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杜是一个活泼型的人,自我控制力比较差,说起话来往往不假思索,喜欢海阔天空地发表个人见解。由于他是一个球迷,所以当听到别人聊起足球时,他就会禁不住打断别人的谈话。在夸夸其谈中,他获得极大的满足。由于他对球星、赛事、球队掌握得多,他就经常以老师自居,打断别人的谈话。比如,当别人正说起球星罗纳尔多时,他会凑上前去,滔滔不绝地把罗纳尔多的生日、体重、身高、进球以及私生活如数家珍一般说出来。几个朋友见面时,只要话头一提到足球,他就精神倍增,把自己知道的足球知识如瓶泻水般地说上一通。大家虽然当面都叫他“足球博士”,但都很讨厌他为了表现自己“懂得多”而打断别人谈话的做法。
朋友之间,可以无话不谈,但在某些场合,就不必夸夸其谈,以致打断别人的谈话了。托尔斯泰讲道,夸夸其谈者往往是知之甚少者,知之甚多者往往沉默寡言。这样的情形很普遍是因为,知之甚少者总是以为他知道的东西便是最重要的东西,于是想讲给所有人听。知之甚多者则知道,还有比他已知的东西多得多的东西,因此,他只是当别人需要时才讲,而如果别人不问——他便不讲。
培根说:“打断别人、乱插话的人,甚至比发言冗长者更令人生厌。”每个人都会有情不自禁地想表达自己愿望的时候,但如果不去了解别人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不分场合与时机就去打断别人说话或抢接别人的话头,扰乱他们的思路,会引起对方的不快,有时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中间打断对方的话题是没有礼貌的行为,有时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说不定对方会想:“那么你来讲好了。”当然,在别人说话时一言不发也不好。对方说到关键的时刻,说完后,你只看着对方,而不说话,对方会感到很尴尬,他会以为没有说清楚而继续说下去。
人们常会轻率地打断别人的话去询问:“刚才这个问题的意思,能解释一下吗?”或者不经大脑就说:“我不太了解刚才这个问题的意思。”这些话都不算得体,你不妨这样表示:“据我听到的,你的意思是否这样呢?”
即使你真的没听懂,或听漏了一两句,也千万别在对方说话途中突然提出问题,必须等到他把话说完,再提出:“很抱歉!刚才中间有一两句你说的是……吗?”如果你是在对方谈话中间打断,问:“等等,你刚才这句话能不能再重复一遍?”这样,会使对方有一种受到命令或指示的感觉。
美国最有影响的人际关系导师卡耐基,一次到一个著名植物学家家里做客,整个晚上,那位植物学家都滔滔不绝地给卡耐基谈各种千奇百怪的植物。而卡耐基听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像个特别喜欢听故事的孩子,中间只是偶尔忍不住问上一两句。
没想到,他们交谈到半夜离开时,植物学家紧握着卡耐基的手,兴奋地对卡耐基说:“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谈话专家。”
要在与人交际时获得好人缘,要想让别人喜欢你,接纳你,就必须根除随便打断别人说话的陋习,在别人说话时千万不要插嘴,尤其是要注意不要用不相关的话题或无意义的评论打断别人说话,更不要抢着替别人说话。
亚伯拉罕·林肯说过:首先,要学会做一个好的倾听者,然后你才会成为生活中的主角。不随意地打断别人讲话,是一种有教养、有风度的表现。听其他人讲话时,先安静地听,等听清楚了别人的讲话内容后,再准确完整地说清自己的想法。这一方面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在宴会、生日舞会上,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朋友正和另外一个不认识的人聊得起劲,此时,每个人都存有加入过去的想法。而实际上呢?你只不过是想听听他们到底在讲些什么罢了。但是,一方面你们不知道他们的话题是什么,而且你突然地加入,可能会令他们觉得不自然,也许因此而话题接不下去,到后来场面气氛转为尴尬,而无法收拾。此时,大家一定会觉得你很没礼貌,也因为你这位不速之客,导致自己和朋友被耻笑。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你最好等他们说完再过去找你的朋友,即使真有事必须当时告诉他,给他一些小动作的暗示,他就会找机会和你讲。有一点要注意,不要静悄悄地站在他们身旁,好像在偷听一样,尽可能找个适当机会,礼貌地说:“对不起,我可以加入你们吗?”或者,大方地、客气地打招呼,叫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就能很自然打破这个情况。千万不要打断他们的话题,也不要制造尴尬的气氛。
不会给别人“台阶”
