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某与萧某本来是同村长大的,两个年岁相同,关系也比较好。一天,邓某笑话萧某,并用手指指到他胸前,对他说:“你太没用了,出来打工这么些年,还是给人打工。”接着又说,“你看我,咱们一块打工才三年我就当了老板。”对这样的尖刻话,萧某当场就觉得很没有面子,下不了台,气得掉头就走,从此再也不理邓某了。
古人早有明训:“言语伤人,胜于刀枪。”许多人常以“嘲弄”他人为乐子,例如有的戏他人为“笨”,或嘲笑某人的长相“丑”,“我永远不会办你所搞砸的那些蠢事”,“谁像你那么不开窍,要是我几分钟就做完了”,“你跟××一样缺心眼儿,看他那巴结相”……如此种种,估计谁听了都不会痛快,人人都最爱惜自己的面子,而这样绝对的断言显然是极不给人面子的一种表现。有些虽然是属玩笑性质,但总让人觉得不妥,毕竟“尖酸刻薄”,让人难以接受。如果你是个对别人的“面子”无所谓的人,说话不考虑他人,那么你必定不受欢迎;如果你是个只顾自己快活,说话尖酸刻薄,却不顾别人面子的人,那么你必定有一天会吃暗亏。有失厚道的言语批评,会使听者产生不悦,严重的,甚至会遭到杀身之祸,后悔莫及。因此,古人说“丧家亡身,言语占八分”,是有其道理的,叫人不得不谨慎。
1922年,土耳其同希腊人经过几个世纪的敌对之后,土耳其终于下决心把希腊人逐出土耳其领土。穆斯塔法·凯墨尔对他的士兵发表了一篇拿破仑式的演说,他说:“不停地进攻,你们的目的地是地中海。”于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展开了。土耳其最终获胜。
当希腊的迪利科皮斯和迪欧尼斯两位将领前往凯墨尔总部投降时,土耳其士兵对他们大声辱骂。但凯墨尔却丝毫没有显示出胜利骄气。他握住他们的手,说:“请坐,两位先生,你们一定走累了。”然后,在讨论了投降的有关细节之后,凯墨尔安慰这两位失败者,他以军人对军人的口气说:“两位先生,战争中有许多偶然情况。有时最优秀的军人也会打败仗。”凯墨尔即使在全面胜利的兴奋中,为了长远的利益,仍然保持对战败者用和善的语言,决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礼貌的用语,和善的态度,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能够取得别人的谅解,这是对人的尊重,同时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不懂得使用基本的礼貌用语,用语粗俗,容易造成了双方的不愉快。在日常生活中,更是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比如,在公交车上我们经常会询问售票员关于到站或换乘的问题,很多人会习惯性地大喊:“哎,问一下,××站到了吗?”或者“我到××,应该在哪站下车啊?”尽管司乘人员有服务的职责,但是我们也应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别小看了“请”、“您好”、“谢谢”、“对不起”这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果能恰当使用,既能在主观上感到身心愉快,又能在客观上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