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的洞庭山,又名洞庭碧螺春。吴县隶属苏州,也有称之为苏州碧螺春。外形卷曲如毛螺,花香果味得天生,素为茶中之萃。
关于碧螺春的历史,清代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曾有一段记叙,颇富风趣:“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每岁土人持竹筐将归,以供日用。历数十年如是,未见其异也。康熙某年,按候以采,因其叶较多,筐不胜贮,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吓煞人香者,意思是说这种茶特别香,香煞人,吴中方言也,遂命名是茶云。自是以后,每值采茶者,不分男女长幼,莫不沐浴更衣,贮不用筐,悉置怀间,而土人泉元正独精制,法出自其家,尤称妙品,每斤价值三两。己卯岁(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车驾幸太湖,宋公(指巡抚宋荦)购此茶进,上以其名不雅,因以碧螺峰为名,赐题该茶为‘碧螺春’。”自此以后,碧螺春遂得名,闻名遐迩,流传至今。
据《清史考》记载,康熙皇帝曾七次南下苏州,有的是南巡河工,有的是去杭州等地,路过苏州驻驿太湖、天池山等地,康熙巡幸到苏州,苏州地方官员进献当地名茶吓煞人香,康熙颇有文采,嫌其名不雅,因以赐题碧螺春为茶名,这是完全可能的,故事情节亦能顺理成章。
关于碧螺春由来,民间还有一传说。说是洞庭有一渔家姑娘,名叫碧螺。碧螺姑娘曾以她采制成的春茶治愈了因救她而受伤的一青年。碧螺姑娘妙手回春,因而将该茶命名为碧螺春。
前人曾有一首赞咏碧螺春的诗,诗曰:
“从来隽物有嘉名,物以名传愈见珍。
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
已知焙制传三地,喜得揄扬到上京。
吓煞人香原夸语,还须早摘趁春分。”
诗中所谓,寓有一定科学道理,特别是:“吓煞人香原夸语,还须早摘趁春分。”早采嫩采是碧螺春的一大特点。碧螺春采得特别,当新芽初展一芽一叶就及时采下,高级碧螺春在春分时节便开始采制。此时芽叶细嫩,茸毛多,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含量高,制成的碧螺春茶不但外形美观,而且品质优异。正是:吓煞人香原夸语,还须早采趁春分;铜丝螺旋浑身毛,花香果味倍生津。
出产碧螺春的洞庭东山位于苏州西南约30公里的震泽,曾设县治,是太湖上的一个半岛,宛如伸向太湖的一叶扁舟。苏东坡曾有诗云:“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横空千顷白。”与东山相距不过5公里还有一岛屿,称为洞庭西山,亦好像一片落叶漂浮在湖上。“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洞庭东西山,在烟波浩渺的太湖里,水天一色,空气湿润,云雾弥漫,是适宜茶树生长的良乡。
太湖东、西洞庭山不但是名茶碧螺春的产地,也是著名的水果之乡,而且自古实行茶、果间作,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创造出多层次结构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勤劳智慧的碧螺春茶品茶农,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了茶叶和水果的多种经营,茶树都种植在果树下,高层为果树,低层为茶树,果树、茶树相间种植,果园茶园融为一体。茶园间作的果树有桃、李、杏、柿、枣、杨梅、枇杷、白果(银杏)、石榴等。果木树高,茶树低矮,登高望去,展入眼帘的是桃红、杏黄、榴红的花木葱茏的果园,走进果园,一丛丛、一行行绿油油的茶树则呈现眼前。一片片浓阴如盖的果树林,吞云吐翠,青翠欲滴的茶芽在果树的庇荫下更加茁壮、更富有生气,持嫩性强,芽叶黄绿,格外好看。特别是在春季,果树放花,花红茶绿,五颜六色,相映成趣,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令人向往。
茶树与果树间作,中国古代就有很多经验,明代罗廪在《茶解》曾有记叙:“茶园不宜杂以恶木,惟桂、梅、辛夷、玉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蔽覆霜雪,掩映秋阳。其下可时芳兰、幽兰及诸清芬之品。最忌与菜畦相逼,不免秽污渗漉,滓厥清真。”说茶与果树花木间作,高大的果木可以为低矮的茶树蔽覆霜雪,蔽掩烈日,茶树还可以吸收果树花木的花香。
据说,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就是由于茶树与桃、、李、杏、桔、枇杷等喷香叶密的果木间作,受花香、果味陶冶所致。茶树在果树下,受果树枝叶的适当蔽掩,小气候条件得到改善,湿度增加,有利于茶树生长,也有利于茶叶自然品质的提高。茶树、果树间作,也为茶乡风光润色增趣,水光山色相映,碧螺春茶品更为秀丽迷人,正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碧螺春采摘十分细嫩,生产季节性很强,春分开始采茶,到谷雨碧螺春采制结束,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高档极品碧螺春都在清明时节采制,时间更短,季节性更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江南正是雨季,阴雨连绵,春寒料峭,此时茶农抢采嫩新,的确是十分艰辛的。
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即早春茶树新发出的茶芽刚长到一芽一叶,就及时采下。初展的嫩叶犹如雀儿的舌头,故称“雀舌”。
采下的一芽一叶又形象化,被称之为一旗一枪,叶似旗,芽似枪。
这种细嫩的芽叶长不过22.5mm。炒制一斤高级碧螺春成品茶,需要新鲜的细嫩芽叶六七万朵,也就是说,一斤高级碧螺春要采摘六七万次,其采茶功夫之深可以想见。采回的新鲜芽叶要经过严格拣剔,“朵朵过堂”受审,做到芽叶长短大小整齐,均匀一致,还要求及时炒制。
碧螺春茶完全靠手工炒制,在锅中进行,一锅到底,其间可分杀青、搓团、干燥三个过程。芽叶下锅后,旋转抖炒,动作轻快;进而沿锅壁盘旋热揉,使叶团在手掌与锅壁间滚动翻转(方向一致,不可倒转),轻轻搓团,使之形成螺形,提毫显毫;接着起锅,将茶叶均匀地摊于洁净的纸上,再放入低温的锅中,用手微微翻动,使之足干,即成成品茶。炒制技艺精湛,巧夺天工,炒制人员非经严格训练,反复实践,是炒制不出碧螺春的。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成螺,白毫密被,银绿隐翠。碧螺春最好用玻璃杯冲泡,冲泡后,只见杯中犹如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滋味爽口,叶底成朵,号称“三鲜”,即香鲜浓、味鲜艳,花香果味,沁人心脾,别具一番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