美国成人教育专家戴尔·卡耐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老手,然而早年时,他争强好胜,也曾犯过小错误。有一天晚上,卡耐基参加一个宴会。宴席中,坐在他旁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料却引得大家哄堂大笑。那位健谈的先生提到,他所引用的那句话出自《圣经》。然而,卡耐基发现他说错了,他很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
为了表现优越感,卡耐基很认真又很讨嫌地纠正了过来。那位先生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位先生一时下不来台,不禁有些恼怒。
当时卡耐基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坐在他的身边。葛孟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卡耐基就向他求证。葛孟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脚,然后说:“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出自《圣经》。”
那晚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对葛孟说:“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是的,当然。”葛孟回答,“在《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他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说出实话而得罪他呢?”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自从世界上出现人类以来,相互交往就一直存在。”在人际交往中,你伤害过谁,也许早已忘了,可是被你伤害的那个人永远不会忘记你,他绝不会记住你的优点,他永远不能忘记你对他的伤害。
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如果放过去无伤大局,那就没有必要去纠正它,过去就是了。这不仅是为了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烦恼和人事纠纷,而且也顾及了别人的名誉,保住了别人的面子,不致给别人带来无谓的烦恼。这样做,并非只是一种艺术的处世方法,也体现了你对别人的宽容与体谅。
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人正是靠彼此互助才得以生存,即使是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也都要有一位名叫“星期五”的伙伴,更何况身处竞争激烈、充满喧嚣与纷争的社交圈中的我们。与其轻易否认别人,制造一个人生敌人莫不如给他一个体面的台阶而多一个可以相互帮助的朋友。
2005年,大连市一家大型制造企业的李经理,率领代表团到韩国参加某企业的订货会,韩国企业的总裁对此非常重视,特地举行盛大的宴会款待李经理一行,双方交谈中,韩国翻译在翻译李经理的讲话时不慎译错了一个地方,韩国企业的总裁见状很生气,感到非常丢面子,脸马上阴沉下来,扭头用眼盯着那位翻译,那位翻译涨红了脸,紧张得不知所措。
宴会厅里的气氛立刻紧张起来,大家的眼光齐刷刷地盯着韩国企业的总裁和那位翻译,这时李经理温和地对韩国企业的总裁说:“两国语言差别很大,要恰到好处的翻译出来是很不容易的,刚才可能是因为我的话中有方言,他没有听清。”说完李经理又慢慢地重述了一遍刚才译错的那段话,那位翻译立即准确地翻译了出来。
李经理说完话,立即与韩国企业的总裁碰杯,紧接着又特地转过来与韩国翻译碰杯,这令韩国翻译十分感动,手里举着酒杯久久不放。此时,韩国企业总裁的脸上也有了笑意,整个宴会厅里的紧张气氛彻底缓和下来。
李经理以自己的“方言”为借口,没有说是对方翻译的错误,仅仅一句话,使已经感到有失自尊的韩国企业总裁摆脱了尴尬的局面,也为他们的翻译解了围。
在社交等各种场合,每个人都展现在众人面前,因此都格外注重自己的形象,会有比平时更加强烈的自尊心,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一旦自己或自己一方人员的言谈举止出现什么失误,尴尬的感觉会十分强烈,这时,千万不要让别人感到有失面子。如果你能适时为对方搭建一个恰当的“台阶”,使对方免丢面子,巧妙走出尴尬,不仅可以使对方心生感激,对你产生好感,而且也有助于你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
当与别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请你不要忘记给对方搭建一个“体面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