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强的一位同学在北京经过四年的奋斗,终于成为一个公司的经理。阿强找到同学,要他帮自己在公司找个工作。阿强的同学很热心地给老总打了招呼,阿强就来到了公司。半年后,阿强想担任公司的库管,老总也同意了。但是因涉及公司大量财物,按照公司规定,担任库管者必须提供财产担保。但是阿强不想交这笔钱,于是向同学提出能不能不出担保,把身份证压下在公司就可以了。虽然阿强的同学也想这样做,并且他本人也非常信任阿强,但是,作为公司的经理,阿强的同学不能以个人意见代表公司行为,也不能用阿强的身份代替财产担保。因此,阿强的同学感到阿强的这种要求实在是太让他过于为难了。
找人办事绝对不能强人所难。如果对方不愿帮忙,也不能因他不帮忙就让他难堪。他不愿意肯定有不愿意的理由,求人者就应该体谅对方的难处,另想办法。如果对方有顾虑,就应给他充分的考虑时间,千万不能因对方一时没有答应便意气用事,强人所难。
提出让人为难的要求,不外乎两种结果,一是遭到人的拒绝,每个人办事都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没必要为了别人而让自己为难;二是因为可能这次满足你的要求,但这是最后的一次,以这次帮忙彻底回报了你全部的人情,关系很可能从此发生转折或终止。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神,能力都有限,提出人能力所不及的要求,是对他人的伤害。
孔夫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能站得住,能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如果真正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不会发生那种强施于人而造成令他人不快的局面了。
相传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
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因薛仁贵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除此之外,很多人前来“认亲”,希望与他攀上点亲戚,让他不胜其烦。某天,王茂生夫妇送来了“美酒两坛”。一打开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此人如此大胆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他!”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
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我知道王兄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现在我富贵了,他们夫妇给我送来清水,以表明他们对我仍然一无所求啊!”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传了下来。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以自然为宜,双方都觉得没有压力,这才是人际交往的理想境界。提出让别人为难的要求,说明你对别人的期望要求过高,这本身就是一种压力。
除了我们认同的方式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那是完全只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小世界。对于我们不了解的一切,我们没有权利干涉,更没有权利指责。很多时候,道理我们都懂,但常常要经过某些考验的洗礼,才能真正落实到自己思想和行动的配套上去。
我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在还没有真正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就仓促地以自己的经验与感性思维去下结论。虽然这个结论也许并不会改变那件被你下了结论的事情走的方向,但是,它却可以左右你以后看待事情的态度、思维与成长的方向。
但更多时候,你看到与自己无关的事,你还尽量给出客观的评价、议论,因为这个世界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是,当这件事和你息息相关时,你很容易开始失去理智和耐心,开始钻起牛角尖,开始痛恨这些没有按你理想去做的事,开始希望一切都按照你的意愿去进行,开始在无形之中“强人所难”……而事实上,也许只是强自己所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