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02000000001

第1章 树立科学发展观(1)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发出《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从现在起到2004年年底,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教育活动。要通过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使各级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科学发展观

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上来;落实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上来;落实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上来;落实到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增强开发创新能力,为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上来;落实到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努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上来。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其次,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最后,可持续发展,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

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

国际竞争,说到底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才能在国际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发展势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2005年已经达到2万多亿美元,跃居世界第四位。但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仅略高于4%,人均仅1700多美元,仍属于中低收入国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按照十六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一番。实现这一目标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对于我国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我们强调加快经济发展,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是目前世界通用的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具有综合性强和简便易行的优点。但是,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不能全面反映人们实际享有的社会福利水平。要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看待国内生产总值,防止任何片面性和绝对化。要把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的起落,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真正体现了发展的硬道理。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作出的正确抉择。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一些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克服资源短缺的瓶颈,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和问题,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生产率。要积极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要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积极建设节水型社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保护矿产资源,做好国土资源工作。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实行节约能源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要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安全供应为基础、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为主线,加大国内能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清洁能源。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增强节约能源资源的能力,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资源节约型消费模式。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综合运用法律手段和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形成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在全社会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节约意识,使节约能源资源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着成就。

但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一些地方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相当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重大污染事故不断发生,环境保护仍然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局面。必须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

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进行合理的功能区划。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重点要抓好水污染防治,保障城乡饮用水源安全;加快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加快土壤污染治理,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建设项目和有关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坚决防止产生新的污染。

加快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提高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增强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必须树立全球战略意识,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使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国内改革发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使对外经贸活动既符合我国利益,又符合合作对象的利益,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共同繁荣,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要继续发展对外贸易,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我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出口主要依靠低成本、数量扩展的方式没有根本改变。

同时,我国战略性资源的进口依存度增大,存在相当大的风险。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使对外贸易从数量扩展向质量提高和国际竞争力提升转变。要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完善大宗商品进出口协调机制。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

要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把引进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组织好国内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进口,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要改善贸易投资环境,加快完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和制度,形成稳定、透明的管理体制和公平、可预见的政策环境。

同类推荐
  • 论自由·代议制政府

    论自由·代议制政府

    《论自由》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了公民的自由权利。《代议制政府》是密尔政治学说的另一部代表作,是其多年致力于议会改革而形成的政治观点和实际建议系统化的结晶。
  • 日本走向何方

    日本走向何方

    二战后,逐渐摆脱战败国身份、回归国际社会的日本,一直没有明确而公开地表述过自己的国家利益。然而在日本国内,无论是媒体还是外交界,对国家利益的争论由来已久。在全球化的今天,是一味追求本国的一国利益,还是谋求共同进步的国际利益?在亚洲,中国的崛起对于日本又意味着什么?日本应该怎样与中国相处,共同实现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 中国自信:民族复兴大思维

    中国自信:民族复兴大思维

    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梦”成为一个热词。这本书是我个人对“中国梦”的理解。理解只是开始,关键是如何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中国梦”。这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延续,同时,它还是人类文明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 基层工会日常工作手册

    基层工会日常工作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中国国策报告(2013-2014)

    中国国策报告(2013-2014)

    本书记录2013年以来,中央、地方发生的重大事件,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生动、准确、客观、及时的政务决策信息,精彩纷呈的中国时政。书中内容包括:十八大开启中国改革新周期、三中全会与中国新改革经济学、中国新型城镇化、2014全国两会与全面深化改革清单等。
热门推荐
  • 念魂梦道

    念魂梦道

    念魂世界,无边无际,地球宅男月毅偶然得到一个‘具现大师游戏机’,机缘穿越念魂世界,附体到属于人族主宰的念魂大陆上,一个身居无念魂体的林家十六岁尚没有觉醒的念魂的弱小少年身上,月毅携具现系统降临,觉醒梦道天赋,具现无数附属天赋,从此征战诸天,只为那天穹外,是否有死者复生之术!
  • 想入妃扉:邪王的宠姬

