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79600000005

第5章

苏洵从庆历七年应制策考试不中回家后,一直安心于闭门读书,撰写文章,教育儿子。经过反复研读先贤们的书,弄懂了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的出处,“得其精粹,涵蓄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最后到了“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时,这才挥笔作文。

现存的苏洵作品主要写于庆历新政失败以后,其以前的作品很少见到,一般分为政治主张与军事主张两大类。

苏洵的政治主张集中在《衡论》十篇和五千多言的《上皇帝书》中。在《上皇帝书》中,他将自己的政治革新主张归结为“重爵禄”、“罢任子”、“严考课”、“尊小吏”、“复武举”、“信大臣”、“重名器”、“专使节”、“停效赦”、“远小人”十个方面,劝谏皇帝大力改革,振兴国势。苏洵认为国家首先要制定出一个根本性的政策,然后“至于万千年而不变,使民之耳目纯于一,而子孙有所守,易以为治”。现今朝廷吏治腐败、军纪松弛,府库空虚,无力消除外患,呈“大弱不实”的局面。如何强政呢?应该始终奉行“尚威”的原则。在强政的具体施行中,苏洵认为首先要加强吏治,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而对只靠一次考试就确定一个人终生为官的制度提出疑议,并特别强调了对边远之地择吏的重要性。

苏洵的军事主张涉及改革兵制,恢复试举,信用才将等方面。苏洵主张以兵民合一的制度逐渐取代兵民为二的制度。认为朝廷应该信任和使用那些有才能的将领,尽量发挥其长处以提高军队战斗力,不能以文臣充武将。他的文章还涉及到了战略战术等问题,颇有见地。

苏洵的革新主张涉及领域广泛,内容充实,见解精辟,是治疗国家积弱积穷局面的一剂良药。曾巩说:“苏明允为人聪明,辨智过人,气和而色温,而好为策谋,务一出己见,不肯故迹。颇喜言兵,慨然有志于功名者也。”(《苏明允哀词》)

苏洵在家中闭门着书,终成涣映大观,而他的两个儿子也学有所成,一心想出外去闯荡世界。这时,朝廷政局又发生了很大变化。至和元年,欧阳修回到京城任翰林学士兼史馆编修。第二年,文彦博、富弼还朝任宰相,韩琦还朝任枢密使,其他推行庆历新政的人物随后也陆续还朝。至和元年四月,制订京兆小学规,这是最早的小学校规和学生守则。至和二年,设置诸路里正衙前,由原乡户衙前改为乡户中财产充裕并担任里正的人户承担当衙前之役。所谓衙前之役,是指为官府所服的摇役,即为官府保管、运送粮食财物的苦役;按规定,所保管、运送的粮食、财物丢失要赔,霉变要赔,所以担负衙前之役的小民根本贴不起,于是就被关押起来,弄得百姓怨声载道。至和二年四月,朝廷定差衙前法,实行五则法,即由长吏和属官共同按照存档于通(签)判治所的户籍和户等,支派当应之役。这种按财产多寡定等的办法,使穷苦乡户可以免除重大的损失。在城市,对坊郭户亦实行分等科配之法,即通过科买和配卖,征购物品;这种将城市户口单独列籍定等的办法,是城市坊市制度产生和封建经济变化的重要标志。苏洵欣喜地看到了政局的变化,认为这是一个难逢的机遇,他“喜且自贺,以为道既已粗成,而果将有以发也!”这时,一位着名人物张方平到成都任太守,促使苏洵的命运出现转机。

张方平,字安道,聪颖异常,过目成诵,被誉为“天下奇才”。他在朝中曾任翰林学士,知制浩等职。宋仁宗想任用他为宰相,可他自称有眼疾,在他的要求下到地方任职去了。至和元年秋,一种谣言在四川传播很快,说是在南诏的蛮贼侬智高要到四川来烧杀抢掠。地方官闻之大惊,一面遣使上报朝廷,一面移兵屯边郡,扩充弓箭手,征集百姓修筑城墙,官民日夜不得休息。乡间的百姓很恐慌,争相迁居城中,形成了乡野无人的局面。朝廷在派遣陕西兵马支援四川的同时,任命张方平为益州知州,指挥四川的平叛及安抚百姓工作,并许他可以相机行事。张方平说:“南诏去蜀二千余里,道险不通,其间皆杂种,不相役属,安能举大兵为智高寇我哉,此必妄也,臣当以静镇之。”在来四川的路上遇到陕西戍卒兵仗,遣还人境。到成都后立即归屯军、撤守备、罢筑城,对各级地方官说:“寇来吾自当之,妄言者斩。”正赶上上元观灯,城门皆通夕不闭,蜀遂大安。

张方平一到成都就注意打听蜀中的隐士奇才,想为朝廷发现和培养人才。有人推荐了眉山的苏洵,说这个人“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理,然非为亢者也,为乎蕴而未施,行而未成,我不求诸人而人莫我知者,故今年四十余不仕。公不礼士,士莫至。公有思见之意,宜来”。张方平就托人给苏洵捎了话,请他来成都一趟。

