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95300000010

第10章 伟大的转折(2)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东乡族自治县于979年元月召集县、社、大队、生产队四级干部会议,深入学习全会文件和甘肃省《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十个问题的试行规定》,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会后又抽调县、社干部200余人,深入农村宣传三中全会精神,帮助基层组织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自治县各地迅速推广了实行联产承包、分组作业的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的具体内容,就是采取“自愿结合,分组作业,土地搭配,按质定产”的办法。牲畜农具也实行优劣搭配、固定到组。全县共建立作业组4935个,划分作业组的生产队达1711个,占生产队总数的90%。在边远山区,出现了包产户300多个。这种“统一核算,以地定产,分组作业,全奖全罚”的责任制,激发了各族农民的生产热情,劳动出勤率之多,劳动效率之高,劳动质量之好,是多年来所少见的,从而有力地纠正了当时普遍存在的“上地一窝蜂,干活磨洋工”、“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实践,相继产生了许多新问题,主要是这种责任制没有将劳动成果与劳动者的个人利益直接联系起来,仍然没有摆脱“评工记分”的老框框。为了解决这些新矛盾,有些作业组大胆探索,在春耕之后就自己讨论决定,实行了包干到户。年底,自治县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对包干到户这一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分配新方式、新办法进行了认真总结,认为适合东乡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陋、劳动者文化素质低的实际。1980年春,根据土地质量定出标准产量,按照“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余的都是个人的”原则,自治县各地普遍实行了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实践证明,这种把劳动者的利益与劳动成果直接联系起来,“责、权、利”相结合的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的推行,理顺了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各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自治县农村经济活起来了。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意义深远的改革。

在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为了理顺农村党、政、农之间的关系,打破原来以高度集中为主要标志,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的农村组织网络,改变政社不分、党委包揽一切的状况,自治县于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建制,恢复乡、村建制,改政社合一为政社分设,原则上按原公社设乡,并以原大队为基础建立村民委员会,以原生产队为基础建立村民小组。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与推进,80年代后,自治县农村经济日趋活跃,各种专业户、重点户不断涌现,集市贸易恢复并逐渐繁荣起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且不断发展,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从而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第三节扬长避短治穷致富)

粉碎“四人帮”,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加快了东乡族自治县经济的发展。人们懂得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按照东乡县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展民族经济。通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东乡族自治县在脱贫致富、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就,尤以下述四个方面较为突出。

一、种草种树,发展畜牧

东乡族自治县总面积的90%以上是山地,80%以上的居民零散分住在山岭沟岔之间。俗话说:“靠山,养山,吃山。”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人们只知“吃山”,而忽视了养山,如此年复一年,代代相沿,致使树草丰盛之地变为穷山恶土,越穷越“吃”,越“吃”越穷,这种恶性循环愈演愈烈。东乡族自治县成立后,虽然花了很大的力量植树造林,但由于政策和措施不切合实际,所以收效甚微。198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视察甘肃时到临夏回族自治州,提出了“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的指示。这是对甘肃实行国土整治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使东乡族自治县各级干部和农民明确了治穷之本在于治山,从而开创了种草种树、发展畜牧的新局面。

落实政策,调动千家万户的积极性。通过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谁种谁有”政策,明确了三权(所有权、经营权、继承权),实行了荒山荒坡承包责任制。1984年,实行大转变的第一年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采用荒山种草(苜蓿)、草田轮作、复种青草等多种方式,以草兴牧。全县种草5.9万多亩,相当于历年留床面积的1.4倍。截至1996年底,人工种植多年生牧草累计面积达16万亩,比1984年增长了一倍多。东乡县一直坚持植树造林,多次调整林业政策和种植结构,坚持“分户造林、收益归己,谁栽谁有、允许继承”和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防护林并举的原则,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大搞荒山荒坡绿化和以庭院经济、规模栽培为主的经济林建设,建成了邢家梁、东大坡、奴拉坡等十几处重点造林工程。截至1998年底,全县植树造林累计成活面积达33.1万余亩,其中经济林累计成活面积达到9.2万亩,550余万株,如那勒寺早酥梨基地,唐汪、达板大接杏基地,刘家峡水库沿岸的花椒基地,南部酸巴梨基地等已初具规模。种草种树在全县各地呈现出遍地开花、适当集中、连片治理的好势头。

种草养畜,以草兴牧,推动了畜牧业经济向商品化发展。无论在饲养方式上、牲畜类型上都出现了新的特点。在饲养管理上,由粗放为主转向与家庭补饲结合或以舍饲为主;在牲畜类型上,由使役型的驴、骡、马为主,转向以肉、奶型的牛、羊为主;各类牲畜的商品率、屠宰率、存栏率都显着增长。截至1998年底,全县牲畜存栏数达到23.09万头(只),是1950年的2.3倍,比1979年增长88.3%;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710.73万元,在农业中的比重由1979年的7.8%上升到31.08%,牛羊商品率达到69.3%。畜牧业收入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