    想入妃扉:邪王的宠姬

    不是吧!救人反被人从六楼拽着一起掉了下来!那还不死?结果……没死!一觉醒来成了相府千金!出去玩,结果遇上邪魅王爷,逼迫自己嫁给他!我逃……我逃……看古代邪魅王爷和现代鬼灵精丫头的你追我逃爱情游戏……
  • 钟舞歌

    钟舞歌

    芩朝嘉锦八年。天下太平,芩国内无忧,外无患。然而芩皇却忽然将目光放到了江湖武林上。江湖贼子散漫放浪,谁又敢保证终有一朝不会叛逆造反?“芩皇要护他天下,我要护我江湖,他已动我一分,还不许我伤他一毫?”世上若真有是非对错,那她做的事,是不是就是错?那跟在她身边的人是否就“不忠不孝不义”?从芩国的江湖,到外藩的逍遥,再到真相大白的那一日。“原来,我所坚持的,我所知道的,都不过是一个笑话……”她苦笑着说完这一句话,刹那声响,编钟尽碎,名震京师的琴钟舞不复存在。昔日称兄道弟的情谊到不告而别。如果多年以后,封山融雪,你希望在山脚等候的是谁?
  • 龙都枭雄

    龙都枭雄

    在战场上,他是佣兵之王,令敌人闻风丧胆,横行天下、重回都市之后,依然是至尊王者。不管在哪里,他都是无敌于天下的枭雄。
  • 我爱你,你不知

    我爱你,你不知

    男女主角的相遇是在双方都美好的年纪,白衣飘飘的年代,可惜女主角以为的爱情在还未绽放之际就已经悄然凋零。但是女主角却一直在默默的关注着男主角,喜欢有时候也是一个人的事情;其实这就是一个俗气的暗恋故事,但是却又是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一幕,暗恋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感情,没有任何一种动物像人这般,可以默默无闻的爱着一个人,却可以忍受没有任何的回音,然而心碎的总是很多。当然故事的结局我加入了一点完美。女主角我想是太美好了,现实生活中的我肯定不是这般的美好。
  • 校长依法治校必备工具书-学校法律法规大全

    校长依法治校必备工具书-学校法律法规大全

    校长是学校最高行政负责人,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工作,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校长是学校的“校魂”,一所学校办得如何,是否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校长的正确领导。常言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 EXO之猫女王的皇冠

    EXO之猫女王的皇冠

    她,是猫中之王由于皇冠被狼族抢走,去找狼族复仇他们,是狼族之王,在父亲房中找到皇冠……
  • 六界幻想之人间记

    六界幻想之人间记

    梵天造梦即将醒来,六界陷入万劫不复,六道轮回在最后的一千五百年也在不断崩溃,人间七大结界失衡,为使人类度过最后的五百年,佛祖滴血造婴救世,佛婴再临人间,练奇术,闯冥界,斗魔界,与六甲联盟,天庭,鬼界,妖界,阿修罗产生不解恩怨,上天入地,与三界联手,各种神仙妖魔鬼怪纷纷登场,展开旷世之战,誓死保卫人间正道~~
  • 妖妃弃夫记

    妖妃弃夫记

    自称翻版胡一菲的职场女强人莫小冀莫名奇妙的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摇身一变,成了当今宰相府中一寒酸庶女,还被逼着嫁给一个一说话就能呛得她说不出话的腹黑王爷,草鸡配草鸡,王爷居然还是个不受宠的庶子。婚期将至,奈何莫小冀不甘就此荒废余生,只好趁夜逃婚,谁知王爷似乎早已料到一般,将莫府围了个水泄不通。某王爷勾起嘴角:“我会让你莫小冀深陷我的手掌心,再也跑不出去!”
  • 创纪

    创纪

    本以为是家族纠纷,却牵连出一场横跨整个大陆的阴谋,罪与血的争锋,究竟谁能活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