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79600000006

第6章

苏洵及其二子以“负贩之夫,奋身而往”的精神,从褒斜谷出川,越秦岭,过大散关和错喜欢铺,经益门镇和陈仓县,到达凤翔府凤鸣释,因释馆十分残破,只好重找旅馆住下。《凤鸣骤记》记有此事。从凤翔东进,渡渭人眉县。在眉县东之张载故里横渠镇,父子同游并题崇寿院壁。在长安休整以后,东过骊山,经华阴出撞关,在途经二陵(今属河南,为当时的交通要冲)时,他们的马死了,只好改骑毛驴。苏轼后来写给苏辙的一首诗中说:“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赛驴嘶。”又经洛阳至开封京城。其间“自蜀至秦,山行一月。自秦至京师,又涉行数千里”。“过秦汉之故都,悠观终南、篙、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当父子三人一路辛苦,于五月抵达京师开封时,正赶上这里闹水灾,他们只好等待,直到秋天,大水退尽,他们才进了开封。苏轼与苏辙于这年秋月,请开封府解,顺利地通过了举人考试。

在苏洵父子上京前,欧阳修就收到了昊照邻带给他的苏洵的文章,他对苏洵大加赞赏。昊照邻与苏洵的二哥苏涣同科进士及第,六载为蜀官,与苏洵的交往也很深,苏洵在初次拜见张方平后不久,又拜访了当时任键为(今属四川)县令吴照邻,得知昊马上要赴京,托其把自己的一些文稿带给欧阳修。这次苏洵进京后马上去拜见欧阳修,呈上了张方平、雷简夫等人的推荐信、自己的作品,还写了一封充满仰慕之意的信。

欧阳修对苏洵的才气十分佩服,认为他的文章可以与荀子相比。他很快把苏洵的文章呈上了朝廷,并写了《荐布衣苏洵状》,希望能起用苏洵。他说:“眉州布衣苏洵,履行淳固,性识明达……其论精于物理而善识变权,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其所撰《权书》、《衡书(论)》、《机策》二十篇,辞辩宏伟,博于古而宜于今,实有用之言,非特能文之士也。其人文行久为乡间称道,而守道安贫,不营仕进。”他还给富弼写信,希其能接见苏洵。欧阳修还给张方平写信,对他推荐苏洵表示感谢,说他“所荐得人”。其实,张方平与欧阳修过去在政见L有些分歧,可他们在为国家推举贤才方面都表现出了热情而坦荡的胸襟。

苏洵还给富弼、韩琦、文彦博等人写信,除请求拜见外,含蓄地提出希望得到他们的举荐。在这些信中,苏洵因自己的性格使然,对这几位元老重臣没有歌功颂德,反而针对时弊,提出一些相当尖锐的政治见解。在给富弼的信中,针对他至和二年回朝任宰相以来,失去了当年推行庆历新政的锐气,而因循守旧,连一点有作为的动静也没有,令天下人感到失望的现状提出了批评。苏洵说:

“方今困而后起,起而复为宰相,而又值乎此时也,不为而何为?且吾君之意,待之如此其厚也,不为而何以副吾望?故咸日:后有下令而异于他日者,必吾富公也。朝夕而待之,跳首而望之。望望然而不获见也,戚戚然而疑。呜呼!其弗获闻也,必其远也;进而及于京师,亦无闻焉。不敢以疑,犹日: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数十年之间如此其变也,皆日贤人焉。或日:彼其中则有说也,而天下之人则专始见也。然而不能无忧”。(《上富丞相书》)

苏洵写给富弼的信于直谏之中寓委曲柔和之意,读之但见其可悦而不见其可憎,但未免交浅言深。富弼不以为然,对苏洵的态度很冷淡。

苏洵写了《上韩枢密书》,呈送给时任枢密使的韩琦。他在信中根据军政长期松弛,士卒骄惰,希望韩琦能严整军纪,甚至可以采取诛杀的强硬手段整顿军队。据说韩琦看过信后大惊,虽不用其言,但很佩服苏洵的才学。