二、发展能源建设,停止植被破坏

过去多年,尽管东乡县为搞好水土保持曾付出过巨大的努力,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没有解决好种与管的关系,虽然提倡“三分在种,七分在管”,但管理措施不得力,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切实际。由于三料(燃料、饲料、肥料)俱缺,往往形成春种秋铲冬挖根。春天种的不少,实际留存不多,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年复一年遭到破坏。如果不坚决刹住对植被的人为破坏,种草种树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停止破坏,积极的办法就是因地制宜,为农村开辟新的能源途径,必须解决群众烧柴的实际困难。为此,县上制定了三条解决的办法:

首先,实行植薪供煤制。即种植一亩薪柴林,就供应一吨生活用煤,连续三年。三年供煤约6万吨,取得植薪6万亩的成果。

其次,大力推广节柴省煤灶。这是一项量大面广的工作。县上采取领导、技术人员、群众三结合的办法,从外地聘请技术人员50名,经过实地调查,设计出符合本地特点的炉灶图案,经试验成功后普遍推广。县、乡两级又在农村中选拔、培训技术骨干550名,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分期分批地改造炉灶。1984年底,就改灶248130多户,约占总农户的76%。现在东乡农村全部用上了节柴省煤灶。

再次,积极采取试办电炊、太阳能灶和利用沼气等节柴省煤措施。至1996年,共建沼气池150个、太阳能灶600台、电炊试点350户,使全县农村的能源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平田整地,兴修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建国前,由于自然条件很差,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粮食亩产不足百市斤。建国后,因地制宜开展了农业基本建设,逐步改善了生态环境,使农业生产水平逐年提高。东乡族自治县山区的土地多挂在陡坡上,跑水、跑土、跑肥现象严重,土壤极其瘠薄。自治县成立后,组织和发动群众进行了平田整地活动。截至1998年底,全县累计兴修水平梯田达到21.8万亩,山区人均拥有梯田一亩多,约占粮食播种面积的57%。修整水平梯田,提高了“保土、保水、保肥”能力,这样就可以适应当地秋雨多、春旱长的气候特点,做到秋雨春用,加强了土壤保墒能力,保持了土壤水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干旱的程度。

从50年代开始,县上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水利建设。建国前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只有6700多亩。建国后,首先整修扩大了原有渠道,1952年开挖了达板新农渠。1956年测量、开挖了河滩东干渠和达板科妥渠。1970年兴修了大塬电灌工程。1973年兴建了三塬电灌工程。1974年-1975年相继兴建了东塬和柳楼八羊沟两个电灌工程。1990年又建了锁南坝饮水工程。1995年底,造福东乡人民的大型水利工程——南阳渠灌溉工程动工。该工程包括牙塘水库和输配水工程,干渠长58.52公里。工程完工后,可新增灌溉面积1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万亩。兴修提灌工程等水利基础设施,使东乡县沿黄河、大夏河一带有条件利用水利资源的地方改变了过去“只见河水流,没有河水用”的状况。截至1998年底,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9.34万亩,比建国前增长了14倍。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粮食增产明显。1998年底,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59306.8吨,是1950年的4.1倍,1979年的1.49倍。

四、发挥劳力优势,开展劳务输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自治县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同时,农村中出现40%左右的剩余劳力和剩余劳动时间。为了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把劳动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自治县党委、政府齐心协力,从认识上、政策上、工作上大力支持劳务输出,使全县劳务输出有了新的发展。仅1983年、1984年两年中,每年就输出劳力1.5万人左右,每年纯收入500万元左右。1985年劳务输出达1.9万人,占总劳力的30%,一年下来,纯收入660万元。此后劳务输出逐年发展,收入也不断增加,不少农民群众借以脱贫致富。

东乡劳务输出的形式多样化,主要有:一是以户或联户经营独立核算的建筑工程队和施工队,从业人员达上万人。他们近在本省、本州、本县内,远往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承包楼房、桥梁、公路等建设施工项目。二是以户或联户搞长途贩运,陆运水运一起上,客运货运一起搞,主要从事贩牛、贩马、贩骡、贩羊、贩皮子等,从业人员达数千人。三是以户或联户经营,以活工资和死工资等不同形式,农闲外出,农忙归田,前往天祝、青海等地淘金、采煤,人数每年也有数千。四是以户为主,在省、州、县内外摆摊设点,开店开铺子开饭馆,从业人员也达数千人。五是以祖传手艺,自愿联合,在省内外擀毛毡、缝皮袄,人数约3000多人。六是利用当地资源,搞皮革,做木器家具,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从业人数也达数千人。

实践证明,鉴于东乡劳力多、土地少,人口多、资源少的现状,发挥劳动力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务输出,是符合当地实际的一条脱贫致富路子,也是一项为社会增加财富、为农民增加收入、利国利民的新产业。

