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84600000026

第26章 摇意趣自来

嘉靖十一年重阳,石湖一带天气晴和,平静的湖水,映照着叠叠的山影。文徵明为了安慰王宠病中寂寞,邀同几位好友,燕集于越溪山庄。

他们像袁氏兄弟一样,每次前来探病,都自备茗酌肴果,并赠送一些珍贵的药材或补品;因为山庄生活虽然宁静幽清,但是也很简陋。遇到王宠精神好时,可以花下共饮,言笑吟哦,仿佛重新回到在石湖草堂的岁月。

文徵明记得春天携十三岁长孙文肇祉来时,桑荫遍地,仆婢们纷纷忙着蚕事,连庄中所畜的四只白鹤,也在场院中翔集舞动,似乎和主人因佳宾莅临而展颜欢笑互相呼应。肇祉对庄中景象,感到无限惊奇,啼声初试地赋了一首五律:

“随翁访叔度,放棹越溪深,竹径数椽屋,桑园十亩阴。汲泉频洗砚,促膝坐鸣琴,高士平生慕,今朝慰夙心。”——《侍大父过王二丈王宠越溪庄》(注一)

对贫、病和斋居的寂寞,王宠一向很看得开,然而重阳,究竟是个容易怀人和惆怅的节日。尽管檐下、篱边黄菊盛开,竹丛中鹤唳时传,举杯持螯,把臂朗吟的都是他最敬重的长执和好友;但眉宇间,却仍有一抹掩饰不住的孤寂和茫然。不久就在他的诗中,拨动出那难以排遣的心弦:

“十日风雨今日睛,秋湖倒映千峰明,溪堂炯炯德星见,崖壁冥冥岚翠生。风花节序转姿媚,人物山川稀合并,手把萸杯独惆怅,天涯鸿雁想南征。”——《九日衡山内翰燕集溪堂有怀涵峰伯氏》(注二)

游宦帝京的王守,一度奉命监军关西,其时兄弟不但无法见面,连音讯也稀少了。

“……念与亲爱辞,痛结回中肠,奈何同巢鸟,不得双翱翔。……”(前已引录),“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到嘉靖九年,离开北京前留别长兄的诗句,王宠眼中,不禁浮起一片烟雾。

“……曩于戊子冬,同王宠寓于楞伽僧舍,值雪飞几尺,千峰失翠,万木僵仆。王宠出佳纸索图,乘兴濡毫,演作关山积雪,一时不能就绪。嗣后携归,或作或辍,五易寒暑而成。但用笔拙劣,不能追踪古人之万一;然寄情明洁之意,当不自灭也,因识岁月归之,嘉靖十一年壬辰冬十月既望衡山文徵明记。”(注三)

十月既望,在开阔的楞伽山边,恐怕又是飞雪几尺,千峰失翠,万木僵仆的时节。文徵明看着图中冰封雪冻,肃穆萧索的景象,心中就不由得想到五年前品茗、赏雪、呵着冻手,乘兴挥毫的情境。他希望时光能够倒流,愿意重耗五年心血,或一直为这位忘年知交“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地点染下去。当然,也希望这幅一丈三尺余的长卷,能给年近不惑的王宠带来欣慰,以度过他生命的严冬。

重阳燕集不久,身体日益虚弱的王宠,就在弟子朱浚明陪伴下,棹舟前往虞山白雀寺养病。他把那里称作“白雀行窝”。三十年前,祝枝山也曾下榻于此,有他所书的《黄庭经》遗留寺中;王宠感觉上,好像重睹这位前辈书家的音容笑貌。在这一面临海,一面可以望见虞山前广阔湖面的古寺中,肺疾渐入末期的王宠,对着斑驳的古佛,耳边梵音缭绕,依旧手不停挥地作诗写字。以小楷所写《会真记》中,崔莺莺和张生秋暮离怀词,则是这年九月十六日的遣闲之作。(注四)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词中写的是男女别离前所感受到的凄凉景象,但他即将告别人生之际,却只感到处处都充满澄明之美。

“玉箸流膏紫蟹肥,山堂开白云飞,柴门静掩无尘到,舞鹤当阶弄雪衣。”——《石民望朱日宣正上人雨集草堂摘芙蓉作二首》(其二)(注五)

