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甲是一公司的中级职员,他的心地是公认的好,可是一直升不了职。和他同年龄、同时进公司的同事不是外调独当一面,就是成了他的顶头上司。另外,别人虽然都称赞他好,但他的朋友并不多,不但下了班没有应酬,在公司里也常独来独往,好像不太受欢迎的样子。其实某甲能力并不差,也有相当好的观察、分析能力,问题是,他说话太直了,总是直言直语,不加修饰,于是直接、间接地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
其实直言直语是人性中一种很可爱、很值得大家珍惜的特质,因为也唯有这种直言直语的人,才能让是非得以分明,让正义邪恶得以分明,让美和丑得以分明,让人的优缺点得以分明。
只是在人性丛林里,直言直语却是一种致命伤。喜欢直言直语的人说话时常只看到现象或问题,也常只考虑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不去考虑旁人的立场、观念、性格。他的话有可能一派胡言,但也有可能鞭辟入里。一派胡言的直言直语,对方明知,却又不好发作,只好闷在心里;鞭辟入里的直言直语因为直指核心,让当事人不得不启动自卫系统,若招架不住,恐怕就怀恨在心了。所以,直言直语不论是对人或对事,都会让人受不了,于是人际关系就出现了障碍,别人宁可离你远远的,那就想办法把你赶得远远的,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静。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有时候会变成别人利用的对象。这种人一般都具有打抱不平的性格,言语的爆发力杀伤力也很强,所以,可能会在他人的鼓动下去揭发某事的不法,去攻击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这种人总要成为牺牲品,因为成效好,鼓动你的人坐享战果,你分享不到多少,成效不好,你必成为别人的眼中钉,是排名第一的报复对象。
在日常交际中,一般说,直言快语,是人的真诚所在,是受欢迎的。但有时候,效果并不佳,轻者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重者造成麻烦,违背言语交际的初衷。但聪明人会有意绕开中心话题和基本意图,采用外围战术,从相关的事物、道理谈起,即“兜圈子”,反而可以收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一天,某青年教师早早回家做了一锅红枣饭。妻子下班回来,端起碗,高兴地问:“这枣真甜啊,哪来的?”丈夫说乡下舅妈捎来的。妻子不无感慨地说:“舅妈想得可真周到啊,年年捎枣来!”丈夫说:“那还用说,我从小失去父母,就是舅妈把我抚养大的嘛!”妻子说:“她老人家这一生也真够辛苦的。”稍停,丈夫忽然叹了口气,说:“听捎枣的人说,舅妈的老胃病又犯了,我想——”“那就接来呗,到医院好好治治。”不等丈夫把话说完,妻子说出了丈夫想说还未说出的话。这位青年教师想接舅妈来城里治病,但不直说,而是通过吃枣饭、忆旧情,营造一种适宜的氛围,然后再说舅妈生病,从而让妻子接过话题,说出接舅妈的话。如果他直言接舅妈来城里治病,妻子不一定同意。
兜圈子有时能产生一种含蓄委婉的言语效果,但含蓄委婉的话却并非全是兜圈子。兜圈子也不是猜谜语、说隐语,它是以曲径通幽的说话方式,最终要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意思。
言语交际中兜圈子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某个意思,如果直接挑明,估计对方一时难以接受的,可以兜。一旦对方明确表示不同意,再要改变态度,就困难多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强调事理,征服对方,就可把基本观点、结论性的话先藏在一边,而从有关的事物、道理、情感兜起。待到事理通畅、明白,再稍加点拨,自能化难为易,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碍于情面,有些话不便直说的,可以兜。比如婆媳之间、恋人之间、两亲家之间等,均系刚刚建立起来的情感宝塔,基础欠牢固,交往中双方都比较谨慎、敏感,言语中稍有差错,都会带来不快或产生误解,造成矛盾。
出于礼仪,有些话不便直说,可以兜。兜圈子是一种说话的艺术。私人场合、知己朋友,说话可以直来直去,即使说错了,也无伤大雅。但在公共场合,对一般关系的人,特别是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对待外宾,说话就要特别讲究方式、分寸。
兜圈子这种说话艺术一定要慎用,当兜则兜,不然,兜之不当,会给人啰嗦、虚伪之嫌。要正确运用这种艺术,首先要善于分辨言语交际的具体情况,做到当兜则兜,不当兜还是直说为好。如果兜来兜去,把对方引入迷魂阵,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