苏洵还给时任宰相的文彦博写了《上文丞相书》。文彦博在朝野很有威望,他“立朝端重,顾盼有威,远人来朝,仰望风采,其德望足以折冲御侮于千里之表矣。至于公忠直谅,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宋史·文彦博传》)。苏洵根据宋王朝吏治腐败,官吏众多成患的现状,在该文中提出了与“大臣建议减任予、削进士,以求便天下”而不同的主张;即进贤人、黜不肖,“略于始而精于终”。苏洵在文中说:“使贤者易进,而不肖者易犯。夫易犯故易退,易进故贤者众,众贤进而不肖者易退,夫何患官冗?”毫无疑问,苏洵这一建议是解决宋王朝吏治腐败顽疾的一剂良药,但当时他人轻言微,绝不会引起当权者的重视。

苏洵也给时任枢密副使的田况写了《上田枢密书》,以进行自我推荐。田况曾任益州知州,苏洵“囊者见执事于益州”,可以说俩人是旧相识了。苏洵在信中介绍了自己钻研学问和着书立说的过程,希望田况能重其言,贵其身。

青州太守余清这时到了京城,苏洵向他呈送了《上余青州书》,表达了对余清的仰慕之情和自己的志向。

也许由于政见不同或者其他原因,富弼、韩琦并没有像欧阳修希望的那样对苏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韩琦对苏洵礼尚有加,引为座上宾,口中只称赞他的文章写得好,再不说其他的事情。富弼对待苏洵就更没热情了。所以,苏洵虽四处写信求人,欧阳修也极力推荐,但朝廷任用苏洵的希望仍很渺茫。就在苏洵几乎绝望的时候,嘉佑元年冬季,张方平从成都离任返京。苏洵就像溺在大海中的人看见一根稻草,也要奋力抓住它一样,立即给张方平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写得泣血滴泪,很是凄凉,他说:如果这一次到京师来一事无成,那么也不用再求谁了,而且以后也就没什么希望了。听说你的车马快到京师了,我西出百余里去迎接。雪后的风很冷,早晨到郑州时,冻得嘴唇干裂,往憧仆的脸上望去已无人色,从附近人家讨要来了些柴火点燃烤火,良久,我们主仆脸上才恢复了本来的颜色。从郑州往前又走了十里,为大官作前导的骑士从东来,忙惊愕下马立在道路的弯曲处。那位大官来了,从者数百人,足声如雷,却不是自己要迎接的人。等那伙人过去后才上马慢慢往回走,边走边伤心。明公你曾称我的文章洁廉而有文,可以与汉代的司马迁相比,而我却穷困到这种地步,明公难道能无动于心,而等待我多说吗!

与父亲苏洵举步维艰的境况相反,苏轼、苏辙二兄弟此次进京可以说是春风得意,旗开得胜,轻而易举地在开封府考中了举人,此刻他们住在开封兴国寺里,正踌躇满志地准备参加第二年元月由欧阳修以礼部侍郎(礼部的长官)身份主持的礼部考试。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有意想通过这次考试来扭转当时的文风。北宋初期受五代骄俪文风的影响,讲究词采华丽,对仗工整。到北宋中叶,形式主义的骄俪文风未灭,而又出现了险怪艰涩的倾向,这就是当时流行的时文。欧阳修认为:“所谓时文皆穿凿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在这次礼部考试中,欧阳修决心打击浮艳剽窃的文风,录取平易自然有道有艺之文。

礼部考试的试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氏兄弟因文风朴实,文笔自然流畅,且酌古喻今,说理透辟,阐发儒家道理而又有独到的见解,颇具古文大家之风范,所以都被选中了。尤其苏轼的考卷《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了欧阳修的特别赏识,他高兴地说:“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与梅圣俞》)但欧阳修当时怀疑这篇文章为自己一名叫曾子固的门下弟子所写,为避嫌疑,把这份考卷排列为礼部考试第二名。庆历元年朝廷在总结科举考试中的“公荐”(推荐材料)弊病之后,取消“分卷”,实行考卷制度,使试卷成为评定录取的惟一标准。并实行“糊名”“誉录”制度,防止姓名、笔迹失密。

