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姐和同事周小姐去看重病中的好朋友,周小姐关切地对朋友说:“才来看你,真对不起。在这安心养病,别想太多。什么时候出院,一定要给我打个电话,我也过来接你。”刘小姐看到朋友痛苦的样子,也很是难过。但她过于诚实,连一句“没事吗?”也没说。刘小姐认为正是自己知道对方非常严重,所以,没有必要明知故问。可是,在他人看来,刘小姐这种不说客套话的举动难免被误认为冷酷。
培根说,得体的客套同美好的仪容一样,是永远的荐书。在人际交往、求人办事时,客套的作用不容低估。请人办事,说一声“劳驾”;送客临别,讲一句“慢走”,能显示出你礼貌周到,谈吐文雅。
擅长交际的人们,像精通交通规则一样熟谙客套之道。很多时候,客套能表示尊重对方,表示礼节和谦虚,比如有人作报告或讲话,总是借助这样的客套话“我水平不高,研究不够,恐怕讲不好”或者说“我讲得不好,请大家批评指正”诸如此类的客套话,表面上看是随口而出,是习惯用语,而实际上起着表达讲话者谦恭愿望的作用。
客套当然不一定都在语言上,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点一下头、微笑一下,或给对方送些小礼物,凡此种种,都属于客套的范畴。可以说,客套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客套是一种礼节,如果客套运用得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松下幸之助是个很讲客套、很会用客套的人。他在交托下属去执行某一件事时,会说“这件事拜托你了”,遇到员工时,他会鞠躬并说“谢谢你”、“辛苦了”之类的客套话。除客套话外,他还有很多客套的举动。他有时会亲自给员工斟一杯茶,或者送给员工一件小礼物。松下就是善用这种客套来激励员工为公司毫无怨言地效力做事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诸如“谢谢您”、“多谢关照”、“劳驾”、“拜托”之类的客套话。这样的客套话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可以向别人表示感谢,有助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客套不是虚伪、庸俗和毫无意义的东西,客套话是社交车轮的润滑油,能减少“磨擦”和“噪音”。日常生活中,爱与钦慕的获得是通过每天甚至每小时那些看得见的细小善意行为中得来的,它们从一个人的言辞、声调、手势甚至表情中流露出来。
在求人办事以后,应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如果你不说一声“谢谢”,只把感激之情埋在心底,对方会有一种不快的感觉,认为他的劳动也没有得到肯定,或认为你不懂礼貌,今后也不会再帮助你。同样,在打搅别人,给别人添麻烦时能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对方的气就会削减一半。
让自己的语言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比如“没事吗?”这句话,你并不是只把字面的含义说给对方,这里面,你可以加进去自己的真实感情,比如“有什么我能帮你的?”“我看到你难受的样子非常难过!”“没事吗?好了之后,我们一起去打保龄球。”把一句简单的客套话改变为个人感情浓厚的语言,反复训练自己这样的表达方式,你就会形成自己的心理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根据相应的场合以及当时自己的心境,自如地说出充满感情的语言,而不会顾虑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