他不时吟咏不久前在越溪草堂,与好友摘花对酌的诗句。

“木鱼声起梵音长,子夜焚香礼道场,病客斋心浑不寐,万缘都扫事空王。”——《宿白雀寺二首》(其一)(注六)

他深深地领略着古寺子夜的禅意,有时移舟于山前的绿水白云之间,饱览山光水色,偶尔,也会到离白雀寺数里之遥去访友。虽说是在白雀行窝养疴,实际上,从白雀寺到山下的尚湖、华荡,从虞山往返于石湖、越溪,反而比一般人还要奔波,只为他热爱山林、家园和浓厚的友情,或者说是热爱人生。

王宠最后一次离寺返庄,是嘉靖十二年四月上旬的事。四月八日佛诞之后,他忽然思念起故园的蚕事、溪中的鲦鱼和红得仿佛要燃烧起来似的樱桃:

“山空鸟声乐,日晏病客眠,憩白雀院,辍耕石湖田。遥想蚕事作,桑者日闲闲。绿竹粉犹腻,红樱烂欲然,游鲦咏绿水,戴胜鸣高天。飞絮乘风飏,新荷贴水圆,故园风日好,叹息此芳年。”——《忆故园作》(注七)

返棹之际,两位虞山好友殷殷相送,望着拂水岩的烟雾,树木掩映的楼影,反射出斜日的余晖。王宠诗兴勃发,连赋绝句六首,为他如诗似画的短暂一生,留下无穷的余韵:

“故人相送且夷犹,烟渚微茫起白鸥,他日更期徐孺榻,今宵还醉李膺舟。”——《白雀返棹李王二子送余过虞山下作六绝句》(其六)(注八)

四月二十九日,距虞山返棹不足两旬,王宠梦见一双蝴蝶,飞入袖中,醒后长叹一声说:

“吾殆已矣,夫庄叟之言,殆谓我也。”(注九)

次日,行将易箦时,以恳挚的语气嘱咐弟子朱浚明:

“《白雀集》可传矣;诸藁尔藏之石湖草堂。”(注十)

随即溘然而逝;年仅四十。他念念不忘的胞兄王守,这时仍宦羁京师,稍后,则以都御史出镇湖北郧阳府,便道过家,料理他的丧事。

“……奈何同林鸟,不得双翱翔?羽翼既差池,倦彼东路长,别时思郁纡,别后魂飞扬。……”(前已引录)诵及王守离京前王宠的诗句,岂止王守泪流满面,文徵明也不禁为之唏嘘。他的眼前,不时浮起王守和王宠兄弟二人,首次造访停云馆。请求为他们取字的景象。那时,两人都不过十六七岁,秀颖好学,刚刚作博士弟子。此后便与他经常杖履出游,文徵明居乡寂寞,王宠失群孤单,两人心中无时不在怀念石湖草堂琴书相对的日子,不意忽成永诀。

在《王宠墓志铭》中,文徵明几乎一字一泪地叙途其生平遭遇,追忆他含醺赋诗,倚席而歌或徜徉于山水长林的神态:

“……迹其所为,岂碌碌寻常之士哉!是其志之所存,必有出于言语文字之上者,曾不得少见于世,而仅仅以文传;而其所传,又出于文场困踬之余,雅非其至者,呜呼,岂不重可惜哉……”(注十一)

“《白雀集》可以传矣。”由于王宠诗文,有弟子朱浚明积极整理,并按体裁年代编排顺序,使他联想到伯虎诗文集的付梓;看来,此事只好仰仗袁氏兄弟的丰裕财力了。他搦管在所藏唐伯虎《濯足图》上题:

“十年不见唐居士,转楮惊看画里身,回首桃花坞尚在,江湖难觅浪游身。”(注十二)

文徵明经营已久的《拙政园诗画册》(注十三),竟工于嘉靖十二年五月十六日。

停云馆中有“玉兰堂”,拙政园中也有玉兰堂;王献臣的用意,可能一方面便于文徵明临窗挥洒,一方面使年岁日高的文氏寄寓其间,能有家的舒适感。在这种清幽适意环境里所点染出来的巨构,直可跟他六七年来为王宠所画的《松壑飞泉图》和《关山积雪图》,鼎足而三。