苏轼的这篇《刑赏忠厚之至论》旁征博引,气势飞扬,但在所引用的史例上,却有一则是杜撰出来的。文中说:奖赏可失之过宽,而处罚若有疑间则应慎刑,以免错杀无辜。在此处他用了一则典故:“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有之三”。此典故用得十分恰当,考官读到这里时不敢质疑,怕被人认为自己才疏学浅。苏轼过关后,作为当时考官之一的梅尧臣问苏轼:考卷中关于尧帝与皋陶的典故出处在哪里?苏轼笑着老老实实回答说是想当然杜撰出来的,因为他认为圣君一定会这样做。这件事在文坛上留下了一段有趣的佳话。

经过礼部的考试之后,于当年三月八日殿试。十八日榜出,苏轼兄弟又通过了仁宗皇帝的“御试”。苏轼赐进士及第,在380位考中的学子中名列前茅;苏辙赐同进士及第。宋仁宗回宫后高兴地对皇后说:“我为子孙得了两个宰相。”殿试初后,苏轼等待梅尧臣等编排详定后分配官职,苏辙因年幼“赐归待选”。

仕途苏洵看到自己亲手培养的两个儿子皆中高第,实现了自步己多年梦寐以求而难以实现的夙愿时,有点自嘲地写道:“莫履维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无名氏艰《史阙》)。

苏洵虽没在京师谋到一官半职,但他的文章受到欧阳修等人的推崇,很快在公卿士大夫中间流传开来,再加之两个儿子高中进士,父子三人在京师的名声日振。他们初到京城时,到处投书以求拜见“王公大人”,而现在情形反了过来,倒是许多“王公大人”、社会名流前来拜见他们,使苏洵备受冷落的心情得到一丝慰藉。

对于苏洵父子三人来京师的轰动效应,欧阳修在《苏明允墓志铭》中写道:“当至和、嘉佑之间,(苏洵)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书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世。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之文章遂擅天下。”曾巩在《苏明允哀辞》中也写道:“既而欧阳公为礼部,又得其二子之文,摧之高等,于是三人之文章盛传于世。得而读之者皆为之惊,或叹不可及,或慕而效之。”苏文论辩滔滔,思接千古,地负海涵,令人志气高远,气魄宏伟,忘却庸俗的小事。在气象峥嵘,气魄雄伟豪迈方面,苏轼的造诣超过了欧阳修。所以苏文一出,立即名扬天下,独擅文坛。宋代甚至流传着“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的民谣,可见一般文士模仿苏文的程度。

正当苏氏父子准备步人政坛之际,噩耗传来,苏洵的贤妻程氏在家中亡故。父子三人卒返回四川。

同类推荐
  • 何澄(上)

    何澄(上)

    《何澄(上)》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何澄(上)》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太空步

    太空步

    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本书是迈克尔·杰克逊首次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他自己的故事,记录了他的生活、思想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使读者能够真实地了解到是什么驱使着他成为世界级巨星。在给读者再现真实的迈克尔·杰克逊的同时,通过浅显语言讲述故事的方式去感化读者的灵魂。
  • 企业领袖一锅煮

    企业领袖一锅煮

    一个男人要成功需打10场以上的大仗、恶仗。他自称“走野路子”;他尊崇毛泽东战略、战术;他最能玩广告,比吃饭更熟练;他情场失意,商场得意;他被人鄙视后,又被人景仰;他打赢了人生的关键几仗。他就是中国营销史上的一代宗师一史玉柱。高举“兴农”大旗,地方政府纷纷无偿支援他;高举“大胜靠德”大旗,追捧者死心塌地追随他;高举“资本”大旗,顶级资本看好他;高举“央视”大旗,媒体宣传他,这个人就是牛根生,中国最生猛的男人,蒙派营销的一代宗师。这个男人当过老师,这个男人见义勇为,这个男人当过不受欢迎的推销员。就是这个男人,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中小企业的命运和前途,改变着中国的商业生态,这个男人叫马云。
  • 我认识的杜润生

    我认识的杜润生

    本书收录了资深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先生的同事与学生对杜老工作生活往事回忆的文章,真实再现了杜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与方式方法,对后人是一种激励与启发。书内还有媒体采访杜老的稿件,使读者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为“三农”奉献一生的杜润生。
  • 画坛大隐李琼久

