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开发于汉,建治于唐,古代文明史迹底蕴宏厚。据专家考证,域内万年前始有人类活动,两千年前始有古人墓冢,千年前始建城池,明、清两代建筑群体迄今可见。尤其现代,中国共产党在瑞金创建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遗址、纪念建筑遍布全境。2000年,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其他有保存价值的文物、建筑130余处,馆藏各类文物10000余件。
(第一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15处:
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旧址位于市东北部6千米的叶坪乡叶坪村,土木结构,悬山顶。占地约200平方米。1931.年9月28日,中共苏区中央局从永丰龙岗迁驻叶坪村办公。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王稼祥等同志在此办公和居住。1953年按原貌修复,次年对外开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位于叶坪村,砖木结构,硬山顶,建于明末清初,占地523平方米。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会后,临时中央政府部分机构在此办公。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迁往沙洲坝后,仍在此召开过中央苏区8县贫农团代表查田运动大会、中央苏区南部17县经济建设会议等。1953年按原貌修复,次年对外开放。
红军烈士纪念亭位于叶坪村,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筹建,由钱壮飞设计,梁柏台任工程指导。1933年8月动工,1934年1月竣工,砖木结构,五角攒尖顶,占地59平方米。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被国民党军队拆毁,1955年按原貌重建。
红军烈士纪念塔位于叶坪村,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筹建,由钱壮飞设计,梁柏台任工程指导。1933年8月动工,1934年1月竣工。塔高13米,占地35平方米。塔座为五角形,用红条石砌筑,镶嵌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闻天、项英、凯丰、王稼祥、邓发等领导人的题词碑刻和建塔标志。塔前草坪用煤渣铺写:“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大字。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被国民党军队拆毁,1955年按原貌重建。
红军检阅台位于叶坪村,始建于1931年11月,1933年8月由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改建,钱壮飞设计,梁柏台任工程指导,砖木结构,悬山顶,占地78平方米。1931年11月7日,“一苏大”开幕时,毛泽东、朱德等在台上检阅红军。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被国民党军队拆毁,1955年按原貌重建。
公略亭位于叶坪村,由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筹建,1933年8月动工,1934年1月竣工。砖木结构,三角攒尖顶,占地12平方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纪念黄公略烈士而建。黄公略生于1898年,湖南湘乡人,黄埔军校毕业,红三军军长,1931年10月在东固六渡坳率军转移途中不幸中弹牺牲。亭中立有“黄公略同志传略”石碑。“公略亭”亭名由彭德怀所题。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被国民党军队拆毁,1955年按原貌重建。
博生堡位于叶坪村,由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筹建。1933年8月动工,1934年1月竣工。砖木结构,方形碉堡式,占地33平方米。临时中央政府为褒扬赵博生烈士而建。赵博生生于1897年,河北黄骅人,保定军校毕业。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参谋长兼十四军军长。1933年1月8日,在江西南城黄狮渡战役中牺牲。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博生堡被国民党军队拆毁,1955年按原貌重建。门额“博生堡”三字由朱德题写,堡内“赵博生传略”碑文由中国人民解决军总政治部在1955年重建时拟写。
红井位于沙洲坝镇沙洲坝村,砖石垒砌,圆形。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迁驻沙洲坝。9月,毛泽东组织中央政府机关干部和当地群众一起开挖此井,解决军民饮水困难。井深6米,直径1.7米。1950年,瑞金人民对水井进行了维修,并誉为“红井”,井旁立碑刻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碑文。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位于沙洲坝村,土木结构,悬山顶,占地219平方米。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央执行委员会机关和毛泽东、徐特立、何叔衡、梁柏台、谢觉哉等同志在此办公和居住。期间,毛泽东先后写下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怎样分析农村阶级》、《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着作。1953年修复开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位于沙洲坝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右侧,土木结构,悬山顶。占地223平方米。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央人民委员会在此办公,张闻天、贺子珍等在此居住。1953年修复开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位于沙洲坝村老茶亭北侧,原建筑于1933年8月动工,12月竣工,土木结构,八角外形,占地1530平方米。大礼堂门首镶嵌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浮雕图案,两侧为军旗上的镰刀、斧头、五角星浮雕图案,下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字样。大礼堂可容纳2000余人。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此召开。红军主力长征后,大礼堂被国民党军队拆毁,1956年按原貌重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位于沙洲坝镇金龙村乌石垅,土木结构,悬山顶,占地328平方米。1933年5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从前线迁驻乌石垅。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及其所属的第一局、秘书处和朱德、周恩来、刘伯承、叶剑英、张云逸等在此办公和居住。军委迁此后,于1933年夏在左后侧扩建楼房和草棚各一间。1953年修复开放。
中国共产党中央局旧址位于沙洲坝镇下肖村,砖木结构,硬山顶,占地1128平方米。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局从上海迁此办公。同年4月,中共苏区中央局也从叶坪迁驻于此,合署办公。博古、张闻天、李维汉、陆定一、陈云、王首道、毛泽覃、邓颖超等先后在此办公和居住。1957年修复开放。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局旧址位于下肖村,土木结构,悬山顶,占地616平方米。1933年1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局从上海迁驻于此。同年4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也从叶坪村迁来,合署办公。1957年修复开放。
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旧址位于沙洲坝镇枣子排村,土木结构,悬山顶,占地805平方米。1933年1月,全总中央执行局随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驻枣子排村。同年4月,全总苏区执行局也从叶坪迁驻于此,合署办公。全总委员长刘少奇、党团书记陈寿昌、陈云等在此办公和居住。1957年按原貌修复开放。
(第二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位于叶坪乡洋溪村,砖木结构,硬山顶,占地277平方米。1931年11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后设于此。1987年12月28日,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位于沙洲镇白屋子,土木结构,悬山顶,占地255平方米。1933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迁驻于此。主任王稼祥、代主任顾作霖,副主任贺昌、杨尚昆,秘书长邓小平等在此办公和居住。1987年12月28日,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旧址位于云石山乡的“云山古寺”,建于清代后期,土木结构,悬山顶,占地306平方米。1934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从沙洲坝迁来后,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等在此办公和居住。1987年12月28日,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柏地战斗旧址位于大柏地乡大柏地村,属红四军部署大柏地战斗干部会议会址,砖木结构,硬山顶,占地600平方米。1929年2月10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率红四军主力抵达大柏地,在此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议,研究部署大柏地战斗。这场战斗以红军大获全胜而告终,是红四军挺进赣南的首次胜仗。1933年夏,毛泽东重过大柏地时。写下《菩萨蛮·大柏地》词。2000年7月28日,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珠塔位于瑞金城西赤珠岭,始建于1620年,为九级六面楼阁式砖塔,高36米,塔内结构为壁内折上式,内设壁龛,可登临。1838年及1934年冬两次重修,是瑞金标志性古建筑。1991年5月,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密溪古民居位于九堡镇密溪村,明清建筑,罗台山故居、东门街古驿道、牌坊、三会庵、节孝坊、罗氏宗祠、古戏台等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观赏价值。2003年7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第三节)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位于叶坪村,占地131平方米。1931年11月,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后驻于此,属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第一个通讯机构。同年12月11日,红色中华通讯社创办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1990年1月8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时中央政府邮政局旧址位于叶坪村,占地193平方米。1931年底,临时中央政府邮政局成立后驻于此。1932年5月1日,改名为中央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辖江西、湘赣、赣东北(后改闽浙赣)、福建、闽赣省邮政管理局和瑞金县邮政局,领导中央苏区邮政工作,办理邮政业务。1990年11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