“若墅堂”、“梦隐楼”、“繁香坞”……

此一绢本设色的图册,共绘三十一景,布局简单朴素,虽然拙政园地处闹市,但笔墨当中,却有置身于山村野渡的感觉。竹篱茅舍,古木修篁,桃柳参差;连燕居或登眺吟咏的人物,其神情状貌,也恍如来自古昔。画的对页,先释景物的名称位置,续以咏景之诗。绘画的风格,或唐或宋元,笔法不一,而写景的诗体和字体,也各不相同。七绝、五律、七古、五古,几乎诸体俱备,书则行楷隶篆无所不包。总之,拙政园诗画册不仅集文徵明诗书画之大成,也显示出他法书上与祝枝山相颉颃的造诣。

文徵明初识王献臣,两人年纪都只三十出头。王献臣中进士授行人未久,就传出有关其为人处世的风骨;文林一度去信北京,向当时翰林检讨潘辰(南屏),探听这位特立独行青年的身世和表现。潘辰复函中,不但说明王氏的家世和年里,并极口称赞王献臣为不可多得的“奇士”。文林从此对这尚未谋面的同乡后进,寄以无限的关怀。及至王氏由行人迁为御史,懔于有明以来言官得祸之伙,文林告诉徵明说:

“王君有志用世,其不能免乎!”(注十四)

弘治十三年,王献臣果然直言贾祸,下诏狱、被廷杖,左迁为福建上杭丞;其时,预见其事的文林,却已离开了人世。

文徵明和王献臣缔交,是因潘辰的引介,两人相见,则是在王氏被放赴上杭途中,便道还吴的宴集上。

当举座纷纷赋诗,颂杨王献臣的才华与风骨之际,外界有的议论他不自省约,怨时人,招至祸败;有的说他感慨激昂,不能俯仰,因而得罪,同时,这也是他所乐于承受的……与会者,共推文徵明执笔为叙时,文徵明一本他对事件的了解,把王献臣职责所在不得不言,以免循习之弊,祸及国家后世等情势,加以剖析。他推论:

“……故操切屏捍,惟法之循,至于得罪以去,固非所乐,而实亦所不暇计,其心诚不欲以一身之故,而遗天下之忧。……”(同前注)

文徵明的知言,可能就是两人恒久友谊的基础。

及至文徵明致仕南旋后,亲身体验到宦途的崎岖,才愈发觉得王献臣毅然盛年致仕,灌园莳花的识见,远非常人所及。文徵明在册尾以蝇头细楷所书,洋洋近千言的《王氏拙政园记》里,先是敘述拙政园的位置,各景物的特色,次言王献臣园名“拙政”的本意。但他把潘岳的人格、作风和取祸之由,与王献臣的风范、遭际加以比照剖析之后,认为两者无论就人生的体验,官场上的心术和作为,筑室种树、灌园鬻蔬的动机,都不可同日而语。

“……君以进士高科,仕为名法从,直躬殉道,非久被斥,其后旋起旋废,迄摈不复,其为人岂龌龊自守,视时浮沉者哉!岳(按指潘安仁)漫为闲居之言,而谄事时人,至于望尘雅拜,干没势权,终罹咎祸。考其平生,盖终其身未尝暂去官守,以即其闲居之乐也。……”(注十五)

此外,文徵明也把自己挂冠后的境况,以及他对王献臣经营拙政园的羡慕之情,表露无遗:

“……徵明漫仕而归,虽踪迹不同于君,而潦倒未杀,略相曹耦;顾不得一亩之宫,以寄其栖逸之志,而独有羡于君。……”(同前注)

文氏停云馆,不仅地方狭窄,多雨之季,排水不良,门外常成沮洳。此外,雅好登眺的文徵明,在体力上,难免有今不如昔之感,因此近在咫尺的拙政园,就愈发为他所徘徊流连。为了寄其“栖逸之志”,“而独有羡于君”,实为其肺腑之言。

拙政园书画册一出,顿时洛阳纸贵,除王献臣一再请其书园记和诗外,也有友人乞书咏拙政园诗,一首乃至多首不等。往昔,文徵明诗作为人索求最多的,为作于北京的怀归诗、西苑诗、出京诗等组作;咏拙政园景诗,脍炙人口,传诵一时,颇有后来居上之势。

