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男孩,自个儿在玩,他在做一个“堡垒”。可是在他搬一块大石头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推不动,于是他放弃了。这时一旁看他游戏的爸爸问他为什么不推了?他说他推不动了,爸爸说:“为什么不用上你全部的力量?”小男孩说:“我已经用了所有的力气来推,可还是推不动。”但爸爸说:“不,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说完,父亲弯下腰抱起大石头,给儿子搭在了“堡垒”上。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子的,当我们无力去完成一件事时不妨向身边的强者求助,也许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轻松搞定。与其自己苦苦追寻而不得,不如将视线一转,呼唤你身边的强者。
一项研究表明,在工作中获得成功所要求的技能,85%是基于个性,只有15%是因为技术和训练。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不知道前面有什么等着你,你也不知道在向你伸出的手中哪一双有足够的力量撑持你。任何人际关系,无论是私人交往,还是业务关系,都可以向他人求助。即使以成年人的那种互利的观念来观察,对双方也是有益的。
小常刚调进报社时,正赶上撤地升市。为了庆祝,市里请来了国内颇有名气的乐团,搞个世界名曲演奏会。报社部主任把小常叫去,安排他晚上去采访,早晨四点前一定送到印刷厂发排。
小常明白,主任口头上说是重用、锻炼他,实际上是想出他的丑。当初公开招聘时,主任要安排他的一个朋友的孩子进来,是主编拍板才让他进来的。于是,主任借机给小常出了一个难题。晚上,小常硬着头皮去了人民剧院。在黄金位置上有记者席,晚报、电视台、广播台的记者都在,都是各单位的台柱子。他们没想到报社去的会是个陌生的毛头小子,都有些诧异。演奏开始,美妙动听的曲子扣人心弦。小常身边的记者们,一边听,一边颔首,一边飞笔疾书。音乐会最后一支曲子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奏完最后一个音符时,他还没有写一个字。
急中生智,小常赶到休息室去找那个出色的指挥。那时他已被人围住了。小常挤过去说:“陈先生,我有急事需要单独向您说,请给我几分钟好吗?”当时小常忐忑不安,生怕被拒绝。陈先生虽然对这个年轻人的要求感到惊奇,仍请其他的人暂时出去一下。小常坦诚地向他诉说了自己的窘境,并请他帮忙。他说:“好,你稍等半个小时,我会单独请你的。”
半个小时后陈先生准时让小常进去他的客房。他给小常分析了整个演奏会的特点,重点曲子的精要、难点及演奏效果,甚至把一些至关紧要的话口授由小常作了记录,并说写好后他可以帮忙修改。小常奋笔疾书,一个多小时写出了稿子。誊好之后,小常敲响了陈先生的房间。陈先生连连称赞,说写得好,并亲笔修改了三个地方。
在陈先生的帮助下,小常及时完成了高质量的稿子。凌晨两点小常把稿子送到印刷厂,第二天见报,一炮打响,一片好评,小常从此在报社立住了脚,主任也对小常改变了看法,几年之后小常就成为了报社记者中的佼佼者。
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而生活又是这样的丰富多彩。许多时候,我们需要向别人求助。这并不是不自立的表现,用别人的长处补我们的短处,不是更好的自立吗?无论我们处于怎样的困境,只要我们真诚地向人求助,人们一般会予以同情,很少有人袖手旁观。那些有名气的人如此,没名的甚至有些顽劣的人也是怀有助人之心的。
只要你是一个足够聪明的人,只要你擅长利用他人之力为己所用,用来攻玉的石头未必不是你常用的那一块。每一种相识都有着不得不遇到的理由,当你把偶然的相逢化为必然的交情时,在你要走上去的道路上你也必然会得到更多的庇护,一双陌生的手就此扶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