张方平一到成都,人们根据他以往的言行,估计要举荐蜀中人才,于是议论纷纷。有几个人对苏洵说了人们的议论,认为张方平如果要举荐人才,非苏洵莫属;苏洵要想得到别人的推荐,最合适的人选是张方平。苏洵心里没底,只是笑着回答:“我则愿出张公之门矣,张公许我出其门下哉?”过了几个月,就在苏洵心中升起的希望将要熄灭时,有人来通知他:“张公举公”。苏洵听了后欣然自贺,认为“张公作事固信于天下,得为张公客者,虽非贤人,而天下亦不敢谓之庸人矣……知我者可以吊刘梦得、吕化光、柳子厚数子之不幸,而贺我之幸也”。于是决定:“数百里一拜于前,以为谢者。”苏洵激动地写了(上张益州书》,并赶往成都拜见了张方平,献上自己的《几策》、《衡论》、《权书》等着作。经过深谈,苏洵平静内向的性格及渊博的知识博得了张方平的好感;读了其文章以后,张方平更觉得他下笔凝重,文如行云流水,气势雄浑而变化莫测,不觉格外敬重苏洵。他为苏洵专设了个座位,别的客人都不得坐。两个人谈论古今成败之道,大都不谋而和,遂成莫逆之交。张方平推荐苏洵在成都任学官,朝廷却迟迟没有答复。

苏洵专程去拜见雅州知州雷简夫,他是在张方平的推荐下去的。雷简夫被苏洵的文章所折服,他在给张方平的一封信中说:“简夫近见眉州苏洵着述文字,其间如《洪范论》,真王佐才也;《史论》,真良史才也。岂惟西南之秀,乃天下之奇才耳。”他说苏洵“用则为帝王师,不用则幽谷一史耳”,区区一个学官怎么能展示苏洵的旷世奇才呢?他请求张方平要坚持不懈地向朝廷推荐苏洵。后来在苏洵进京时,他又写信给韩琦和欧阳修,请他们选拔任用苏洵。

张方平向朝廷推荐苏洵迟迟得不到回音,便劝苏洵说:“远方不足成君名,盎游京师乎?”苏洵听从了这个劝告,决定带着苏轼、苏辙进京。正好嘉佑元年(至和三年九月改元)诏礼部贡举,苏轼兄弟也学已至精了。临行前,苏洵希望两个儿子得到张方平的荐引,就写了《上张侍郎第一书》,文中说:“洵有二子轼、辙,韶此授经,不知他习,进趋拜跪,仪状甚野,而独于文字中有可观者。始学声律,既成,以为不足尽力于其间,读孟、韩文,一见以为可作。引笔书纸,日数千言,堂然溢出,若有所相,年少狂勇,未尝更变,以为天子之爵禄可以攫取。闻京师多贤士大夫,欲往从之游,因以举进士。洵今年几五十,以懒钝废于世,誓将绝进取之意。惟此二子,不忍使之复为湮沦弃置之人……明公一言,天下谁议?将使轼、辙求进于下风,明公引而察之。”

嘉佑元年三月,苏洵父子三人一道人京赶考。他们首先来到成都拜别张方平。苏轼以前曾陪着父亲来成都拜见过张方平,苏辙却是第一次见到这位父亲的恩公。苏洵曾请教张方平,他的两个儿子从乡举考试开始行不行。张方平看了苏轼、苏辙的文卷后说:“从乡举,乘骇骥而驰间巷也。”他认为他们直接参加朝廷的六科考试,“犹不足骋其逸力尔。”《瑞桂堂暇录》中记述说:张方平与兄弟二人谈话后,甚奇之。第二天,张方平忽出六题,令人交给苏轼、苏辙,让他们兄弟按题作文,张方平则悄悄在壁间窥视。兄弟二人得题后,各坐致思。苏辙得题后有疑惑之处,指着题让苏轼看。苏轼不搭话,举笔倒敲桌子,意为《管子》注。苏辙疑而未决,又指着第二题让苏轼看,苏轼挥笔勾去。俩人再也没有说话,开始专心答题,写完后交上来,张方平阅后甚喜。勾去的那一题,是没有出处的,张方平只是有意试试他们。第二天张方平对苏洵说:“你的二子都是天才。长者明敏尤为可爱,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从此,苏轼、苏辙都深爱张方平。苏辙曾写道:“予年十八与兄子瞻东游京师。是时张公安道(张方平)守成都,一见以国士相许,自尔遂结忘年之契。”

数日后,他们父子三 人带着张方平等人写给欧阳修的举荐信离开成都,踏上了去京师的路。

同类推荐
  • 山本五十六传

    山本五十六传

    《山本五十六传》由明华锋著,作为一本二战将军山本五十六的传记,分章节介绍了山本五十六的童年时代、海军军校学习经历、他所指挥的重大战役,以及他航空兵战术思想形成等众多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其中不乏许多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和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也涵盖了山本五十六的家庭生活和意外身死,以及对太平洋战场局势起到转折作用的偷袭珍珠港和中途岛海战。作者以鲜活的笔触,为读者介绍二战中的知名将领,点评名将的是非成败,功过得失,历史性与趣味性并存,《山本五十六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杨振宁

