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话剧团有一位青年男演员,天分非常好,也是大家公认的一个苗子。不过,他总是喜欢争当主角,认为只有做了主角才能展现自己的才华与内涵,因而从来不屑于去演那些配角。其实,一部话剧中总有许多的工作人员,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群众演员、后台工作人员、记录人员……可有时按照剧情,这位男演员并不适合扮演的主角,他也与别人争抢。时间久了,其他演员对这位男演员很有意见,都不愿与他一块演戏,团长也只得尊重大家的意见,不得不将他“挂”了起来。
通过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就可以发现:凡是那些卓越的领导者,首先都是卓越的追随者。正是在追随的过程中,人才更容易被发现并拥有成为领导者的好机会。
“能服从人者,始能管理人。”英国文学家弥尔顿说过一句名言:“最能吃苦的人工作起来才最出色,最服从命令的人指挥起来才最有力。”如果你首先不愿服从别人,那么你永远没有领导别人的机会。古希腊政治家梭伦说过:“发号施令之前先应学会服从。”而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也说过几乎与此相同的话:“只有服从别人的人才能够领导别人。”这些话是至理名言。
因服从别人而脱颖而出、成为领导的人,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可谓比比皆是。汉高祖刘邦最初只是项羽的手下,对“西楚霸王”俯首听命,后来却打败了项羽;宋太祖赵匡胤原来是后周的一员大将,后来黄袍加身,当了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在参加反抗元朝的起义时,一开始也是郭子兴手下的一名小卒,后来屡立战功,步步高升,直至成为君临天下的领袖。
关键时候要争做主角,但争当主角不是凭一时的冲动,而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首先要估计自己的能力,要对自己有充足的信心,当然这种自信不能是盲目的。此外要能处理好各种因当主角带来的复杂矛盾,也就是各种人际关系,当然还要考虑到各种不测和意外,做好担当相应责任的准备。
有些人拒绝服从别人,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清高孤傲或是“仙风道骨”。但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使自己成为无人理睬的孤家寡人。一个不愿跟随别人、接受命令的人既不可能获得那些领导人物的赏识和重视,也不可能有效地领导和指挥别人。因为他的拒绝行为实际上具有“示范作用”,那无异在告诉别人,跟随别人是不好的。因此,也就失去了别人的跟随。
某高校的一个老师在退休之后,想把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但是,由于年老力衰,没有精力再做这项工作了。于是,他一个学生自告奋勇承担了这项任务。这名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对文稿进行编选,去掉那些带有时代性的文章,并进行了一些校对、编辑性的工作,忙了将近两年,最后终于把文集出版了。因为这名学生为导师奔忙,自己的研究只得暂时停了下来。导师对此很是过意不去,他说:“没有您的栽培,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所以,我为您做这些,是非常乐意的。”
“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其实生活中总有很多情况下要求我们甘当配角。当你刚从事一项工作时,你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做好配角,这是一种谦虚的态度,一种合作的态度。只有当好配角,才能从主角那边学到许多东西,也才能让主角尽心地传授知识。而如果你上来就猛打猛冲,抢着干,别人就会对你存有戒心,谁都怕这种人来抢饭碗。
作为配角,需要有乐于奉献的团队精神。他们要心怀团队,志存高远,把干好自己从事的事业,守好本职岗位,当成是一种责任。他们坚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自己甘当一片绿叶,同朵朵鲜花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去展现工作中的姹紫嫣红。正因为这些同志有一种团队精神,因而他们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理解别人工作的重要,自觉帮助别人成功,使所在单位思想一致,高度团结,行动统一。
作为配角,要有正确的角色意识。配角应认识到,在一个团队里,必然会有台前和幕后之分,有前方和后方之别,不可能人人都站在显处,不可能人人都是主角。当主角需要知识、才华、能力,当配角同样需要智慧、觉悟和无私品格。配角当好了,就是对主角的支持、帮助,没有配角的努力工作,主角的个人能力再强,也难以创出一个单位的荣誉,一项事业的成功。
作为配角,要有先人后己的道德风范。有的配角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工作多年,有的在同一级别上多次交流换岗,却毫无怨言,他们总是从别人的被提拔中发现他们的长处,从别人的进步中看到事业的发展,从而也就能够坦然地把别人的成功看作是自己的成功,把部属的成长看成是自己的慰藉,尽职尽责地推动事业的发展。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事事争强好胜并不是强者本色,藏锋露拙,韬光养晦才能在社会中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藏身点。“该低头时就低头”,并不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屈尊求辱的卑贱,而是一种智慧和历经风尘洗练后的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