十二年夏天,拙政园书画册完成不久,文徵明前往洞庭西山避暑,照例客于好友蔡羽家中,王鏊子婿徐缙(子容、崦西)相邀,遂过访徐氏山庄。

徐缙家学渊源,生有异禀。童年读书,每日可记诵数百言,命其作对,更使四座皆惊。其时王鏊妻子早丧,长女王仪,在他亲自教养中长大,不仅通经史,楷法和五言诗,都有相当的进境。当王鏊正要为其在孤独中成长的爱女寻求佳婿时,一见徐缙,就大表惊异地说:

“西山乃有是儿邪!”(注十六)遂把女儿许配给他,携往京师,命受易经于靳贵,尽得其传。婚后二十年间,王仪相夫教子,砥砺学问。岂知在徐缙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声誉日隆,官位愈高的时候,王仪竟以四十二岁盛年凋谢,时为正德十二年暮春。

嘉靖五年冬文徵明致仕出京时,徐缙和几位翰林好友不但殷殷相送,知其阻冰潞河,更不时遣人慰问;文徵明感激之余,也和韵为赠:

“解却从前供奉衣,朝行除籍简书稀,非关疏拙明时弃,自惜驱驰雅志违。飘泊又惊年欲暮,蹉跎再见月流辉,玉堂学士青云上,也念天涯人未归。”——《次韵答子容学士见怀三首》(其一)(注十七)

不过当时的徐缙,对于朝政虽然像那些纷纷求去的重臣和好友一样地忧心忡忡,但他依旧想以经筵讲官的地位,影响年轻的君主。每次进讲之前,徐缙焚香端坐,静虑澄怀。天明后正衣冠进宫侍讲,温婉详尽地为嘉靖皇帝开陈大道,及治乱安危之理,冀望能有所省悟,从时政的纷扰中,理出一条长治久安的方针策略。嘉靖皇帝也改容听受,以先皇御制“和顺从容”四字为赐,又赐内府崇文诸书,进为吏部侍郎之职,但,终因忌者所诬,竟不免牢狱之灾,夺职免归。

返乡后的徐缙,已口不言时事,足不入城府,莳花灌园,筑“介福堂”以奉养母亲。

文徵明长徐缙十岁,两人相识甚早,一度同官翰林,又先后归于林下,今后正可为湖山之侣;因之,相对品茗清话,格外适意。轩外蝉鸣鸟啭,各种奇花异卉,芬芳艳丽,更是赏心悦目。一时之间,文徵明画兴勃发,颇感不能自已;徐缙则适时出佳楮索画。徵明搦管和墨,时而对花点染,时而凭着清晰的印象,忆写名花,穿插其间。杏花、荷花、红蕉、玉兰……著花的季节既不相同;或水墨,或浅设色,也不拘一格;但觉心随手应,无不生意盎然。

文徵明猛然记起,沈周也曾画过写生册:萱草、玉兰、菊、荷、葡萄,乃至蟹、蛤、鸽子、毛驴之属,笔墨鲜活,栩栩如生。其时,石田师已六八高龄,自己不过是二十五岁青年,距在双峨僧舍,求石田师授画不过数年。

“我于蠢动兼生植,弄笔还能窃化机,明日小窗孤坐处,春风满面此心微。”(注十八)沈周在册后自题。接着他又自我诠释:

“戏笔此册,随物赋形,聊自适闲居饱食之兴;若以画求我,我则在丹青之外矣。”

自己的随意点染,不也在求物性、化机和了无挂碍的心境,相互冥合,古贤又何尝不是如此!

于是,他也在画后,写出心领神会的愉悦:

“……大抵古人写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故有一种生色;余于此册,不知于古法何?援笔时亦觉意趣自来,非效邯郸故步者耳。”(注十九)