    华人十大科学家:杨振宁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肥西县),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杨振宁》由黄芬香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杨振宁》记述了杨振宁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下)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冰与火的洗礼—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心路历程

    冰与火的洗礼—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心路历程

    在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中,民营企业家是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群体。在三十年的时间中,民营经济的发展几度风雨,顽强成长,民营企业家的形象和地位也几度浮沉,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和变化。为了展现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风采,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感,分享他们的体会和心得,同时分担他们的忧虑和困惑,思考他们的得与失,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特编写了这本《冰与火的洗礼——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心路历程》。
  •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三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三

    为青少年写书,对于我们这些长年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并不轻松。萌动这个念头,主要是我们这些已为人父母者,对于目前青少年读物中“古”、“洋”所占比重过大心存不安。古典的和外国的东西可以读也应该读,但总读这些东西对广大青少年全面了解历史、认识国家、看待社会、明确自己的责任远远不够。我们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因而也乐意看到他们多读健康有益的图书。
热门推荐
  • 醉醺饮酒谈故事

    醉醺饮酒谈故事

    行走江湖不必回头,风雨无阻直前,哪里有故事哪里就有江湖。酒力尚浅,说说故事,与君一醉方休。许是有些醉了,想起了之前。听者鼾声跌宕起伏,拍肩挠头就是不醒。故事仍然在继续,讲故事的人眼睛有些湿润,说起九年前的故人该是什么心情?许是多久未见,有些想念。行人皆皆回首,遥望星空。遥远、不羁!挥散的是情、是谊,还是时光?后来,消声灭迹。安静下来看着脑海中的一幕连同一幕,有些泪花模糊了事态;消磨了每个孩子的脸庞,还好她还在……笔尖还在记录,可是时光总能悄悄绕行远去。故事还在继续。
  • 花落源遇

    花落源遇

    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个痛不欲生的结局。天堂和地狱的距离其实就存在于秒秒之间,把握住了就好好珍惜,错过了就一去不复返了。
  • 盛世之宠:腹黑王妃很倾城

    盛世之宠:腹黑王妃很倾城

    一朝穿越,她变成了九黎国镇国候府不受宠的二小姐。恶奴欺主?与嫡母渣姐斗智斗勇不在话下。听说有人看中我这幅皮囊?姐二十一世纪新女性不把你教训的悔不当初,我就不姓南宫!一次意外他救了她,从此对她穷追不舍,纠缠不休。她:“喂,王爷,你这么对我动手动脚的,真的好么?”某男狭长的凤眸里露出一抹狡黠:“本王救了你,你难道不应该以身相许?”她:“……”这是刚出狼窝又入虎穴了?【推荐浅浅新书《校草心头宠:101次说爱你》完结作品《医妃倾城:殿下,药不能停!》欢迎加入读者群:172685829】
  • 漫步樱花林

    漫步樱花林

    在安静中走向毁灭
  • 善待失意,活出诗意

    善待失意,活出诗意

    善待失意,十年磨一剑,方成大器!活出诗意,悠悠人生路,浪漫栖居!
  • 百里桃花

    百里桃花

    如果不是遇见你,我不会爱上你如果不是遇见你,我不会逃出部落如果不是遇见你,我不会看到你的宿命如果不是遇见你,我不会经历生死离别百里,遇见你我不后悔,我会记得你
  • 真假王子:猎人的怀抱

    真假王子:猎人的怀抱

    从被父母捧在手心的世家小千金,到备受关注的豪门小少爷。一夜之间所有的欢声笑语戛然而止!小小的身体已经埋入了仇恨的种子,一切才刚刚开始。你知道吗?当你准备去欺骗一个,甚至所有人的时候,必先欺骗自己!
  • 帝临九卿

    帝临九卿

    袖手浮沉掌星辰,忘我断天一念间!生死轮回于我手,血染长天称神话!世间黎民皆为因,换来吾战结此果!风云不动立纵山,看我独临天下时!谁人不在我手死,何来安定一时渊!天地之势刻于心,随风飘絮落红尘!祖神道途渺茫雾,却让我帝临九卿!
  • 拐个妖怪做男友

    拐个妖怪做男友

    她,苏小璃,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原本在家准备着明天开学的她,偶然在自家门口救下了一只名为凛的狐狸男,他原本是狐族的一员,逃亡来到了这里,无处可去的凛只好住在苏小璃的家里,一只狐狸男和一个满脑子都是漫画的女生的同居故事就此展开。“喂,你是在cosplay吗?”苏小璃捏了捏凛的耳朵问道。“那是什么?”“诶,狐狸和狗差不多都是犬科动物那我给你吃狗粮应该也是可以的吧?”“我不是狗!”
  • 微光,予我一季繁华

    微光,予我一季繁华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是,于年华正好时遇见你,而不是别人。最终,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