    画坛大隐李琼久

    中国画史自隋、唐至宋、元,历代大师巨擘辈出,到明、清却每况愈下。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在批判自审中,苦苦探索、寻找出路,创新浪潮袭来,终于为中国画的复兴带来历史机遇,但“穷途末路论”、“笔墨等于零论”等的出炉,又似乎宣告了中国画百年改革的失败。然而请记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个单薄而巨大的身影从蜀地走来,以他的奇才演绎的峨眉神话,一夜间震动了巴山蜀水,尔后名震京师,享誉大江南北,以他的杰出才华表明了中国画生生不息,与时俱新,可以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样一个事实,像一块磁铁般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热门推荐
  • 恶魔首席的盲宠

    恶魔首席的盲宠

    从那天开始,闵柔变成了孤儿被他收养,他从来都是霸道的摆布着她的一切,包括她的稚嫩青涩和她全部思想。她怀孕,他却带她去医院,当鲜血染红了床单,他依然疯狂嘶吼着:“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再怀孕吧!你不配怀上我的孩子。”
  • 乱世之为我狂傲

    乱世之为我狂傲

    战!战!战!以杀止杀以战养战神耶魔耶人耶人界的奇异少年,坎坷的复仇之路,隐秘的身世,魔功的来历,傲人的修为,杀戮与战火,铁血与柔情,妩媚与杀机。神、人、魔、三族并出,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茫茫世人都在争夺那一线生机,乱世将出,乱战将起,人魔神皆是一念之间,看那奇异少年如何找到最终的身世之谜,平了那心中复仇之念,颠覆了那迷乱的世间。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功成白骨枯,手执杀人剑。为这纷乱的世间杀出一道属于自己的狂傲之旅。
  • 医毒双华

    医毒双华

    前世被自己的亲人当试毒的实验品,每天饱受精神上的伤害,最终以同归于尽的方法结束生命。当重生在架空的王朝,医毒双华的她又将掀起怎样的风波,她又将怎样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情.........
  • 穿越火线之旧忆

    穿越火线之旧忆

    我曾告诉自己,年轻不服输.每一次,都在鼓励自己。韩瑞,那一刻,他创造出奇迹。
  • 大梁盛世

    大梁盛世

    大隋末年,天下将乱。隋炀帝杨广南征北战,穷兵黩武,一心打造他大隋千秋万世的美梦。李渊,宇文化及,王世充,窦建德,杜伏威,杨玄感,萧铣,梁师都,薛举……一个个野心勃勃的枭雄已经蓄势以待。大好山河,谁能主宰?——————————————————萧子东胯下一匹狮虎马,手中一柄金龙槊,仰天长啸:“我要打造一个万世瞩目的大梁盛世,挡我者,杀无赦!”
  • 瀚海无垠只为遇见你

    瀚海无垠只为遇见你

    只一眼便注定此生相依相偎!只相望一笑便注定此生痴缠!有些人,惊鸿一瞥,此生难忘。有些人,一见钟情,生世相随。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注定邂逅一场春暖花开。终此一生,只为一人情有独钟、柔情似水、疼宠一世。
  • 都市超级邪医

    都市超级邪医

    想要医人,先学杀人!邪医门传人陆炎,身具神秘的恶龙图腾,八年后重返华夏。凭借着一手超凡医术与高强武艺,在都市中翻云覆雨,各色美女一网打尽,并且逐渐解开了恶龙图腾的秘密与自己的身世之谜。等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他这才发现,更加精彩而传奇的世界正向他打开。
  • 张闻天早期译剧集

    张闻天早期译剧集

    本书收张闻天早期译剧五种。德国歌德的《浮士德》第一部最后一场《监狱》,写浮士德闯入监牢,企图救出马格雷,俄国安特列夫的《狗的跳舞》写亨利失恋后,由于无法解决人生的问题而自杀。
  • 重生之贤妇休夫

    重生之贤妇休夫

    前世,他和她是一对冤孽夫妻,他花心,她奇妒,他休妻,她自尽。重生,他好色,她却成了贤妇。等她一纸休书到手,王爷、探花、书生,皆成裙裾之臣,男色多多益善。
  • 天才神医在都市

    天才神医在都市

    他是极品无敌大神医!开服药就治好了病,扎下针就治好了腰,吹口气就美好了容。乡野少年来到都市,各种诱惑能否一一抵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邪两道都有人要置他于死地!!男人的世界胜者为王,面对挑战,他只有问鼎天下,站到世界的巅峰,将对手一个个踩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