一、《吴都文粹续集》《文氏五家集》卷十二页一。

二、《雅宜山人集》页三〇四。

三、《文人画选粹》册四图五六、页一六九。《吴派画九十年展》图一一九、页二四八、页三〇九。《吴门画派》图一四六——一四七。

四、《美术丛书》四集七辑,《听楼书画记》卷四页二九四。

五、《雅宜山人集》页三六二。

六、《雅宜山人集》页三六九。

七、《雅宜山人集》页一〇四。

八、《雅宜山人集》页三七一。

九、《雅宜山人集》页一,袁袠撰《雅宜山人集序》。

十、《雅宜山人集》页四五一,朱浚明识。

十一、《甫田集》页七六七。

十二、《唐伯虎全集》,汉声版页三一六。

十三、全名《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华正书局,六十三年印行。

十四、《甫田集》页三六〇《送侍御王君左迁上杭丞》。

十五、《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页六六。

十六、《苏州府志》页一九五七“徐缙”条。

十七、《甫田集》页二九四。

十八、《文入画粹编》册四图三三——三六,页一六二。《吴派画九十年展》图〇四四、页二四〇——二四三。

十九、《吴派画九十年展》图一二二、页二五〇——二五三。《石渠宝笈续编》册四页一九九七。

同类推荐
  • 硝烟弥漫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

    硝烟弥漫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

    《硝烟弥漫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为“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中一册,由刘学铭编著。《硝烟弥漫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介绍了诺贝尔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他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5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5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哥伦布

    哥伦布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Columbus,1451-1506),中世纪热那亚共和国航海家,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哥伦布1451年8月10日出生在意大利,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国。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7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7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尼采传

    尼采传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1868年,24岁的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辞职,之后他便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煎熬,直到1900年去世。
热门推荐
  • 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

    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才宝贝腹黑爹

    天才宝贝腹黑爹

    “叔叔,你和我妈咪是什么关系?”“她是我老婆。”“你们有没有过孩子?”于洋愣了一下,才开口:“没有啊”。小宝贝不屑地哼了一声,才开口:“那为什么我弟弟长得和你一模一样?”
  •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有狐,自远方来

    有狐,自远方来

    千年前,他是天界战将、天帝的庶兄,天界最强大的存在,而她则是妖艳美貌的魔君,纵横魔界,却心性单纯,嗜血好战。天魔大战,他引她杀他,他残喘之时,她痛苦的问,“为什么?”他露出微笑,“我下不了手……”“你就是算准了我会随你自尽!”她愤然取出内丹,抛之弃之,抱住他,随着眼角的泪,一齐消散在了空中。千年后,她是人间一个小小女侠,稍会法术,低调内敛,狡猾而善良,而他则是天界烧包人见人爱的狐仙,偶然下界,却碰上了她,她悲愤,“天涯何处无芳花,何必单挂狗尾巴。”他则肃然,“你是不一般的狗尾巴……”“……”|前世缘已尽,今世缘且起&
  • 戊戌喋血记(上)

    戊戌喋血记(上)

    1898年,满清皇朝已风雨飘摇,在内忧外患的逼迫下,年轻的光绪皇帝大胆颁布“定国是诏”,锐意变法维新,谭嗣同作为国家栋梁应诏进京了……这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宏富,史料最翔实、叙写最详尽的描写戊戌变法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再现了1898短短一年中,发生在腐朽皇朝的所有大事件:中日海战、公车上书、强学会、百日维新、义和团、八国联军入侵、权贵亡命、自立军起义,塑造了大批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为中文学的艺术画廊增添了无穷的光彩!谭嗣同等人喋血在菜市口,维新变法最终失败了,但谭嗣同那振聋发聩的“今我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的吼声,一直激荡着百年中的所有志士仁人。
  • 绝世倾城之月

    绝世倾城之月

    她,年仅十六岁。可是她与众不同,她是鲲鹏,注定会站在顶点俯视这个世界。她也让人又爱又恨,爱在她的豪放,洒脱,不拘一格。恨在她的腹黑,恐怖。
  • 我会一直

    我会一直

    不管怎么样我都会写下去,之前的放弃也许是一个重新的开始
  • 将军难追:狂宠娇萌小郡主

    将军难追:狂宠娇萌小郡主

    前生你费尽心思强娶我进门,这一世换我千方百计调戏于你,还不是为了你早日倾心于我?可前世明明很容易就被你得逞,这一世却为什么这么难?怪就怪在事与愿违,贱人发难挡也挡不住,那么只好联手打败坏人再你侬我侬吧
  • 适撩而止

    适撩而止

    初入大学生活的她,跟随着内心错误的判断进入了计算机系,这究竟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上天的捉弄...她,不出众不出色,感情迟钝,识人不清;他,相貌出众,智慧过人,偏偏感情泛滥,撩人无数......究竟这样的他们是经历社会杂事后,互相信任依赖,还是敌不过时间的蹉跎各自安好.....
  • 秦淮

    秦淮

    当她成为秦淮之后才真正明白,原来有的人,错过,就已失去拥有他的资格。故事从她再次醒来开始。那时候,这个男人告诉她,她的名字,叫秦淮.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