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成1989年也就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研讨发表了述评,其中关于周期的成因归纳了八种观点:(1)“决策失误”说。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上下起伏主要是决策失误,即决策者片面追求高速度,经常“头脑发热”所造成的。(2)“政治因素”说。认为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主要受政治形势,特别是政治运动的影响。(3)“五年计划”说。认为中国经济的中期波动大约每5年一个周期,这与我们每5年编制一个中期计划有关。(4)“体制因素”说。认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在于高度集中的、僵化的“软预算约束”的旧体制。(5)“投资带动”说。认为经济波动的原因主要是投资波动带动的,投资波动除受计划决策等影响外,还由固定资产的建设周期、更新周期等决定。(6)“产业结构”说。认为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是由产业结构的失衡造成的。(7)“货币运动”说。认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货币运动成为经济运动的先行者和主导者,因此,货币运动成为双重体制下或新体制下的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动因。(8)“超越体制”说。认为经济周期波动是超越体制和发展阶段的普遍现象。
刘树成认为,上述各种解说各有一定道理,但大多数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分析经济周期波动成因的。在进一步深入探讨中,大家普遍认识到,现实的经济波动是由许多因素的影响和波动叠加而成的,应当从中找出一个“核心波”,或“主波”、“基础波”,即找出主因,然后再向外层推移,找出其他的“叠加波”。
在中国经济周期成因的问题上,刘树成等人一直坚持是投资周期引致经济周期。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总行投资研究所的陈彩虹在枟经济研究枠1988年第2期发表“投资与经济周期”一文,不同意把投资看成形成经济周期的原因。他认为,经济周期,既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主要产业增长率来表示,也可以用投资增长率来表示。因此,投资增长周期不过是经济增长周期的一个侧面而已,它本身就是经济增长周期的内容。如果说投资增长波动决定经济增长波动,那就等于说经济增长波动决定经济增长波动。他说,讲投资决定经济周期从两个角度看大体讲得通。其一,上一时期的投资决定本期经济的增长状况。其二,本期货币投资量对既存生产能力的启动作用,可以看作是投资决定经济增长的一种情况。
陈彩虹认为,形成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当社会生产结构吻合社会需求结构的要求时,社会生产能力有较为全面的发挥,这时经济增长加快;由于产业结构的惯性和需求结构变化的显著性,一定时期内,产业结构将逐渐变得越来越不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要求,从而使部分生产能力出现闲置,引起经济增长降速;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进行,生产结构对需求结构的吻合度又升高起来,在和谐的供求结构下,全社会的生产能力得到全部运用时,迎来经济增长的又一新的高潮期,产业结构的惯性和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动性构成了经济增长周期变化最基本的原因。至于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制度等施予经济周期的只是影响或强化作用。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周期出现了极端性的形式,即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经济的增长和衰退都表现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赋予的特殊的历史色彩。人们可以通过改造社会经济制度而消灭经济危机,但无法消灭经济周期。从我们的分析可知,经济增长周期的原因———社会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的矛盾运动是一种社会经济生活的矛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