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死后,鲁肃把庞统举荐给孙权,孙权看这个人长得“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就很不喜欢。于是,孙权便问他:“你所学的东西主要是什么呢?”庞统回答说:“不必拘谨,随机应变。”
孙权又问他:“你的才学比起周公瑾来怎么样?”庞统则笑着说:“我所学的东西与他大不相同。”孙权生平最喜欢周瑜,见庞统对其有轻视之意,心下又是老大的不痛快,便对庞统说:“你先退下吧,等用得着你的时候再来相请。”庞统自知没有能够打动孙权,只得长叹而去。
有些人说话从来不考虑别人感受,让人厌恶至极。有些人就喜欢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从来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只想着自己把心里憋的话说出来心里痛快,但却不会意识到当自己说出那些话的同时也伤害到了别人,就算说者无心但听者却有意。
做事情也是一样,总是用什么“清者自清”来应对别人,一次两次也就算了,但不能每次都这样,人总要长点记性,即使是你性格本身就是这样,在说话做事情的同时最起码也要经过一下大脑。毕竟我们要与人相处,需要赢得人缘。
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个美国老太太的故事。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老太太:“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得出事。”这位美国老太太讲话时,就很注意梁晓声的个人感受。这位老太太大可对横穿马路的人批评一番,但这种做法除了惹人反感之外恐怕不会有太好的效果。这位老太太抓住人人拥有的对孩子的“正常”的爱心入手,打动了梁晓声的心,唤醒了他内心的良知和爱心,让他对此事念念不忘。
为了确保交往的成效,就必须重视别人的感受,注意情感产生的程序化特点,寻找最恰当的方式,来传递交际信息。能够有意识考虑别人的情绪和感受,创造良好的交际效果和人际环境,这不仅仅是交际中的形式问题,也不仅仅是人际交往的艺术手段问题,而是体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价值观念和素质水平。
有人说,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专业技术,85%靠为人处世。拥有成功人际关系的关键是了解他人的感受,然后做出适当的回应。如果一个人活在自己的独立的世界里而不和外界接触,随便你怎么说怎么做都不会伤害到其他人,别人才懒得去提醒你,不过既然你生活在这个无处不与人交流的世界上,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应该有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