同类推荐
  • 避疫

    避疫

    金朝汴京大疫,柳庄的读书人带领全村抵御疫情,组织青壮、挖沟通淤、置医购药、隔离病源、焚毁尸体……但大疫毁灭了生命,避疫却毁灭了人心。规训与隔离是否应该被施行?人数占优是否便能够执掌暴行?生命的意义究竟在于不惜一切代价的生存,还是在于亲情的守护或伦理的延续?避疫的种种手段,或许在当下被视作文明与科学,但在当时打破了全部的道德与伦常,在原本牢固的以血亲为纽带的社会结构上留下了不可缝补的裂痕。面对生存的压力,血亲相互背叛攻讦,习俗被随意颠覆,律法被肆意践踏,偶像与信仰被粉碎,少数人的生死也可以被多数人定夺……倘若如此,浩劫之后,余留下的也不过是一片荒漠与行尸。
  • 珠联璧合之秦关汉月

    珠联璧合之秦关汉月

    陆贾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到秦朝末年,有幸遇刘邦,并成为了刘邦的心腹军师为刘邦出谋划策,在缔造大汉王朝的历史伟业中功不可没,凭借‘干坤阴阳镜’泡的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惊鸿的程姝,并与其上演一场不一样的霸王别姬……
  • 荒漠清流:石羊河的咏叹

    荒漠清流:石羊河的咏叹

    本书客观记述了石羊河河流域的生态演变历程,着重反映了新时期,尤其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对石羊河流域生态恶化现状的重视和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治理措施,并由此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 大明宦难情

    大明宦难情

    浙江松林富家公子李庆渝原是纨绔子弟锦衣玉食,终日无所事事踏山玩水游手好闲,后因反书(元记)被操家,双亲入狱死于酷刑,家道中落因差阳错入宫成为一名太监,从此经历一段繁复的人生之旅。
  • 明月当年照长安

    明月当年照长安

    前世,她对庶妹百般怜惜疼爱,却换来了不得好死的下场。今生,她携恨归来,发誓要将往日仇怨一一清算,决不罢休。淮河东边旧时月,大胤朝曾经的锦绣明珠,沦落尘土,血染一片。再归来,仍旧是那样的鲜衣怒马,仍旧是京城的富贵繁华,仍旧是两府最疼爱的郡主,却早已在红颜枯骨之下物是人非。[重生这个梗已经太多太多了,我也没有办法一一去看,本文架空,所以请大家带着宽容的心来阅读,谢谢!]
热门推荐
  • 驱魔师重生竟成高中生

    驱魔师重生竟成高中生

    她初中毕业以后就被家里的老辈们扔到山野里修行驱魔,为了救下一群迷路的学生,不幸命丧猛鬼之手。重生醒来,她是千金小姐,成绩位居全年第一的高中生,优雅让人作恶的高岚雅早已变成驱魔师关媛。试问一个野人一般的驱魔师在面对只能静坐的课堂和让人昏昏欲睡的书本,日子还怎么过下去?!
  • 蓝火娆月

    蓝火娆月

    传说,开天辟地之时,众神赶着去天上排官位,粗心落下一把宝剑和一本秘籍。天帝为这一件事大发雷霆,一怒之下,重罚了众神。一个仙子为了让众神,免于受罚,便向天帝许诺——让自己的后代永远的保护着两件宝物,生生世世,千秋万代,几百年后,有一天,一个杀手不知在哪里得到了宝物中的宝剑,并且在江湖大开杀戒,这时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从天而降,那个杀手才停止了杀戮。
  • 女儿经

    女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黎决

    九黎决

    穿越红尘的悲欢惆怅,轮回乾坤的生死离歌。曾愿散尽千古仙菁,只换一世人妖恋歌。今生为你痴狂,此爱天下无双。
  • 赎灵传说

    赎灵传说

    天地万物皆有灵性,"灵"是生灵不同于死物的根源。这是一个崇尚武道的世界,诸多种族,百家争鸣,一个不能正常修行的少年走进武道世界,却成为了队伍的绝对王牌,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的帝师,铸就了最离奇的传说。
  • 那一年的风花雪月

    那一年的风花雪月

    每当初冬下雪时,总会想起那场风花雪月的爱情,唯美的爱情。
  • 封印绝迹

    封印绝迹

    一个被诅咒笼罩的小村落里,一个试图摆脱命运羁绊的少年,能否在这广袤的大陆上谱写自己的强者人生,让一段尘封的记忆打开传说的枷锁,开启一道震撼眼球的恢宏篇章。丹灵气长存,脉力震九天,万彻源溪起,封印绝迹现。
  •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抹半夏浅温柔

    那抹半夏浅温柔

    愿不倾城不倾国只倾尽我所有那株夏梦幽莲尚存可你却在何方
  • 修神道系统之修神高手在民间

    修神道系统之修神高手在民间

    一个平凡的高三学生,误闯学院禁地,然后……他就不平凡了。古老的修神道秘诀,今重见天日。林尘,手持血煞轮回剑,独仗修神道系统,以屠戮九魔神为任务,开始自己独有的修神道。“巅峰非神,但修神的路却永不停息!”林尘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