    一个叫林汐的少女,由乖巧听话堕落成玩世不恭,她的那个他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将她拉回……
  • 万能戒指异界行

    万能戒指异界行

    不一样的系统,不一样的异界之旅,带给你不一样的全新感受。且看主角如何凭借万能戒指在异界称雄,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 智慧背囊——影响你一生的情感故事

    智慧背囊——影响你一生的情感故事

    如果生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汪洋,故事便是汪洋里飘荡的小舟;岁月是一座望不透顶的高山,感动便是高山上绿荫的草木。最优美华丽的文字,最温馨动人的故事,最睿智的人生哲理,最经典的“智慧背囊”。阅读“智慧背囊”,是一种快乐。打开快乐与智慧的大门,亲吻那带着新鲜露珠,透着淡淡清香的玫瑰吧!拥抱那闪着壑智火花、充满青春气息的人生大树吧!
  • 神武大秦

    神武大秦

    这是一个神武并存的战国末期时代。鬼谷盖聂以武入圣,封号剑圣。儒家三杰,才气在身,诗可杀敌,词能灭军。法家韩非,创立流沙,与反秦联盟强强合作,破灭大秦百万大军。千古一帝嬴政,邪气凛然卫庄,神秘莫测月神。何人能够登峰造极,在封神榜留名?神秘身份的姜风重生在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错乱世界,带着推广系统,一路高歌,嬉笑怒骂间百家称王。武道境界:凝武-入武-天武-玄武-逆武-灵武-圣武-帝武-神武。神道境界:下位神-中位神-上位神-至高神。
  • 武动乾坤之三生石祖

    武动乾坤之三生石祖

    前世的她受尽屈辱,妈妈被逼跳海,最爱的人投入最恨的人怀中,甚至连孩子她也保不住。今生她祖灵觉醒,哪怕逆了这天,焚了这海,颠倒乾坤,倒流时空,也决不让恨她的人畅快,爱她的人心伤。三生三世之缘,三道魂魄之身,三生神石之灵。不是只有林动才能称霸天下,拯救苍生。且看她身为女子亦焚天煮海,逆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