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立军与孙阳是同一宿舍的好友,俩小伙子戏称宿舍是他们的家庭,所有的东西都没有“标签”,甚至工资也混在一起,两人为这种很“铁”的关系而骄傲,当然别人眼里流露的除了羡慕还是羡慕。不久,孙阳有了女友,经常出去逛逛商场,吃顿饭等等,于是两人的“合作经济”出现了危机。起初,谢立军觉得没什么,孙阳也不在乎,后来提出实行AA制,谢立军考虑再三同意了。事有碰巧,一天谢立军的母亲病了,当谢立军回宿舍取钱时,面对的都是空空的抽屉,不由地问孙阳:“钱哪儿去了,工资不是才发了3天吗?”孙阳说:“为女友买了条项链。”谢立军无言地离开了,他在别人那里借了钱为母亲看了病。从此两人的友谊出现了裂痕。有一天,两人提及此事,竟大吵了一架,从此两人之间纯真的友情也给画上了句号。
我们经常会对生活中的交友感慨无限,一些好得不得了的朋友,最终还是散了,有的缘尽了,有的则不欢而散。不管怎么散了,都是一种可惜啊!
当然,朋友失去了还可再交,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的一种损失。为了避免失去朋友,让多年的友情随风而散,有一个交友原则值得你考虑——好朋友也要保持距离!
这话似乎有些矛盾,既然是好朋友,那为何还要保持距离?这样不就彼此疏远、缺乏诚意吗?而现实中很多人友情疏散,问题就恰恰出在这种形影不离之中。
人为什么会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就是因为被彼此的气质互相吸引,一下子就越过鸿沟而成为好朋友。这个现象无论是在同性还是异性之间都一样,但两个人不管相互之间的吸引有多大,他们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彼此所处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因此人生观、价值观再怎么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没有差异那就是两个同一体了,就不存在彼此之间吸引力了。正如一对处于“蜜月期”的新婚男女一样,当两人的蜜月期一过,便不可避免地触碰彼此的差异和缺点,并且这种差异表现得越来越多,结婚之前,他们一直在求同,眼里闪烁的总是对方的优点,而经过一个阶段后,求同的动力变小,差异就显露出来。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直至最后要求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便开始背后挑剔、批评,然后人离情散。
密友之间交往的艺术与夫妻之间相处的艺术有些共同之处,所以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是夫妻相处的艺术之一。所以,如果你有了自己的“好朋友”,与其因为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如适度保持距离,以免碰撞,而且还能增进对方的感情。
所谓“保持距离”,简单地说,就是不要过于亲密,一天到晚形影不离。也就是说,心灵应贴近,但形体应该保持距离。
“保持距离”能使双方产生一种“礼”,有了这种“礼”,就会相互尊重,避免碰撞而产生伤害。但运用这一技巧时,一定要注意一个“度”,如果距离过大,就会使双方疏远,尤其是现代商业社会,大家都在为自己的事业奔波,实在挤不出时间,这样很容易忘了对方,因此一对好朋友也要经常打个电话,了解对方的近况,偶尔碰面吃吃饭,聊一聊,否则就会从好朋友变成一般的朋友,最后变成只是熟人罢了,两人的友情等级会逐渐递减!
所以,为了保存你们之间的友谊,为了让你的人生不再孤寂,那就遵循这一原则——好朋友也要适度保持距离!
卡罗琳,一位有三个孩子的年轻母亲。新搬到这一居民区,卡罗琳急于找朋友。这时,莉拉钻进了她的生活,像只母鸡似的把卡罗琳藏在翅膀下。不久后,卡罗琳发现,莉拉不仅是只母鸡,还是只蜂王,她是社会团体的总裁,整个团体是由她的朋友和她们的丈夫们组成的。
“起初我挺喜欢她,”卡罗琳说,“我是她的特别好友,她要我干啥,我就干啥。有时我感到似乎受她的压制,但我不知该怎么办,因为我的确喜欢她,希望与她保持朋友关系。但我逐渐不喜欢听从她了。”
卡罗琳意识到,如果她真想与莉拉或任何人交朋友的话,她应该学会与朋友平等相处,有往有来,互相帮助。也就是说要弄清自己要干什么,并把它付诸实施。于是,在莉拉又一次请卡罗琳为她做一件事情时,卡罗琳明确的告诉她:“我有我自己的生活。我不希望我们好过头,与你交往,我觉得在慢慢失去自己。”
我们交朋友的目的是为了有个倾诉对象,能在一起分享喜悦和承受悲伤。朋友之间当然要真诚相待,互相帮助,但是千万不能光顾自己而无偿占有对方,如果这样,就成了一种对友谊的“侵略”。
有时候,朋友交往应该给彼此适当的空间,保持必要的距离,特别是钱财上一定要多加注意,有道是:“亲兄弟明算账。”这样才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也有利于友谊的纯洁性的保持。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个人生存空间和个人生活时间。其实,莉拉的主要错误在于她没有觉察到朋友的感受和想法,过密的交往几乎剥夺了卡罗琳的自由,使她没有自己的活动空间,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个人生活。
总之,维护朋友间亲密关系的最好办法是往来有节,互不干涉,这样友谊才能地久天长。如果以为朋友之间什么都可以互通有无,久而久之,便可能会在无形之中摧残相互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